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9、GB 15060-2002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2012-09-29 | 阅:  转:  |  分享 
  
GB15060-2002

前言

本标准的第3章、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是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7202:1987《消防-干粉灭火剂》和美

国联邦规范O-D1308B1990.12《多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对GB15060-1994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进行修订的。

在参考O-D1380B对GB15060-1994进行修订时,磷酸二氢铵含量规定为

大于等于75%。

本标准与前版标榜相比:增加了含水率、流动性的检测项目,删除了喷射性

能的检测项目。同时对某些试验步骤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15060-1994。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军、刘玉恒、陈维、戴殿峰。

本标准于1994年5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5060-2002

代替GB15060-94

磷酸铵盐干粉灭剂

Fireextinguishingagent-Ammoniumphosphatedrychemical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磷酸铵盐为主料的干粉灭火剂。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

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

GB13532-1992干粉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neqISO7202:1988)



3要求



3.1一般要求

用于生产干粉灭火剂的各种原料和添加剂必须对生物无明显毒害。

3.2技术要求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主要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项目技术要求

磷酸二氢铵含量/%≥75.0

松密度/(g/mL)≥0.80

含水率/%≤0.25

吸湿率/%≤3.00

抗结块性(针入度)/mm≥16.0

斥水性无明显吸水,不结块

流动性/s≤8.0

0.250mm0.0

0.250~0.125mm厂方公布值±3.0

0.125~0.063mm厂方公布值±6.0

0.063~0.040mm厂方公布值±6.0

粒度分布/%

底盘≥4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1-10批准2002-08-01实施

GB15060-2002



表1(完)

项目技术要求

耐低温性/s≤5.0

电绝缘性/kV≥5.00

颜色黄色

灭A类火灾效能三次灭火试验至少二次灭火成功

灭B类火灾效能三次灭火试验至少二次灭火成功



4试验方法



4.1磷酸二氢铵含量

4.1.1方法原理

磷酸二氢铵溶液中的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和喹钼柠酮试剂生成黄色

磷钼喹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所得沉淀的质量。

4.1.2试剂

a.钼酸钠:分析纯;

b.柠檬酸:分析纯;

c.硝酸:分析纯;

d.喹啉(不含还原剂);

e.丙铜:分析纯;

f.硝酸溶液:等体积硝酸与三级水混合;

g.喹钼柠酮试剂。

溶液a-将70g钼酸钠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100mL三级水溶解;

溶液b-将60g柠檬酸置于1000mL烧杯中,加入100mL三级水溶解后,

加入85mL硝酸;

溶液c-把溶液a加到溶液b中,混匀;

溶液d-在400mL烧杯中,将35mL硝酸和100mL三级水混合,然后加入

5mL喹啉。

把溶液d加入溶液c中,混匀,静置一夜,用滤纸或棉花过滤,滤液加入

280mL丙铜,用三级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贮存在聚乙烯瓶中,放在暗处,

避光,避热。

4.1.3仪器、设备

a.天平:感量0.2mg;

b.坩埚式滤器:4号,容积30mL;

c.量筒:10mL、50mL;

d.带刻度烧杯:容量400mL、1000mL;

e.电热恒温干燥箱:精度±2℃;

f.封闭电炉。

4.1.4试验步骤

4.1.4.1待测溶液制备

a.称取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试样1g,精确至0.0002g,置于50mL烧杯中,

加2mL丙铜并不断搅拌。

GB15060-2002



b.待丙酮挥发后,加入少量热三级水(60~70℃)溶解过滤,用约250mL

三级水洗涤不溶物,将滤液和洗涤液均收集在500mL容量瓶中,用三级水稀释

至500mL,摇匀,即为待测溶液A。

4.1.4.2用移液管吸取25mL溶液A,移入400mL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溶液,

用三级水稀释至100mL,预热近沸。加入40~45mL喹钼柠酮试剂,盖上表面皿,

在封闭电炉上微沸1min或置于沸水浴中保温至沉淀分层,取出烧杯,冷却至室

温,冷却过程转动烧杯三至四次。

4.1.4.3用预先在180±2℃℃下干燥45min的坩埚式滤器过滤,先将上层清液滤

完,然后用约100mL三级水洗涤沉淀,将沉淀连同滤器置于180±2℃℃电热恒

温干燥箱内烘45min,移入干燥器中冷却45min,称量。

4.1.5结果

试样中磷酸二氢铵含量x

1

用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100

05198.020

0

1

1

×

××

=

m

m

x…………………………(1)

式中:m0――试验时所取试样质量,g;

m1――磷钼酸喹啉沉淀质量,g;

0.05198――磷钼酸喹啉质量换算为磷酸二氢铵质量的系数。

平行测定的差值不得超过0.5%;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

果。

4.2松密度

4.2.1仪器

a.天平:感量0.2g;

b.具塞量筒:量程250mL,分度值2.5mL;

c.秒表:分度值0.1s。

4.2.2试验步骤

4.2.2.1称取干粉灭火剂试样100g,精确至0.2g,置于具塞量筒中。

4.2.2.2以2s一个周期的速度,上下颠倒量筒10个周期。

4.2.2.3将具塞量筒静置3min后,记录试样的体积。

4.2.3结果

松密度D

b

按式(2)计算:

V

m

D

b

2

=………………………………………(2)

式中:m

2

――干粉灭火剂试样的质量,g;

V――干粉灭火剂试样所占的体积,mL。

平行测定的差值不得超过0.04;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3含水率

4.3.1试剂、仪器

a.硫酸:分析纯(含量95%~98%,密度1.834~1.836);

b.称量瓶:?70mm×40mm;

c.干燥器:?220mm;

d.天平:感量0.2mg。

GB15060-2002





4.3.2试验步骤

4.3.2.1在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称取干粉灭火剂试样20g,精确至0.0002g。

4.3.2.2将称量瓶免盖置于温度20±3℃℃,盛有硫酸的干燥器中48h。

4.3.2.3取出称量瓶加盖后称量,精确至0.0002g。

4.3.3结果

含水率x

2

用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3)计算:

100

3

43

2

×

?

=

m

mm

x………………………………(3)

式中:m

3

――干燥前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g;

m

4

――干燥后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g;

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4吸湿率

4.4.1试剂、仪器、设备

a)氯化铵:化学纯;

b)天平:感量0.2mg;

c)称量瓶:?50mm×30mm;

d)干燥器:?220mm;

e)恒温恒湿系统:饱和氯化铵深液的增湿系统(仲裁检验时采用)或调温

调湿箱;

饱和氯化铵溶液增湿系统见图1,控制5L/min流量的空气先通过饱和氯化

铵溶液再进入增湿器,增湿器下部也装有饱和氯化铵溶液。

4.4.2试验步骤

4.4.2.1在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称取干粉灭火剂试样5g,精确至0.0002g。

4.4.2.2再将称量瓶免盖置于温度21℃±3℃,相对湿度78%的恒温恒湿环境内

24h。

4.4.2.3取出称量瓶加盖置于干燥器中,静置15min后称量,精确至0.0002g。

4.4.3结果

吸湿率X

3

用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4)计算:

100

5

56

3

×

?

=

m

mm

x……………………………………(4)

式中:m

5

――吸湿前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g;

m

6

――吸湿后干粉灭火剂试样质量,g。

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GB15060-2002







1-供气稳压缓冲装置;2-广口瓶;3-饱和氯化铵溶液;4-?250mm增湿器;

5-内径6mm玻璃管;6-空气出口;7-增湿器孔板

图1饱和氯化铵溶液的增湿系统

4.5抗结块性

4.5.1试剂、仪器、设备

a)氯化铵:化学纯;

b)恒温恒湿系统:同4.4.1中e);

c)针入度仪:精度0.1mm,标准针质量为50.00g±0.05g;

d)电热恒温干燥箱:精度±2℃;

e)烧杯:100mL;

f)秒表:分度值0.1s;

g)震筛机:摆动次数(285±10)次/分。震击次数(32±1)次/分,震击高

度4.0mm。

4.5.2试验步骤

4.5.2.1在干燥、洁净的烧杯中,装满干粉灭火剂试样,用刮刀刮平表面。

4.5.2.2放在震筛机上,用夹具夹紧,震动5min。

4.5.2.3在温度为21±3℃℃、相对湿度为78%的条件下增湿24h。

4.5.2.4移入温度为48±3℃℃电热恒温干燥箱内烘24h。

4.5.2.5用针入度仪测其针入度。测定时,针尖要贴近试样表面,针入点之间、

针入点与杯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m。针自由落入试样内5s后,记录针插入

试样的深度,以mm表示,每只烧杯的试样测三个针入点。

4.5.3结果

取九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为测定结果。

4.6斥水性

4.6.1试剂、仪器

a)氯化钠:化学纯;

b)培养皿:?70mm;

c)吸量管:0.5mL;

d)干燥器:?220mm。

4.6.2试验步骤

4.6.2.1在培养皿中放入过量的干粉灭火剂试样,用刮刀刮平表面。

4.6.2.2在干粉表面三个不同点用吸量管各滴0.3mL蒸馏水。

GB15060-2002





4.6.2.3将培养皿放在温度为20±5℃℃,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相对湿度75%)

的干燥器内1h。

4.6.2.4取出培养皿,逐渐倾斜,使水滴滚落。

4.6.3结果

观察干粉灭火剂试样,有无明显吸水、结块现象。

4.7流动性

4.7.1仪器、设备

a)流动性测定仪如图2所示:由玻璃砂钟(见图3)和可翻转的支架组成;

b)天平:感量0.5g;

c)秒表:分度值0.1s。

4.7.2试验步骤

4.7.2.1称取干粉灭火剂试样300g,精确至0.5g,放入玻璃砂钟内。

4.7.2.2将玻璃砂钟安装在支架上,然后将试样在砂钟内连续翻转30s,使试样

充气后,即开始测定其全部自由通过中部颈口的时间,连续测定20次。

4.7.3结果

取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轴;2-支架;3-玻璃砂钟;4-

坚固螺母;5-玻璃砂钟盖;6-底座

图2流动性测定仪示意图



图3玻璃砂钟结构图



4.8粒度分布

4.8.1仪器、设备

a)天平:感量0.2g;

b)秒表:分度值0.1s;

c)震筛机:同4.5.1中g);

GB15060-2002





d)套筛:直径200mm,网孔尺寸分别为0.250mm、0.125mm、0.063mm、

0.040mm,一个盖和一个底盘。

4.8.2试验步骤

4.8.2.1称取干粉灭火剂试样50g,精确至0.2g,放入0.250mm顶筛内。下面

依次为0.125mm、0.063mm、0.040mm的筛和底盘,盖上顶盖。

4.8.2.2将套筛装在震筛机上,震动10min。

4.8.2.3分别称量留在每层筛上和底盘中的干粉灭火剂质量。

4.8.3结果

干粉灭火剂在每层筛和底盘中的质量百分数x

4

(%)按式(5)计算:

100

8

7

4

×=

m

m

x……………………………………(5)

式中:m

7

――干粉灭火剂试样在每层筛和底盘中的质量,g;

m

8

――干粉灭火剂的质量,g。

取回收率大于98%的二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9耐低温性

4.9.1仪器、设备

a)低温试验仪:精度±1℃;

b)试管:?20mm×150mm;

c)天平:感量0.2g;

d)秒表:分度值0.1g。

4.9.2试验步骤

4.9.2.1称取干粉灭火剂试样20g,精确至0.2g,放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

4.9.2.2将试管加塞后,加入-55℃环境中1h。

4.9.2.3取出试管,使其在2s内倾斜,直至倒置。用秒表记录试样全部流下的

时间。

4.9.3结果

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10电绝缘性

4.10.1仪器、设备

a)试验杯如图4:试验杯有一对安装在同一轴线上圆盘形平板电极,杯体

由不吸潮的高绝缘性材料制成。圆盘形电极任何部位与试验杯的距离不小于13

mm。试验杯的顶部与圆盘电极顶部距离不小于32mm。试验杯设计应便于拆卸、

清理和磨光,且能使两个圆盘形电极间距离容易调节。

圆盘形平板电极由抛光的黄铜板制成,直径为25mm,厚度不小于3mm,

边缘成直角,两电极间距离为2.50mm±0.01mm。

b)升压变压器:由一个适当的低压电源供电,输出电压可连续升到5kV以

上。

c)跌落试验台:最大跌落高度30mm,最大允许负荷50kg,频率范围0~

1.667Hz连续可调,下落加速度大于9.3m/s

2



4.10.2试验步骤

GB15060-2002





4.10.2.1将试验杯装满干粉灭火剂试样,放在跌落台上夹紧。

4.10.2.2在1Hz的频率、下落高度为15mm的条件下,跌落500次,将干粉灭

火剂震实。

4.10.2.3用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加到圆盘形电极上,在漏电流1mA档的状态下以

一定速率升压直至击穿为止,记录击穿电压值。

4.10.3结果

取二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香蕉插头;2-杯体;3-挡片;4、5-电极;6-调节螺母;

7-调节垫片;8-垫片;9-弹簧垫片;10-坚固螺母

图4测定电绝缘性用试验杯

4.11颜色

干粉试样松散堆放在容器内,外观为黄色。

4.12灭火效能

4.12.1材料、仪器、设备

a)燃料:90号汽油;

b)风速仪;

c)MF3干粉灭火器:符合GB13532-1992中5.8;

d)要材湿度仪:量程0%~40%;

e)秒表:分度值0.1s;

f)松木:78根(13层,每层六根)。规格(38

+3

-1

)mm×(38

+3

-1

)mm×(651±10)

mm,含水率9%~13%,无节子;

g)A类火钢质油盘:686mm×686mm×102mm,盘壁厚度2.5mm;

h)B类火钢质油盘:直径1484mm,高150mm。盘壁厚度2.5mm;

i)A类火木垛与支架如图5。

4.12.2试验步骤

4.12.2.1A类火灭火试验

a)试验温度为0~30℃,风速不大于3m/s。



GB15060-2002





b)在油盘内倒入3.8L燃料点燃,引燃木垛。当油盘内的燃料烧尽后,撤

出油盘。

c)在点燃燃料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木垛燃烧到失重40%左右时(预燃时间

约6.2~7.0min)开始灭火。

d)用灭火器灭火。开始时,从距离木垛不小于1.8m处喷射,以后操作者可

以随意向木垛的前面、顶面和两侧面喷射,但不得从木垛的背面喷射。

e)灭火后计时,到15min时观察木垛有无复燃或阴燃现象。

4.12.2.2B类火灭火试验

a)试验温度为0~30℃,风速不大于3m/s。

b)将油盘置于水平地面上,加20L水后倒入55L燃料,并使油盘中各点

的燃料深度不小于15mm,但液体深度不大于50mm。

c)点火,预燃时间60s。

d)用灭火器灭火。开始时操作者与油盘的距离不应小于1.5m,以后操作者

可以任意移动灭火,但操作者不得接触油盘。

4.12.3结果

4.12.3.1A类火:灭火后15min木垛不复燃或阴燃即为灭火成功。灭火试验应

进行三次,若连续二次灭火成功,第三次可以免试。

4.12.3.2B类火:火焰全部熄灭即为灭火试验成功。灭火试验应进行三次,若

连续二次灭火成功,第三次可以免试。

注:干粉灭火剂按4.12.2.2进行B类火灭火试验,试验结果若符合4.12.3.2的要

求,即认为其有扑灭C类火灾的灭火效能。



1-水泥方柱;2-65×40×5角架;3-木垛

图5A类火木垛与支架

GB15060-2002





5检验规则



5.1检验类别与项目

5.1.1出厂检验

磷酸二氢铵含量、松密度、含水率、吸湿率、抗结块性、斥水性、流动性、

粒度分布、耐低温性为出厂检验项目。

5.1.2型式检验

表1中的全部检验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进行型式检

验。

a)新产品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正式生产后,如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正式生产时每隔二年的定期检验;

d)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5.2组、批

批为一次性投料于加工设备制得的均匀物质。

组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用相同的原料和工艺生产的产品,包括一批或多

批。

5.3抽样

5.3.1型式检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抽样。抽样前应将产品混合均匀,

每一项性能在检验前也应将样品混合均匀。

5.3.2按“组”和“批”抽样,都应随机抽取不小于30kg样品。所取的样品必须贮

存于洁净、干燥、密封的专用容器内。

5.4检验结果判定: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结果必须符合第3章规定的技术要求,

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判为不合格产品。



6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和贮存



6.1标志

每个包装上都必须清晰、牢固地标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磷酸二氢铵含

量、商标、标准编号、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合格标志、重量及适用于火灾类别

的说明和简单的贮存保管要求等。

6.2包装

干粉灭火剂应密封在塑料袋内,塑料袋外应加保护包装。

6.3使用说明书

生产厂必须提供具有使用注意事项及符合本标准所规定的主要性能要求的

说明书。

6.4运输和贮存

干粉灭火剂应贮存在通风、阴凉干燥处,运输中应避免雨淋,防止受潮和包

装破损。



献花(0)
+1
(本文系wuzhanpu1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