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微博与文学创作
2012-08-10 | 阅:  转:  |  分享 
  
微博与文学创作(一)

介绍微文学,了解学生现状;

√微博平台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同学相互了解,教师对学生情况做基本了解;

创立账户,认识微博协作平台;

印发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微文学有所了解,同时选择性询查学生积累。

⊿参差不齐,高下差距较大,有互联网写作具圈子经验者,有未接触网络者。

(二)

参与微博写作平台活动

√针对微博字数限制不能适应的学生进行训练

学生分享微博参与情况,教师规划目标和评分标准;

有能力写作的学生进行写作,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小说缩写;

根据学生不同表现进行小组内角色分配,每个组员拥有自己的写作空间/标识。

⊿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写作显然对一些同学是挑战而对一些同学是天堑,其中部分只做字词不误用,句子通顺要求。

(三)

加强对写作平台的认识,提高参与度

√调动学生日常经验,尝试创作微文学

介绍目前小组在微博平台生存情况;

介绍微博平台上知名写手和段子,欣赏分析。

Q:为什么微博通常限制在140字以内?

⊿各微博平台吸引的博主和关注的热点有何异同?

(四)

微电影欣赏(一)

√微电影特质

选择微电影,与学生共同欣赏、讨论;

了解微电影特质。

⊿《黑客帝国》动画版,有部分同学反映看不懂。

预备(四)

文章病院开张

√学生打开心扉,直言己短和人过

一、将参与成员根据实际水平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有“医生”一名,“病人”若干。

二、“病人”选“医生”诉说“病情”,医生根据病人自述做初步判定;

三、“医生”为“病人”“开方”,病人根据医方进行写作。

(五)

微电影欣赏(二)

√母题与子题

如同写文章,同一主题统一要求,文章不易见高下,但如果撷取精华,就知道能力高下,气味顿出,微电影也如是。

对于心理年龄儿童期的学生来说,对现实尚未有清晰认识,对文学、影视、游戏世界的熟悉可能会引发对现实的隔膜。

⊿怎样才能学有所得,将对现实的关注和观察和对文学、影视作品的模仿结合?

预备(五)

文章病院医患互评

√如何使无话可说成为有话可说、

命题:站在厄里斯魔境之前

一、文章自古非难事,长之易成短实难。学生之间通过文章病院的活动,互相了解写作水平,有一定写作追求。

二、“患者”交稿,“医生”写评论,共同讨论。



(六)

参与微博文学欣赏和创作

√对穿越主题的把握

介绍目前小组在微博平台生存情况;

介绍新浪微小说大赛的流程、主题。

⊿积极性不高,明显缺乏创作“冲动”,或许文学先天性不适合组织诱生。

(七)

经典文学和微文学风格比较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自我描画、记录、抒情的工具,纯文学作者无非在文字中留影,而读者于中照见了自己的小梦想和悲欢。文学欣赏需要较强的想象力参与,缺乏此能力者视美文如视美景,非不逢,乃不见也。/文学是以文字形式反映的万物相、理,根据思维深度和广度差异及文字表现力的高下,可分为美文、佳作、入流、不入流。

微博平台将阅读权完全放给微博注册者,表达和阅读几乎不受限制,对于学生来说,过度自主阅读,削弱了对经典文本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所谓物以类聚,网络上人群聚散亦是如此。/学生过度自主阅读,削弱了对经典文本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明显有食古不化、表达苍白、思想穿透力欠缺的现象。适度的经典补钙,迫在眉睫。

⊿更为平等的形式有没有使世界更美好些呢,热点信息的发布和优质文字依然鲜明节点化,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成本还是比较高。

(八)

微文学评价

√短篇幅中文学价值的体现

选取有价值的作品分享,学生和教师不同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

文学价值是否能与关注度和转发度价值等同?微博作为新闻媒介和推广工具的表现比作为文学创作平台表现好得多。

⊿文字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感染并推动人群?

(九)

微子题

√对母题的理解和突破

对母题的理解

学生囿于生活,熟悉校园生活而爱好青春文学,无可厚非。无奈青春文学多数骨子里没了青春气息,没有理想主义的光彩,只是庸常化的权贵梦想,缺少老实踏实真实。

母题一

母题二

对母题的突破

母题一

母题二

⊿母题和先写作越受关注,对学生要求就越高。

“人物形象的概念在科幻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扩展。其一,以整个种族形象取代个人形象。其二,一个世界作为一个形象出现。”——刘慈欣《从大海见一滴水》

(十)

聆听科幻作品,学习如何设计情节/学习如何以语言塑造人物

一、聆听《废楼十三层》广播剧(上),理清人物、情节,预想结局/概括大意;

二、科幻作品,特别是硬科幻,必有坚实的科技内核,学生的想象力如何落在实处,将微思些灵演化成文字或其他作品,值得思考/通过讨论、分析,探查创作者心路。

有部分学生能认识到需要提高完善的不仅是技巧,还有知识。有学生能认识到冲突双方皆是作者心影。

聆听(下),比较、思考。

⊿一篇好的科幻作品,往往是未来的不完全写影,做到这点,非对人物和历史及所处现实有深刻认识不可。日常积累不可少。/学生创作的结尾与原作的差异反映了人生经验和修养的差距。

(十一)

通过应用探究微博平台流行的意义。

一、微博

平台的建设

平台的分化

与其他平台的优劣比较

平台的进化

微博应用

心情日志

圈友交流

新闻热点

专业沟通

八卦流传

随众而流

知识补充

⊿人们为什么乐用此平台,有心理和现实的原因,微博能走多远,看其能有多少利用价值耳。

(十二)

深入参与微博活动,反思微博时代的文学

√文学究竟是什么

提出问题

什么是文学?

微博是什么?

文字英雄在今天生存状态堪忧,在一个日益流水线日益条理化的现代社会力,文学的空间有多少。严肃文学,以反映社会和真实人生为最终目标的文学的现实生存状况如何,从微博这一窗口可见端倪。总的来说,微文学还未完全独立于段子、新闻热点之外,纯文学可能本身就是一场梦。延续了清末的启蒙之梦。更多更大的可能,微博是一座从即时消息通往文学的不确定桥梁。

分别回答

⊿文学是奢侈品,在校园文学、青春文学外的文学努力,多半是精神和物质富余后的产物,有些助人成长,有些诱人堕落。

(十三)

如何单一使用语言塑造网络自我

网络化生存,学生有些适应有些不能适应。如何正视网络化后的自我和现实中自我的可能不谐调,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两个自我不应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此与真实无关,而是内在自我的网络化并不完全安全。

Q:如何看待微博实名制?



12/31/11

献花(0)
+1
(本文系紫蝴蝶20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