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圆的周长》 科目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在三年级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并能熟背正、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在本课之前,学生已认识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有了前面的基础,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采用了动画课件,鲜明的色彩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体验,获取成功。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通过测量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片、www.xiaodan.cc刻度尺、细线、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3页数学故事。两只蚂蚁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走一圈,谁走地路程长,为什么?
回答问题
(1)要求谁走地路程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样计算?
(3)求第二只蚂蚁走地路程就是求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的周长
教学活动2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明确圆周长的定义
引导学生由正方形的周长导出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是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和。那么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的这条曲线的长度。
2、实际感受圆的周长
拿出自己的纸板圆片摸一摸,同桌互相指一指。
3、测量圆的周长
小组交流讨论如何利用手边的工具测量得到圆的周长。把测量的结果写在你的圆片上面。
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在圆上确定一点在直尺上滚动;有的用线绕一圈,再测量线的长度;还有的根据圆的对称性把圆三次对折,用直尺测量后再乘8。
师设疑: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个很大很大的圆形地的周长,那得需要多长的尺子,绳子呀,用这种测量的办法有时根本就行不通,怎么办?
这就要求我们探讨出一种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那样,探索出圆的周长公式www.yy456.com。
4、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1)、学生观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那么圆呢?看看你们手中大小不同的两个圆,谁来说一说,圆小是因为---小,圆大是因为---大。
(2)、研究的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同一个圆中,周长大,直径小(学生测量得知),要么是差的关系,要么是倍数的关系。请各自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探讨,是差一定,还是商一定。填好实验报告单(两份)
(3)、小组汇报结果,商一定,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4)概括规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总结字母公式。 教学活动3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导课时的图片,解答哪只蚂蚁走的路程长。
师讲解规范书写格式。
课堂练习,实践应用。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pai倍。
(2)、圆周率与直径的长短无关。
(3)、pai>3.14
(4)、C=d=2r
2、直接写出各题的结果。
(1)d=1c=(2)r=3c=(3)c=6.28d=r=
3、一棵古树,www.ffdyw.cc不砍树能知道它的直径吗?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活动4 回顾整理,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经过研究得出了圆的周长公式.以及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直径的关系。应用这个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