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手足口病
2012-07-18 | 阅:  转:  |  分享 
  
手足口病回舍中心卫生院防保科主讲人:李赟枢手足口病
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
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二)确诊病例-临床诊
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
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五、鉴别诊断-(一)普通病例:需要与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如疱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
急疹以及风疹等鉴别。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可资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二)重症病
例:-1.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1)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相似,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
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
(2)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2.与重症肺炎鉴别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
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3.循环障碍为
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
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一)持续高热不退。-(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
,肢体无力、抽搐。-(三)呼吸、心率增快。-(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五)高血压或低血压。-(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
显增高。-(七)高血糖。-七、处置流程-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
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二
)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留观
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
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
瘫痪。-3.呼吸浅促、困难。-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具备上述第3、4条之
一者应收入ICU救治。-八、治疗-(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
理。-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二)重症病例-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
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mg/(kg·
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
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1.0mg
/(kg·d)。(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1)保持呼
吸道通畅,吸氧。(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
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
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
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整液量)。(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
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
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10)有效抗生素防治继发肺部细菌感染。3.恢复期治疗-
(1)避免继发呼吸道等感染。-(2)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
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
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
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的A型和B型、及埃可病毒(Echo)6
8、69、70、71。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
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及埃可病毒68、69、70、71。和肠
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
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尔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
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二、流行病学1、流行概况手足口
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
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57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
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
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
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
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
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
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
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
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去年3月份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截止5月4
日阜阳市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总数达4496例。广东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00例,阜阳市统计发病年龄为1个月~11岁,3岁以内发病率最高
。今年民权县因隐瞒疫情,卫生局长及县医院院长均被免职.山东荷泽已有病例出现,我省目前已有手足口病流行。2、传染源和传染途径现
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一、临床表现(一)一般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
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二)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
循环障碍等,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
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2.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
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
)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二、实验室检查(一)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二)血生
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肌钙蛋白升高,CRP一般不升高。(三)脑脊液检查。外
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为EV71感染的特点。(四
)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COXA16,EV71)。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
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五)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物理学检查(一)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重症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三)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四)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四、诊断标准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献花(0)
+1
(本文系李赟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