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丁焱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二时间的歌1
2012-09-05 | 阅:  转:  |  分享 
  
音乐课教案备课日期2004年9月6日星期

教材内容 第二课时间的歌(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用欢快的歌声演唱《这是什么》,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3、主动参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描绘钟的音乐形象。难点:探索音响。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一、组织教学

播放《在钟表店里》音乐

听《在钟表店里》音乐模仿各种钟表合着音乐表演进教室。 二、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探索声音的性质。 学生从音的长短、高低、强弱方面研究音的性质,并讲讲自己研究的结果。 学生亲身实践、探究声音的特点。 三、表演唱《这是什么》 :“你们研究了那么多声音?下面请听一首歌曲,猜猜他是什么声音?”



教师示范唱,并边唱边拍节拍。

教师用钢琴轻声伴奏。



老师带着学生绕圈走表演唱。

“现在我们分组表演唱,看哪一组小闹钟走得最准,表情最丰富,最可爱,最讨人喜欢。”教师巡回了解情况。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这里有几样打击乐器请小朋友为歌曲配乐,看哪几种乐器最适合?” 1、聆听歌曲,学生拍出歌曲的乐句,并说说它是什么声音。

2、学生边听边用身体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心里默唱。

3、学生朗读歌词,跟录音轻唱。

4、学生和老师一起绕圈合着音乐节拍走,表演唱,模仿闹钟“嘀哒”走。

5、学生分组创编表演。

学生相互评价一下,对方小闹钟的“嘀哒声”走得准不准。

6、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探索怎样配更好听,声音是否融合。选择最好的搭配完整演唱。















动静结合,从走圆圈中感受音乐节拍。

让学生相互评价,建立评价观念,提高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配打击乐器的能力。 三、聆听《在钟表店里》

:“现在我们一起,去一个地方,请你听听我们到了哪里,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请小朋扮演小闹钟跟音乐表演,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表演,合牢音乐,看哪些小闹钟最可爱。” 1、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听完后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2、学生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听完后,把音乐所描绘音乐形象和情节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扮演小闹钟跟音乐表演,注意节奏、音乐情绪等因素的表现。 运用想象,感受音乐形象,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用动作表演听到的音乐形象,从实践中体会音乐的情绪、形象等。 四、结束部分 请学生回家在《这是什么》旁边画一只自己想象的小闹钟。

小节延伸。 听歌曲《这是什么》出教室 课后附记























授课日期年月日



献花(0)
+1
(本文系丁焱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