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刘淑华魏虎平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节奏的加快,各项工作要超前谋划,不断创新管理工作。企业的计划统计作为专业管理工作,加强基础工作,全面反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综合分析,跟踪预测。充分发挥服务和监督职能,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信息,为编制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这是当前企业必须要抓紧抓好的工作。
强化基础工作,确保数据来源有据
一是稳定统计队伍,健全统计机构,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尤其对新担任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业务指导培训,参加统计业务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才能真正发挥现代化统计信息的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保证数出有据,数变有因。通过制定一定的表格形式,反映出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满足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需要,力求统一、简洁、明了,做到规范化、系列化、通用化,避免记录多、乱、杂。统计台帐仍是目前数据库的核心,以Excel电子版为主,各专业科室、段和班组都要建立,把零散的原始记录资料、基础统计资料加以整理、汇总,使资料积累做到条理化、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档案化,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统计台帐登记要及时、准确、完整,台帐之间要有连贯性,指标计算口径要一致。多年来,经过不断完善,工作扎实有效。比如:针对单位新成立的马口铁厂,对统计基础工作提前安排;根据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帮助建立起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报表;根据马口铁厂所担负的任务与借鉴冷轧厂统计工作实践经验,使马口铁厂的统计基础工作直接步入正规。
三是严把数字关,确保统计资料的可靠性。统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部统计、段统计、班组统计。段统计负责对班组原始记录、报表的整理、汇总,登记日台帐,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定期向部统计填报旬、月、年统计报表,部统计审核、整理、汇总各段统计资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一套表,数据传递有序、及时。次月(年)初编制综合统计月(年)报表报送部领导,并反馈有关部室、段,作为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奖惩及对外宣传报道的依据。同时加强部室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强化统计管理职能,统计数字的相互供应要分口把关,各负其责、口径一致、计算正确,按照规定时间和项目内容相互供应,确保统计资料“数出一门”,严格统计数据的检查审核,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强化统计服务和指导
统计服务方向要与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企业占有的统计信息要与竞争的需要相适应。目前,我部统计服务方向以上级服务为主,占有的统计信息包括了纵横向的,信息量较大。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统计资料,开展定期及不定期分析和跟踪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统计信息,为编制计划提供依据。
统计指导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科学、全面、准确的要求,同基层单位一道认真分析本单位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起一套能真实反映本单位生产经营情况的指标体系。要求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和制定落实措施。
建立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建立企业内部统计与各专业统计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工协作机制;建立企业统计与上级主管部门统计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建立企业自身需要的外部环境信息机制,从而使各种机制形成有机整体。各种统计信息网络在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分析、利用、存储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
做好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指标计算的协调统一
利用局域网,使公司综合统计与各专业统计之间基本达到了资源共享,在与上级部门统计以及外部统计信息传递中,还保留表格的报送。多年来我们与十多家冶金单位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每季度对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进行交换(单位对单位的直接交换),实现统计资料共享。从交流中找出自身不足,优化指标,这项工作符合公司建立対标工作长效机制的工作模式,坚持“问题点就是改进点,改进点就是创新点,创新点就是效益增长点”理念。
通过统计信息的分析和开发利用能力,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真正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以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科学的管理手段,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钢铁集团衡水薄板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