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佛門對10
2012-09-04 | 阅:  转:  |  分享 
  
佛門對聯:11.觀心淨心 觀世心編著 依《心地觀經卷八》所述:觀心為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不隨心行,令心隨己;若能伏心,則伏眾法。若能繫一心,一切皆能繫;若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心若恒調伏,永不增諸過;智者善伏心,諸苦不能害。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唐代六祖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指出: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其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正是「水清則月自來,心淨則佛自現。」根據《維摩詰經卷上》所述,隨眾生所修清淨心量,見佛國功德莊嚴各異。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唐代龐蘊在《龐居士語錄卷下》中提到:「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華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11.1〕 人心難滿;溪壑易填。 〔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編註〕 出自宋代淨光了威禪師,參閱《卍續藏1565?80冊;五燈會元卷十八》。 〔11.2〕 三心徹悟;一念回光。 〔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一」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浙江溫州江心寺有此副對聯。三心:根據《金剛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為三心。回光:即回光返照或迴光反照。指驀然回首,直下照見自心之靈性。 〔11.3〕 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 〔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佛」、「即」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屬疊字聯。江蘇無錫祥符禪寺大雄寶殿有此副對聯,出自近代茗山法師。 〔11.4〕 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覺」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出自元代石屋清珙禪師的〈山居詩〉,參閱《卍續藏1399?70冊;石屋清珙禪師語錄卷下》:競利奔名何足誇,清閒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長開智慧華。黃土坡邊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塵沙;我年三十餘來此,幾度晴窓映落霞。 〔11.5〕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 〔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編註〕 出自古德。安徽九華山天池庵將下聯「意定」改成「意淨」。 〔11.6〕 心猿難制;識馬易奔。 〔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編註〕 取材於〈息心銘〉,參閱《龍藏1584?139~140冊;景德傳燈錄卷三十》:「識馬易奔,心猿難制;神既勞役,形必損斃。」後學試將兩句原文上下對調,以符合對聯「仄起平落」之原則。 〔11.7〕 正念一心,去暗投明登佛地;覺超三界,引迷入悟出裟婆。 〔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一」、「佛」、「覺」、「出」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北京八大處靈光寺有此副對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娑婆:意譯為堪忍。此土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安於十惡,不肯出離。 〔11.8〕 休抛世諦求真諦;須識凡心即佛心。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即」、「佛」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屬疊字聯。安徽九華山百歲宮(又名萬年禪寺)大殿有此副對聯,出自近代圓瑛法師。世諦:迷情所見世間之事相。真諦:聖智所見真實之理性。 〔11.9〕 回首仰名山,盡是莊嚴佛地;善心歸正道,何殊清淨法身。 〔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佛」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台灣桃園縣楊梅鎮回善寺有此副對聯,「回善」寺名嵌入對聯之首。 〔11.10〕 回觀面目身心淨;又見乾坤日月明。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編註〕 出自宋代法雲惟白禪師(即佛國禪師),參閱《大正藏1891?45冊;文殊指南圖讚》。 〔11.11〕 存邪念、燒香無益;秉正心、不拜何妨。 〔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編註〕 福建福清石竹寺伽藍殿有此副對聯。 〔11.12〕 收心慕道;攝意歸空。 〔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編註〕 出自唐代洞山悟本禪師的〈後寄北堂書〉,參閱《大正藏1986、47冊;洞山語錄》。 〔11.13〕 有意燒香,何須遠朝南海;誠心拜佛,此處即是西天。 〔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佛」、「即」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安徽九華山接引庵有此副對聯。南海:補怛洛迦山在印度之南海岸,為觀世音菩薩之莊嚴道場。《八十華嚴經卷六十八》:「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西天: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 〔11.14〕 自淨其心,有若光風霽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師。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石」為入聲字,屬仄聲。「霽」讀(寄)音。 〔編註〕 福建惠安淨峰寺客堂,及福建泉州清源山弘一墓塔有此副對聯。出自近代弘一法師,參閱《弘一大師全集冊七》。光風霽月:光風,雨止日出時的和風;霽月,雨後的明月。光風霽月,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亦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 〔11.15〕 佛心本是人心轉;世味何如道味長。 〔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佛」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屬疊字聯。上海圓明講堂有此副對聯,出自近代圓瑛法師。 〔11.16〕 佛性本同,同生安養;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佛」、「歇」、「即」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屬頂針聯。出自近代圓瑛法師。下聯取材於《龍藏0442?47冊;楞嚴經卷四》:「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安養: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菩提:覺悟佛道的正智。 〔11.17〕 佛從何處覓;道在此中求。 〔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佛」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出自近代圓瑛法師。 〔11.18〕 念念刮磨心垢淨;時時防護道芽焦。 〔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刮」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屬疊字聯。出自元末明初楚石梵琦禪師的《西齋淨土詩卷一》,參閱《卍續藏1164?61冊;淨土十要卷八》。 〔11.19〕 念誠即念念離念;心直則心心印心。 〔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即」、「直」、「則」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屬疊字聯。出自近代觀世心。取材於清代際醒徹悟大師的〈雜著〉,參閱《卍續藏1182?62冊;徹悟禪師語錄卷下》:「境逐念生,念泯則相相離相;妄依真起,達真則心心印心。」 〔11.20〕 性覺長存無影寺;心明常點沒油燈。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覺」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福建長樂龍泉寺方丈室有此副對聯。 〔11.21〕 息慮凝神,能修圓觀;紛馳妄想,難契本宗。 〔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息」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出自近代諦閑法師,參閱《諦閑大師遺集》。 〔11.22〕 惟有洗心能革面;雖非造極已登峰。 〔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革」、「極」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及四川峨眉山雷洞坪有此副對聯。出自近代褚輔成。 〔11.23〕 閉門思過;依教觀心。 〔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編註〕 福建永春普濟寺寺門有此副對聯,出自近代弘一法師,參閱《弘一大師全集冊七》。 〔11.24〕 幾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絕點塵。 〔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絕」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出自宋代法雲惟白禪師(即佛國禪師),參閱《大正藏1891?45冊;文殊指南圖讚》。 〔11.25〕 新月有圓夜;人心無滿時。 〔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編註〕 出自宋代鐵佛因禪師,參閱《卍續藏1565?80冊;五燈會元卷十六》。 〔11.26〕 萬籟無聲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息」、「一」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四川峨眉山息心所,及山西五台山僧舍有此副對聯。出自近代劉東父。 〔11.27〕 道外無言方是道;心中有事便非心。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編註〕 屬疊字聯。出自古德,參閱《倓虛大師精華錄》。 〔11.28〕 潭心現皓月;火燄化红蓮。 〔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編註〕 出自近代觀世心。下聯取材於佛門課誦中的〈楊枝淨水讚〉: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燄化紅蓮。 〔11.29〕 靜思十方諸佛;諦了一切唯心。 〔平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十」、「佛」、「一」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出自近代印順法師,此副對聯是法師生前在慈濟靜思精舍養病時之創作,「靜思」精舍名嵌入對聯之首。十方:為四方、四維、上下之總稱,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 〔11.30〕 證道方能超六道;明心自可了三心。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編註〕 屬疊字聯。出自近代印光大師,參閱《印光大師全集冊二》。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心:根據《金剛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為三心。 〔11.31〕 儻息殺機,此界無非淨土;若平心地,西方便在人間。 〔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息」、「殺」為入聲字,屬仄聲。 〔編註〕 香港荃灣西方寺大雄寶殿有此副對聯。西方:指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

献花(0)
+1
(本文系神易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