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2、宝石的基本功用
2012-07-15 | 阅:  转:  |  分享 
  
null4宝石的基本功用

一、日常佩戴饰物nullnull首饰

这是宝石最传统的用途,起着点缀生活、美化生活的作用。

一般女性佩戴珠宝首饰主要是展现美丽、追求时尚,使女性更具魅力、

更富风韵;



而男性佩戴珠宝首饰更多地是体现成就与富有,给人以自信和自豪

感。特别是在西方国家,佩戴奇珍异宝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二、纪念物和礼品

宝石美丽、深受人们喜爱,并具有长久的收藏价值,因此最适合于做

纪念物和礼品。

目前流行于全世界的诞生石,最早是欧洲人于公元1562年开始使用

的,每一种诞生石都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更增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月份宝石象征意义

一红色石榴石贞操、友爱

二紫晶诚实、心地善良、心平气和

三海蓝宝石沉着、勇敢、聪明

四钻石纯洁无瑕

五祖母绿幸福、好运

六珍珠、月光石或变石长寿、宝贵

七红宝石热情、仁爱、尊严

八橄榄石夫妻和谐、幸福

九蓝宝石德高望重

十欧泊或红碧玺安乐、平安

十一黄色托帕石友谊、希望

十二绿松石或锆石成功、胜利

婚姻是人生一大转折点,是新生活的开始,每一对情侣自然都希望婚

姻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珠宝首饰既能美化生活,又因其珍贵与耐久而成

为常用的订婚信物和结婚礼物。另外,世界各地的人们还有用金银珠宝比

喻婚期的习俗:

15周年结婚纪念称为水晶婚

25周年结婚纪念称为银婚

30周年结婚纪念称为珍珠婚

35周年结婚纪念称为珊瑚婚

40周年结婚纪念称为红宝石婚

45周年结婚纪念称为蓝宝石婚

50周年结婚纪念称为金婚

60周年结婚纪念称为钻石婚

三、收藏、保值

由于宝石,特别是高档宝石色泽艳丽、品种优良、产量稀少、价格高

昂,是财富的高度浓缩,而且,体积小,便于携带和资产转移。因而人们

常将其当作硬通货币储备或收藏,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近年来各国纷纷抛售黄金,使金价不断下跌,而天然宝石价格却一直

上涨,因此,名贵天然宝石更具有保值性。

四、护身符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人们对宝石的认识

带有神奇的不可知色彩,认为宝玉石是神的使者,能防身、驱邪、避灾,

给人们带来好运。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null佩玉能避邪保平安null之说。现代人虽然不再迷

信,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小件佩玉仍受到很多中国人的偏爱,

它寄托了购买者的美好愿望和对他人的良好祝愿。





































null5宝石的形成与产地

一.宝石的形成

宝石矿物分布在岩石或由岩石衍生出的砂砾中。

岩石本身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岩石可分成三大类,即火成岩、沉

积岩和变质岩。它们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在这些岩石中,宝石矿物或许能地在地表找到,但也有可能被深埋于

地下。

有些宝石矿物分布于基岩中,如产于金伯利岩中的原生钻石矿:



有些由于侵蚀作用而与基岩分离,被河水携带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

如产于纳米比亚海岸的钻石砂矿。



火成岩:

是在高温得条件下由岩浆或熔岩流冷凝而成的岩石。其中,随火山爆

发喷出地表而形成的火成岩称为null火山岩null;而熔融岩浆在地表下凝固而

成的称为null侵入岩null。一般来说,岩石冷却凝固得越慢所产生的宝石矿物

晶体就越大。许多品种的宝石都形成于侵入岩中,如碧玺、橄榄石等。



沉积岩:

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砂、砾、泥质或溶解物质,经沉积

固结而成的岩石。沉积岩一般成层堆积,这种特征可见于装饰性宝石。澳

大利亚的蛋白石大都产于沉积岩中。



变质岩:

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变化改造而成

的岩石。例如,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下的石灰石在形成大理岩时可能含有

红宝石。



有机宝石的形成则有别于无机矿物宝石,它们来自动物或植物。

如珊瑚是由一种极小的海洋动物null珊瑚虫的骨骸所组成。而琥珀则是

石化的树脂,可从松软的沉积物或海洋中采集到。



二.宝石的产地

有些宝石产于世界各地,如水晶和石榴石;而有些宝石则由于形成的

地质条件较为特殊,仅分布于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如红宝石、钻石。有

些宝石即使分布较广,但可能仅有极少部分达到宝石级别。因此,世界上

的宝石产地主要分布在储量丰富,足以进行商业性开采的地方。













































第二章宝石学的基础知识

当说明一个人的特征时,我们会从五官特征、肤色、身材、发型等外

部特征和血型、DNA等内部特征加以描述。与此相类似,当我们描述一个

宝石时,也常用一些与宝石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关的特征或术语。因

此,了解这些特征或术语是认识和鉴别宝石的基础。

宝石的化学成分特点

1、宝石多数属于硅酸盐矿物,其次为氧化物类,少数为磷酸盐,自

然元素类仅有钻石一种。

2、宝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可变性。

引起宝石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是类质同象替代和显微包裹体的

存在。

这些杂质组分的介入对宝石来说极其重要,它不仅使一些宝石呈现出

各种漂亮、迷人的颜色(如红宝石因含微量Cr而呈红色),也使部分宝石

具有神奇的光学效应(如定向纤维包体导致猫眼效应和星光效应)。





宝石的结构

晶体:

其内部的原子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具有三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通常

都表现出典型的规则形态,这种形态是其格子构造的外部表现。

如水晶、钻石等。





非晶体:

其内部的原子排列无规律,不具格子构造,因而也没有规则的几何外

形。

如玻璃、蛋白石等。





多晶质:

指由众多细小的晶体集合而成、宏观不呈晶体而呈块状产出的固体。

如翡翠、岫玉等玉石。



宝石的光学性质

1、宝石的折射率:

根据折射定律,宝石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与光在宝石中的传播速率之比。

它是反映宝石成分、晶体结构的主要常数之一,是宝石种属鉴别的重

要依据。

2、均质体与非均质体:

根据光学性质的不同,宝石可分为均质体和非均质体两大类。





均质体宝石:

其光学性质在各个方向上相同,即光在均质体宝石的各个方向上传播

时,其速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均质体宝石只有一个折射率(n),在折射

仪上仅有一道阴影边界。例:钻石、石榴石、尖晶石、玻璃等都是均质

体宝石。



非均质体宝石:

其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当光波进入非均质体宝石时,一般会分解成

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束偏振光,这一现象

称为光的双折射。

在折射仪上非均质体宝石有两道阴影边界,其最大折射率与最小折射

率的差值称为双折射率(DR)。



方解石因其具有极高的双折射率,肉眼即可明显地看出双重影象。





锆石也因为双折射率较高,放大检查时,可明显地看到刻面棱线呈双影。



非均质体宝石又可分为:

Ⅰ、一轴晶:只有一个方向不发生双折射的晶体。

如: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碧玺、水晶。

Ⅱ、二轴晶:有两个方向不发生双折射的晶体。

如:橄榄石、金绿宝石、托帕石。

3、宝石的颜色与多色性

颜色:

是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当这种电磁波进入人眼,剌激视神经时便

产生了颜色感觉。在一般光亮条件下,视觉正常的人仅能感觉到

700-400nm范围的波谱,其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紫。





宝石本身没有颜色,我们之所以感觉它的颜色,是宝石对不同波长的

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宝石所呈现的颜色是剩余光中的各种色光的混

合色。



若宝石对白光中各波段的光全部吸收,则宝石呈现黑色;若白光中

各波段的光全部通过宝石,未被吸收,则宝石呈现无色透明。

多色性

非均质体宝石的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

当对光波的选择性吸收或吸收总强度随着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

不同而发生改变时,这种现象称为宝石的多色性。

一轴晶宝石可以有二色性。如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祖母绿等;

二轴晶宝石可以有三色性。如变石、坦桑石、红柱石。



4、宝石的光泽

指宝石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其强弱取决于宝石本身的折射率和表面光洁程度,常见的光泽种类

有:

金属光泽

表面所具有的一种象金属一样的光泽。如赤铁矿等。



金刚光泽

由金刚石表面所显示的一种光泽类型,是非金属矿物中最强的一种光

泽。如钻石。



玻璃光泽

如同玻璃表面所反射的光泽,大多数宝石都具有玻璃光泽,如红宝石、

祖母绿、水晶、托帕石、碧玺等。



珍珠光泽

一种柔和、多彩的光泽,常见于珍珠表面或月光石表面。



油脂光泽

一些宝石的不平坦断面上或某些玉石表面呈现的一种光泽。如水晶断

口上的光泽和软玉的光泽。



除此以外,常见的光泽还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如下图:





5、宝石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物体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肉眼鉴定中常分为以下三个

级别:

透明nullnull光线可充分通过,并能清晰地透视物体。如金刚石、水晶。





半透明nullnull可透光,但透视物体时已很模糊。如翡翠。



不透明nullnull不允许光线透过。如孔雀石。





6、宝石的发光性

指宝石在外来能量的激发下,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荧光:激发源撤除后,宝石立即停止发出可见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

荧光。

磷光:激发源撤除后,宝石仍能在较短的一定时间内继续发出可见光。

称为磷光。

7、特殊光学效应

猫眼效应:

光照下一些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呈现一条闪亮的光带,犹如猫的眼睛,

故而得名。随着光源或宝石的摆动或观察角度的改变,光带在宝石表面作

反方向平行移动。



产生机理:

猫眼效应的产生是宝石及其内部定向包裹体或定向结构对可见光的

折射和反射作用引起的。





评价:眼线是否窄细、明亮;游动是否灵活;是否居中。









星光效应:

光照下一些弧面形宝石的表面呈现一组放射状闪动的亮线,形如夜空

中闪烁的星星,称为星光效应。随着宝石的转动或光源的转动,星光将在

宝石表面作反向转动。



产生机理:

同猫眼效应的形成机理,所不同的是含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定向包裹

体或定向结构。



种类:四射星光、六射星光、12射星光(二套六射星光)



评价:

各亮带是否清晰、细窄、完整;亮带交叉点是否位于弧面中心。

变彩效应:

由于宝石的特殊结构对光的干涉、衍射作用产生的颜色,颜色随着光

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彩。



产生机理:

欧泊的化学成份为SiO2.nH2O,在其结构中SiO2为近于等大的球体在

空间作规则排列(短程有序),球体之间由含水的SiO2胶体充填,胶体与

球体之间有微小的折射率差异,球体直径与球体之间的孔隙直径近于相

等。这样,欧泊的结构就形成了最典型的天然三维光栅,SiO2球体及球体

空隙分别相当于衍射单元和光栅常数,根据布拉格公式:

nλ=2d.Sinθ



Ⅰ.球体直径(d)及观察角度(θ)直接决定了欧泊中色斑的颜色(λ)

d>>λ时:可见光直接通过,欧泊无变彩,仅显示灰白色,这是普通

的蛋白石。

d<λ时:可见光中大部分光被挡于欧泊之外,欧泊中不发生光的干涉、

衍射,仅发生瑞利散射,导致欧泊出现淡淡的蓝色乳光。

d与白光中较短波长的光相近时,这些较短波长的光在欧泊中发生干

涉、衍射,产生蓝、绿等较单一的颜色色斑。

d略大于白光中的较长波长的光时,白光发生衍射和干涉,产生从紫

到红的全光谱色,这时色斑颜色最为丰富。

另外,在球体直径d固定的情况下,随着观察角度θ的连续改变,

色斑的颜色会按照可见光谱色序发生连续变化,这样就解释了欧泊中色斑

颜色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

Ⅱ.短程有序结构决定了众多色斑的形成

由于欧泊属非晶质体,其小球体的规则排列仅出现在局部小区域内

(即短程有序),每一规则排列的小区域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三维衍射光栅,

并对应宏观上的一个小色斑。由于小衍射光栅的尺寸各不相同,在同一角

度观察时,各色斑的颜色也会有明显差异,呈现五彩缤纷的效果。



评价:色彩是否鲜艳、丰富;色斑分布的面积;基底的深浅。

变色效应: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常用日光和白炽灯两种光源),宝石呈现明显的

颜色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色效应。



产生的前提条件:

宝石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中存在着两个明显相间分布的色光透过带,

而其余色光均被较强吸收。

例如:变石有两个透光区,一个是绿光区,一个是红光区。由于日光

中绿光偏多,所以日光下变石呈现绿色;而白炽灯中红色光偏多,所以

白炽灯下变石呈现红色。



月光效应:

折射率稍有不同的钾长石和钠长石薄片平行发生的超细微结构引起

光的散射、漫反射作用,形成朦胧状的蔚蓝色,即在乳白色的底色中,飘

动着一点点微弱的蓝色,如同皎洁的月光,故名月光效应。



献花(0)
+1
(本文系mgxbyhzhc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