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609成果学会用《浅谈税收征管流程再造与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2012-10-03 | 阅:  转:  |  分享 
  


浅谈税收征管流程再造与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流程再造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但不等于信息化;流程再造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步;流程再造推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三部分入手分析探讨税收征管流程再造与税收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关系。探讨信息技术推动公共管理的变革,催生并发展了流程再造;说明信息技术在革新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能更好发挥管理效能。征管流程再造对信息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又促进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观点。

关键词:流程再造信息化征管改革关系





一、流程再造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但不等于信息化

利用流程再造工具深化征管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即以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组织制度完善、运转协调高效、监控科学严密、服务优质高效的税收管理模式。但流程再造并不等于信息化。总的说来,流程再造就是推倒重来,就是对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期绩效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的理念凸显税收征管改革的理念。其侧重的是对征管组织形式,征管业务流程再造,以建立完善符合现代税收管理理念的能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规范适度、灵敏高效、民主透明、责任法制、公正廉洁的服务型税务机关,并解决现行流程中存在的项目繁多、程序紊乱、执法不公、监管乏力等问题。征管信息化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侧重点是提高税收信息体系内各信息元、信息层面的相互交换信息、交换服务的互用能力,达到体系构筑的整体优化。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规范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充实和创新为纳税人服务内容;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是新时期税收征管改革的另一有效工具。

二、流程再造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步

(一)税务系统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征管改革实践是流程优化改进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

多年来而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探索,从强调“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到“以专业化加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征管改革,都是依赖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围绕着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考虑的。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税收征管流程再造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一种较佳的选择途径。机构与业务流程的重组是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系统整合来源于业务,最终要依赖于机构来实施和实现,因此,机构、业务重组是保障。重组业务流程时,要把握好税收信息化要求对业务的处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信息流的管理为核心这一原则。

(二)流程再造的技术基础是信息化,与征管改革的背景相一致

流程再造的目标是成本最小化和绩效最大化,与我们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其着眼于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与我们服务纳税人的要求相一致。一般来说,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应当体现三个原则:即征管质量最高,征收成本最低,最方便纳税人。在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到目前水平之前,任何一次征管改革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三个原则,往往是针对某一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局部改进和调整,以至于程序越来越复杂,问题越来越多,管理者顾此失彼。将流程再造理论运用于税收征管改革,可以克服历次征管改革和现行征管模式难以解决的种种痼疾,有利于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逐步建立。

(三)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流程再造提供了基础和手段

征管流程随信息传递的形式变化而不断变化,或者说适合当时信息传输条件下信息传递速度越快、传递中信息衰减越小的流程越有效率。征管质量不断提高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一贯追求,充分利用所处时代当时先进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尽量实现当时条件下的精细化管理,使征管质量不断提高,是征管改革不同时期都追求的目标。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流程再造提供了基础和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创新了管理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纸质文件运转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征管信息交换、业务组合、考核监督、时间控制等税务管理环节的计算机化,这是实现流程再造的物质基础。二是信息化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流程再造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信息化手段将分散在不同系列的税收征管信息集中起来,使上级部门能够通过信息网络随时监控每一个业务环节,从而可以从容指挥和协调各环节间的业务运转与衔接。同时解决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信息交互问题,降低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既有利于建立公开、透明的办税机制,又可以减少纳税人办税多头跑、多次跑的现象。另外信息化还实现了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为构建全社会、全方位的税务监控网络体系创造了条件。三是信息化优化了流程再造的基础,进一步推进了征管信息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流程再造较好地解决了征管信息采集、传递失真、数据后续利用率低的问题。专业化运行环节的改变,加强了征管基础信息的采集、分析、增值利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后的扁平化科层组织结构,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减免税等涉税审批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问题;实现了税务管理由事务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转变,通过计算机虚拟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票开具、内部资料运转等多项功能,不断深化数据应用,实现了信息化与专业化的有机结合。

三、流程再造推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流程再造迫切要求税务系统对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完善

流程再造要求通过工作流的规范流转,解决部门协调不畅、工作推诿扯皮的问题。将税收征管工作流程融入征管信息系统之中形成工作流,工作流使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处于“流水线”上,环环相扣、紧密衔接。一是工作流按一定方向流转。由于工作流需要借助与之配套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所流经的节点固化在系统中,工作流启动后,即按软件既定路径流转,实现信息在横向部门之间和纵向行政层级之间的顺畅流动,避免了人为干扰和因此造成的流程阻滞。二是电子信息流转,纸质资料不参与流转,工作流流转快捷。三是按照一定时限、权限等标准进行流转。从而提高流程处理质量和效率。客观上要求税务系统对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完善将税务系统的所有业务处理程序,按照信息化的规则重新优化,简化、细化处理流程,并在机构、人员方面进行改革重组,使其最适合于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并将其重组过程融合于系统整合之中,成为系统整合的重要内容。

(二)流程再造基于金税三期一类的全国性平台对各级信息传数据处理的实时准确性要求较高,必然推动税务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上台阶。

,作为总局推行的一个全国性平台,即通过流程再造改进完善现有,必然推动税务系统网络建设和信息系统软件建设再上台阶。

(三)流程再造推动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而新软件的大面积推行,必然对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较高要求,有一个全员学习培训到熟练操作应用的过程,必然会推动税务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工作流的规范启动,解决不作为和随意作为的问题。依申请工作流由受理节点根据纳税人提交的申请启动,只要纳税人有涉税申请事项,就有相应的工作流启动,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在信息系统监督下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工作流运转过程是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进行的,工作流一旦启动,就必须流转到底,确保“件件有说法,事事有回音”,减少执法随意性。



二00六年九月



主要参考文献

1.2005中国税务学会论文《税务信息化任重道远访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

2.[美]MichaelHammer,StevenA.Stanton著,林彩华译:《改造企业Ⅱ:确保改造成功的指导原则》

3.[美]拉塞尔·M·林登著,汪大海、吴群芳等译:《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陈振明:《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战略与战术》,《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

1999,

5.2005-04-28范向琪:

6.中国税务学会论文2005-05-25葛元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理论选择与操作指南》

7.《运用流程再造理论构建信息化支撑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

8.总局《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纲要》







献花(0)
+1
(本文系重庆廖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