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基础理论
2012-10-21 | 阅:  转:  |  分享 
  
温馨提示:

请把手机调成振动,

谢谢合作!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

?脏腑

?气血津液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

说,在中医学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指导着中医学

的思维,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各科

的医疗实践。

?阴阳

?五行

第一节‐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

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

一分为二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系辞》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

本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可以是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

两个方面。

?阳——热的、动的、明亮的、向上的、向外的、兴奋的

、强壮的,具有推动、温煦作用的

?阴——寒的、静的、晦暗的、向下的、向内的、抑制的

、衰弱的,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

第一节-阴阳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2.阴阳依存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

5.阴阳衍化

第一节-阴阳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阴阳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保命全形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相损。

?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灵枢·根结》

第一节-阴阳

第二节-五行

?五行是指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

?“行”是类别和运行的意思。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归属于木、火、土、金、水

五类物质,由此形成复杂的运动和变化。

?在中医学中主要用五行来概括和说明脏腑组织的属性及其内在联系

,归纳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从而在临床上指导诊断和治疗。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

,是为人用。——《尚书·大传》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尚书》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第二节-五行

?木曰曲直——“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

?火曰炎上——“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

?土爰稼穑——“土”具有生化万物的特性

?金曰从革——“金”具有肃杀、清静的特性

?水曰润下——“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自然界人体





























脏腑五















东酸青生风春木肝胆目筋怒角

南苦赤长热夏火心小



舌脉喜徵

中甘黄化湿长



土脾胃口肉思宫

西辛白收燥秋金肺大



鼻皮









北咸黑藏寒冬水肾膀



耳骨惊









五行归类表

第二节-五行

二、五行的运动规律

第二节-五行

五行的运动规律,主要表现为生克乘侮和子母相及。

五行相生——相互资生、助长

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又称“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相互制约、克制

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因此又称“所胜”与

“所不胜”的关系。

相生与相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如果五行发生太过或不及,就会出现五行相生相克的异常

现象,称为相乘、相侮与母子相及。

五行生克乘侮图五行乘侮发生图

第二节-五行

三、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五行

1.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3.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脏腑学说(藏象)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六)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六脏——心、肺、脾、肝、肾、心包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由于心包是心脏的外卫,奇恒之腑的各腑分别从属在其他脏腑,故

一般只称“五脏六腑”。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等精华营养物

质。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

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脏别论》

脏腑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

互关系的学说,古人称之为“藏象”。

?藏——藏于内,即内脏

?象——征象、形象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

——张介宾《类经·藏象类》

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

……皆有大数。

——《灵枢·经水》

第一节-五脏

一、心

?心位于胸中,其经脉络小肠,与小肠表里相合,生理功能

是主血脉,其华在面,主藏神,开窍于舌。

1.主血脉,其华在面

2.主藏神,神有广义狭义之分

3.开窍于舌

附:心包

?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围护于心脏外面的

包膜,其经脉络三焦,与三焦表里相

合。心包主要对心脏其保护作用。故邪

气犯心,常先侵犯心包。心包受邪,又

常影响心的功能而出现心的病症。故通

常不把心包作为独立的脏器,而将其附

属于心脏。

第一节-五脏

二、肝

?肝位于胁部,其经脉络胆,与胆表里相合。生理功能是主

藏血,主疏泄,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第一节-五脏

1.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循环血量

2.主疏泄——使本脏及其他脏腑气机疏通畅达:

①情志方面②消化方面③气血方面

3.主筋、其华在爪

4.开窍于目

三、脾

?脾居中焦,其经脉络胃,与胃表里相合。生理功能是主运

化,主统血,主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1.主运化——运输、消化吸收:

①运化水谷精微②运化水湿

2.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行于经脉之中而不溢于脉外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一节-五脏

四、肺

?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开窍于鼻,居于脏腑最上部,

故称肺为华盖,其经脉络大肠,与大肠表里相合。生理

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

调水道。

1.主气、司呼吸

2.主宣发,外合皮毛

3.主肃降,通调水道

4.开窍于鼻

第一节-五脏

五、肾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所以有“腰为肾之府”的说法

。其经脉络膀胱,与膀胱表里相合。肾的主要功能是藏

精,主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充

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便。

1.藏精,主发育与生殖

2.主水液

3.主纳气

4.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

5.开窍于耳及二阴

第一节-五脏

第二节-六腑

一、胆

?胆附于肝,其经脉络肝,与肝表里相合。

?生理功能: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胆气以下降

为顺。

?病理改变:胆气上逆-口苦、呕吐苦水,腹胀便溏,惊

悸、失眠、多梦。

?胆虽为六腑之一,但它贮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或糟粕,所以与

其他五腑有所不同,故又把它列属于“奇恒之腑”。

二、胃

?胃位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其经脉络脾,与

脾表里相合。

?上脘——上口(贲门)

?中脘

?下脘——下口(幽门)

第二节-六腑

胃脘

?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脾胃合称“后天之本”。胃以

和降为顺。

?病理改变:胃失和降-食欲减退,脘腹胀痛,恶心呕吐

等。

三、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胃之下口,下与大肠相连。其经脉络

心,与心表里相合。

?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分清泌浊。

?病理改变:影响消化吸收,二便异常。

第二节-六腑

四、大肠

?大肠位于腹中,其上端接小肠,大、小肠交接处为阑门,

下端为肛门。其经脉络肺,与肺表里相合。

?生理功能:传导、变化。

?病理改变:传导失常-大便稀溏或燥结。

第二节-六腑

五、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其经脉络肾,与肾表里相合。

?生理功能:在肾气协同下暂时贮存尿液,并通过气化作用

排出体外。

?病理改变:①气化不利-尿闭、尿急、尿痛;②膀胱失约-

尿频、尿失禁、遗尿。

第二节-六腑

六、三焦

?三焦位于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分上、中、下三部。其

经脉络心包,与心包表里相合。

?上焦——宣发敷布(上焦如雾)

?中焦——腐熟水谷(中焦如沤)

?下焦——泌别清浊,排泄水液及糟粕(下焦如

渎)

第二节-六腑

三焦

?生理功能:主持诸气,为通行元气和水液的道路。

?病理改变:三焦水道不利-水液潴留,小便不利,水肿。

第三节-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种器官组织

。“奇”作异字解,“恒”是常的意思。因为它们既区别

于五脏,又不同于六腑,所以称为“奇恒之腑”。由于骨

髓脉胆在脏腑中已讲到,故在五脏六腑之后进叙述脑和女

子胞。

一、脑

?脑位于颅内,与脊髓相连。

?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灵枢·海论》

?生理功能: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病理改变:头晕眼花。

第三节-奇恒之腑

二、女子胞

?女子胞又名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

?生理功能:主月经,孕育胎儿。

?女子胞与肾、冲脉、任脉;女子胞与心、肝、脾。

第三节-奇恒之腑

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虽然各有不同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使

机体得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脏腑相关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脏、腑之间通过

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表里属络关系。

?人体内部的经络联系,不仅体现在脏腑的表里属络关系上,而且在脏

与脏之间,腑与腑之间,也均有经络相互贯通,构成错纵复杂的内在

联系。

?由于经络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当某经脉受邪发生病变时,

就可出现表里经脉和相关脏腑互为影响,互相传变的病理变化。

谢谢聆听!

欢迎交流

献花(0)
+1
(本文系冰疆雪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