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2-06-05高三政治《2012高考政治最后一课》(课件)
2012-10-07 | 阅:  转:  |  分享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2009年上学期制作:10第一部分解题方法备忘录注意答案构成是考点知识原理、材料提炼、党
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三个内容。不管是在选择题还是在问答题中,都隐含有答案中需要的信息(图表、文字)。问题在于
要会利用这些信息。既要重视全面思想归纳又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关键是提问提什么内容。解读图示题有规律可循:一是确信“
乌龟就在坛子里”,分就在图里;二是做到数看:看名称,看标记和附注(担心学生看不懂的重要启示),看图像运动轨迹(柱状、箭头、曲线、折
线,一般都反映某个指标的增加或减少),看数字,看时间,看设问等;三是对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纵向、横向)分析,用专业术语把图示揭示的现
象和问题表述出来,要进行比较,在过程中看变化,最后指出实质和对策。头脑里要有知识树和知识链条;更重要的是要掌握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一些基本套路,或者说基本思路。为什么、意义类题要指出是什么,再讲原因(背景,原理,性质,地位,作
用,现状),再讲果(直接结果由材料推导出来,间接结果由热点政策措施目标构成)怎么办的题进行主体分类行为分类回答,
可以针对材料的缺陷和问题进行回答,可以依据政策进行回答,要综合以上方法。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要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四
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一分为二地看但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和“怎么办”。例如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市场秩
序?治理市场秩序有什么重要意义?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市场秩序?观点在前,材料在后。尤其是后面的材料论证过程符合前
面的原理。答题要用“题料”,扣“题意”。用题料,就是要充分利用试题提供的材料即信息,答案藏在材
料里,答案应从材料来。材料信息的利用率与得分率呈正比,材料利用得越充分,得分的机会就越多。提高做选择题的“命中率”
。排除法:排误和排异学科不明确、主体和行为不对称、关系相反、以偏概全注意有关
计算问题和文化艺术题。经济常识中的一些考点有可能出现计算问题。如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量的计算公式、汇率、出超与入超、税率、利息率等。哲学中的文化和艺术题、漫画题。第二部分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性质地位执政理念、方式与建设,多党合作制内
容及人民政协的作用民主政治建设和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民族政策和原则我国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文化的影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献花(0)
+1
(本文系melovec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