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还中华文化原始基石的本质
2012-09-23 | 阅:  转:  |  分享 
  
还中华文化原始基石的本质

文化,是指人类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意识的总和,是人类的生存能力诞生与发展,社会关系构建的隐形指导。这里的文化不单是通常说的文化知识,还包括了人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而是哲学概念的高度概括。

中华文明是现今独存的古老而连续的文明,单讲时间的久远,我们不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但,是唯一既古老又连续不间断的,其依据不仅仅是人口血缘繁殖的连续性,还是文化的不间断传承性,所以我们可以称为炎黄子孙,这是名副其实的。

从中华文明有传说开始(人类社会之初,不可能有文字记录),至今大约一万年的历史,而中国文字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肯定比殷商成熟的甲骨文更早),但是形成思想体系的历史,比文字历史更久远(有了语言能力,不一定非得要文字记录,就有可能建立思想体系),这就是我们的聪慧深邃的祖先伏羲氏为代表的《易》文化,八卦文化。易的创造和经过周朝文化的发展丰富,至今仍然从骨子里深深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七千多年了。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以一长两短的简单符号,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意识,体现出了哲学的思想体系,既是前无古人的(本就已经是很古的了),到今天也后无来者,一个人文思想能够连续不断影响一个民族七千多年,而且还不知道影响今后多少年,古今中外,独此一例而已。

易经的思想体系,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从灵魂深处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无论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认识的两分法(阴阳,原始的感官性的物质意识观),世界观的两元伦和三元论并存(既有阴阳极端,又有阴阳调和、平衡),阴阳的互存互生(矛盾对立统一),物极必反论(矛盾的转换),世界是永恒的运动(易者变也)……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一不是当今哲学界公认的真理。

不可否认,由于古老人类文化(知识和思想)的局限,其广博精深的思想,也是充满了原始和粗糙味,是凭借着人的感性来进行理性的思辨,则必然把理性的、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走向玄学,这为其宿命吧。

何谓哲学,就是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因此,哲学是高度理性和高度抽象的科学。

而玄学的特点,就是凭借感性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阐释事物,用感性对事物进行概括和总结,这必然带来两大问题:一是胡乱联系,把没直接关系的因素扯在一起形成因果;二是自由联系,各人各时的感觉不同而联系不同。举个例子,就一棵树进行感性认识,有人说像一把伞,也有说像蘑菇,还有说是三角形下有一条线,甚至有说如阳具……谁也无法判定哪个是错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也有理,更别提著名的盲人摸象故事了,这必然造成了该事物的不可论证。真正要认识清楚那棵树,只有按照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类和描述才是正确无误的。

易经的阴阳观,是感觉概念的高度抽象和总结,而现代哲学的物质意识概念,则是理性抽象和总结;易经和现代哲学的两分法划分标准不同,易经的阴阳论按照事物特性(可以感觉)为标准,现代哲学按照有无人的思维意识分类。结果,一个走向玄学,一个紧密依靠科学。

对于易经,由于其很多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同时也由于其使用方法的感性混乱和理性思维的欠缺而不可论证性,唯有抽丝剥茧,取其正确内核,去其玄学色彩(理性论证),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重新进行阐释,抛弃其时代文化的缺陷,才能够还其哲学科学的本来面目;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体系,为中华文化重新焕发青春,为全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我们本该有的杰出贡献。

天道自为,人道自强!如此而已。

献花(0)
+1
(本文系思域应无疆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