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言文阅读方法
2012-10-13 | 阅:  转:  |  分享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高考文言史传文命题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全国卷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1、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三、史传类文章类别

一人多事型:人-性格特点-事件(1、事件2-事件3--事件4等--结句)

一事多人型:缘由-人物1-缘由-人物2-缘由-人物3-缘由-人物4等-结句

四、内容及结构特点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①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②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划分层次。

③对人物的性格、品质的相关评论。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文章其它地方。可以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五、阅读史传文需注意问题

(1)文章写的是什么人?

(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做了什么事?

(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这个人怎么样?

(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是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

(5)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六、史传文常用词语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juān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归故里、致仕、乞骸骨、乞病归、谢政

8)官员到任工作:视事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平易近人)、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察举、征辟、孝廉、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第、进士、会元、鼎甲、连中三元、举人、生员、金榜、八股文、同年、校、庠、序、国学、乡学、稷下学宫、太学、书院、国子监、学官、祭酒、博士、司业、学政、教授、助教、监生、诸生、贡举、明经科等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zèn、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zhé车裂)、刖(yuè断足)、族、仗、徒、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榻、桯(床前小桌)

24.表走的:步、趋、遁、亡、逃、徙、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biàn官帽)、弱冠(泛指男子20岁)、笄礼(女子成人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dí、粜tiào、廪、禀、荒、欠收、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佚、

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跟病有关的:疾、病、沉疴、瘥(病有好转)、殗碟(病重,半卧半起)、瘳(病刚好)

49.跟丧葬有关的:殓、瘞(埋葬)、丁忧、丁艰、功服(丧服名,有大功服、小功服)

50.跟死有关的:崩、甍、卒、不禄、仙游、登假、登遐、千遐、崩殂、殂落、厌代、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见背、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崩、驾崩、晏驾、大行、山陵崩、千秋、百岁

七、常见的古今意义不同的词

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亦指官位)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僭jiàn(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孤(幼年失去父亲)

阪(山坡)

忝(辱没)

狱(官司、案件、监牢)

多(赞扬)

僦(租)

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按(追究、考察、调查)

典(主持)

令(美好、县令)

执(捉拿)

鞠(审讯、审问)

署(代理)

归、归宁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坐(因……而犯罪、因为)

甫(才)

寻(不久)

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摄(代理)

徇:①顺从,曲从:~私(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②同“殉”。③对众宣示。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勤王:①谓尽力于王事。②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

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垂白:①白发下垂。谓年老。②老年人。

八、感知步骤

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是从文章入手,从篇名开始。但应试的情况有所不同。就目前的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选择题往往有3道,这就其中第3道题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道题一般只有一项错误,而且错误点很小,为我们整体感知提供了新的途径。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是朝廷官员、功臣烈士、还是文人高士等。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2)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官场运作、官职升迁、对上进谏、宽爱士卒、勤政为民等)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3)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就必须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特点,仔细分析人物话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所体现的社会意义。

第一种步骤,认真通读原文,结合第四道题,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种步骤,先阅读第四道题,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实施这种步骤可能效果更好。

九、感知方法

(1)通读。(至少3次)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定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留下阅读的痕迹,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当然,阅读熟练以后,可以简化。

(3)跨“难”。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尽管如此,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因此,整体感知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4)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材料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答题方法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初读文章。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明确选段的梗概。

再读文章。利用好文言最后那道题来推断。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核对文章。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一)整体把握文意—整体把握文意—正确解题的基础

怎样整体把握文意?

1、提取主要信息。通过整体阅读,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主要写的是什么人的信息:这些事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等等。

2、利用试题题快捷把握文意。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题,考点一般都是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前者设问点定在把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行为等等。而最后一题则考查对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把读过原文获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取的信息与此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

(二)准确审读题干----准确审读题干----正确解题的关键

①理解关键词义,领悟词义内涵理解关键词义。

②界定概念,明确设问范围界定概念,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性格”指什么?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刚强、开朗、懦弱等。“品格”指什么?“行为”指什么?

③比照题干要求,逐项分辨排除比照题干要求,信息筛选题更多见的是选项所列举的句子都是关于同一个人的,只是所表现的品质的角度有别。这就需要我们逐项分辨逐项分辨各句分别表现人物的哪一方面,比照题干要,然后运用排除法去解题。

(三)回归原文语境--正确解题的保障

1、分辨是己言还是言人

回归原文,找准主语。文言文中主语省略现象常见,注意分清语言或行动是由谁发出的。

2、辨别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直接表现:正面叙述或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

间接表现:作者评论侧面叙写等

小结:文言文阅读的信息筛选人物性格的分析,关键是认清题干要求,格的分析,关键是认清题干要求,尤其养成整体把握,语境着手,辨析比较的良好习惯,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解答就能提高准确率。

































3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刘tdrh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