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艺二代
2012-08-09 | 阅:  转:  |  分享 
  
“艺二代”等于“富二代”吗

艺术界也“富不过二代”???如同“星二代”、“富二代”一样,“艺二代”与生俱来的父辈光环,使他们长期处于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之下。“艺二代”们从声名显赫的父辈身上承袭了艺术界的资源、创作理念和技巧,其成长环境中得天独厚的艺术启蒙氛围,让那些草根出身的年轻艺术家难以企及。???从古至今,出身书画界名门的“艺二代”,以“子承父业”的形式延续家学,早已不是新鲜事。东晋的王羲之和王献之、唐代的李思训和李昭道、清代的王时敏和王原祁,都是“艺二代”的标准榜样,他们父子两代的画风、笔触、创作风格和理念如出一辙,完美地应合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古谚。???进入现代,艺术界“父子相传”仍是普遍现象,齐白石、齐良迟父子,李苦禅、李燕父子,李可染、李小可父子,傅抱石、傅二石父子,郭味蕖、郭怡琮父子,潘天寿和潘公凯,靳尚谊和靳军,袁运甫和袁加、袁佐,罗中立和罗丹,周春芽和周褐褐等等,这一对对“父子(女)兵”也成为当代艺坛一道别致的风景。???成名迅捷、拥有天赋、画技成熟较早等固然是“艺二代”们的先天优势,但从另一个层面分析,甫一出道就被迫接受与父辈比较的社会舆论,并且这种“比较”一直贯穿其整个艺术生涯,过于耀眼的“父辈光环”有没有可能给“艺二代”的成名之路带来约束?从小反复临摹父辈作品,以此作为艺术启蒙基石的“艺二代”,会不会出现“吃老本”、“创新能力弱”等缺陷?一些过早成名的“艺二代”,会不会如“富二代”那样恃宠而骄????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在一些艺术学者看来,有些曾被寄予厚望的“艺二代”,其后来的艺术成就逊于父辈,或者仅仅是依仗父辈名气在艺术圈的边缘地带苟延残喘,作品质量并不能服众;有些“艺二代”的创作完全复制父辈的风格,突破甚少;有的“艺二代”脱离了纯艺术的范畴,转型为艺术经营、艺术经纪、设计创意等“擦边球”的角色,与艺术家之路渐行渐远。而真正继承发扬了父辈艺术精髓、自成一派并跻身大家行列的“艺二代”真可谓为数寥寥。难道艺术界也存在“富不过二代”的魔咒吗?



献花(0)
+1
(本文系丽艳花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