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集团化点检定修之路
2012-09-19 | 阅:  转:  |  分享 
  
集团化点检定修之路

大唐国际生产部代东



前言

2002年12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成立时,大唐国际装机容量仅为617万千瓦,经过16年的发展,大唐国际已经由一个区域性发电公司成长为拥有发电、煤炭、煤化工、冶金、交通、房地产六大产业领域的全国性综合能源公司。其中:发电产业由单一的火力发电扩展为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四大板块;交通产业实现了铁路、港口、航运配套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大唐国际总装机容量已达到32733.93MW,职工总人数为18000人左右。

公司规模在快速发展,人员不断稀释,但大唐国际始终保持着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这得益于公司在设备管理上坚定不移的实行点检定修制度。大唐国际从2000年开始在盘山发电公司首推点检定修制,倒2006年6月高井电厂最后一家推行点检定修制,标志着大唐国际不管是老厂还是新厂,所有下属单位全面实行了点检定修制。可以说,大唐国际是所有发电公司中推广点检定修制最彻底、最坚决的。公司也明确要求包括水电、风电、煤化工、核电等单位都要坚定不移的推行点检定修制。

由于公司在全面推广点检定修工作方面,起步较早,推广速度也比较快,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也确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一是落实了责任制;二是点检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点检手段,积累了设备的状态数据,进行劣化分析,掌握设备劣化规律,通过优化检修模式,准时处理设备隐患,减少了设备缺陷,提高了设备可靠性,使设备达到可控在控;三是培养和提高了人员素质和设备管理水平;四是减少了“过维修”和“欠维修”降低设备维护检修费用。五是保证了设备管理的延续性。

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如巡回检查制、二五检制,这些也是设备管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发展到现在它不是很科学的设备检查和管理方法。推广一种新的体制,从不理解到接受,大唐国际进行了一场最彻底的体制改革,不断摸索前进,道路可谓曲折,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体会和经验。



正确理解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以点检为核心,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体制,其核心是点检员设备负责制。点检定修制的内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它不仅是一套科学有序、职责明确的设备管理理论体系,还是一套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体系。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持续改进的特点和特性。点检定修制适用于大型化、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设备管理。

点检定修是思想、是体制、是机制、是方法。是思想(设备终身管理;设备主人;各司其责,协作配合;以人为本,自主管理;技术经济比较;降低成本费用等);是体制(从传统的三级管理改变为一级管理,通过组织机构的变化实现扁平化);是机制(按照业务管理程序进行控制,以流程保证效果、目的);是方法(落实内容、标准、时间,明确工具、方法、流程,量化等)。

推行点检是组织体制建设的过程和标准化建设的过程。就是要强调设备管理工作的定量化、规范化、标准化。有些单位还没有把点检定修放在全厂设备管理的核心地位,设备终身管理的原则没有体现,资产管理系统(EAM)等管理平台的功能没有充分使用。

点检定修虽然改变了传统设备管理的业务结构,改变了业务层次和业务流程,但又继承了传统管理的有效方法,点检定修制自身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发展,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点检定修的创新设备管理模式是多年设备管理经验的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和不断优化。推行点检定修制重在真正把点检的内涵体现出来,掌握点检定修与设备可靠性的内在联系,掌握点检定修与技术监控的内在联系,掌握点检定修与安全管理的内在联系,做到有实效。



点检定修的责任制落实



电厂成熟的管理经验就是坚持“四不放过”,坚持“两票三制”、“二十五项反措”等基础管理制度,管理的核心就是落实责任制,然而,实践的结果表明,“成也责任制、败也责任制”,关键就是要看是否真正地将责任落实到位。在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下,我们每个人都是设备的主人,是企业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分管的设备,每个人都要对设备负责。反正每个设备都有主人,都有责任人,责任人还有好几个。我们在推行点检定修时,一直在强调要设备到人,就是为了落实责任制。以电厂检修队伍建设为例,我们经历过检修分场、检修公司等管理体制的变迁,运行、检修反复分合,多头负责、多头管理。在点检定修制中,设备管理由传统的以“修”为主转变为以“管”为主,明确了点检员是设备的责任主体。点检员是设备的责任主体,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在运行、点检、检修三方中,点检处于核心地位。

通过定方法、定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科学地进行设备维护检修,这是与传统的落实责任的区别。企业相关的措施和制度要保证点检员的责、权、利有机统一,为设备点检定修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设备在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等方面达到协调优化管理。



三、全员设备管理

设备点检综合利用运行人员的日常点检、点检员及其它专业人员的专业点检、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综合性能测试等几个方面的力量和手段,形成保证设备健康运转的多层防护体系,体现对设备全员管理的原则,将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现代化的仪器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三者有机地结合。

点检定修制的定义是设备运行阶段以设备部点检员为核心的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相统一的设备管理体制,决不能强调了点检定修管理,强调了点检员是设备的责任主体,而忽视了运行和检修对设备管理的责任。检修应该进行测量和试验,以及对设备数据进行总结、归档等工作,点检员提出的要求:检修的管理、时间的管理、数据的管理等,检修公司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从体制建立上讲,生产系统一般设有发电部、设备部和检修公司(或维修项目部),在点检管理办法上明确规定了发电部负责日常点检;设备部负责专业点检、精密点检(包括技术监控和技术诊断)和定修管理;检修公司(或维修项目部)负责按照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设备维修工作。对维修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工期负责,并提供完整的维修记录,各部门分工协作。

四、点检员绩效的核心是可靠性和费用



设备管理追求的是设备可靠性提高、经济性提高、费用下降、安全性提高。点检员管什么?点检员管设备故障、缺陷、可靠性;维护、检修;费用;备件;台账以及技术管理,点检员还必须管安全、指标、性能。

浴盆曲线

















设备故障率曲线呈浴盆形状,并具有三个明显的区域,开始使用阶段往往由于设计、材料、制造、安装、运行工况不正常等原因造成故障率高。随着缺陷的排除和系统调试正常,设备故障率迅速降低,进入偶然失效期,这段时间是产品的有效寿命期。我们就是要在合理的费用内延长设备的有效寿命期。区域Ⅲ是元件的耗损失效期,这一阶段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急速增加,故障率曲线属于递增型。到这一阶段,大部分元件开始失效,说明元件的耗损已经严重,寿命即将终止,若能够在这个时期到来之前维修设备,替换或维修某些耗损的部件,就能将故障率降下来,延长使用寿命,推迟耗损失效期的到来。



五、点检管理是自主管理

我们说点检管理是自主管理、终身管理,这和全员管理是不矛盾的。点检包含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等多种手段,日常点检是经常的和必须的,只有全员的和动态的管理才能算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点检员是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求掌握设备状态及状态持续时间。其他部门和员工不对设备管理负直接的责任,例如大家知道盘山点检实施的比较好,突出的优点就是盘山的点检员不相互扯皮,点检员能独立和有责任心地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不是设备出了事故推托是检修单位的问题,运行部门的问题,或是维护单位的问题,还有说生产厂的问题。点检员就相当于家长或者说户主,自己家里搞的好坏肯定不能怨别人。



六、从定性到定量



点检强调定量,点检员每天进行现场点检和SIS点检就是要清楚所管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的数值,并通过对一些关键性和重要设备状态的定量与趋势分析,提前发现问题,提前预防。同时在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辅助判断、报警和趋势分析。

通过点检员对设备运行数据的积累与分析,使设备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劣化趋势分析,就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目前应用的定量管理和趋势分析手段有SIS点检、质量控制图、可靠性管理系统和一些成熟的设备诊断系统等,通过思想的转变和方法和引入,逐步形成定量管理的工作方法。



七、规范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

点检定修要求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设备状态检查方面,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精密点检,劣化倾向管理与技术诊断、精度和性能测试五层防护体系;日常点检的实施要“八定”:定人、定点、定标、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业务流程、定点检要求。按照既定的点检计划、点检路线、点检标准去执行点检行为,配以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实现有效和科学,同时也有利于精细化管理。长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机制是本质安全、本质经济的必由之路。

四大标准是基本依据。点检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被称为点检定修的“四大标准”。几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实施标准化作业是搞好点检工作的基础,是取得点检成效的技术保证和必要途径。我们应提倡点检管理标准不到位点检工程不启动的原则。



定期工作至关重要。设备周期的基本可靠性规律告诉我们,只要设备的运行条件正常,就可以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延长设备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和重视设备的冷却、润滑、维护和保养,定期更换易损件。必须严格设备的定期工作,明确维护保养标准,确保可执行、可检验。



八、点检定修与安全管理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监督和安全责任是两个概念,管设备必须管安全,设备管理人员是安全责任主体。我们一直说安全生产的两个体系,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就是设备部的事,是点检员的事。设备发生事故、生产事故调查,肯定是技术人员去查,点检员、点检长、运行专责工程师、副总工程师、设备部长去查,这些人是设备管理的主体,不能靠安监部去查,安监部是监督体系。当然责任一定要界分清楚。



九、正确认识和处理设备管理与检修维护的关系

新厂在从基建向生产过渡阶段,企业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工作量大等问题比较突出,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外委项目部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人员不够固定、安全意识差、对生产现场不熟等问题对电厂安全生产带来潜在的威胁。新厂新制企业与外委项目部间能否相互配合好,能否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共同渡过这段艰难期,能否管好设备、开展好维护工作,这是对新厂新制单位和外委项目部的共同考验和挑战。老厂同样存在设备治老、技术改造工作繁重,技术力量稀释,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量大等突出问题,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要找准新厂新制单位与外委项目部的各自定位,找准老厂设备部点检和检修公司各自的定位。要克服“甲方”意识,要转变对乙方的态度,要给各级管理人员灌输如果没有乙方的全力工作,甲方就没有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思想。要有激励乙方干部职工的机制和氛围。在安全生产、学习培训、生活后勤、合同与激励等方面做细致的工作。另一方面,乙方要增加主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要把维护的设备看成是自家的设备,对设备、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安全问题多提合理化建议,主动帮助业主分析设备健康状况,共同管理好生产设备。



十、点检定修的技术局限性

点检定修制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科学方法。点检人员使用简单的工具仪器进行点检获取设备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点检结论,进而指导设备定修。但是,鉴于点检定修提出的时间背景和技术背景,传统的点检定修在实现的技术手段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无法海量保存点检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对点检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设备状态的判断。目前,大多数点检定修的实施都是由点检员进行现场的数据采集,点检员用简单的仪器仪表进行测量,手工将采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因而,点检的数据量是有限的,也无法实现海量保存。

2、数据缺乏连续性传统点检获得的数据是不连续的,这里所说的不连续是指数据不能以秒级进行连续采集存储,只能由点检员每天测量得到一个瞬时值,这个瞬时值如果没有突变是很难得出科学点检结论的。

3、数据无法回放分析点检的分析很多是通过数据回放和二次处理后分析得出的,而传统点检数据获取数据的不连续性和数据存储的局限性,限制了点检数据的回放和二次处理分析。

4、数据不能有效共享数据共享必须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包括计算机网络硬件平台和数据库软件平台,数据共享的前提是有统一的信息编码。现在大多数点检数据存储局限于点检仪或者点检员的个人计算机上,是难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5、对于设备的状态检测不能在同一工况下点检员按照流程规定对设备进行点检,一个设备上可能会有几个点检点,由于受技术手段的限制,点检员在现场不能同时对几个点进行测量,当然,同一设备的状态参数检测就肯定不在同一工况。我们以一台风机为例,机务点检员起码要检测其前后轴承的温度,前后轴承的水平、垂直、和轴向振动等8个点,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时间。而现在大机组均投入AGC,AGC升速率一般都在10MW/min-18MW/min之间,这个时间段可能会有50MW-120MW的负荷变化。负荷的变化一般会引起所测参数的变化,这个变化显然使点检获得的数据不在同一工况或者说是同一时间,这会大大影响点检分析的准确性。

6、点检员没有测量所有相关参数的手段点检数据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个数据的分析,一种是以设备系统的方式对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单个数据分析指的是,对所关心的某一数据进行分析,这个分析包括数据跳变、劣化分析、预警分析等。以设备系统方式对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是指对发生了变化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以后才能得出这个变化是否劣化。比如,我们关心风机的轴瓦温度这个数据,假如在连续两天的点检中,这个温度有升高的趋势,这个趋势也许是正常的升高,也许是发生了劣化,怎么来判断?这可能会需要机组负荷、风机马达电流、挡板开度、环境温度、冷却油流量等等一系列相关数据来验证。但是,点检员是无法通过现场测量来得到这些数据,当然无法进行设备系统的综合分析。



十一、必须建立持续改进的有效机制

在推行点检定修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结合实际,确保实效的持续改进机制。要定期对点检定修工作进行分析,及时对点检路线、内容、周期、方式和标准、规定等进行调整、优化,既规范点检员的行为,又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避免挫伤点检的积极性。



十二、点检定修的深化

点检定修在我国实践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了,国外对点检定修的探索的历程更长。点检定修最终的目的是要对设备实行状态检修,即使计划的大小修也应该是建立在对设备状态的科学诊断的基础上。正如前面所述,限于点检定修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个“科学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传统意义上的点检定修已经日渐不能适应发电企业越来越高的管理要求。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深化点检定修,构建现代点检定修制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下面介绍一下盘山发电公司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准确定位

点检定修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思想方法,这一观念在已达成共识,并与构建以“精心”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说它是工作方法,是因为点检定修是一套设备检修管理的科学完整的体系;说它是思想方法,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的设备管理思想,解决了老体制多年没有解决的责任制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2、开阔思路科技为先

随着DC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设备诊断和点检定修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特别是我国电力规划专家在业内率先提出SIS系统这个全新的概念之后,SIS的发展和应用如雨后春笋。该系统可以大量的设备系统数据进行秒级海量存储,可以快速实现任意一点数据几年的历史追溯。系统功能涵盖了数据处理、远程监视、性能计算、能损分析、运行绩效考核等。为了构建基于SIS系统的现代点检模式,SIS系统规划设计了设备管理、SIS点检、智能预警三大模块,为点检定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3、创新理念全面突破

任何一个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盘山发电公司在点检定修的实践中提出了现代点检的新理念,并将其归纳提炼为点检定修的“六化”。所谓的“六化”就是:点检标准科学化,点检流程规范化,点检手段多样化,点检数据信息化,点检分析制度化,定修管理实用化。目前,“六化”已成为盘山发电公司点检定修实施的总纲要。“六化”涵盖了点检定修的主要内容,其中“点检手段多样化”和“点检数据信息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传统点检定修的突破与提升。在总结点检定修几年来实施的经验上,遵循“六化”原则,盘山发电公司就如何建立现代点检做了如下探索:

点检标准科学化过去的点检重点在于摸索设备磨损规律,建立完善了给油脂标准。几年的生产实践,点检员对主要设备和重要零部件的特性和磨损规律已经初步掌握,具备了制定科学点检标准的基础。结合设备厂家技术标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点检标准。要点是要建立科学的定修项目,难点是自选动作的确定。

点检流程规范化点检定修实施的效果如何,工作的规范化是十分重要的。点检五层防护体系的规范运作是关键。运行人员配备点检仪开展了日常点检;对于进行专业点检的设备部点检员,根据每个点检员所辖范围的不同,进一步规范了点检的流程,包括SIS点检的内容和要求。

点检手段多样化点检手段多样化简单地讲就是在传统点检的基础上,引入了SIS点检的新理念。利用功能强大的SIS系统,进行SIS点检,辅之以基于SIS系统的设备智能预警,通过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对设备的健康状况作出精确的判断,使点检的实现方式有了质的飞跃。

点检数据信息化制约点检不能发挥最大功效的问题就是点检数据的不开放、不共享。通过与点检仪厂家合作,实现了现场点检数据的自动采集。采集的数据回传到点检员办公计算机送入共享的点检数据库,使点检员能够把现场点检数据和SIS点检数据集成到一个数据平台,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仓库,实现点检数据融合与共享,大大方便了点检员的点检分析。同时,也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基于这个点检信息平台,通过进一步的扩展,在INTERNET上可以方便地实现专家的远程分析诊断与技术支持。

点检分析制度化点检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点检分析得出正确的检修指导。点检分析是联系点检和定修的纽带。所以,把运行人员的日常点检、点检员现场点检、SIS点检、高级主管的精密点检紧密结合,建立并强制执行定期分析、专题分析相结合的分析制度,用科学的分析结论指导设备检修。

定修管理实用化点检的目的就是最终要实现定修也可以称为是状态检修。通过点检的深入实施,目前盘山发电公司A类设备的检修在原来定期检修的基础上又有了延长,大修周期达到6年;B类及以下设备基本达到了状态检修,小修的周期一般是一年半,主要设备都建立了检修模型。



十三、多措并举,鼓励全员参与管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安全生产必须靠大家,靠全员。学习培训、生活后勤、思政文娱考核与激励同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激发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动力,与一线及各级员工进行沟通,了解真实情况,真诚倾听员工意见,拉近与员工的距离。拓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鼓励和调动一线员工、技术骨干、中层干部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企业管理离不开人。点检定修制扁平化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责任制靠人,落实各项管理工作靠人,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同样靠人。企业给于员工的培训就成为及其重要的工作,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把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为员工创造锻炼机遇,搭建成长平台,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结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近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发电装机容量突破9亿千瓦。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安全生产、稳发满发是发电企业永久的追求。发电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从提高技术装备、提高管理手段和提高员工水平等方面来提高发电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管理,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成熟也促进了点检定修制的进一步深化。



早期失效期Ⅰ





偶然失效期Ⅱ





损耗失效期Ⅲ





时间



故障率







献花(0)
+1
(本文系赵各庄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