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数学导学案(修改)
2012-09-06 | 阅:  转:  |  分享 
  
课题:认识负数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①向前走200米()

②电梯上升15层()

③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①“。”表示度,“C”表示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和水混合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②零上和零下是一对反义词,零上温度用“+”表示,“+”是正号,读作“正”。零下温度用“—”表示,“—”是负号,读作负。

③教室内的温度零上16℃,比0摄氏度的温度还要(),记作(),读作()。

雪地里的温度是零下16℃,比0摄氏度的温度还要(),记作(),读作()。

+16℃与—16℃表示两种()意义的量。

比较+16℃与()16℃(填、或=)

2、自学例2:观察图中的银行存折。

(1)存入的钱用()表示,支出钱数前用()表示。存入和支出是一组反义词,是两种()的量。

(2)图中“2000”表示(),读作()。

“—500”表示(),读作()。

3、认识负数。

(1)像—16、—500、—、—0.4、、、这样的数叫做();像16、2000、500、、6.3这样的数叫做()。

(2)—读作(),—0.4读作(),+读作()。

4、正数前面的“+”号()省略(填能或不能),负数前面的“—”号()省略(填能或不能)。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

3、说说生活中的负数。

4、任意写出几个负数。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填空。

(1)在—1,2.5,—3.6,0,6,+,—中,()是正数,()是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如果60m表示向南走60m,那么—40m表示()。

(3)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

(4)写出四个连续的正整数和四个连续的负整数。

正整数:()、()、()、()。

负整数:()、()、()、()。

2、选择。

(1)按照“神州”五号飞船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指标,“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温度为21℃4±℃,则返回舱的最高温度为()。

A、25℃B、21℃C、17、℃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向东行驶2km,记作+2km,则向西行驶5km记作5km。

B、买100kg大米记作+100kg,则—20kg表示卖出20kg大米。

C、收入500元记作+500元,则支出200元记作—200元。













课题: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负数?

2、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正数:()

负数:()

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4、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3。

(1)观察图,画直线表示4名同学的运动情况。

①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下图:





②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数,左边的数是()数,像这样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

③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在图中表示出来。

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在图中表示出来。

2、自学例4。

(1)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最低

气温 (2)把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到()的顺序。

(3)比较大小。

2和0—3和01和—1—8和—6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怎样比较负数的大小?



3、把例4中这一周每天最低气温从小到大排列出来。

()<()<()<()<()<()<()

4、得出结论: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也就是负数都比0(),而正数都比0(),负数都比正数()。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写出A、B、C、D、E、F点表示的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各组数的大小。



-7○-51.5○0○-1.5-3.5○3.5

3、一个点从数轴上某点出发,先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长度单位,这时这个点表示的数为1,则起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课题:圆柱的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0-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重点、难点】

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形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的组成及其特点。

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2、观察书中第10页上的物体,这类物体的名称叫().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摸一摸,圆柱是由()、()、()组成。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2)在圆柱形实物上找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4)认识圆柱的特征。

①圆柱的底面都是(),并且大小(),圆柱的侧面是()。

②圆柱有()条高,这些高的长度()。

2、实际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来是一个()。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例2。

(1)组内操作:在圆柱形罐头盒侧面的商标纸上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后展开,是()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宽等于圆柱的()。

3、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的圆柱侧面展开后是()形。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选择。

(1)下面物体的形状,不是圆柱体的是()

①日光灯管②汽油桶③粉笔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梯形

2、填空。

(1)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cm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圆柱有()条高。

3、下面图形中是圆柱的在括号里打“√”,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4、一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12.56cm,宽6.28cm的长方形,求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3-1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写出相关的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c=

长方形的面积:s=

圆的面积:s=

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二)自主学习。

1、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1)圆柱的侧面积=()的面积

=()x()

=()x()

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

2、圆柱侧面积公式的应用。(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2.5dm,高0.6dm,侧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8cm,高12cm,侧面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dm,侧面积是多少?



3、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合作交流】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小组内拿出做好的圆柱,标出每个面,把它展开,观察,圆柱的表面由()、()组成。

(2)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2、求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一个圆柱的高是10cm,底面半径是3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侧面积:





底面积:





表面积: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用一张长4.5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它的侧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cm,高是5c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课题:运用圆柱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解决与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圆柱的表面积=

2、一个圆柱高20厘米,底面直径是12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4。

(1)求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实际上就是求圆柱形帽子的()。

(2)这个帽子的表面积算的是那几个面?()为什么?

(3)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





②帽顶的面积:







③需要用的面料:







温馨提示:最后的结果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应该用“进一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都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为1.2cm,横截面直径为0.5cm,制作20节这样的流水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1)求所需要的铁皮面积,实际上就是求流水管的()面积。

(2)计算:





3、讨论:求下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时应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1)通风管,水管,粉刷圆柱,装饰花柱等。()

(2)无盖水桶,灯笼,博士帽,圆柱形水池等。()

(3)油桶,有盖的水桶、实物罐等。()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一个圆柱形蓄水池,直径是10米,深2米。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在水池的底面和内壁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2.用一张长2.5米,宽2米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通风管,这个通风管的侧面积是多少?(接口处忽略不计)









(附加题)4、一根圆柱形木头长4m,底面半径是10cm,把它截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课题:圆柱的体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2、长方体的体积=v=

正方体的体积=v=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v=

3、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5.

(1)操作: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按照等分线并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然后拼成学过的立体图形,如下图所示:



(2)把圆柱16等分,能拼成一个近似的()。

(3)观察比较上面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图形形状不同,但()相等

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

圆柱的()=长方体的长

圆柱的()=长方体的宽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x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x高

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或v=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探讨:圆柱的各部分与拼成的长方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8cm。它的体积是多少?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圆柱的体积比表面积大。()

(2)侧面积相等得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3)等底等高的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相等。()

(4)圆柱的高不变,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4倍,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4倍。()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0dm,高15dm,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3、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已知圆柱的高是12.56dm,求圆柱的体积。









课题:圆柱的体积(容积)公式的应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2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算圆柱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体积单位有:

容积单位有:

2、填空。

0.125升=()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000ml=()立方厘米

3、圆柱的体积公式:

4、求下面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40平方米,高是2m。





(2)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dm。





(二)自主学习。

1、学懂书中的例6,然后完成下面的题。

一个杯子,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6cm,高是8cm。现在有一袋牛奶重220ml,问: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1)理解题意:要解决问题,先要计算出杯子的容积。容积就是容器内部空间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2)列式解答:

①杯子的底面积:





②杯子的容积:





比较:()>(),这个杯子()(填能或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答: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说说体积和容积的关系。

3、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得桶底半径是2dm,深5dm。如果每升油重0.78kg,这个油桶可装多少千克油?(得数保留整数)





想一想:最后的结果能用“四舍五入”法吗?为什么?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一个圆柱形的体积是90平方米,底面积是15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m?





2、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它的底面周长是6.28m,高是2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00kg,那么这个粮囤能装小麦多少千克?









3、一个圆柱形水杯,底面内直径是10cm,高是16cm,倒入的饮料占容积的80%,倒入饮料多少ml?









课题:圆锥的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10-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3.培养观察,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难点:自己动手做圆锥模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自己制作一个圆锥模型。

2、观察书中第23页上的物体,这类物体的名称叫().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实物,摸一摸,圆锥是由()和()组成。圆锥的底面是一个(),侧面是一个()。

(2)从圆锥的()到底面()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锥有()条高。

2、实际操作: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来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贴在木棒上的直角边是旋转而成的圆锥的(),另一条直角边是圆锥的底面的()。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

组内操作:用硬纸做一个圆锥,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3、比较圆柱和圆锥的不同?











圆柱 圆锥 侧面 底面 高 4、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形。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选择。

(1)下面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是()

①沙堆②汽油桶③粉笔

(2)把圆锥的展开能得到()

①长方形②正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扇形

2、判断。

(1)圆锥的高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的任意一条线段的长。()

(2)圆锥有无数条高。()

(3)半圆不能围成圆锥。()

3、下面哪些是圆锥,打上“√”,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4、有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装有一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已知杯中水面距杯口3厘米。若将一个圆锥铅锤浸入杯中,水会溢出20毫升。求铅锤的体积。







课题:圆锥的体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25-2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利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写出相关的公式:

圆的体积:s=

圆柱的体积公式:V=

2、一个圆柱形的底面直径是10米,高3.9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自主学习。

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1)借助教具完成书上25-26页的实验,探索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因为:

圆柱的体积=()×(),

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所以圆锥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体积公式:

V圆柱=()×()

V圆锥=()×()

2、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看书完成例3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沙堆底面积:



(2)沙堆的体积: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思考讨论:为什么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只有圆柱的体积的?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倍,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3、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25.12m,高3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一个圆锥的高是10cm,底面半径是3cm,它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底面直径为20cm的圆柱形木块切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25立方厘米,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都等于该正方体的棱长。求这个圆锥的体积。









课题:整理和复习(圆柱和圆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29-3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2、能够应用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难点:能够应用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写出相关的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s=

圆柱的体积公式:V圆柱=

圆锥的体积公式:V圆锥=

2、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填空。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米,高是3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9.6立方厘米,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是()。

(5)一个圆锥的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

※(6)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削成尽可能大的圆柱形,则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小。()

(2)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那么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6倍。()

(3)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高于底面周长的比是1:1。()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有一个粮囤下部分是圆柱形,它的的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1.8米,上部分是圆锥形,它的高是0.9,这个粮囤可以装多少立方米的稻谷?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用铁片制作12节圆柱通风管,每节通风管的底面直径是8分米,长是60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得数保留整十平方米)





2、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做这样一个油桶需要多少铁皮?这个圆柱形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3、把一根底面周长是24厘米,长是18厘米的圆柱形钢材加工成与它等底等体积的圆锥形钢材,圆锥的高是多少?





※4、一个圆柱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m,高是1.8m,用这堆沙在8m宽的公路上铺3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课题:比例的意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2-3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比。

2、回忆比各部分的名称。

3:2或……()

()()()

3、回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的数,()除外,比值不变。

4、将比值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10:122.5:30:9

1:125:62:27

5、求比值:

0.9:3.6:9:27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科书32-33的内容。求出学校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

操场上国旗的比值:2.4:1.6=

教室里国旗的比值:60:40=

根据所求出的比值,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比用“=”连接,写成一个等式,即2.4:1.6=():40或=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和8:616:4和72:18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书上32页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并写出两组以上的比例。





3、1、2、3、6可组成多少个比例?

4、小结: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2)20:5和1:4





2、用3、6、2、9四个数组成不同比例。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4-3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什么是比例?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80∶2和200∶5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科书34-35的内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例如:2.4:1.6=60:40(标出内项和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2.4×40○1.6×60

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填大于或等于)

2、归纳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用2、4、8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有多少写多少)







3、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两个内项的积,如果相等,则能组成();如果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填空。

(1)12:9比值是(),:的比值是(),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3)根据1.2×4=0.6×8,可以写成比例=

(4)a=b,则b:a=():()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0.9:1.2和8:6(2):和6:5







※3、一个比例的各项都是整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6,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小10,第四项是第二项的,写出这个比例。







课题:解比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

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解下列方程.χ=×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二)自主学习。

1、自学第35页例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1:10

(2)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填等或不等):(3)列式解答

解:设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

解比例==







3、将4、5、6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或()。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3)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2、解比例

0.8:x=:0.25=





:=:x=2:5





3、根据4x15=5x12填一填。

==





==







成正比例的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30-4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渗透函数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正比例的图像。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根据要求写出下面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圆周长和直径,怎样求圆周长?



小结:我知道像路程和时间、路程和时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等,这样两种有关系的量称作()。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1。

(1)观察主题图完成表格

高度cm 2 4 6 8 10 12 …… 体积cm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 底面积cm2 …… (2)我发现:

===……=25(比值一定)

也就是体积与高度的()一定。

(3)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成()关系。

正比例关系表示为=底面积(一定)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为:

=k()

(4)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正比例的量?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合作交流完成例2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cm水有多高?



思考: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

(2)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3)如果3x=8y,那么y与x成正比例。()

(4)一个加数不变,和与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2、想一想,填一填,并回答问题。

一种花布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数量/m 1 2 3 4 5 6… 总价/元 8 16 24 32 40 48… (1)分别写出各组总价和相对应的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2)说出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3)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4)在下图中描出表示数量和对应总价的表格的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图像的特点。



总价/元

1234567数量/m

(5)利用图像回答,买2.5m花布要多少元?68元能卖多少米花布?











成反比例的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42-4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

3、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找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变化规律。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判断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3后完成下面的题

知识点一:反比例的意义

高度m 10 5 4 2 1 底面积m2 10 20 25 50 100 体积m3 (1)把相同体积的大米倒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粮仓中,完成表格。

(2)观察上表,探究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a、底面积是10平方米,大米的高度是10米;底面积是20平方米,大米的高度是5米;

…………;说明大米的高度随着圆柱底面积的变化而(),它们是()的量。

b、从左往右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底面积越大,米的高度越(),从右往左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底面积越小,米的高度越()。

C、大米的高度x底面积=米的体积()(填一定或不一定)

(3)、像上面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这两种量就叫做(),它们的关系叫做()用字母可以表示为()x()=k()。

(4)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成反比例的量?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在速度、路程、时间三种量中,一种量一定,判断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2)王芳做完10道题,做完的和没做完的题成反比例。()

(3)小美从学校走到家,走路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

(4)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2、填空。

(1)已知a和b成正比例。

a 1.5 3 b 1 4.5 0.15 a 0.2 10 b 0.25 9 3.2 (2)已知a和b成反比例







比例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48-4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会计算比例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会计算比例尺.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填空.

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5000毫米=()米

解比例.

=x=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比例尺的意义

1、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叫做这幅图的()。

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2、主题图中比例尺=1:100000000中,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厘米。也表示图上距离是()的,实际距离是()的()倍。

温馨提示: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

知识点二:比例尺的分类

1)用数字形式表现的比例尺,叫做()比例尺;

2)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比例尺

3)自学例1后,把下面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

0 80米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填空

(1)计算比例尺时,单位要()。(填统一或不统一)

(2)0180360km是一个()比例尺,它表示图上()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km,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为()。



附加3、思考课本49页图中2:1表示什么?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判断

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米。()

2、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10米的距离。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比例尺的应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说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2040km





2、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2后完成下题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比例尺,可以列方程为(),再把结果的单位厘米化成()

解: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千米。







算术解: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观察主题图:地铁一号的实际线路长度为50千米,图上的比例尺为1:500000。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30厘米。如果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则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填表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4cm 1:500000 1.5cm 600km 480km 1:12000000 2、在比例尺是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杭州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北京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比例尺的应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

或=()

2、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约是12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它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3、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出平面图。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既可以选用()比例尺,也可以选用()比例尺。

我的比例尺为:



解:(1)设图上长方形的长为(2)设







答:

我还能这样做: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画出例3的平面图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在1:100的游泳池设计图上,量得游泳池的长为20厘米,宽为8.5厘米,请问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量一量右图中从学校到小林家、电影院、商场、火车站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中的比例尺求出它们的实际距离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56、5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

2、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

难点:能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1、填空

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

2、认真观察课本56页的四幅图

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二)自主学习。

1、自学例4、按2:1画出课本第57页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1)理解“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倍。如原来的长方形的长为6格,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格;原来的长方形的宽为3格,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宽为()格。

(2)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思考(3)“按1:3缩小”就是把每个图形的格边都缩小到原来的()。如: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缩小为6x=2(格),12x()=4(格)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思考讨论:放大获得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把一个长3cn,宽2cm的长方形的各边长缩小到原长度的后,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把下面左边的图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形状不变,并画在右边的方格纸中。



2、把一个长3cm,宽1cm的长方形的各边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和周长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题:折线统计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课本第68页的例2,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针对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组的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读懂折线统计图。

难点:正确判断数量的变化趋势。

【预习导学】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一、轻松热身

(4月26日~5月31日)

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自主学习

1、观察例2,分析图中的数量情况。

7月份月薪是()元,8月份月薪是()元,9月份月薪是()元,



10月份月薪是()元,()月份月薪是1300元,()月份月薪是1400元,()月份和()月份增长较大。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的。

2、初步观察两幅图谈谈直观感觉。

这是两幅()统计图,两图中折线的走势一个陡峭,一个平缓,所以给人的直观感觉两幅图是()的,第一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第二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交流例2产生上述这种直观感觉的原因。







3、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课堂总结】

相同的数据,不同的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不同,描述出的统计图直观感觉不同,在判断和预测时要认真分析。



【当堂检测】

滨江市对两所高中各20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跟踪调查。佳佳和乐乐分别用统计图(1)和(2)反映两校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



甲、乙两校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图(1)甲、乙两校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图(2)

















这两幅图反映的数量变化情况是否一样?





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两校学生患近视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课题:扇形统计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课本第68页的例1,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针对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征,读懂扇形统计图。

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观察右边的扇形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

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2)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3)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4)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5)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6)我还知道:



2、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占的百分之几。

二、自主学习





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



(2)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3)?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

(4)?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5)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我还了解到:。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有人认为自主学习中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3、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右面是六二班同学喜欢各种体育项目人数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观察图后回答以下问题。



(1)喜欢跳高的人数占的15%。





(2)喜欢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





(3)喜欢其他体育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4)从图中(填能或不能)看出喜欢哪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最少吗?





(5)我还了解到:











课题:“抽屉原理”的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课本第70—71页的例1、例2,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针对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组的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

一、自主学习例1

1、用枚举法证明。



、、





由此发现,把4枝铅笔分配到3个文具盒中,一共有()种

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有()枝铅笔。



2、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由此发现,把4分解成3个数,与上面的枚举法相似,共有()种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大于等于()的。







3、用假设法证明。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中放1枝铅笔,那么3个文具盒里就放了()枝铅笔,还剩()枝铅笔。把剩下的铅笔再放进任意1个文具盒里,则这个文具盒里就有()枝铅笔了。



以上三种方法都足以证明: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枝铅笔。

二、自主学习例2

用以上方法证明: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本书。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会有什么情况?9本书呢?





3、交流例1、例2得出的结论,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4、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有什么情况?







【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

1、10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4只鸽子要飞回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金星小学六年级有30名学生是2月份出生的,所以六年级至少有几名学生的生日是在2月份的同一天?







课题:“抽屉原理”的应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课本第72页的例3,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针对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组的同学完成。

【学习目标】

1、能理解抽屉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预习导学】

一、轻松热身

把25个玻璃球放进6个盒子里,至少有一个盒子里放进了5个玻璃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二、自主学习

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自由猜测,再加验证。

(1)猜测一:只摸出2个球就能保证是同色的。

验证:球的颜色共有()种,如果只摸出2个球,会出现三种情况:2个红球,1个红球1个蓝球、2个蓝球。因此如果摸出的2个球正好是一红一蓝时就()条件。

(2)猜测二:摸出5个球,肯定有2个是同色的。

验证:把红、蓝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

因为5÷2=()……(),所以摸出5个球时,至少有()个球是同色,显然摸出5个球不是最少的。

2、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解答

(1)把“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即把红、蓝两种颜色看作()个“抽屉”(同种颜色就是

同1个抽屉),要摸出数看作是分放的物体。



(2)根据“抽屉原理”中“只要分放的物体个数比抽屉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1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可以推



断出“要保证有1个抽屉至少有2个球,分放的物体个数至少比抽屉数多()。因此,要从两种颜色的球



中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个球。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被分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布袋里有4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若干个,最少取出多少个小球就能保证其中一定有3个小球的颜色相同?







【课堂总结】

用“抽屉原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即弄清“抽屉”(“抽屉”是什么,有几个“抽屉”)和分放的物体。(2)设计“抽屉”的具体形式,即“抽屉原理”。(3)运用原理,得出在某个“抽屉”中至少分放物体的个数,最终归到原题结论上。

【当堂检测】

1、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3、(附加题)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课题:数的认识(一)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培仙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76-77页,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读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整数。

难点:正确地读写整数。

【自主学习】

一、复习学过的数。

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二、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三、分数单位及分数的分类。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1,假分数()1.

练习:

(1)2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它减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质数。

(2)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假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四、说说小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小数?

练习:9÷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五、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

1、回忆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数位及计算单位。

2、做一做。

(1)()个0.1是1,()个0.01是0.1。

(2)2.94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3)一个数由4个10,3个1,3个0.01和4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六、复习数的读写

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的读法和写法。

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52000803100读作:4060600050读作:

73008004读作:4000700000读作:

0.0034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二四百八十万零七百

十五亿零四百七十六万四十又十二分之七

七、复习数的改写。

1、把8400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

2、把199163000“四舍五入”到万位的近似数记作()万,“四舍五入”到亿位的近似数记作()。

八、数的大小的比较。

说说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做一做: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7○-51.5○0○-1.5-3.5○3.5○○○

987○8973.025○3.25

九、复习倒数。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练习:5的倒数是(),1.8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的倒数是1,()没有倒数。

【合作交流】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数的运算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培仙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80页,针对预习自学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自主学习】

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说说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整数加减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

分数加减时,要注意当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2、说说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说说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一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

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0.75—)×(+)×3÷×30.5×[5÷(—)]













375+450÷18×250.6÷[×(4—4.2×)]1.9—1.9×(1.9—1.9)













列式计算。

温馨提示:a÷b可以读作:①a除以b②b除a③a被b除④b去除a

(1)一个数的比160的25%多2,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是21,这个数的是多少?











(3)用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











(4)0.8与0.6的和除以这两个数的差,商是多少?

















3、估算。

587×8≈486+302≈

808-95≈27.495÷3.14≈

【合作交流】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简便运算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培仙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81页,针对预习自学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自主总结小学阶段的简便算法,进一步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2、进一步理解算法多样化,形成较好的简算策略,并能够灵活应用简便算法计算。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难点:通过拆、分、移数据进行简便运算。

【自主学习】

说说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来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6)除法的性质:(7)减法的性质: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运用了什么定律。

(1)8———(2)786÷12.5÷8(3)+2.25++8.75









(4)4.7×+1.3÷3(5)×(+)+(6)(++)÷









(7)32×99.9(8)12.5×102(9)39×









(10)25×××(11)÷+÷(12)125×32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1)÷8+×+0.125(2)1880×199.9—1999×187.9









(3)2.73——+7.27(4)(+)×19×17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4×+4.6÷—0.9(2)1.8×+7.2×25%+0.25(3)12.5×32×0.25









(4)(×7—×7)÷1(5)439+998(6)1.25×64×2.5×0.5













(7)++…+(8)+++







课题:应用题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培仙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针对预习自学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2、通过不同的分析思路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说说解答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0只手表,实际每天生产了50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生产任务?









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0只手表,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只手表?









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4、3台收割机4小时收割12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收割机收割400公顷需要几小时?









5、甲乙两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用了4.5小时,返回时因为逆水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6、有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行驶,甲每小时行驶45km,乙的速度是甲的1.2倍,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90km?







7、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8、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9、润民一小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12道题,小王得了84分,他做错了多少题?















【合作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











课题:应用题(二)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培仙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针对预习自学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2、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难点:能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自主学习】

一、找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的量,并写出等量关系。

(1)鸡的只数是鸭的。(2)杨树比柳树少。

二、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小明家养60只鸡,105只鸭。(1)鸡是鸭的几分之几?鸭是鸡的几分之几?





(2)鸡比鸭少几分之几?鸭比鸡多几分之几





2、小明家养60只鸡,鸭的只数是鸡的,鸭有多少只?







3、小明家养60只鸡,鸭的只数是鸡的,鸭有多少只?





4、小明家养60只鸡,鸡的只数比鸭多,鸭有多少只?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1)某工厂计划每天烧煤16吨,实际每天烧的吨数比原计划少。工厂现有煤560吨,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2)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360个,第二天完成总数的,两天正好完成总数的。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当堂检测】

1、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多生产。原计划生产多少个零件?







2、一只油桶装了半桶油,倒出油的后,还剩15千克。桶内原有油多少千克?这只桶能装油多少千克?







3、工人们包装糖果,已经包装的是糖果总数的,再包装21千克,则已包装的正好是糖果总数的。这批糖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课题:式与方程(一)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永梅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84-8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解简易方程【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难点:解简易方程。

【自主学习】

一、填空。

1、比x多5的数是(),比m少3的数是(),4个b相加的和是(),a的3倍是(),3个a相乘的积是(),a的是()。

2、食堂有一批煤,每天烧去x吨,烧了a天以后还有12.8吨,这批煤有()吨。



3、公交车上原来有50人,到第一站后下去x人,第二站又上来y人,现在车里有()。



4、人的身高早晚会相差2厘米,在早上最高,晚上最矮。一个人早上身高a厘米,晚上身高可能是()厘米。



5、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是a其余两个分别是()和()。



6、学校买了8个篮球和6个足球,每个篮球a元,每个足球元。8a表示(),8a+6b表示()。



7、甲数是a,比乙数少2,甲乙两数的和是()。



8、工地有y吨沙子,每天用2.5吨,用了6天后还剩()。



9、当x=4时,2x–2=(),x+2x=()



10、姐姐今年a岁,弟弟今年(a-6)岁,再过c年后,姐弟俩相差()岁。



11、三角形的面积是s平方厘米,高是h厘米,底是()厘米。

※12、一个边长是a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增加1分米后,面积可以增加()平方分米。

二、解方程。

9x-5=8.5:18%=x+x=1

















(12+x)×9=16270.2÷x=426.4–2x=9.6















2、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车,甲车每小时行a千米,乙车每小时形40千米,6小时后还相距b千米。

(1)用式子表示两地之间的路程。







(2)根据这个式子,求当a=50,b=140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合作交流】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式与方程(二)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永梅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8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针对预习自学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解简易方程。

2、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难点:能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自主学习】

一、解方程。

:=8:xx–20%x=40x×1=











8.7x–6.3=3.7x+8.72×(x–4)=3×(x-12)











81x–342=76×(x-2)7.8x–4=2.8x+6











三、列方程解答。

1、比一个数1.5倍少的数是8,求这个数。2、4.5与1.2的积,加上x的2倍,和是15.4,求x。







3、一个数的60%比它的40%多6,求这个数。4、27的减去一个数的,差是多少?











四、列方程解决问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相距174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妈妈今年46岁,小强今年12岁,再过多少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强年龄的3倍?











3、师徒俩合做了一批零件,完成时师傅做了200个,师傅的25%比徒弟的多14个,徒弟做了多少个?

?

?

?

?



















课题:常见的量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永梅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8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针对预习自学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的计量单位,进一步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实际、人民币等计量单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理解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掌握各类计量单位的进率,会进行同一种量中不同单位的改写。

3、学会复习方法,培养系统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分清各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难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一、填空。

5平方米=()平方厘米50毫升=()立方分米3500毫米=()米



25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15.48米=()米()分米()厘米



4吨180千克=()吨2吨80千克=()吨3.8吨=()千克



3.25时=()时()分150秒=()分()秒2时40分=()时



2小时=()小时()分120时=()日

2千米80米=()千米=()米5公顷40平方米=()平方米



8.21吨=()千克120时=()日7千克40克=()克



85000毫升=()升=()立方米3元8角=()元=()角=()分



采用24时记时法,下午1点就是(),夜里12时就是()



2011年的2月份有()天。1900年是()年



温馨提示

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根据公历年份判断,整百、整千的年份是400的倍数,其他年份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反之则是平年。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度量单位。

(1)一条裤子长110();10个苹果约重2();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



(2)小明一口气喝了200()水。他的体重42()



(3)一名小学生安静时心脏1()大约跳80次;一个烟盒的体积约是65();



(4)长江全长约6300();矿泉水瓶底面直径6.5(),容量600()。



判断。

(1)爸爸出差要到6月31日才回来。()

(2)每个月的上旬都是10天。()

(3)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重。()

(4)2006年3月5日是星期日,则这年的6月5日一定是星期一。()



四、智慧闯关。

(1)时针与分针在12时重合,最少在过多长时间两针有重合?











(2)王芳今年12岁,可她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3)每到星期日,红红都要帮助李奶奶做一次家务,你知道2010年的4月红红最多可以帮助李奶奶做几次家务呢?

















【合作交流】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比和比例

2011年春平地校区六()班使用时间:2011年月日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编制人:李永梅审核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导学自学书中90-9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2、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有标记的绿叶同学可以不做,附加题由金叶同学完成。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解比。

.进一步提高对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解比。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练习

1、填空。

①把2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②我校图书室里故事书比科技书多25%,故事书与科技书的比是()。③如果A×3=B×5,那么A:B=():()④如果a:4=3:12,那么a=()⑤甲数的的与乙数的相等,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⑥2.1:0.6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⑦4.5与它的倒数比是():()。

⑧()÷24==24:()=()%

⑼已知小圆半径是2cm,大圆和小圆周长的比是():(),大圆和小圆的面积的比是():()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⑴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⑵每天生产的服装件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总件数。()⑶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⑷每公顷的施肥量一定,公顷数和施肥总量。()⑸车轮的直径一定,行使的路程和转动的圈数。()⑹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⑺用同样规格的方砖铺地,每块砖的大小和需要的数量。()

(8)圆的周长、直径()

3、化简比。

2cm:5m1:0.75





解比例。

=:=:x







6、解决问题。(用比例知识解答)

(1)修一条水渠每天修3.5千米,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0.5千米,实际用多少天完成任务?







(2)从儿童节那天开始,明明前5天看了90页书,照这样计算,这个月明明一共看了多少也书。









(3)一种苍蝇药,用药液和水按照1::1500配制而成,要配制这种药水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各多少千克?









































第62页

























献花(0)
+1
(本文系非桃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