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析钻孔灌注桩桩基事故的处理与防治
2012-10-13 | 阅:  转:  |  分享 
  
浅析钻孔灌注桩桩基事故的处理与防治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事故,处理与防治

根据近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2、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3、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4、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5、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7、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二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会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我总结了一些处理与防治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经验。一、钻孔灌注桩桩基事故分析处理(一)、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1、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2、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3、参加的人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4、设计人员认可签字。(二)、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2、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统一意见,确定处理措施,然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四)、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五)、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二、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粱),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一)、接桩法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1.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2.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二)、补桩法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三)、钻孔补强法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校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注意事项: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2、校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四)、扩大承台(粱)法1、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粱)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粱)来处理。2、考虑桩上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粱)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粱)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粱)的配筋。(五)、改变施工方法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种。1、改变成桩施工顺序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2、改变成桩方法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可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六)、修改设计1、改变桩型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2、改变桩位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通过设计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3、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三、桩基事故的防治出现事故再处理也只能是亡羊补牢,关键在预防。为确保灌注桩的质量,施工人员应按照现行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并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定位以坐标控制和相对几何位置双向控制,并严格复核检查。2)、钢材、商品混凝土的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方能使用,现场试验人员进行现场试验,混凝土试压块及时送标养室养护。3)、起重机、钻机司机、电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选用有经验的师傅。4)、各机组记录员及时准确记录钻孔地质情况和钻进深度,接近岩石层标高1~2m时注意进尺变化,入岩后每0.3~0.5m取样一次并填好岩石样卡片。对终孔的孔深和岩样经技术人员检查后再通知监理,经确认方可终孔。5)、清孔抽碴,尽量抽出,从清孔完毕至灌注混凝土之间时间不大于2小时,灌注混凝土前吹孔,保证孔底沉淀土厚度不大于20cm。6)、根据桩长决定钢筋笼节数,一般分1~2节,若一次成型的钢筋笼,则用吊机起吊直接放入孔内,若分二节入孔时,采用搭接接头,接头数量在同一截面不得超过钢筋根数的50%,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对接焊,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7)、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设计报告及水泥、砂、石试验报告(现场施工要换算成现场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18~22cm内,要求和易性好,如灌注时间较长,可以在混凝土中加缓凝剂,以防止先期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8)、浇灌灌注桩混凝土是关键工序,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分,以保证混凝土能连续灌注。导管使用前,要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每节导管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下导管,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不大于40~50cm,同时要保证首批混凝土浇筑后要能埋住导管至少1.0m,以防钢筋笼上浮;最小埋入深度不小于1m,以防断桩。在提拔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的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控制在2m~6m为宜。9)、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斗动导管(注意不可将导管口拔出混凝土面)处理,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以用型钢插入导管内来疏导导管,也可以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动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10)、遇有溶洞认真处理,发现水头突然降低或是进尺变化很大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决定是否回填片石、投泥反复重钻或加深钢护筒等方法处理。11)、遇有坍孔要分析原因,采用投泥重钻或加深钢护筒办法处理。12)、经常检查钢丝绳及钻头直径的磨损以防卡钻、掉钻。当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献花(0)
+1
(本文系参谋人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