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2012-09-15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用分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

学习重点:1.通过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学习难点: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分子性质的描述



一.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活动一从微观的角度看水的三态变化

分子间隔 分子排列 分子运动

固态的水 分子间隔较___ 水分子______排列 在固定位置上_______

液态的水 分子间隔较___ 水分子______排列 在一定体积内_______________

气态的水 分子间隔较___ 水分子__________ _____整个容器或自由地__________

结论:水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_和水分子的_____________。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_(填“会”“不会”)改变。

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活动二导致水发生三态变化的原因

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会有许多水滴滴下。



探究探究活动三归纳分子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教师寄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班级姓名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是可分的

2、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几十平方公里内很多人中毒。这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3、某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主要原因是()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4、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个数

C、分子间的距离 D、分子的大小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糖在水中溶解 B、湿衣服晾干

C、校园内闻到桂花香 D、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

6、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打气筒能将空气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7、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4)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因为



8.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

C.二氧化碳(CO2)D.空气

10.(2012?滨州)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1.(2012.贵阳市)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能从化学的视角去看物质,感受化学的重要。

(1)水是生命之源,而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而将水通电生成氢气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虽然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少,请你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以增强众爱惜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你的设计是;(1)水分子物理化学有无新物质生成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12.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拿出实验室

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倒入废液缸中

D.放回原试剂瓶

13.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D.实验中剩余的药品都要放回原试剂瓶

1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为19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实际该学生倾出液体的体积是()mL

A.9B.大于9C.小于9D.无法判断

15、(2011?杭州)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A、A B、B

C、C D、D

16、用分子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断运动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大

C、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7、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8、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B.1L芝麻和1L绿豆混匀后体积小于2L

C.走近花园,闻到花香

D.2LH2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19、(2011年四川泸州,13题)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20、(2011年福建龙岩,5题)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4.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A.冰受热融化成水

B.面粉中掺入砂糖

C.各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21、(2012.百色市)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间隔变大B.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D.水分子质量变大



献花(0)
+1
(本文系图书室3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