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病句分类练习(二)答案
2012-09-06 | 阅:  转:  |  分享 
  
病句分类练习(二)答案

语序不当

1.C(A语序不当,“保障和尊重”按语意的轻重应对调。B语序不当,应为“科学规划、精心施工”。D语序不当,介词使用不当,改成“世界各大报纸都在显要位置对这次震惊世界的爆炸事件作了详细的报道”。)

2.A(B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C语序不当,“虽然”和“江苏教育部门”对调。D语序不当,“绵延上千公里”应该放在“涉及10个盟市”的后面。)

3.B(A“太空补给、维护、航天员交换、装配”应该为“太空装配、补给、维护、航天员交换”。C语序不当,改为“不仅让世界更全面的”。D语序不对应,应调整为“更新过时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

4.D(A语序不当,“大家”放在“如果”后面。B语序不当,应为“用‘长征三号’火箭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C状语顺序不对,可将“广泛地”放在“议论”前,并将“地”改为“的”。)

5.B(A语序不当,应为“孩子经常唱这样的歌曲”。C语序不当,递进关系顺序倒置,应该是“这不仅会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D语序不当,应该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俄罗斯”。)

6.A(语序不当,弄反了递进关系的内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句首,“不少”应移到“便利”前。D语序不当,“何等肤浅,何等简单”与“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前后不对应,语序错误。)

7.C(A语序不当,中途易辙,可将“经过”移到“四川灾区人民”之前。B语序不当,改为“保障和改善”。D语序不当,“所有”应放在“企业”之后。)

8.A(B语序不当,“正式”应放在“签署”之前。C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D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先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再“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

9.D(A语序不当,“癫痫疾病”比“神经迟滞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更严重。B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错误,“虽然”应放在句首。C语序不当,应为“在476张有效选票中,福田康夫以过半数的338票当选新首相”。)

10.C(A语序不当,应为“国内第一家”。B语序不当,“第一次”应紧靠在“探月活动”前。D语序不当,应将“亲近黄河”放在“认识黄河”之后。)



搭配不当

1.答案C.解析:A.单谓语与双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一面两面不当。D.主谓搭配不当,“发电量”不能“输送”。

2.答案A.解析:B.动宾搭配不当,塑造形象/形成风格。C.搭配不当,“素养”不能和“工具”搭配。D.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可以改为“更好地”。

3.答案C.解析:A搭配不当,“违法行为”不能“维护”。B主谓不搭配,“营养”不能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D一面两面。能否”和“怀疑”不能对应。

4.答案D.解析:A动宾不搭配,“开拓新产业”可以,开拓“高科技成果”不通。B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为“不管有没有……我们都……”或“如果没有”C动宾搭配不当,不能“展现”“美感”。

5.答案A.解析:B定语和修饰语不搭配,“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改为“丰富”。C主语宾语搭配不当。D主谓搭配不当,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

6.答案C.解析:A定语和修饰语不搭配,“一台”不能修饰“剧本”,应将“一台”改为“一个(部)”,或将“剧本”改为“话剧”。B成份残缺和搭配不当。应改为“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感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弱、万众同心、大爱无疆”的高尚精神。D“挂钩”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改为“和几个单位挂钩”

7.答案D.解析:A“不只是”不能与“而是”搭配,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或把“而是”改为“而且是”。B动宾不搭配C两面对一面。

8.答案C.解析:A动宾不搭配。打破的是“沉寂”,而不是“环境”,应该“沉寂的环境”为“环境的沉寂”。B“破获……团伙”、“价值70余万元的……团伙”搭配不当,可改为“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达70余万元的特大汽车盗窃案”。D搭配不当。“提供”改为“推出”

9.答案D.解析:A“唤起”和“行为”搭配不当B一面与两面不搭配。C“措施”与“提高”搭配不当。

10.答案C.解析:A一面与两面不能呼应B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在“老少三代”前加“但”和“虽然”搭配。D“向……借鉴”搭配不当,后一个“这样”指代不明



成分残缺

1.D(A成分残缺,改成“(人们)在感叹”。B成分残缺,在“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前加主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C成分残缺,应为“排查安全隐患”。)

2.B(A“通过……让……”造成分残缺,二者必须删去一个。C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分句谓语残缺,应在“人类”之后加上“走向”或“陷入”或“面临”等动词。D谓语残缺,在“向多元化方向”后加“转变”)

3.A(B成分残缺,“牢记”缺宾语,可以在“预防”后加上“的要求”。C谓语残缺,“化解”前加“部分承担了”,并将“化解风险”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D“再现了……的场面”,成分残缺。)

4.C(A成分残缺,应在“打字通输入”后加上“具有”。B成分残缺,在“而且”与“比”之间,加“具有”。D成分残缺,“出现”缺宾语中心语,应在“管理人员”后加“的现象”。)

5.B(A成分残缺,可在“先进理念”后加上“的途径”。C成分残缺,谓语“采取”缺少宾语,可在“等”后加上“措施”。D成分残缺,在“不足”后加“问题”。)

6.D(A成分残缺,应为“实施……制度”。B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科研”后加“实践活动”。C成分残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缺介宾结构中的介词“以”,应在“实现”之前加“以”。)

7.A(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C成分残缺,“面临……窘境”。D“导致”前边缺主语。)

8.C(A成分残缺,“力量”和“地位”后均应加上“的象征”或把两个“是”均改为“代表”。B成分残缺,应改为“表现了当代农民对物质生活的期待与精神生活的需求”。D成分残缺,“出现”缺少宾语。)

9.B(A成分残缺,应在“帮助学生”之后加上“树立”。C主语残缺,应去掉“在”。D成分残缺,“遇难”后加“的事故”。)

10.D(A成分残缺,缺乏谓语动词“做好”的宾语中心语,可在“供应和价格稳定”后加“工作”。B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补上“的制度”,“是”后的内容是对“立法指引”的解释。C成分残缺,在“多样”后可加上“的情况”。)



结构混乱

1.答案:D.(A句式杂糅,应为“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而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B句式杂糅,去掉“所致”C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才是最佳途径”多余)

2.答案:A.(B句式杂糅,删去“因为”或者“等原因造成的”C句式杂糅,“围绕……”或“以……为中心”。D句式杂糅。)

3.答案:B.(A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杂糅,或删去“的原因”或删去“造成的”。C“为了……的宗旨”重复赘余或句式杂糅,可删除“的宗旨”,或者改为“以……为宗旨”D前后牵连,应该删去“我们”)

4.答案:D.(A“围绕”与“以……为中心”重复,造成句式杂揉。B句式杂糅。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C句式杂糅,或用“曾被……束缚的……”或用“在……束缚下的……”)

5.答案:A.(B句式杂糅,“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改成“食用前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或“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C句式混乱,而且“再不好”与“不管”搭配不当,依据前后句式,“再不好”改为“有多差”。D句式杂糅,“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杂糅,应为“严重缺乏的是睡眠”。)

6.答案:B.(A“对……坐谈”句式杂糅与搭配不当。应改为“就……进行坐谈”或“对……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坐谈)”等C改为“对与这些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却往往忽视”。D句式杂糅,后一句去掉“所取得的”或“是……所取得的”。)

7.答案:D.(A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所造成的”不能混用B句式杂糅,“原因是由……所致”,删掉“的原因”。C“爆炸原因是……而引起的”句式杂糅)

8.答案:B.(A杂糅,“保证……开学”或“为……提供……保障”C“有利于缓解了粤港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杂糅语病,删掉“有利于”或“了”字。“累计”与“总共”重复。D结构混乱,“共度国庆佳节”应另起一句话,前面加上“与他们”。)

9.答案:B.(A句式杂糅,“关键在于”与“应该以……为根本”应删去其中一项。C句式杂糅,“最好放在……处”或“放在处……较合适”。D句式杂糅,或用“致力于……工作”或用“工作……取得进展”)

10.答案:D.(A句式杂糅。“原因……引起的”。B杂糅导致“已成为社会的……”一句主语不明。C句式杂糅,可以用“出席会议的有……”或“……参加了这个会议”)



表意不明

1.C(A表意不明,“基建部分账目”,根据不同停顿有不同理解。B歧义,穷困的是“故乡”还是“孩子”。D表意不明:“我认为正确的”,可以是“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也可以是“一些文章”的“批评”。)

2.A(B“郑州一中学生”项歧义,既可理解为“郑州市一名中学生”,又可指“郑州市第一中学的学生”。C有歧义,“时任以色列外长的沙龙的儿子”可以理解为“沙龙任外长”也可理解为“沙龙的儿子任外长”。D“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有歧义。)

3.D(A有歧义,数量短语“两个”位置不当。“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即可理解为“由两个日本记者提出地问题”,也可以理解为“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B指代不明,“此”是指“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没有交代清楚。C“3日和10日下午”有歧义。)

4.B(A“许多城市的市民”表意不明。C有歧义,送上断头台的是谁,不明确。D“他们”指代不明。)

5.D(A表意不明,“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否定的是“影响”还是“不影响”,表达不清楚。B语意不明,“肯定”指向不明确。C“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司”有歧义。)

6.A(B表意不明,“多达三分之一”说的是“牙刷”还是“牙缝”。C指代不明,“他们”到底指“新人”还是指“老运动员”不明确。D“这”指代不明。)

7.B(A歧义。“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可有两种断层方法,理解为“墨西哥”全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墨西哥和美国”都只有部分地区。C“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整个内容,有歧义。D联合短语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到底是指同一学校的其他领导,还是指别的学校的领导呢?可在“其他”或“学校”后面加个“的”字。)

8.C(A缺乏必要的停顿造成歧义,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B指代不明,“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不清楚。D数量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位”或“所”即可消除歧义。)

9.D(A省略不当造成歧义,由于“车船”“飞机”后省略了“票”,容易使人产生误解。B“说服……爸爸和妈妈一起去”岐义。C“指代不明”,“自己”既可以指老人自己,也可以指老人的哥哥。)

10.A(B“不在了”有歧义,即可以是指离开公司,也能指去世。C“他”指“张老师”还是“医生”,表意不明。D“自己”有歧义。)



不合逻辑

1.C(A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B不合逻辑,“干家务活”不能与“买菜”,“煮饭”等并列。D错用虚词:“和”,造成逻辑错误;“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依法追究”;应改“和”为“而”。)

2.B(A“以期”与“挽回了”时态矛盾,不合逻辑。C时态错误,“将”与“参加了”矛盾。D前后时态不一致,不合逻辑,“日前”“正在”“将”分别表示过去、现在正在进行时和将来时态,三者不可能同时成立,不合逻辑。)

3.D(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B不合逻辑,“不再发生”否定失当,应为“再次发生”。C不合逻辑,应是癌症的发生与大量饮酒有密切关系)

4.A(B多重否定不当,应把“避免”前的“不”删除。C不合逻辑,可在“禁止”和“取缔”之间添加“和”之类的连词。D“以期”与“挽回了”时态矛盾,不合逻辑。)

5.C(A不合逻辑,“善款”不属于生活物资。B不合逻辑,“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而“圆梦”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都是有利的一面。D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改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6.B(A不合逻辑,双重否定不当。C不合逻辑。“干家务活”不能与“买菜”,“煮饭”等并列。D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说“一起三鹿奶粉导致大量婴儿肾结石的事件,对于饱受质疑的中国奶粉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7.C(A否定失当,去掉“不更美得多”的“不”。B不合逻辑,将“中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新中国”。D“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到”,反问句、“否认”“不会”,逻辑混乱。)

8.A(B前后时态不一致,不合逻辑,“正”与“了”矛盾。C主客颠倒,末句应为“我们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深有感触”。D主客颠倒,“对于”应放在“鸦片战争”之前。)

9.D(A主客颠倒,应为“我与报纸接触”。B不合逻辑,去掉“第一次”,在“已经”后加“趋于”。C主客颠倒,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

10.B(A主客颠倒,改为“音乐对于人的……”。C否定失当,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D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2013届高考复习资料病句分类练习(二)答案吴桂林编印









1









献花(0)
+1
(本文系文化的传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