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设备检修工艺规程
20附录
附录A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及换算表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 时间 天(日)
(小)时
分
秒 d
h
min
s ld=24h=86400s
ih=60min=3600s
1min=60s 米制
长度 千米(公里)
百米
十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Km
hm
dam
m
dm
cm
mm
ηm 1km=10hm=100dm=1000m
1hm=10dm=100m
1dm=10m
1m=10dm=100cm=1000mm
1cm=10mm
1mm=1000ηm 米制
面积 平方千米
平方百米
=公顷
平方米
=公亩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平方微米 Km2
hm2
=ha
dam2
=a
m2
dm2
cm2
mm2
ηm2 1km2=102hm2=104dam2=106m2
1hm2=102dam2=104m2
1dam2=102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1dm2=102cm2=104mm2
1cm2=102mm2
1mm2=106ηm2 米制
体积 立方千米
立方百米
立方十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立方厘米
=毫升
立方毫米
=微升 Km3
hm3
dam3
m3
dm3
=L
cm3
=ml
mm3
=μL 1km3=103hm3=106dam3=109m3
1hm3=103dam3=106m3
1dam3=103m3
1m3=103dm3=103L
1dm3=103cm3=103mL
1L=103mL
1cm3=103mm3=103μL
1ml=103μL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 质量 吨
千克(公斤)
克
毫克 t
kg
g
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力;重力 牛(顿)
千牛 N
KN 1N=0.102kgf
1KN=103N
1kgf=9.807N 压力;应力 帕(斯卡)
兆帕 Pa=N/m2
MPa 1Pa=0.102×10-4kgf/cm2
1kgf=9.8×104Pa=0.098MPa
1MPa=1000000Pa 功率 兆瓦
千瓦
瓦 MW
KW
W 1MW=1000KW
1KM=1000W
1W=1.3597×10-3马力 电压 伏(特)
千伏 V
KV 电流 安(培)
毫A A
mA 温度 开(尔文)
摄氏度 K
℃ t/℃=T/K-273.15
t/℃=5(t/F-32)/9式中δ/F为华氏度。
附录B常用材料理轮重量简易计算公式
材料名称 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备注 圆钢 m=0.00618×d2 m=每米重量(kg),以下同。
d=直径(mm) 方钢 m=0.00785×b2 b=边宽(mm) 六角钢 m=0.0068×a2 a=对边距离(mm) 八角钢 m=0.0065×a2 a=对边距离(mm) 扁钢 m=0.00785×δ×d b=边宽(mm)、δ=厚度(mm) 工字钢a m=0.00785×δ[h+3.334(b-δ)] δ=厚度(mm)
h=高度(mm)
b=腿宽(mm) 工字钢b m=0.00785×δ[h+2.65(b-δ)] 工字钢c m=0.00785×δ[h+2.26(b-δ)] 槽钢a m=0.00785×δ[h+3.26(b-δ)] s=腰厚(mm)
h=高度(mm)
b=腿宽(mm) 槽钢b m=0.00785×δ[h+2.44(b-δ)] 槽钢c m=0.00785×δ[h+2.02(b-δ)] 等边角钢 m=0.00785×δ(2b-δ) δ=边厚(mm)、b=边宽(mm) 不等边角钢 m=0.00785×δ(B+b-δ) δ=边厚(mm)B=长边宽(mm)
b=短边宽(mm) 钢板 m=7.85×δ m=每平方米重量(kg)
s=厚度(mm) 无缝钢管 m=0.02466×δ×(D-δ) s=壁厚(mm)、D外径=(mm) 圆铜棍(紫铜) m=0.00698×d2 b=直径(mm) 圆铜棍(黄铜) m=0.006688×d2 方铜棍(紫铜) m=0.00889×b2 b=边宽(mm) 方铜棍(黄铜) m=0.0085×b2 六角铜棍(紫铜) m=0.0072×a2 a=对边距离(mm) 六角铜棍(黄铜) m=0.0074×a2 铜管(紫铜) m=0.0276×δ×(D-δ) s=壁厚(mm)
D=外径(mm) 铜管(黄铜) m=0.0267×δ×(D-δ) 铝板 m=2.73×δ m=每平方米重量(kg)
δ=厚度(mm) 黄铜板 m=8.5×δ δ=厚度(mm) 铝管 m=0.01×δ×(D-δ) δ=厚度(mm)、D=外径(mm)
附录C常用材料比重参考表
材料名称 比重 材料名称 比重 铸铁
工业纯铁
钢材
铸钢
高速纲(含钙9—18%)
不锈钢(含铬13%)
紫铜
62—96黄铜
铅黄铜
60—90锡黄铜
铝黄铜
58—2锰黄铜
铁黄铜
硅黄铜
锡青铜
铸锡青铜
铜青铜
铝青铜
铍青铜
硅青铜
铝板
防锈铝
硬铝 7.2—7.7
7.87
7.85
7.80
8.3—8.7
7.75
8.9
8.5—8.85
8.5—8.7
8.45—8.8
8.2—8.6
8.5
8.5
8.6
8.8—8.9
8.69—8.82
8.2
7.5—7.8
8.23
3.47
2.37
2.65—2.37
2.75—2.8 锻铝
铸造铝合金
工业镁
锌板
锡
铅板
工业镍
锰白铜
镍铬合金
锡在轴承合金
铅基轴承合金
钨
钴
钛
汞
锰
铬
金
铂
银
电木
玻璃
石膏 2.69—2.80
2.55—2.95
1.74
7.2
7.3
11.37
8.9
8.9
8.72
7.34—7.75
9.33—10.67
19.3
8.9
4.51
13.6
7.43
7.19
19.3
21.4
10.5
1.3—1.4
2.5
2.3—2.4
常用材料比重参考表
材料名称 比重 材料名称 比重 石油
柴油
机油
红松
马尾松
兴安落叶松
长白落叶松
铁杉
杉木
柏木
水柳
榆木
桦木
山杨
楠木
柞木
胶合板
刨花板
竹材
木炭
石棉
石棉绒
石棉粉(灰) 0.86
0.82—0.95
0.93—0.94
0.44
0.533
0.625
0.594
0.5
0.376
0.588
0.686
0.548
0.615
0.486
0.610
0.766
0.56
0.40
0.90
0.3—0.5
25
0.36
0.8 水泥
生石灰
熟石灰
菱苦土
普通红砖
耐火砖
石板石
石英
金钢石
金钢砂
普通刚玉
白刚玉
碳化硅
云母
沥青
电石
松香
树脂
橡胶
平胶板
皮革
泡沫塑料
尼龙6 3.05—3.15
1.1
1.2
3.2—3.4
1.7
1.8—2.8
2.7—2.9
2.5—2.8
3.5—3.6
4.0
3.85—3.90
3.90
3.10
2.7—3.1
0.9—1.5
2.22
1.07
1.00
0.93
1.6—1.8
0.4—1.2
0.2
1.13
附录D
常用金属材料知识
1、普通碳素钢:
普通碳素钢按其供应条件分为甲、乙行特三类,代号分别用:
甲类,只保证机械性能的钢:
乙类,只保证化学成分的钢:
特类,即保证机械性能又保证化学成分的钢:
每类又分为八种,分别用0、1、2……表示,数字越大,强度越高。对于沸腾钢在钢号后加注沸字或“F”。
应用举例:
A0、A2F、A3用于受力不大的焊接件,结构件、螺栓、拉杆等。
B0、B1B5用于制作日常用具或要经过锻造和热处理的零件
A5、C5用于焊接结构和制造转轴、心轴、螺杆、连杆、齿轮等
2、优质碳素钢:
优质碳素钢以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表示,含碳量越高强度越高,而塑性、韧性及可焊性随这降低。对含锰较高的钢钢,后加注“Mn,对铸钢件在钢号前加注“ZG”。
应用举例:
15.20用于受力不大,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
35用于制造曲轴、韧轴、转销、杠杆、连杆等。
45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通常经调质或正大使用。如轴、齿轮、活塞销等。
65Mu,用于弹簧、弹簧垫圈等。
3、碳素工具钢:
符号以“T”表示,符号后数字表示含碳量以千分之几计算,如后边加“A”表示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应用举例:
T8A、T10A、T12等均用于制做各种高硬度的工具刃具。
4、合金钢L:
钢号中前两位数表示含碳量万分之几,随后以化学元素的符号和数字标出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及其含量,例如:36MnZSI平均含碳量0.36%,含锰1.65%,含硅0.55%。
40Cr平均含碳量0.40%,含铬0.95%。
合金钢中主要元素摘录如下:
元素名称 碳 铬 铝 铜 铁 镁 锰 钼 氮 镍 化学符号 C Cr AI Cu Fe Mg Mn Mo N Ni 元素名称 磷 铅 硫 硅 锡 钛 钒 钨 锌 铌 化学符号 P Pb S Si Sn Ti V W Nn Nb
5、铸铁:
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态不同,主要分成三类,代号分别为:
HT—灰口铸铁,后面两组数字表示抗拉强率和抗弯强度。
QT—球墨铸铁,后面两组数字表示抗拉强主和延伸率。
KT—可锻铸铁,后面两组数字表示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应用举例:
HT15—33,用于端盖,轴承座,工作台等一般零件和薄壁零件。
HT20—40用一用于汽缸、齿轮,衬套,床身及活塞环等重要零件。
HT325—4用一用于汽缸、齿轮,衬套,床身及活塞环等重要零件。
QT45—5用于机油机曲轴、凸轮轴、汽缸套、齿轮、水泵轴、中低压阀门、轧辊等。
T33—8用于筇中种管接头、低压阀门托拉机、汽车中的铸铁零件及机床附件等。
6、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及其各种合金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导热性,导电性(银、铜、铝等)导磁性(镍铁合金);化学稳定性(铅、钛等);较高的熔点(钨、铌、锆等);比重小而强度高(铝合金、钛合金等)。
青铜一“Q”,黄铜一“H”,铝一“L”,轴承合金一“Ch“,分别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后面用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其中包含的主要元素及其含量。对于铸造的零件在牌号前加“Z”。
应用举例:
QSn6.5—0.1用于耐磨零件弹簧等
Z QSu10—1,用于承受严重磨擦的零件,蜗轮、轴承等。
ZQMu5—21,用于轴套、轴瓦等。
2QAL10—3—1.5用于耐磨性好硬度高、强度大的零件、如蜗轮、蜗母轴套及防锈零件。
H62用于螺钉、螺母、铆钉及垫圈等。
2L2用于承载不大的薄垫零件。
2L3用于承受中等载荷的零件。
zL12用于承载不大的普通零件。
Chshsb11—6用于高速的轴承和轴瓦
Chpbs16—16用于轴承、上轴瓦等。
附录E
热处理:
按目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等。
1.1退火:将零件加热至临界温度稍上,经一定时间保温随炉缓慢冷却(临界温度,一般为710—750℃,个别合金钢到800℃或)
退火能降低零件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塑性和韧性、消除内应力,防止变形
1.2正火:将零件加热至临界温度稍上,经一定时间保温,在空气中冷却。正火能增加零件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1.3淬火:将零件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经一定时间保温后快速冷却。
淬火后能提高零件的强度,增加耐磨性和机械性能,淬火粉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两种。淬火后一般要及时进行回火。
1.4回火与调质:
加热至回火温度,经一段时间保温后冷却,回火温度可分为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270—450℃);高温回火(450—650℃)。
回火能消除淬火后产生的内应力,增加韧性,防止脆裂,高温回火即是调质,广泛用于齿轮,轴等类零件。
1.5时效处理:
要求使用时尺寸稳定不变的零件需进行时效,分自然时效处理和人工时效处理两种。
自然时效:存放半年至一年以上。
人工时效:加热至120—180℃左右持保,10—20小时(铸铁件为560℃左右)
时效处理主要是消除内应力,稳定形状
2、化学热处理:
常见的是用碳和氮渗入到钢的表面内,提高表面层硬度,具有耐磨和抗拉强工的性能,内部仍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分以下四种方法:
渗碳深度一般0.5—2.0mm
氧化深度一般0.3—0.5mm
氰化同时将碳和氮渗入
发兰(发黑)将零件放在化学药液中煮,使零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薄膜,增加抗腐蚀通能力
3、硬度:
硬度是热处理的主要指标,写在热处理方法后面常用硬度有三种:
布氏硬度符号“HB”表示,主要用在正火、退火后的硬度检查,如HB022—250。
洛氏硬度符号“RC”或“HRC”表示主要用于淬火、回火及化学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查,如HRC56—62。
维氏硬度符号“HV”表示,主要用于薄层硬化的硬度检查,如HV850。
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设备维护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