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常用针灸40穴位的定位与临床应用 1
2012-09-25 | 阅:  转:  |  分享 
  


第二章中医操作



第八节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临床应用



尺泽

【标准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手掌向上,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功用】清热和胃,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咯血,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肿痛,胸膜炎;

2.运动系统疾病:肘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前臂痉挛;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肩胛神经痛等,精神病,小儿抽搐;

4.其他:膀胱括约肌麻痹(小便失禁)

【刺灸法】

刺法:①卓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向前臂或手部放散;②点刺出血,用于急性吐泻。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列缺

【标准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法】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手太阴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功用】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痛淋。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正头痛,面神经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3.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脑血管后遗症,腕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

4.其他:遗精,牙痛,高血压。

【刺灸法】

刺法:①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②向下斜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l0分钟。

少商

【标准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取法】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功用】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3.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4.五官科疾病:齿龈出血,舌下肿瘤,口颊炎;

5.其他: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手指挛痛。

【刺灸法】

刺法:①向腕平刺0.2~0.3寸,局部胀痛;②三棱针点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紧,迅速刺入并挤出5~l0滴血。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商阳

【标准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取法】在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金。

【功用】清热解表,苏厥开窍。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疾病:牙痛,咽炎,喉炎,腮腺炎;

2.其他:脑出血,高烧,扁桃体炎。

【刺灸法】

刺法:①向上斜刺0.2~O.3寸,局部胀痛;②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挤压出血。

灸法:米粒灸l~3壮,艾条灸5~10分钟。

合谷

【标准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l、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特异性】大肠之原穴。

【功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

2.五官科疾病:鼻炎,牙痛,耳聋,耳鸣;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

4.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5.妇产科疾病:痛经,闭经,催产;

6.其他:呃逆。

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②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

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手三里



【标准定位】在前臂背面桡型,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处取穴。

【功用】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2.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

3.五官科疾病:牙痛,口腔炎;

4.其他: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

弹拨毛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lO~20分钟。

曲池



【标准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功用】清热和营,降逆活络。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

2.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

3.五官科疾病:咽喉炎,牙痛,麦粒肿,甲状腺肿大;

4.其他:乳腺炎,高血压,皮肤病,过敏性疾病。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8~1.2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②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

肩髃



【标准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平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取穴。

【特异性】手阳明、阳脉之交会穴。

【功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2.其他: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刺灸法】

刺法:①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②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③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④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迎香



【标准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功用】祛风通窍,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疾病: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出血,鼻息肉;

2.妇产科疾病;胆道蛔虫症,便秘;

3.其他:面神经麻痹。

【刺灸法】

刺法:①直捌0.1~0.2寸,局部胀痛;②向内上平刺0.5~1.0寸,透鼻通;③向外上平刺l.0~1.5寸,透四白穴,以治疗胆道蛔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鼻部,有时有眼泪流出。

灸法:本穴禁灸。

四白



【标准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法】正坐位,在承泣直下3分,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

【功用】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2.五官科疾病:角膜炎,近视,青光眼,夜盲,结膜瘙痒,角膜白斑,鼻窦炎;

3.其他: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2~0.3寸,局部酸胀;②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可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灸法:不宜灸。

地仓



【标准定位】在面部,旦角外侧,上直瞳孔。

【取法】正坐或仰卧,眼向前平视,于瞳孔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之交点处取穴。

【特异性】跻脉、手、足阳明之交会穴。

【功用】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2.其他:口角炎,小儿流涎。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2寸,局部胀痛;②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0~2.5寸;③向迎香穴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半侧面部,有时出现口角牵掣感。

灸法:温针灸3~5壮。

下关



【标准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取法】正坐或侧伏,在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稍前方,闭口取穴。

【特异性】足阳明、少阳之交会穴。

【功用】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疾病: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耳聋,耳鸣;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3.其他:眩晕,足跟痛。

【刺灸法】

刺法:①向下直刺0.3~0.5寸,周围酸胀或麻电感放散至下颌;②略向后斜刺l.0~1.5寸,酸胀扩散至耳区;③沿下颌骨向上、下齿平刺1.5~2.0寸,酸胀扩散至上、下齿以治牙痛;④治疗颞颌关节不利用齐刺法。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

头维



【标准定位】在头侧部,在额角发际上0.5,头正中线旁4.5寸。

【取法】当鬓发前缘直上入发际0.5寸,距神庭穴4.5寸处取穴。

【特异性】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交会穴。

【功用】清头明目,止痛镇痉。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前额神经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经麻痹;

2.循环系统疾病:脑溢血,高血压病;

3.五官科疾病:结膜炎,视力减退。

【刺灸法】

刺法:向后平刺0.5~0.8寸,局部胀痛,可向周围扩散。

灸法:隔物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天枢



【标准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取法】仰卧位,在脐中(任脉之神阙穴)旁开2寸处取穴。

【特异性】大肠之募穴。

【功用】调中和胃,理气健脾。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

2.妇产科疾病: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其他:肾炎。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同侧腹部放散;②针尖略向上斜刺,针感可沿胃经的循行路线上行至不容穴;③针尖略向水道穴方向刺,针感可沿胃经下行至归来穴。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5~30分钟。

犊鼻



【标准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取法】正坐屈膝位,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取穴。

【功用】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

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膝部神经痛或麻木,脚气,下肢瘫痪,足跟痛。

【刺灸法】

刺法:从前向后内斜刺l.0~1.5寸,膝关节酸胀沉重。

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l寸处是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

【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主治病症】

本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

5.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5~l.5寸,针感向下肢放散;②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传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③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④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l0壮,艾条灸10~20分钟。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l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丰隆



【标准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条口穴后方一横指处取穴,约当犊鼻与解溪的中点处。

【特异性】足阳明经之络穴。

【功用】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开窍。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癔病,失眠,头痛;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溢血,脑血管病后遗症;

3.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

4.消化系统疾病:肝炎,阑尾炎,便秘;

5.其他:尿潴留,烟癖,肥胖病,腿膝酸痛,肩周炎。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5~1.2寸,针感可沿足阳明经至足踝,甚至足跗部第2、3足趾处,用于下肢痿痹、足肿等;②针尖微向上方斜刺,针感可循经上传至髀关、天枢等穴处,少数可上至胃腑,甚至可上至缺盆、项部、头部头维处,用治上焦、中焦病变。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内庭



【标准定位】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功用】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疾病: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肠炎;

3.其他: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三阴交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踩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特异性】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穴。

【功用】健脾胃,益肝肾,径带。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

3.妇产科疾病: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更年期综合症,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

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5.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6.其他: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病。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或酸胀感扩至膝关节和股内侧;②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③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④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强身保健采用瘢痕灸,每年l次,或累计灸百余壮亦可,温灸至皮肤温热舒适,隔日l次。

阴陵泉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功用】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疾瘸:阻道炎,月经不调;

4.其他: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l.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②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血海



【标准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取法】正坐屈膝位,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或正坐屈膝,医生面对病人,用手掌按在病人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当拇指尖所到之处是穴。

【功用】调经统血,健脾化湿。

【主治病症】

1.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

2.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发炎;

3.其他:睾丸炎,贫血,下肢溃疡,膝关节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O.8~1寸,局部酸胀,可向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通里



【标准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取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当神门与少海连线上,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

【特异性】手少阴经之络穴。

【功用】清热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癔病性失语,精神分裂症;

2.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动过缓;

3.呼吸系统疾病:扁桃腺炎,咳嗽,哮喘;

4.其他:急性舌骨肌麻痹,胃出血,子宫内膜炎。

本穴出现压痛、结节等阳性反应,可作为心动过缓的定性诊断。

【刺灸法】

刺法:直剌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下行传到无名指或小指,或循心经上行至前臂、肘窝,个别可走向胸部。

灸法:艾炷灸l~3壮,艾条温灸l0~20分钟。

神门



【标准定位】在腕部,鉴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心经原穴。

【功用】益心安神,遗经活络。

【主治病症】

1.循环系统疾病:心悸,心脏肥大,心绞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病,痴呆;

3.五官科痰靴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

4.其他:产后失血,淋巴结炎;病桃体炎。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3~O.5寸,局部胀痛;②向上平刺透灵道穴,局部酸胀,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针刺时避开尺动、静脉,以免引起出血。

灸法:艾炷灸l~3壮;艾条温灸l0~15分钟

后溪



【标准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取法】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

【功用】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疾病:头痛,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面肌痉挛;

2.五官科疾病:耳鸣,耳聋,角膜炎,麦粒肿,鼻出血,扁桃体炎;

3.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落枕,肩臂痛;

4.其他:疥疮。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l寸,深刺可透合谷穴,局部酸胀或向整个手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l~3壮,艾条灸5~l0分钟。

听宫



【标准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功用】聪耳开窍。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疾病:耳鸣,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失音症;

2.其他:聋哑。

【刺灸法】

刺法:张口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耳部及半个面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风门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特异性】足太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

2.外科疾病:破伤风,背部痈疽,胸膜炎;

3.其他:感冒,荨麻疹,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及肩部。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l0~15分钟。

肺俞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l.5寸处取穴。

【特异性】肺之背俞穴。

【功用】解表宣肺,清热理气。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气肿,肺结核;

2.外科疾病:颈淋巴结核,胸膜炎;

3.其他:感冒,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等。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及肩部。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l0~15分钟。

胃俞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l.5寸处取穴。

【特异性】胃之背俞穴。

【功用】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肠炎,痢疾;

2.其他:糖尿病,失眠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部及腹部。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l5分钟。

肾俞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l.5寸处取穴。

【特异性】肾之背俞穴

【功用】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

2.外科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

3.其他: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l5分钟。

委中



【标准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取法】俯卧位,在腘窝横纹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功用】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肠炎,腹痛;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癫痫;

4.皮肤科疾病:湿疹,风疹,荨麻疹,牛皮癣,疖病;

5.运动系统疾病:腰背痛,风湿性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

6.其他:中暑,疟疾,鼻出血。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酸麻胀重,有麻电感向足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l0~15分钟。

秩边



【标准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俯卧位,胞肓直下,在骶管裂孔旁开3寸处取穴。

【功用】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腰扭伤,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下肢瘫痪;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生殖器疾病;

4.其他:痔疮、脱肛。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l.5~3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用以治疗下肢痿痹,坐骨神经痛等;②斜刺2.5~4寸,针尖向前阴方向呈80°角,针感向少腹及前阴方向放散,治疗前阴及少腹疾病;③斜刺l.5~2寸,针尖向肛门方向呈70°角,针感向肛门方向放散,以治疗痔疮、脱肛。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7~9壮,艾条灸l0~20分钟。

承山



【标准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取法】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都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肌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功用】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2.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4.其他:痛经。

【刺灸法】

刺法:直刺O.7~l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l5分钟。

昆仑



【标准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顽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功用】塞垫龇壁筋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节、踝关节扭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3.其他:甲状腺肿大,脚气,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5~l寸,局部酸胀;②深刺透太溪穴,针感可向足趾放散;③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疗甲状腺肿大。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至阴



【标准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金。

【功用】正胎催产,理气活血,清水明目。

【主治病症】

1.妇产科疾病:胎位不正,难产,胎盘滞留;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溢血,神经性头痛,肺血管病后遗症;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遗精;

4.五官科疾病:眼结膜充血,角膜白斑,鼻塞。

【刺灸法】

刺法:①浅刺0.2寸,局部胀痛;②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l0~20分钟。

涌泉



【标准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l/3与后2/3变点上。

【取法】俯卧或仰卧位,在足心前1/3的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功用】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晕车,脑出血,失眠,癔病,癫瘸,精神病,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舌骨肌麻痹;

2.五官科疾病: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黄疸;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5.运动系统疾病:足底痛,下肢肌痉挛;

6.其他:子宫下垂,支气管炎,心肌炎,风疹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胀痛,针感可扩散至整个足底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l0分钟。

太溪



【标准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足少阴经之原穴。

【功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他: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②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内关



【标准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法】伸臂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特异性】手厥阴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阴维脉。

【功用】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气镇痛。

【主治病症】

1.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匹动过缓,心律不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高血压;

2.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癔病,失眠,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手术疼痛,膈肌痉挛,休克;

4.其他: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疟疾

5.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深刺可透外关穴,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l0~20分钟

外关



【标准定位】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取法】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特异性】本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功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头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

2.运动系统疾病: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颞领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3.消化系统疾病:腹痛,便秘,肠痈,霍乱。

4.其他病症:热病,感冒,高血压,偏头痛,失眠,脑血管后遗症,遗尿。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②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疗肘、肩及躯干疾病;③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支沟



【标准定位】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取法】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经穴,五行属火。

【功用】清利三焦,通腑降逆。

【主治病症】

1.针麻常用穴之一。多用于治疗胁痛、习惯性便秘等。

2.头面五官疾病:暴暗,咽肿,耳聋耳鸣,目赤目痛。

3.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4.妇科疾病:经闭,产后血晕、不醒人事,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5.运动系统疾病:上肢麻痹瘫痪,肩背部软组织损伤,急性腰扭伤。

6.其他疾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肺炎,心绞痛,心肌炎,急性舌骨肌麻痹。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上扩散至肘部,有时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翳风



【标准定位】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取法】取正坐或侧伏位,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芳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之会。

【功用】聪耳通窍,散风泄热。

【主治病症】

1.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旋,下颌关节炎,口眼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

2.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证,膈肌痉挛。

【刺灸法】

刺法:①直刺0.8~l.2寸,耳后酸胀,霄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商瘫、腮腺炎等;②向内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聋哑。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l0分钟

角孙



【标准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取法】正坐或侧伏位,以耳翼向前力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

【功用】清热消肿,散风止痛。

【主治病症】头面五官科疾病:腮腺炎,牙龈炎,视神经炎,视网膜出血,眼疾目痛,头痛项强。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耳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

风池



【标准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问的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特异性】手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功用】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

【主治病症】

1.循环系统疾病:脑卒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无脉症;

2.五官科疾病: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鼻炎,耳聋,耳鸣,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失眠;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

5.其他:感冒。

【刺灸法】

刺法:①向对侧或同侧口角方向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扩散;②平刺2.0~3.O寸,透对侧风池穴,局部酸胀,扩散至头项部。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环跳



【标准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取法】侧卧屈股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l/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

【特异性】足少阳、太阳之交会穴。

【功用】祛风化湿,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

2.其他: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

【刺灸法】

刺法:①针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治疗坐骨神经及下肢疾患;②针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0~3.0寸,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③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O~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l0~20分钟。

阳陵泉



【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之筋会。

【功用】疏肝利胆,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他: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l~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毡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悬钟



【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取法】正坐垂足或卧位,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八会穴之髓会。

【功用】平肝熄火,疏肝益肾。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下肢痿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脊髓炎,腰扭伤,落枕;

2.其他: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三阴交穴,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足。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太冲



【标准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肝之原穴。

【功用】平肝泄热,疏肝养血,清利下焦。

【主治病症】

1.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富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3.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

5.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胁胀痛;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刺灸法】

刺法;①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木向足底放射;②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腰阳关



【标准定位】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髂嵴相平。

【功用】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从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命门



【标准定位】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信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功用】补肾壮阳。

【主治病症】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大椎



【标准定位】俯伏坐位,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法】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功用】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主治病症】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刺灸法】斜刺0.5~l寸;可灸。

百会



【标准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正坐或俯伏,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或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特异性】督脉、足太阳之会。

【功用】熄风醒脑、升阳固脱。

【主治病症】眩晕,健忘,头痛,头胀,脱肛,角弓反张,泄泻,阴挺,喘息;虚损,癫狂,痫症,癔病。高血压,神经性头痛,梅尼埃综合征,老年性痴呆,内脏下垂,精神分裂症,脑供血不足,休克,中风后偏瘫、不语。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神庭



【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特异性】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功用】宁神醒脑,降逆平喘。

【主治病症】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水沟



【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

【特异性】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功用】醒神开窍,清热熄风。

【主治病症】中风,牙关紧闭,口歪,唇肿,齿痛,鼻塞,鼻鼽,闪挫腰痛,脊膂强痛,昏迷,晕厥,抽搐,消渴,黄疸,遍身水肿,癫痫,虚脱,休克,面神经麻痹,口眼肌肉痉挛,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晕船。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切);不灸。

中极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取法】在脐下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特异性】膀胱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主治病症】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佩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可灸。

关元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特异性】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证,虚痨冷惫,赢瘦无力,眩晕,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刺灸法】直刺0.5~l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气海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取法】在脐下1.5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特异性】胞肓之原穴。

【功用】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主治病症】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泄利不止,癃闭,遗尿,阳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阴挺,中风脱证,脘腹胀满,气喘,心下痛,脏器虚惫,真气不足,肢体赢瘦,四肢力弱,奔豚,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宜灸。

神阙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取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功用】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主治病症】泄利,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刺灸法】禁刺;宜灸。

中脘



【堡堂宇竺】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特异性】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

【功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治病症】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太阳



【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取穴】正坐位或侧卧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1.偏正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印堂



【标准定位】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病症】

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放血,可灸。

十宣



【标准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取穴】仰掌,十指微屈取穴

【功用】清热开窍。

【主治病症】

1.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

2.用于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献花(0)
+1
(本文系acer81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