配色: 字号:
高中地理精华课件:常见的地理计算问题
2012-07-10 | 阅:  转:  |  分享 
  
四.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理论阐释】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o。②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
昼长÷2。③昼长=24小时-夜长。【典例导悟】(2008·广东卷)9.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
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D.甲地夜长12小时【解析】读图可知,丁地6点日出,A错误。丙地4点日出,说明20点日落,B错误。乙地
2点日出,则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C正确。甲地出现极昼,D错误。【答案】C五.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理论阐释】①
正午太阳高度H=90o-△φ(φ为待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同在南北半球,大值减小值;一地在南半球,一地在北半球,两地
纬度数相加)。②太阳能热水器摆放角度:保证采光面与正午阳光垂直。③楼间距的计算:L=楼高×ctgH(L为楼间距,H为当地全
年最小太阳高度角)。④垂直物体日影长度计算:ctgH=影长÷物体长度。【典例导悟】下图中a→c→b→c→a是20oE某地一年
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b的正午太阳高度是()A.50o08'B.46o52'C.1
7o D.30o26'【解析】此地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90o,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b表示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
高度,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相对该地应是从正北边斜射过来,冬至日应是从正南边斜射过来,a应是冬至日时太阳光线,b就是夏至日时太阳光线,
且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比夏至日大,此地应在0~23o26'S之间,由公式H=90o-|Ψ-α|=83o,Ψ=16o26',所以在夏
至日时(即b)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o-|16o26'+23o26'|=50o08'【答案】A六.地理坐标计算:【理论阐释
】l.根据北极星高度计算地理纬度: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通过距离计算地理坐标: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o的经线长约
为111km,经度相差1o,纬线长约为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3.通过时间计算地理坐标:经度每隔15o,地方时
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八.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理论阐释】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典例导悟】例
1(2009·全国Ⅰ)2.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
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甲城市为低出生
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图中与之相应的是①。【答案】A九.城市化水平的计算【理论阐释】城市化水平=城
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典例导悟】(2008·四川卷)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
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B.20%C.30%D.40%【解析】从图中读
出该城镇在1982年的乡村人口(80000万)和城镇人口(20000万),再用城镇人口(20000万)除以总人口(100000万)
,得到城市人口比重为20%。【答案】B十.工农业区位选择【理论阐释】工农业区位选择往往要考虑运费高低、遵循利润最优的区
位原则,涉及到一些地理计算,这种计算往往是粗略计算或者估算,通过估算结果进行合理区位选择(即最优区位)。【典例导悟】例1(
2005·全国Ⅰ)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与产品重量之比。下图中,O
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8、9题。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A.M1的原
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D
.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1个单位重量的M1、M2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要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
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个点中的()A.NB.PC.Q
D.R【解析】本题材料新颖、平时很少见,学生在短时间内拿到试题总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总是觉得地理难,但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试题
,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仍然是地理主干知识。本题是在假定只受三个区位条件影响下的工业区位选择,难在利用材料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考查,灵
活性很强。(1)读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也就是总运费最低,又根据几何可知,从M1、M2产地到O点,O点到N点运
输费用相等时,总运费最低.又知道,O点到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只有在货重相等的情况下,从O点到M1、M2产地及N点的运
费完全相同。故选D项。(2)从题意看,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M1原料需求量大,
为了达到运费最低,工厂最优区位偏向M1,故选择P点。【答案】8.D9.B例2(2005·全国Ⅱ)假定城镇是惟一市场,城镇周
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
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右
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而变化的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
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E、FB.F、GC.E、HD.F、H
(3)与其他两种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
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解析】(1)由本题提供的材料可知当运费为0时,丙收益最高,乙次之,甲最低。因此丙可付地租能力最高,
因此距城镇应最近,其次是乙、最远是甲。故答案为D。(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农作物收益与城市距离不断变化,在不同距离范围内有不同最大
收益的农作物,因此在某范围内就应种植收益最高的农作物。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E范围内,丙类农作物收益最高;在EH范围内种植乙类农作物
收益最高,在HJ范围内种植甲类农作物收益最高,答案为C。(3)当运距为0时,收益甲:600-200=400元,乙:1000-40
0=600元,丙:1140-600=800元。当收益为0时,运距甲为OJ,乙为OI,丙为OG,单位距离运费甲=400/OJ,乙=6
00/OI,丙=800/OG,运费甲分子最小分母最大,单位距离运费最低,故甲(z)最低。答案为A。【答案】(1)D(2)C
(3)A地理计算既是地理基本技能,又是重要的考核内容。高考地理试题中常有此类题目出现,而且往往是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常见的地理
计算主要包括比例尺计算,相对高度和坡度的计算,地方时、时区与区时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的就业结
构、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等类似计算,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一.比例尺的计算【理论阐释】1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3.
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o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o,纬线长约为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
度〕。【典例导悟】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
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
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
【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1km【答案】C例2(2007·
宁夏卷)36.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岛。【解析】两岛图上面积相
似,但两图比例尺甲大于乙,所以实际距离乙图大于甲图。【答案】乙例3(2005·全国卷Ⅰ)7.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
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A.300千米B.550千米C.1300千米
D.1550千米【解析】题干提示为亚洲两个国家,所以①图中甲坐标为34°N,36°E。②图中乙坐标为29°N,48°E。将两
点绘制在同一经纬网图中,利用勾股定理估算。【答案】C二.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理论阐释】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
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剖面图中看两地高差。【
典例导悟】(2009·全国Ⅱ)6.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
判断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C.1800米
D.2100米【解析】据图可知H地海拔在1800米~2200米之间,甲聚落海拔在400米~6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
高度在1200米~1800米之间。【答案】B三.有关时间的计算【理论阐释】1.时间的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
15o,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②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③所求地方(区)时=已知地方时(区)
时±时区差(东加西减)。2.日照图上时间的确定(1)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位于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或18点。(2)将昼半球平分的经
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将夜半球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子夜0点。(3)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成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1
80°经线)和0时经线。【典例导悟】例1(2009·宁夏)3.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
(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B.6时25分
C.12时25分D.13时25分【解析】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位于东
5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为12时25分。【答案】C例2(2007全国卷Ⅱ)11.图4所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
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o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时B.8时C.18时D.20时【解析】图示区域为夏半年,且b线以北为昼半球,过
M的经线为夜半球的中线,地方时为0时,Q、R相距60个经度,且R为30°E,即过M的经线地方时为0°,可知此时0°经线为0时,从而
可以算出此时的北京时间为8时。【答案】B地理计算既是地理基本技能,又是重要的考核内容。高考地理试题中常有此类题目出现,而且
往往是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常见的地理计算主要包括比例尺计算,相对高度和坡度的计算,地方时、时区与区时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
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的就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等类似计算,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
一.比例尺的计算【理论阐释】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
尺放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3.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o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o,纬线长约为
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典例导悟】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
′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
E)正式开站。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
米D.1420千米【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
1km【答案】C例2(2007·宁夏卷)36.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解析】两岛图上面积相似,但两图比例尺甲大于乙,所以实际距离乙图大于甲图。【答案】乙例3(2005·全国卷
Ⅰ)7.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A.300千米B.550千
米C.1300千米D.1550千米【解析】题干提示为亚洲两个国家,所以①图中甲坐标为34°N,36°E。②
图中乙坐标为29°N,48°E。将两点绘制在同一经纬网图中,利用勾股定理估算。【答案】C二.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理论阐释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
示等高距)。剖面图中看两地高差。【典例导悟】(2009·全国Ⅱ)6.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
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判断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A.800米B.1500米
C.1800米D.2100米【解析】据图可知H地海拔在1800米~2200米之间,甲聚落海拔在40
0米~6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在1200米~1800米之间。【答案】B三.有关时间的计算【理论阐释】1.
时间的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o,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②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③所求地方(区)时=已知地方时(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2.日照图上时间的确定(1)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位于的经线地方时为6
点或18点。(2)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将夜半球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子夜0点。(3)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成两个
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180°经线)和0时经线。【典例导悟】例1(2009·宁夏)3.南极中山站(69°22′24
″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
,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
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解析】南极中山站(69°22′24″
S,76°22′40″E),位于东5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为12时25分。【答案】C例2(2007全国卷Ⅱ)11.图4
所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oE,
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A.6时B.8时C.18时D.20时【解析】图示
区域为夏半年,且b线以北为昼半球,过M的经线为夜半球的中线,地方时为0时,Q、R相距60个经度,且R为30°E,即过M的经线地方时
为0°,可知此时0°经线为0时,从而可以算出此时的北京时间为8时。【答案】B四.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理论阐释】①某
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o。②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③昼长=24小时-夜长。【
典例导悟】(2008·广东卷)9.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
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乙地昼长20小时D.甲地夜长1
2小时【解析】读图可知,丁地6点日出,A错误。丙地4点日出,说明20点日落,B错误。乙地2点日出,则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C
正确。甲地出现极昼,D错误。【答案】C五.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理论阐释】①正午太阳高度H=90o-△φ(φ为待求地
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同在南北半球,大值减小值;一地在南半球,一地在北半球,两地纬度数相加)。②太阳能热水器摆放角度:
保证采光面与正午阳光垂直。③楼间距的计算:L=楼高×ctgH(L为楼间距,H为当地全年最小太阳高度角)。④垂直物体日影长度
计算:ctgH=影长÷物体长度。【典例导悟】下图中a→c→b→c→a是20oE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b的正
午太阳高度是()A.50o08'B.46o52'C.17o D.30o26'【解析】此地
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90o,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b表示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相对该地应是从正
北边斜射过来,冬至日应是从正南边斜射过来,a应是冬至日时太阳光线,b就是夏至日时太阳光线,且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比夏至日大,此地应
在0~23o26'S之间,由公式H=90o-|Ψ-α|=83o,Ψ=16o26',所以在夏至日时(即b)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o
-|16o26'+23o26'|=50o08'【答案】A六.地理坐标计算:【理论阐释】l.根据北极星高度计算地理纬度:北
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通过距离计算地理坐标: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o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o,纬线长约为1
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3.通过时间计算地理坐标: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4.通过日影长短计算地理坐标:ctgH=影长÷物体长度5.通过太阳高度计算地理坐标:正午太阳高度H=90o-△φ(φ为待求地点
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同在南(北)半球,大值减小值;一地在南半球,一地在北半球,两地纬度数相加)。6.根据光照图判断地理
坐标。【典例导悟】例1(2009·四川卷)10.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
度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网回答,此刻太阳直射A.世界著名渔场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D.热带沙漠地区【解析】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位于P地的东侧,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说明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由图中70°纬线以内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南纬20°,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由于N
地经度为30°E,可知太阳直射150°E。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S,150°E).可以定位此处位于澳大利亚的东海岸,为东澳大利
亚暖流。【答案】C例2(2008·广东卷)8.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30°E,20°NB.150°E,20°SC.30°E,20°SD.150°E,20°N【解析】根据题干,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150°E,排除A、C,再根据图中甲地日出时间为0点,则日落时间为24点,说明70°S点以南为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0°S。【答案】B七.气温计算【理论阐释】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典例导悟】例1(2009·全国Ⅱ)7.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回答。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1℃D.24℃【解析】上午10时,甲聚落气温为17℃。由上题可知H地比甲地高出1500米,温度应低9℃。H应为8℃,但由于受高压系统影响,其温度为12℃,比正常高4℃,5小时后,高压系统恰好移到甲聚落附近,甲地气温要比正常高4℃左右。题干中提示上午10时,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至少要在21℃以上(14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D
献花(0)
+1
(本文系众智地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