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葛平疣膏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
2012-10-12 | 阅:  转:  |  分享 
  
红葛平疣膏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观察

李立华

【摘要】目的:探讨红葛平疣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扁平疣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红葛平疣膏,患处涂抹,1次/d;对照组给予肽丁胺软膏,患处涂抹,3次/d。疗程均为1个月。评价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25%,对照组有效率64.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9例患处出现一过性红斑、灼痛,2例患者皮损周边出现色素减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红葛平疣膏治疗扁平疣疗效可靠,是安全的皮肤科外用药物。

【关键词】扁平疣;他扎罗汀

中图分类号:R75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74(2009)08-0799-02

扁平疣以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为主,好发于青少年,多发于面部、手背部等外露部位,影响美观,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本院应用红葛平疣膏治疗扁平疣患者3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月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扁平疣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0—36岁,平均14.8岁;病程2个月—年;疣体发生于面部55例,手背部21例,16例患者为2个部位同时发病;4周内未采取任何方法治疗,2周内未服用过任何药物;无肝、肾脏功能不全;女性患者处于非孕期及哺乳期。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与对照组(n=24),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治疗组给予红葛平疣膏(龙氏民族医诊所生产)涂抹患处,2次/d;对照组给予肽丁胺软膏(浙江经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准字H33021478)涂抹患处,3次/d;疗程均为1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皮损消退≥90%;显效:皮损消退50%—89%;

有效:皮损消退30%—49%;

无效:皮损消退≤30%或增多。

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V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1.25%,对照组有效率64.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n=32)18(56.25)8(25.00)4(12.50)2(6.25)81.25

对照组(n=28)10(35.71)8(28.57)6(21.43)4(14.28)64.28

2.2不良反应治疗组9例患者用药后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灼热反应,2例患者皮损周边出现色素减退,给予维生素E霜或维生素B6软膏对症处理,或暂停用药2—3d后症状消失,愈合后均未见色素沉着。

3讨论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由人乳头状瘤病毒3型和5型感染引起,病毒侵入表皮组织细胞而引起细胞迅速分裂、增殖[1],表现为皮色、红褐色或淡褐色,扁平或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境界清楚。皮疹数目多少不一,散在或密集分布,芝麻至粟粒大小。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物,如针、指甲剪、刷子、毛巾等间接传染;外伤也是引起传染的重要因素;此外,机体免疫力低下者较易感染扁平疣。治疗扁平疣常采用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及激光等方法,由于口服药经内脏吸收再作用到皮肤,药力作用减弱,而且不是直接杀灭病毒,临床疗效不理想,又需长期服药,患者依从性差,不良反应也较多。激光只能铲除皮肤表面扁平疣颗粒,而组织细胞内的病毒并未去除,不能达到根治,易复发。

红葛平疣膏为纯天然中草药药物,具有(1)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和抗增生作用;(2)抑制细胞内张力组织的合成,降低角质形成细胞间的接触,发挥角质剥脱作用;(3)抗感染作用。肽丁胺软膏为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本研究应用红葛平疣膏治疗扁平疣,作用机制可能是对抗皮肤损伤局部的角化过度,免疫调节作用以及诱导表皮的正常分化功能[3-4],有效率为81.25%,见效快,安全性高,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红葛平疣膏治疗扁平疣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虽有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继续用药,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4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314.

【2】靳培英.维A酸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6):448-451.

【3】冯素英,林麟,靳培英.维A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9):543-544.

【4】高玮,金飒.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50例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1):701.

【5】KlingelhoferJ,SanderD.DopplerCO2testasanindicatorofcerebralvasomotorreactivityandprognosisinsevereintracranialhemorrhages[J].Stroke,1992,23(7):962-966.

【6】ShiinoA,MoritaY,TsujiA,etal.Estimationofcerebralperfusionreserveby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imaging:comparisonwith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J].JCereBloodFlowMetab,2003,23(1):121-135.

收稿日期:2010-02-09

(本文编辑:李立华)





献花(0)
+1
(本文系再给我一次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