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功十五法
运动十七法
名称
呼吸
重点
次数
功能
中华生物能医学气功(健身运动十七法)创编指导:李承忠博士
第1式
第2式
第3式
第4式
第5式
第6式
第7式
第8式
第9式
第10式
第11式
第12式
第13式
第14式
第15式
第16式
第17式
優氧呼吸聚能法
丹田養氣聚能法
按蹻導引聚能法
擺腰夾腿法
捧臍聚能法
擺手聚能法
推磨聚能法
蛹動聚能法
蟾泳聚能法
前後上下甩臂法
手臂外展法
左右甩臂三式法
屈肘旋腰法
轉腹法
兩掌推托法
脊椎轉節法
顫抖法
自然呼吸
上吸下吐
各40
各40
排出肺底碳气,浊气,内脏按摩,增加内分泌
将丹田聚能转变为生命能量
运用在脚跟的阴阳蹻脉,维脉使脉气上升,增加脚步血液循环
疏通强化肝脾肾三阴经及胃胆膀胱三阳经的筋结
使心脏的血液顺畅,气血稳定,腹部丹田能量增加
诱使能量顺著经脉至手掌心,掌心相向使生物磁电互相吸引,产生气感效应
增强肺活量,达到下盘稳定,增加腹腰力道
强化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强肝揉肝,肠胃按摩,畅气行血
增加肺活量,丰胸,消除腹部赘肉,减少腰围,防治关节酸痛,内脏按摩
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汗新陈代谢
丰胸,改善手臂僵硬及五十肩,增加肺活量和心脏功能
往上吸气,吸满时脚跟抬起,提肛夹臀腿,吐气时,脚跟著地,脚尖抬起,弯腰凸臀。
两脚跨开,左右摆时一腿膝为弯曲,另一腿则侧斜拔直,吐气时缩小腹提肛。
自然松立,吐气时,身体慢慢向前倾斜15度,提肛缩小腹,身体仰直后腹部下放吸气。
(1)吸凸吐凹,意守脐腹丹田。(2)吸凸,吐气采自然吐气。
双手交叉置于脐腹处,吸气前进时,后脚跟抬起,前脚尖著地,吐气后退时,后脚跟著地,前脚尖抬起。(前进时,肚子不要挺出)
双手掌相向(脚与吸气吐气同第5式功法)
掌心向下,含胸,身体前倾,手前伸,吸气提肛,手臂掌向外拨开划弧后,内收翻转回来,再掌心向下,仰直时为扩胸吐气。
直立,含胸,弯腰,凸臀,曲膝松腹:缩腹晃摆拉起(肚子微前凸)扩胸直立。
直立,含胸前倾,凸臀,屈膝,脚跟离地下蹲,吐气,伸手外拨划弧,臂掌内收翻转回来,趁势跃提一下,吸气,扩胸,提肛,直立。
双手举起,高于头部,掌心向下,用意不用力。
双手交叉,掌心向外拨开(吐气),手心向后,手掌翻转,掌心相对内合时(吸气),手臂与肩膀平齐,不宜偏后或偏低或偏高。
自然呼吸
各10
各100
5阶段各5次
减少腰围,消除腰部赘肉,聚能。(聚能可增加内劲气力)
增加腰椎的支撑力,保护脊椎的作用。
消除赘肉,增加肠的蠕动,帮助消化,消除便秘。
提升各淋巴结的抗病防御功能,增加肺活量及心脏功能。
从脊椎扩及全身各关节运动,活络全身筋脉,防止筋骨肌肉僵硬,所有淋巴组织液系统都可提升抗病防卫功能。
扩张微血管,降低血管周边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
头面正视前方第1式:两手臂左右的甩动,微缩腹,配合腰臂扭转,提脚跟;第2式:脚部加宽,两手臂做大幅度的左右甩动,两脚固定,手臂不要高于肩膀;第3式:沉肩夹胁,上腹下压,缩肛,下腹上提,两腿肌肉与臀部用力夹紧,(低头,含胸,前俯,松腹,自然轻松左右甩臂10次)
面向正前方,右臂向左肩上甩,左臂向右肩上甩,手臂与肩平,曲肘,抓,拉,推,旋腰。
腹部由右向左旋转时,吸气上提,提肛缩腹,放下时,吐气,放松腹部,松肛;腹部由左向右旋转时,方法同上,然后将腰臂部向左右各摆5下,两手握空拳,再上举下甩5下。
头面正前方第1式:蹲马步,两手臂与肩同高,两手掌(立掌)分别向前推,收手时放松;第2式:两掌上托,手掌掌心向上,放下时到腰部就好,做屈膝与斜侧之动作;第3式:两手左右外堆,腰臀跟著左右摆动;第4式:两掌在大腿旁推,眼球配合腰臀左右摆动(看)20次。
由上往下分五个阶段:1.头顶2.胸前3.腰腹(前倾)4.腰腹前倾与弯腰5.头低下弯腰,垂直旋轉,每阶段各做五次,旋臂转腕翻掌,外推旋转,凸臀,弯腰,下蹲,仰直(两手平行,间距不可过大)
腿微弯,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下,全身作有规律上下颤抖,稍微提肛。
脚跟提起吸气脚跟著地吐气
前倾吐气仰直吸气
中央吸气侧边吐气
前进吸气后退吐气
上提吸气下放吐气
内合时吸气拨开时吐气
收功十五法
名称
功法
功能
1.搓脸
两手掌对搓发热,再两掌心摩擦旋转,产生高热,趁热乾擦脸。闭目,两手中指从两鼻翼旁迎香穴往上推,至眉心印堂,然后两手掌往外推开,再从脸颊移下共作二十次。
可促进脸部血液循环,使脸部的皮肤细胞赋活,光泽滑润,减少皱纹,抗皮肤松弛、防止细胞老化,有美容的作用。对嗅觉功能退化,急慢性鼻炎者,有改善作用,又可预防伤风感冒,有颜面神经麻痹者,常搓脸,对神经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2.揉太阳穴与按摩眼眶
接上法搓脸二十次后,两手食中指再推至眉心印堂眉棱骨端时,沿整个眼眶周围绕圈返转按揉二十次,轻擦眼皮二十次。然后食中指外移至眼尾端的太阳穴,作圆圈式的按揉二十次。最后用两手食中指的指腹在紧闭的眼球上轻拍十下,最后两手指贴紧闭的眼球一会儿。
可清利头目和减少鱼尾纹,对偏头痛,眉棱骨痛,视力减退模糊,近视眼,老花眼及各种眼疾,有预防与保健的作用。
3.按压偏头
咬紧大牙根使太阳穴鼓凸。两手掌在太阳穴按压密震,渐渐沿两侧偏头往后移至后脑上,用两掌的外侧掌角对准穴臼两耳后翳风穴,密震按压十下,再转用大姆指后的内掌角按压后脑下两侧凹处风池穴及颈筋十下。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合并,按压风池穴及颈筋也可以。
可清利头目,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提振精神,活血散风止痛,健脑益智。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眩晕、上血压、脑中风、运动神经障碍、内分泌障碍、耳鸣、感冒鼻塞等有预防与保健的功用。
4.拍头
前后左右及脑中央百会穴,由轻而重的拍打。拍打的方法可用掌心拍打、空心拳拍打、或微握拳用拳侧轻轻击打、或用五指敲打,哪里不舒服就多拍打哪里。
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振奋大脑神经,提振精神,增加大脑皮质层的功能,疏散头部充血,松弛神经,有健脑、醒脑、益智的作用。对脑中风、上血压、习惯性头痛、钝痛、感冒头痛、健忘、失眠、或脑神经衰弱者有防治作用。
5.搓拉耳朵
左右两手,食拇指搓拉整个耳轮耳垂十次。两手食指按压耳屏一按一放十下。再搓拉耳朵十次。
耳朵与全身各部存在着多种联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机体,因而每天搓拉耳轮、耳垂,可振奋整个身体经脉,而反射到身体内脏需要调整的机体部位,因而可达到治病、病、防病、延年益寿的功能。
6.擦后颈椎
沿后脑两侧凹处风池穴下之大颈筋,从上往下左右手交叉上下擦揉二十次,同时并作嘴嚼运动,及吞咽口水。
可柔和颈部僵硬,舒畅脊梁大筋,清利头目,健脑益智,防止落枕之功能。对后头痛、颈筋酸痛、头晕、上血压、感冒、肩胛痛、手臂酸痛麻痹等,按揉颈筋可缓解酸痛,和疏筋活血之作用。(后颈筋僵硬酸痛,后头痛,亦可用两手背轻拍,以舒缓僵硬酸痛。)
7.擦前颈部
食拇二指张开,两手交互上下、由下巴的前颈喉结部开始抚下、顺擦二十次。
有清肺、泻火、润喉的功能。对于咳嗽、支气管发炎,咽喉声带发炎、扁桃腺炎暨甲状腺、副甲腺分泌失调等有关之疾病有预防与保健的作用。
8.拍胸背
拍打时要含胸,不可挺胸。两脚跨开,含胸,右手掌心拍胸,左手反向拍背,然后再左手掌心拍胸,右手反向拍背、这样的交叉拍打二十次。
能振奋胸背神经,开胸利膈,舒畅中气、对于心脏病、肺疾病、呼吸困难、咳嗽、哮喘、胸痛、胸闷、肩背痛等疾病,本法有预防与保健的作用。
9.拍腰腹
两脚跨开,气沉丹田,微用力使脐腹部鼓起,拍打时才有反弹的力量。右手掌心拍腹部,左手背拍腰,然后再左手掌心拍腹部,右手背拍腰,这样的交叉拍打二十次。
能壮腰肾,强筋骨,健胃固肠,对于慢性胃肠病,元气虚弱,四肢厥冷,腰酸痛等,有理气活血散积滞的作用。
10.拍两肋
拍左肋时,左手臂抬起,用右手掌拍打,拍右肋时,右手臂抬起,用左手掌拍打、左右各拍打二十下。拍肩膊和手臂时,内侧属手三阴的经脉,由上往下拍打,外侧属手三阳经脉,从手背部沿手臂往上拍打到肩膊。最后,上半身没拍打到的地方都拍打。
能疏肝理气解郁,去胸胁积滞和胃固肠。对肋间神经痛、胸胁痛、肩膊痛、五十肩、手臂抬举困难、手臂麻痹者,有疏筋活血的作用。
11.拍腰腿
站立,两腿分开,约与肩同宽:1.弯腰,用手心拍打腰部荐椎部二十下。2.再沿臀部、两腿后面的膀胱经拍打下去到脚跟。3.再转向拍打大腿内侧的肝、脾、肾三阴经由下往上拍打。4.再从大腿外侧的胆经拍打下去到脚踝。5.再转向拍打脚胫骨前的胃经由下往上拍打作为收功。然后慢慢仰直,仰直时深吸一口气,先起臀部后起头,自然松立,两眼微闭,体会一下那种轻松舒适的感觉。此式为强健腰肾的功法,可单独多加习链。◎两腰侧为肾脏所在,不可拍打。
能强壮腰肾、培元固本、有壮阳气的功能。对于腰椎伤害。腰神经痛、扭腰、闪腰、不得挽仰、腰骨酸软无力、腰腿拘挛痹痛、坐骨神经痛、性机能衰弱等,有防治作用。拍腰椎命门,对肾上腺激素分泌也有刺激的作用。
12.两膝旋转
两脚跨开,弯腰,手扶双膝,由外向内旋十次,再由内向外旋十次,旋动时,须配合肛门一缩一松。左腿收回,两腿并拢,弯腰,两手扶膝、向左旋十次,再向右旋十次,旋动时,肛门亦须一缩一松。
可训练腿肌韧力,耐力、和腿部各关节的灵活,对于下肢筋骨僵硬、血液循环不良者,有很大的助益。它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心脏迅速,加强代谢循环,此法又名骨盆腔下运动,能强化肛门括约肌和阴道的收缩,对脱肛、直肠下垂、或子宫脱垂、阴道收缩无力者、尿失禁者,有收摄与升提的作用。
13.站立踢腿
身体直立,左腿直踢二下再连续踢几下,右腿直踢二下,再连续踢几下,再左腿侧踢二下,再踢几下,右腿侧踢二下,再踢几下。
接两膝旋转后,再活动一下腿部关节,松弛一下肌肉即可。
14.眼球转动
上下看六次。左右看六次。左右旋转六次,再左右看几次。在作眼球转动的同时,须作两手抓指的动作。
可增强视力,预防近视、远视、老花眼,视力模糊,并可促使眼睛明利灵活。
15.颈椎转动
左右摆六次。向左右旋转六次。前俯后仰六次。伸颈六次。提颈六次,然后再左右旋转几下,左右摆几下然后再左右手臂交叉转转六下,扩胸二下,再转六下,扩胸二下,甩甩手,搓搓脸,收功。
可松筋,柔和颈部,活络颈椎,畅通气血。预防颈椎压迫神经,造成手臂酸痛麻痹。及预防压迫颈部血管,造成头晕、头痛、及脑部缺血、缺氧、中风等。所以本法对于后头痛、头晕、颈筋僵硬酸痛、手臂酸痛者,有缓解之作用。
0.00
00.00
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