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报批稿)attachment_958
2012-09-27 | 阅:  转:  |  分享 
  


UICS

P

备案号:××××-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449-2009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Compilationrulesonpreliminarydesignreportofsoilandwater

conservationproject



(报批稿)



















2009-05-21发布2009-08-2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SL



前言

根据水利部《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的通知》(水规

计[2007]411号),在《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保[2000]187号)试

行的基础上,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11章33节103条和4个附录,对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深度、章

节安排及主要技术内容作了规定,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综合说明、项目背景及设计依

据、基本情况、工程总体布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

效益分析等11个部分。

本规程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站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工作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治国朱党生王春红纪强蒲朝勇宋伟

贾立海张庆琼聂兴山张建波闫俊平孟繁斌

田素平付景春段喜明贺康宁张芃胡振华

赵廷宁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王文善赵永军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牟广丞



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3

3综合说明..................................................................4

4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5

4.1项目背景..........................................................................5

4.2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5

4.3工程设计依据与说明................................................................5

5基本情况..................................................................6

5.1自然概况..........................................................................6

5.2社会经济情况......................................................................6

5.3水土流失状况......................................................................7

5.4水土流失防治情况..................................................................7

5.5附图附表..........................................................................7

6工程总体布置..............................................................8

6.1土地利用调整......................................................................8

6.2工程总体布置......................................................................8

6.3附图附表..........................................................................8

7工程设计..................................................................9

7.1工程措施..........................................................................9

7.2林草措施.........................................................................10

7.3封育治理措施.....................................................................11

7.4保土耕作措施.....................................................................11

7.5其他措施.........................................................................11

7.6措施数量汇总.....................................................................11

7.7附图.............................................................................11

8施工组织设计.............................................................12

8.1工程量...........................................................................12

8.2施工条件.........................................................................12

8.3施工工艺和方法...................................................................12

8.4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12

8.5施工进度.........................................................................12

8.6附表.............................................................................12

9工程管理.................................................................13

9.1工程建设管理.....................................................................13

9.2工程运行管理.....................................................................13

10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14

10.1设计概算........................................................................14

10.2资金筹措........................................................................14



2

10.3附表............................................................................14

11效益分析................................................................15

11.1经济效益........................................................................15

11.2生态效益........................................................................15

11.3社会效益........................................................................15

11.4附表............................................................................15

附录A水土保持总体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16

附录B附表................................................................18

附录C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27

附录D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适用于水土保持)..................................28

标准用词说明................................................................32

条文说明....................................................................33







1

1总则

1.0.1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是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以小流域(或片区)为

单元进行的。为明确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规范初

步设计报告的编制,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初步设计。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和水土保持

专项工程的初步设计应根据建设任务、规模对本规程的条文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

1.0.3根据国家立项审批部门的要求确需进行总体初步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初步设

计报告应以小流域(或片区)为单元、按本规程进行设计并汇总形成。各小流域(或片区)

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报告应作为附件。总体初步设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可参照本规程附录A

执行。利用外资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应根据需要对有关内容和深度做适当调整。

1.0.4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应在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基本资料的基础上,

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注重实效、经济合理的原则,将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小班(地块),

设计应有分析计算,图纸应完整清晰。

1.0.5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复核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

2查明小流域(或片区)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确定工程设计标准及工程布置,做出相应设计,对于水土保持

单项工程应确定工程的等级。

4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应按立地条件类型选定树种、草种并做出典型设计;

5封育治理等措施应根据立地条件类型和植被类型分别做出典型设计;

6确定施工布置方案、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做出进度安排;

7提出工程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监督管理办法;

8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明确资金筹措方案;

9分析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0.6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初步设计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中涉及水土保持监测和技术支持设

计章节(或专门设计)的,应参照《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规定,依据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及相关规范进一步深化。

1.0.7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应将前期工作的审查意见、重要会议纪要等资料列为附

件。



2

1.0.8水土保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规程第3章至第11章规定进

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章节中有关附表格式按附录B执行;水土

保持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可参照附录C,并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删;专项工程

应依据本规程,参照相关规范,对章节与条文做必要的取舍与调整。

1.0.9本规程主要引用以下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

《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GB/T18337.1~3)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

《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理技术规范》(SL312)

1.0.10初步设计报告编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2术语

2.0.1工程区section

指一个小于50km2的完整集水区,或由部分或多个集水区组成的片区。

2.0.2水土保持单项工程monomialprojec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指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需进行专门设计的工程,如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拦沙坝、塘

坝、格栅坝、排导停淤工程等。

2.0.3水土保持专项工程specialprojec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指不属于综合治理工程的、作为专项建设的水土保持工程,如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

泥石流预警、淤地坝坝系工程、崩岗治理工程、坡耕地治理工程、沙棘生态工程等。

2.0.4治沟骨干工程keyworksforerosioncontrol

在沟道中修建的,单坝总库容50~500万m3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

2.0.5淤地坝sedimentdamforfarmland

指单坝控制面积3km2以下,总库容1~50万m3的拦泥淤地工程设施。

2.0.6总体初步设计报告generalpreliminarydesignreport

指在统一的设计大纲指导下,开展多个小流域(片区)或单项(专项)工程初步设计,

并汇总形成的设计报告。

2.0.7设计水平年designlevelyear

指所有水土保持设施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整体效益的年份。

2.0.8现状水平年presentsituationlevelyear

指水土保持工程涉及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水土保持等情况,以及工程设计相关背

景数据或资料的调查统计年份。



4

3综合说明

3.0.1简述项目来源、工程地理位置、建设任务、设计工作过程等。

3.0.2简述工程确定的主要目标,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目标、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农村经济

发展目标;简述工程建设任务与规模。

3.0.3简述工程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

3.0.4简述工程设计原则、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工程总体布置,以及林草措施、工程

措施、封育治理等措施数量。

3.0.5简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0.6简述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3.0.7简述技术支持方案。

3.0.8简述工程管理。

3.0.9简述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和分年度投资以及资金

筹措方案。

3.0.10简述效益分析的结果。

3.0.11附表:

1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



5

4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4.1项目背景

4.1.1说明项目的来源,简要说明工程基本情况等。

4.2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

4.2.1建设任务与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上阶段有关批复文件,复核并明确建设任务。

2提出设计水平年达到的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土壤流失控制

量。

3提出设计水平年达到的生态环境改善目标,主要是林草植被覆盖率。

4提出设计水平年达到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包括人均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率、平均

粮食单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4.2.2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复核并明确工程建设规模。

4.3工程设计依据与说明

4.3.1列出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

4.3.2工程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扼要说明数据来源、调查勘测的技术方法、内业设计方法等。

2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说明选定工程布置、树种草种、施工技术等工程设计考虑的主要

因素。



6

5基本情况

5.1自然概况

5.1.1概述工程区的地理位置及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所属地貌类型区,海拔高

程,相对高差等。

5.1.2地质、地貌,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说明工程区地质构造、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情况,重要单项工程的基础地质情

况等。

2说明工程区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小流域的特征与形态,主要包括小流域的面积、

流域平均长度、流域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沟道比降、沟谷裂度、沟壑密度、地面坡度

组成等。

5.1.3气象、水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说明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多年

平均蒸发量,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年活动积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

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风速,主害风风向,大风日数。

2简述工程区所属流域、水系,地表径流量,年径流系数,年内分配情况,含沙量,

地下水位等水文状况。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根据需要说明洪水径流系列。

5.1.4土壤、植被,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说明工程区地面组成物质、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厚度、土壤养分含量;水土保

持单项工程,根据工程需要,调查说明土壤物理及土力学相应指标、有机质含量等要素。

2说明工程区主要植被类型、林分郁闭度、草灌覆盖度和主要树种草种。

5.1.5根据工程需要,可补充说明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情况。

5.2社会经济情况

5.2.1说明工程区行政区划、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劳力总

数等情况。

5.2.2调查说明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按附录D执

行。

5.2.3简述工程区农村经济状况,说明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人均粮食产

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

5.2.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7

1简述工程区交通路网等基本情况。

2简述工程区水利设施现状,说明其数量、容量或长度、运行情况等。

5.2.5说明其它情况。

5.3水土流失状况

5.3.1调查并明确工程区水土流失类型、土壤侵蚀模数、年土壤侵蚀总量、水土流失面积

及强度分布,以及有关山地灾害情况。

5.3.2分析说明造成工程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5.3.3说明工程区水土流失对当地及下游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5.4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5.4.1简述工程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分布、面积、保存情况、防治效果及水

土保持监督管理等情况。

5.4.2总结分析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

5.5附图附表

5.5.1附图:

1工程区地理位置图。

2工程区土地利用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3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图。

5.5.2附表:

1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2工程区地面坡度组成表。

3工程区坡耕地坡度组成表。

4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8

6工程总体布置

6.1土地利用调整

6.1.1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征求群众意见,

确定土地利用调整的原则。

6.1.2说明调整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列表对比现状和治理期末的土地利用变化。

6.2工程总体布置

6.2.1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工程总体布局,说明工程总体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6.2.2小流域(或片区)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小班(地块)调查与勾绘的基础上,明确各小班(地块)的面积、地面坡度、土

地利用状况,分别布置工程、林草、封禁治理等措施。

2工程措施应在调查勘测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论证,选定位址,确定工程措施的位置

和数量,做出平面布置。治沟骨干工程应选定坝址。

3林草和封育治理措施应在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其生态防护和生产功能,划定林种类

型和人工草地类型并选定树种草种,落实到小班(地块)。

6.2.3滑坡泥石流治理、崩岗治理工程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属于小流域(或片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总体布置应按6.2.2规定执行。

2拦沙坝、导流、停淤、抗滑加固等工程的布置应按相关规范执行。

6.3附图附表

6.3.1附图:

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

6.3.2附表:

1工程区土地利用调整情况表。

2工程区小班(地块)现状及治理措施设计表。

3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表。



9

7工程设计

7.1工程措施

7.1.1梯田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合田间道路、蓄灌设施(水窖、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截排水沟等确定梯田区的

布设。

2根据划定的修筑梯田小班(地块)的面积、土壤(主要是厚度)、地形(主要是坡度)、

建筑材料来源等情况,选定梯田的型式,确定田块布置。

3确定梯田的设计标准、断面尺寸。

4需进行田坎防护利用的,应选定树种草种,并进行措施设计。

5需要进行机耕道整治的还应明确道路布置,确定路面宽度、结构型式,进行道路横

断面设计。

7.1.2引洪漫地(或治滩造田)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河流或沟道治导线规划,计算河流(或沟道)洪水水位、流量,查明滩岸冲刷

情况,选定引洪漫地的具体位置,确定淤漫面积和引洪形式。

2计算确定引洪量,布设引洪渠首建筑物、引洪渠系并确定其断面尺寸。若采用引坡

洪或路洪形式的应计算坡面或道路的来洪量。

3划分淤漫地块,选定地块围堰(格子坝)、进退水口的位置并确定其断面尺寸。

4明确引洪含沙量要求、淤漫定额、淤漫时间和淤漫厚度。

5需运土垫滩造地的应明确土源、爆破方式、运输道路等。

7.1.3淤地坝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坝系工程应复核建坝密度、数量、位置,明确建坝顺序和布

设方式。

2按《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中关于淤

地坝的技术要求,确定治沟骨干工程、淤地坝设计标准和规模,坝址、坝型、建筑物组成与

布置。

3按相应规范进行坝体设计,计算并确定建筑物断面尺寸、基础处理等。治沟骨干工

程设计应单列附件。

7.1.4拦沙坝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定坝址位置、坝型。



10

2确定拦沙量、坝高及坝体断面尺寸。

3坝体设计应按不同坝型的相关设计规范进行。

7.1.5沟头防护和谷坊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定沟头防护工程的设计标准、型式、位址,确定断面尺寸。

2查勘沟道比降,绘制纵断面图,在查明沟道地形、洪水等情况的基础上,明确谷坊

的设计标准,确定谷坊数量、位址及断面尺寸。

7.1.6小型拦蓄引排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型蓄引排水工程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水窖、涝池、蓄水池、滚水坝、人字闸、

塘坝等,应确定小型蓄引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型式、位置及断面尺寸。

2滚水坝应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参照小型水利工程有关规范执

行;人字闸、塘坝设计参照小型水利工程有关规范执行。

3引水灌溉工程设计应按农田水利工程的有关规范执行。

4小型蓄水工程涉及人畜饮用水的应查明汇集水区基本情况,确定需水量、汇集水区

的面积、工程位置和数量,并参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明确水质保护的要求。

7.1.7防风固沙工程,一般包括沙障固沙、固沙造林、固沙种草、引水拉沙造地、防风蚀

耕作措施等。应明确防风固沙措施形式,并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

进行设计。

7.1.8护岸工程,一般包括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等型式。应明确防洪设计标准,

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确定护岸型式,并参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7.1.9泥石流排导和停淤、抗滑桩、挡墙等工程,应按水工、挡墙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7.2林草措施

7.2.1水土保持造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划分立地类型,按立地类型选定树(品)种、苗木规格,确定造林密度、整地方式

和规格、造林季节、栽植方法、抚育管理方式,做出典型设计并落实到小班(地块)。

2在荒山荒坡上布设的经济林,还应明确选择的树(品)种、苗木规格、整地、施肥、

浇水等的特殊要求。

7.2.2果园和经济林栽培园,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结合田间道路、蓄灌设施(水窖、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截排水沟等,确定栽培区

的布设。需要进行机耕道整治的还应明确道路布局,确定路面宽度、结构型式,进行道路横

断面设计。



11

2选定栽培品种、苗木规格,确定栽植密度、整地方式及规格,明确施肥和灌溉等的

要求。

7.2.3水土保持种草,应划分生境类型(立地类型),按生境类型选定草(品)种,确定整

地方式、需种(苗)量、抚育管理,进行典型设计并落实到小班(地块)。

7.3封育治理措施

7.3.1明确封育方式和管理制度,确定标志位置及断面尺寸,做出必要的网围栏设计。

7.3.2沼气池、节柴灶、舍饲养畜、饲草料基地(草库仑)建设、生态移民等封育治理配

套措施,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7.4保土耕作措施

7.4.1明确采用的保土耕作措施,说明各措施的布设、配置方式、技术要求等。

7.5其他措施

7.5.1涉及其他措施的,应按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7.6措施数量汇总

7.6.1根据各类措施设计,汇总措施数量。

7.7附图

7.7.1附图:

1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典型设计图。

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

3水土保持单项工程设计图。



12

8施工组织设计

8.1工程量

8.1.1根据各类措施设计,计算并汇总工程量。

8.1.2工程措施的工程量调整系数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执行,林草措

施的工程量调整系数取1.03。

8.2施工条件

8.2.1阐述气候和水文条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

8.2.2阐述施工交通方案。

8.2.3阐述苗木(种籽)、建筑材料、施工用水、电、风、油等来源和供应方案。

8.3施工工艺和方法

8.3.1明确各类措施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要求。

8.4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

8.4.1明确施工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施工单位施工、专业队施工、农民施工或多种形式结

合。

8.4.2对于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提出施工总布置,主要包括土石方平衡、取料场、进场和

场内道路、施工场地等。

8.5施工进度

8.5.1基本确定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8.6附表

8.6.1附表:

1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2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表。



13

9工程管理

9.1工程建设管理

9.1.1说明项目管理机构组成情况;明确组织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公示制、投劳承诺制、

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管理制和工程管护责任制等。

9.1.2明确保障项目实施的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措施。

9.1.3明确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及控制投资的监督管理措施。

9.2工程运行管理

9.2.1林草措施明确产权或使用权,落实管护责任和要求。

9.2.2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明确维护管理方案。



14

10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

10.1设计概算

10.1.1简述工程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措施数量、主要材料用量、施工总工期、概算总投

资、静态总投资等。

10.1.2说明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编制依据和价格水平年。

10.1.3分析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概算分项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及总投资,并根据

工程进度计算分年度投资。根据编制年价格水平,分析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确定次要材

料价格,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设计概算编制深度和项目划分应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

算编制规定》的要求执行。其他工程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列示项目并分别计算投资。

10.1.4利用外资工程的内外资设计概算应在全内资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外资型式进行

编制。报账型(式)需根据全内资概算结果按当时汇率将人民币转换为相应外币并考虑由于

利用外资增加的相关费用。

10.1.5应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编制设计概算附件。

10.2资金筹措

10.2.1根据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投资分摊方式,确定资金筹措方案。

10.3附表

10.3.1附表:

1总概算表。

2分部工程概算表。

3分年度投资表。

4独立费用计算表。

5单价汇总表。

6主要材料、林草(种子)预算价格汇总表。

7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

8主要材料量汇总表。

9设备、仪器及工具购置表。



15

11效益分析

11.1经济效益

11.1.1明确效益计算方法、主要指标及参数,明确效益定额、实物效益、农民收益,得出

经济效益计算结果并进行评价。

11.2生态效益

11.2.1蓄水保土效益

根据典型观测数据结合效益分析结果,确定各项措施的蓄水、保土定额,进而计算工程

实施后的蓄水、保土效益并列表说明。

11.2.2生态效益

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状况,主要包括林草覆盖率、减灾等。

11.3社会效益

11.3.1说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节能等方面的社会效

益。

11.4附表

11.4.1附表:

1水土保持措施效益估算表。



16

附录A水土保持总体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A.0.1水土保持总体初步设计报告应按以下提纲编写:

1综合说明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项目前期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总

体初步设计的基本要求。

2.2设计依据: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单项工程

初步设计考虑主要因素,汇总的程序及方法等。

3建设任务与规模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初步设计阶段的复核情况,阐述工程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建

设规模。

4项目区概况

4.1项目组成情况:说明项目选择的复核情况,确定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项

目。

4.2项目区概况:分区汇总说明项目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5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5.1总体布置:分区按典型小流域和单项工程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

5.2措施设计:选取典型小流域和单项工程中的典型措施说明初步设计内容。

6施工组织设计

综合小流域或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予以说明。

7水土保持监测

按《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进一步深化设计,明确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

监测方法等。

8技术支持

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9工程管理

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0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0.1投资概算:汇总各小流域的初步设计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



17

用,并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计算独立费用。

10.2资金筹措:说明国家、地方的投资分摊情况。

11效益分析

汇总说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情况。

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2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项目分布图。

3典型小流域治理措施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图。

附件:1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



18

附录B附表

B.0.1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详见表B.0.1-1。

B.0.2基本情况表、措施布置表和效益计算表。详见附表B.0.2-1~表B.0.2-9。

B.0.3工程概算相关表格应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要求编制。

B.0.4附表中涉及面积、长度、比例、费用的数据均要求保留2位小数。



19

表B.0.1-1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

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

一、基本情况治沟骨干工程座

(一)位置与面积拦沙坝座

工程区位置-谷坊座

所属流域-蓄水池(水窖)个

小流域(片区)面积km2沉沙池(凼)个

(二)自然概况谷坊座

地貌类型-截排水沟km

地面组成物质-?

多年平均降雨量mm(二)林草措施

多年平均气温℃水土保持林hm2

林草覆盖率%经济林ahm2

5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mm水土保持种草hm2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mm(三)封育治理措施hm2

多年平均径流深mm(四)保土耕作措施hm2

≥10℃积温℃?

无霜期d五、施工组织设计

大风日数



d(一)主要工程量

最大风速m/s土方挖填m3

主害风方向-石方挖填m3

最大冻土深度m混凝土m3

?浆砌石m3

(三)社会经济情况干砌石m3

总人口人整地hm2

农村人口人乔灌木万株

劳动力人种草hm2

人口密度人/km2?

人均耕地hm2/人(二)主要材料用量

人均基本农田hm2/人苗木万株

人均年产粮kg/人种子kg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水泥t

?砂子m3

(四)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块石m3

主要水土流失类型-钢筋kg

水土流失面积km2?

土壤侵蚀模数t/(km2·a)(三)施工机械台班

已治理面积km2(四)总投工万工日

二、设计标准(五)建设期月

重点工程设计标准-六、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

三、工程规模(一)总投资万元

综合治理面积



km2工程措施万元

四、主要措施数量林草措施万元

(一)工程措施封育治理措施万元

石坎梯田hm2?

土坎梯田hm2(二)资金筹措

淤地坝座中央投资万元





20

表B.0.1-1(续)

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

地方配套万元年保土效益万t

群众自筹万元增加林草覆盖率%

?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万元

七、工程效益效益费用比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注1:项目区位置具体到县、乡镇;所属流域指项目区所在的大江大河的三级支流(例如:黄河/汾河/岚漪河);地貌类型是指

大中尺度地貌,包括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水土流失类型指项目区的主要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风

力侵蚀、冻融侵蚀;工程设计标准指工程可以抵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水(暴雨),填写重点工程的设计标准,重点工程指治

沟骨干工程、塘坝等。

注2: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状况应说明数据来源和时间年限。

注3:根据具体工程项目不同,表中内容可进行适当调整。

a:对照附录B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水土保持),考虑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习惯,经济林统计中可包括经济林栽培园、果园等。



21

表B.0.2-1土地利用现状及调整表单位:hm2



工程区

土地总面积

耕地

小计现状调整后增减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旱平地<1°

1°~5°

梯田水平梯田

坡式梯田

坡耕地

5°~8°

8°~15°

15°~25°

25°~35°

>35°

沟川坝地

沟川(台)地

坝滩地

坝平地

园地

小计

果园

茶园

其它园地经济林栽培园

其它

林地

小计

有林地经济林

?

灌木林地

其它林地

疏林地

迹地

苗圃

草地

小计

天然牧草地

人工牧草地

其它草地(荒草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其它土地



小计

设施农用地

未利用地

盐碱地

田坎

沼泽地

沙地

裸地

合计





22

表B.0.2-2地面坡度组成表



村名

土地总面积

(hm2)

坡度组成

<5°5°~8°8°~15°15°~25°25°~35°>35°

面积(hm2)

占比例

(%)

面积(hm2)占比例(%)

面积

(hm2)

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









合计



表B.0.2-3坡耕地坡度组成表



村名

坡耕地总面积

(hm2)

5°~8°8°~15°15°~25°25°~35°>35°

面积

(hm2)

占比例

(%)

面积

(hm2)

占比例

(%)

面积

(hm2)

占比例

(%)

面积

(hm2)

占比例

(%)

面积(hm2)

占比例

(%)









23

表B.0.2-4水土流失现状表

村名

土地总面积

(km2)

水土流失其中

侵蚀模数(t/(km2·a))

面积

(km2)

占总面积(%)轻度(km2)

占总面积

(%)

中度

(km2)

占总面积

(%)

强度

(km2)

占总面积

(%)

极强

(km2)

占总面积

(%)

剧烈

(km2)

占总面积

(%)









表B.0.2-5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表

村名

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栽培

园和果园

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

其他工程

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淤地坝拦沙坝蓄水池截排水沟谷坊水窖渠道?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

hm2hm2座座座m座座m?hm2hm2hm2hm2hm2hm2hm2?







?

总计





24

表B.0.2-6工程区小班(地块)现状及治理措施设计表

村名

小班

(地块)



面积

可造林

种草

面积

土地

类型

海拔坡向坡度坡位

土壤

类型

土壤

厚度

植被

种类

植被盖度

治理措



典型设计

图号

选择树种

或草种

种植模



株行



种植密



整地

方式

整地

规格

需苗量播种量备注

hm2hm2m度m(%)m×m株/hm2(株)(kg)











表B.0.2-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表

年度村名

工程措施水土保持造林经济林栽

培园和果



水土保持

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

其他

工程

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淤地坝拦沙坝蓄水池截排水沟谷坊水窖渠道?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

hm2hm2座座座m座座m?hm2hm2hm2hm2hm2hm2hm2?









总计





25

表B.0.2-8主要工程量和投工汇总表

项目单位措施数量

土方挖填石方挖填混凝土浆砌石干砌石整地栽植种草投工

m3m3m3m3m3hm2万株hm2工日

合计数量

工程

措施

土坎梯田hm2

石坎梯田hm2

淤地坝座

拦沙坝座

谷坊座

蓄水池个

沉沙凼(池)个

谷坊座

截排水沟km

??

林草

措施

水土保持造林hm2

经济林栽培园和果园hm2

种草hm2

封育治理hm2

保土耕作hm2

其他工程



26

表B.0.2-9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效益估算表

项目总计

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

栽培园

和果园

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

其他工程

土坎

梯田

石坎

梯田淤地坝拦沙坝蓄水池

截排

水沟谷坊水窖渠道?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

hm2hm2座座座m座座m?hm2hm2hm2hm2hm2hm2hm2?

保土效益

(万t)

直接经

济效益

(万元)





27

附录C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C.0.1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应按以下提纲编写:

1综合说明

2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项目前期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总

体初步设计的基本要求。

2.2所在小流域基本情况:说明并分析工程区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

况,特别是与单项设计相关的情况分析。

2.3建设任务与规模

根据上一阶段批复,复核并明确工程建设的任务、目标与规模。

2.4设计依据: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单项工程

初步设计考虑主要因素,调查和设计的主要方法说明。

3工程总体布置

根据小流域自然、社会经济(主要是土地利用状况、人均土地状况等)与水土流失情

况分析,阐述工程总体布置的原则、进行必要的与本工程相关的水文、水资源(包括水量

和水质)及用水情况分析与计算,确定工程总体布置。

4工程设计

根据有关技术与设计规范,进行必要的调查与勘测,确定设计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

水文、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计算,确定工程断面尺寸,做出相应设计。

5施工组织设计

计算设计工程量并汇总,做出施工组织设计。

6工程管理

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概算:按水土保持概算规定编制投资概算,附列概算附件。

7.2资金筹措:说明国家、地方、农民的投资分摊情况。

8效益分析

说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情况。

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

2工程总体布置图。

3工程设计图。



28

附录D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适用于水土保持)

D.0.1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

状分类》(GB/T21010-2007),结合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有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

调整的实际需要,制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水土保持),详见表D.0.1-1。



29

表D.0.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水土保持)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

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

度<1.0米,北方宽度<2.O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

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

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旱平地

<1°

分布于北方自然形成的小于5°的平缓耕地

1°~5°

梯田

水平梯田田面坡度小于1°的梯田

坡式梯田田面坡度大于1°的梯田,包括东北漫岗梯地

坡耕地

5°~8°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情况适当归并

8°~15°

15°~25°

25°~35°

>35°

沟川坝地

沟川(台)地分布于北方的川台地

坝滩地由淤地坝淤地形成的坝地,包括引洪漫地

坝平地分布于南方的山间小盆地、川台地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

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果园的三级地类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树种细分

茶园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其它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经济林栽培园

经济林栽培园是指在耕地上种植的并采取集

约经营的木本粮油等其它类的栽培园,四级地

类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树种细分

其他园地

其他园地的四级地类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树种

细分







30

表D.0.1-1(续)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

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有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用材林

三、四级可根据需要按林业有关标准进行划分

防护林

经济林指种植木本粮油等经济林木的土地(非耕地)

薪炭林

特种用途林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三、四级可依需要按林业有关标准划分

其它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0.19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疏林地树木郁闭度0.10~0.19

未成林造林地

迹地

苗圃

?

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天然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人工牧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其它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
天然草地覆盖度>40%的天然生长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人工草地覆盖度>40%的人工种植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荒草地覆盖度≤40%的不用于畜牧业的其它草地

交通运输用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铁路用地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公路用地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农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机场用地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港口码头用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

位以下部分。

管道运输用

地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31

表D.0.1-1(续)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

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

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

用地。(本类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适当简化归并)

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湖泊水面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水库水面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内陆滩涂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己利用的滩地。

沟渠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

水工建筑用

地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筑物用地。

冰川及永久

积雪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城镇村及工

矿用地

指城乡居民点、独立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工矿、国防、名胜古迹等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内部交通、绿化用

地。

城市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建制镇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村庄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采矿用地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风景名胜及

特殊用地

指城镇村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以及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

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其它土地

设施

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

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本类可以根据设计需

要适当简化归并。田

坎、盐碱地、沼泽地、

沙地、裸地可归并为

未利用地

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盐碱地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沼泽地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沼生、湿生植物的土地。

沙地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

裸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注1:对比《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本表将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归并为“城镇村及工

矿用地”。



32

标准用词说明



执行本标准时,标准用词应遵守下表规定:



标准用词说明

标准用词在特殊情况下的等效表述要求严格程度

应有必要、要求、要、只有??才允许

要求

不应不允许、不许可、不要

宜推荐、建议

推荐

不宜不推荐、不建议

可允许、许可、准许

允许

不必不需要、不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449-2009

条文说明





目次



1总则.................................................................35

3综合说明.................................................................36

4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37

4.1项目背景.........................................................................37

4.2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37

4.3工程设计依据与说明...............................................................37

5工程区基本情况...........................................................38

5.1自然概况.........................................................................38

5.2社会经济情况.....................................................................38

5.5附图附表.........................................................................38

6工程总体布置.............................................................39

6.2工程总体布置.....................................................................39

6.3附图附表.........................................................................39

7工程设计.................................................................40

7.7附图.............................................................................40

8施工组织设计.............................................................41

8.2施工条件.........................................................................41

8.5施工进度.........................................................................41

10设计概算与资金筹措......................................................42

10.2资金筹措........................................................................42







1总则

1.0.3根据国家立项审批部门的要求,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初步设计的工程量和投资确需按

典型小流域(或其他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推算的,典型小流域(或其他单项工程)的比例按

审批部门的要求确定。典型小流域(或其他单项工程)的初步设计应按本规程执行。

1.0.4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需要与施工图设计合并的,初步设计报告既要满足年度施

工计划、施工招标的要求,同时必须达到指导施工要求的深度。

1.0.5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建设任务和规模是在典型小流域设计的基础上提

出的总体性指标,初步设计阶段应针对各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任务和规模进行复核和适度调整。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涉及本

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及管理要求。

1.0.8水土保持专项工程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管理、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建设等有特

殊要求的,可根据本规程的基本要求,并参照水利信息化方面的规程对初步设计报告章节编

排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又如坝系规划,应增加工程规划一章,应包括必要的水文和水资源计

算,坝系规划及总体布置,内容应依据本规程有关措施设计的要求,并参考水利工程初步设

计报告编写规程中的规划内容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简化。







3综合说明

3.0.1~3.0.10本章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的纲要和结论,要求能反应整个工程的设

计。

3.0.11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的栏目内容可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建设内容进行适

当增删。地理位置示意图以行政区划图为底图,标明工程区位置范围,比例尺以图面和标注

清晰为准。





4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4.1项目背景

4.1.1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典型小流域设计的基础上编制的,初步设计中为

了文件的完整性,需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本小流域(片区)的基本情况、建设任务和规

模进行说明。

4.2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

4.2.1初步设计的建设目标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总体建设目标,结合工程区实际

情况确定,复核建设任务与规模,变化情况应加以说明。

基本农田指能抵御一般旱、涝等自然灾害,保持高产稳产的农作土地,本规程根据水土

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指田面坡度在1°以内的水田、水浇地、旱平地、水平梯田、沟川

(台)地、坝滩地、坝平地等。

4.2.2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典型小流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它小流域的工程

建设规模应进一步复核论证。

4.3工程设计依据与说明

4.3.2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影响水土保持工程布置、树种草种选择、施工技术等工程

设计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以及设计采用解决的办法。





5工程区基本情况

5.1自然概况

5.1.2对于治沟骨干工程、相当于小(2)型水库规模的蓄水工程、大型泥石流和滑坡防治

工程等应查明其基础地质条件。

沟谷裂度是指沟占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沟壑密度是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具有沟

壑的总长度(公里)。

5.1.3对于工程区的地表径流、年径流系数等水文数据可根据历史洪水调查,结合本地区

水文手册计算推定,或类比有观测资料的相邻小流域进行推算。

5.2社会经济情况

5.2.1~5.2.5本节所有数据均应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说明和分析。

5.5附图附表

5.5.1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现状图应保留计曲线,绘出主沟道与一级支沟的沟道线,林草、

梯田、园地、封禁等防治措施应以小班(地块)为单元,按《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

保持图》的要求表达,谷坊、淤地坝等工程措施的位置应按《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

保持图》的要求标出。





6工程总体布置

6.2工程总体布置

6.2.2工程措施一般分为面式工程和点式工程两类,面式工程如梯田、治滩造田、治沟骨

干工程或淤地坝淤积形成的坝地等应按小班(地块)勾绘在地形图上;点式工程如骨干坝或

淤地坝的坝体、谷坊、蓄水池等应用符号标出位置。林种类型根据国家林业部的规定执行,

人工牧草地类型若设计有要求的可分为刈割型、放牧型、刈割放牧型。

6.3附图附表

6.3.1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置图的小班(地块)标注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

土保持图》的规定。不能表达或小班(地块)图面面积太小而无法标注,且必须注记的信息,

可以采用表格或引注方式表达。





7工程设计

7.7附图

7.7.1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典型设计图应按《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规定的

要求执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是指梯田、谷坊、沟头防护、蓄水池、水窖、截排

水沟等小型工程的典型设计图,应包括平面图、横断面图、局部放大图,比例尺、填充内容

和标注等应按《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的规定执行。





8施工组织设计

8.2施工条件

8.2.2需新修或改扩建的施工道路需明确长度、路面宽度、结构型式。

8.2.3跨地区调运的苗木(种籽)应说明病虫害检疫的有关要求。

8.5施工进度

8.5.1水土保持单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表应按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表要求编制。





10设计概算与资金筹措

10.2资金筹措

10.2.1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投资分摊方式,结合工程区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

整,并确定资金筹措方案。



献花(0)
+1
(本文系江海博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