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陕西省新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指导(含效果图)
2012-11-15 | 阅:  转:  |  分享 
  




陕西省新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指导

(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

目录

1总则.........................................................................................................................................-1-

2术语.........................................................................................................................................-3-

3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7-

3.1一般规定...............................................................................................................................-7-

3.2道路工程...............................................................................................................................-7-

3.3桥梁工程.............................................................................................................................-10-

3.4交通安全设施......................................................................................................................-12-

4给水工程...................................................................................................................................-14-

4.1一般规定.............................................................................................................................-14-

4.2水源.....................................................................................................................................-15-

4.3给水方式.............................................................................................................................-16-

4.4运行管理.............................................................................................................................-19-

5排水工程...................................................................................................................................-20-

5.1一般规定.............................................................................................................................-20-

5.2排水收集系统......................................................................................................................-21-

5.3污水处理设施......................................................................................................................-22-

5.4维护技术.............................................................................................................................-23-

6垃圾收集及处理........................................................................................................................-25-

6.1一般规定.............................................................................................................................-25-

6.2垃圾收集与运输..................................................................................................................-25-

6.3垃圾处理.............................................................................................................................-26-

7粪便处理...................................................................................................................................-29-

7.1一般规定.............................................................................................................................-29-

7.2厕所类型选择......................................................................................................................-29-

7.3厕所建造要求......................................................................................................................-30-

7.4厕所建造材料要求..............................................................................................................-34-

7.5厕所卫生管理要求..............................................................................................................-37-

7.6厕所质量检验......................................................................................................................-40-

7.7公共厕所.............................................................................................................................-41-

7.8监督管理.............................................................................................................................-42-

8生活用能...................................................................................................................................-43-

8.1一般规定.............................................................................................................................-43-

8.2实用技术.............................................................................................................................-43-

9项目实施...................................................................................................................................-45-

10技术支撑.................................................................................................................................-46-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

境,搞好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行动计划编制和实施的技术指导,促进农

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农村实际,编制陕西省新农村住宅建设适用技术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全省现有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

1.0.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可采用政府帮扶与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

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或整治重点,分期分批实施建设或整治农民最急需、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注重实效,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活动。

1.0.4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引导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基

础设施运行维护和村容村貌管理长效机制。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1.0.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应符合下列基本原则: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应做到安全、经济、保证质量、方便使用与管理,

注重实效,分类指导,不应简单套用城镇模式大兴土木、铺张浪费;

2充分利用合适的成熟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先采用当地原材料,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

源资源,节约使用土地;

3严格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严禁在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的过程中,破坏特色景观与传统风貌,毁坏历史文化遗存。

4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设,维护农民权益,严禁盲目拆建农民住宅;

5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经济、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于不同地区农

村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完善,均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摸索适合当地条件的实施模式,抓好试点

示范,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量力而为,不盲目攀比,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

6毗邻城镇的村庄,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已有的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污水及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

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村庄的环境质量。

7遵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应符合县(市)、镇(乡)

编制的各层次城乡规划中的有关要求。

8农村基础设施建造应按照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分步进行。具体建

造过程中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9应加强建设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10农村基础设施建造完成之后应加强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1.0.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

2术语

2.0.1基础设施

本导则所指基础设施仅包括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给水、排水、垃圾收集及处理、粪便处理、

生活用能等维持村庄或区域生存的功能系统。

2.0.2路面宽度

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人行道宽度。

2.0.3路基

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带状构筑物。

2.0.4路基宽度

是在同一横断面上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包括行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2.0.5压实

对土或其他筑路材料施加动的或静的外力,以提高其密实度的作业。

2.0.6压实度

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

2.0.7纵坡

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0.8简支梁(板)桥

以简支梁(板)桥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是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无水平反作

用力的结构。

2.0.9拱桥

在竖直平面内以拱(拱圈)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2.0.10交通安全设施

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并充分发挥公路的作用,在公路沿线所设置的人行地道、人行天桥、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

照明设备、护栏、标注、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总称。

2.0.11浊度

反映天然水及饮用水物理性状的指标,是悬浮物、胶态物或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的在光线方面

的散射或吸收状态,也称浑浊度。

2.0.12人工湿地

人工筑成的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

类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与生长在填料表面的

微生物和水中溶解氧进行充分接触而获得净化。

2.0.13生物滤池

污水处理构筑物,内置填料做载体,污水由上往下喷淋过程中与载体上的微生物及自下向上

流动的空气充分接触,获得净化。

2.0.14稳定塘

污水停留时间长的天然或人工塘。主要依靠微生物好氧和(或)厌氧作用,以多极串连运行,

稳定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2.0.15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

指可以腐烂的有机垃圾,如食物残渣、树叶、草等植物垃圾等。

2.0.16堆肥

在有氧和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分类收集的有机垃圾进行的生物分解过程,制

作产生肥料。

2.0.17卫生填埋场

用于处理处置生活垃圾的,带有阻止垃圾渗沥液泄漏的人工防渗膜,带有渗沥液处理或预处

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最终封场关闭符合卫生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地。

2.0.18粪便无害化处理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5-

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数量,使病原微生物失去传染性,

控制疾病传播,消除恶臭、防止环境污染的过程。

2.0.19户厕

供农村家庭成员便溺用的场所,由厕屋、便器、贮粪池组成。户厕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

外。农村户厕包括水冲式厕所和非水冲式厕所二类。

2.0.20水冲式厕所

具有给水和排水设施的农村户厕。

2.0.21非水冲式厕所

不具有给水和排水设施的农村户厕。

2.0.22卫生厕所

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及时清除

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0.23无害化卫生厕所

具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卫生厕所称无害化卫生厕所。

2.0.24粪尿分集式厕所

将粪和尿分别导入贮粪、贮尿装置的厕所。对含有致病微生物和肠道寄生虫卵的人粪采用干

燥脱水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收集的尿可直接用作肥料。

2.0.25双瓮漏斗式厕所

主要由漏斗形便器、前后两个瓷形储粪池、连通管、后宽盖和厕室组成的卫生厕所。

2.0.26三格化粪池式厕所

由相联的三个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

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以达到深沉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

的的卫生厕所。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6-

2.0.27生物质成型燃料

将农作物秸秆、农林废弃物、能源作物等生物质通过高压在高温或常温下压缩成热值达

11932~18840kJ/kg的高密度棒状或颗粒状的燃料。

2.0.28太阳房

依靠建筑物本身构造和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吸收和储存太阳光热量,满足使用需要的房屋。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7-

3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

3.1一般规定

3.1.1本导则所称道路系指村庄内部道路,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街巷道路;桥梁系指村庄

内部的各类桥涵等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系指村庄内部的各类交通标志、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等。

3.1.2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的建造及维护应遵循安全、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

3.1.3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建造及维护不应脱离当地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

重点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恢复或改善道路的交通功能,并

使道路布局科学合理。

3.1.4当地主管部门应组织对竣工后的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进行质量验收。

3.1.5使用中的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应由地方政府负责,并将其制度化、规

范化,保证村庄道路桥梁设施完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3.2道路工程

3.2.1主要道路是连接村子各主要片区及村子出入口之间的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要道路是

主要道路的辅助道路,应与主要道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街巷道

路是村民宅前屋后与次要道路的连接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3.2.2道路路面宽度及铺装形式应满足不同功能要求,有所区别。

1主要道路:

主要道路路面宽度应取7-9m。路面铺装材料应因地制宜,宜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

凝土路面、块石路面等形式,平原区排水困难或多雨地区的村庄,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或块石路面;

2次要路面:

次要道路路面宽度应取5-7m。次要道路与主要道路间距宜为120-260m。路面宽度为单车道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8-

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

驶来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路面宽度不应小于5.00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20m,间距不宜大

于500m。路面铺装宜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石路面及预制混凝土方砖路面

等形式;

3街巷道路:

街巷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大于3m。路面铺装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石材路面、预制混凝土

方砖路面、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及其他适合的地方材料。

3.2.3村庄道路在保留原有路网形态和结构基础上,必要时应打通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断头

路、尽端路,以保证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通达顺畅。

3.2.4村庄道路应考虑消防需要,设置消防通道。村庄消防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通道可利用现有交通道路,应与其他公路相连通。消防通道上禁止设立影响消防车通

行的隔离桩、栏杆等障碍物。当管架、栈桥等障碍物跨越道路时,净高不应小于4m;

2消防通道宽度不宜小于4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8m;

3消防通道上不得从事建房、挖坑、堆柴草饲料等影响消防车通行的活动;

4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围墙、门楼等不能侵占村庄道路;

5消防通道宜建成环状布置或设置平坦的回车场。尽端式消防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

并应满足相应的消防规范要求。

3.2.5村庄道路标高宜低于两侧建筑场地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改造要求统一考虑。

3.2.6村庄道路两侧必须埋设排水管道或设置排水沟渠,并根据当地降雨量计算确定排水沟渠宽

度及深度。平原地区村庄道路宜依靠路侧边沟排水,山区村庄道路可利用道路纵坡自然排水。

3.2.7村庄道路纵坡不小于0.3%。平原地区纵坡一般取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

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山区特殊路段纵坡度大于5%。当纵坡坡度大于3.5%时,

连续坡长不宜大于500m,且应有防滑减速措施。新建公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7%;改建公路最大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9-

纵坡不宜大于10%,特殊情况下可视当地条件确定。

3.2.8村庄道路横坡宜应采用双面坡形式,宽度小于3m的窄路面可以采用单面坡。坡度应控制

在1%~3%之间,纵坡度大时取低值,纵坡度小时取高值;干旱地区村庄取低值,多雨地区村庄

取高值;严寒积雪地区村庄取低值。

3.2.9村庄道路路堤边坡坡面宜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植草砖护坡及植草护坡等多

种形式进行防护。

3.2.10村庄道路采用水泥或沥青路面的,其土质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路基压实度

应符合表3.2.10的规定要求。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表3.2.10要求的路段,宜采用砂石等其它路面结

构类型。

表3.2.10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别零填及挖方填方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0~0.30~0.8≥0.8

压实度(%)≥93≥93≥90

3.2.11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

素综合考虑,尤其应重视排水与防护设施设计,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3.2.12对于旧路改造,要对原有路基路面进行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原有路基路面的材料、结构,

使之符合路基路面的标准要求。

3.2.13各地农村可根据道路实际情况,依据交通量发展前景以及路面使用年限,合理选择路面

结构方案。

3.2.14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地产

材料和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各种结构层厚度应根据道路使用功能、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和强度

形成原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条件许可时,各结构层厚度应按规范进行计算确定。。

3.2.15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农村公路,如重载车辆较多的矿区公路等应结合实际交通量及交

通组成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3.2.16村内主次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阻碍驾驶人员视线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0-

他的障碍物,如绿化高度不得高于0.7m。

3.2.17村庄主要道路平面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锐角应大于45°。在平面交叉点前后

各交叉路的停车视距长度所构成的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应通过加大交叉口锐角一侧缘石半径,清

除视距三角形范围内阻碍视线的障碍物等方式保证车辆通行安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

为平坡。紧接该段的纵坡,一般不应大于3%,困难地段不应大于5%。

3.2.18村庄道路与过境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平交时,水平相交路段不应小于10m,并设置相

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

3.2.19村内主次道路交叉口的缘石半径不小于5m。路缘石选材宜结合地方材料进行选取。

3.2.20村庄道路行道树株间距离以6-8m为宜,树池为1.5m见方,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水平距

离不小于1.5m。绿化树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情况、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3.3桥梁工程

3.3.1当过境公路桥梁穿越村庄时,在满足过境交通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混合交通特点,设置

必要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措施如人行步道、隔离栅、隔离墩等。

3.3.2新改建桥梁,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交通组成、原桥使用状况等因素以及所在公路的使用

任务确定原有桥梁利用改造方案。

3.3.3原有桥梁应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利用。

1大中桥应进行专业技术鉴定,达不到荷载等级的可采取加固、部分利用、限载或拆除新建

等方案;小桥应对其行车的安全性进行论证,确定是否继续使用。

2现有窄桥加宽应采用与原有桥梁相同或相近的结构型式、跨径,并以新旧桥共同受力为宜,

提倡桥梁加宽与加固同步进行,并达到荷载等级要求,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同时保证桥梁基础

的抗冲刷能力。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技术和其他因素不能加宽、加固的桥梁应设置窄桥或限

载标志。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1-

3.3.4新改建桥梁,应采用标准跨径。一般中小桥宜修建简支梁桥,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可修建

拱桥。

3.3.5新改建桥梁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原则上采用公路-II级标准。单车道四级公路新建桥涵设

计,无重载交通时,可采用公路-II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可采用0.7倍。

3.3.6对现有桥涵的桥梁栏杆、桥头护栏等防护设施应进行整修、加固、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

作用。

3.3.7小桥涵的桥面纵度应与路线纵坡一致。大、中桥纵断面线形应根据两岸地势、通航要求及

道路纵断线形要求布置为对称的凸形线形,或一面纵坡。

平原地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时纵坡应控制在3%以内;非机动车流量很大时宜采用纵

坡不大于2.5%。

山区:当桥梁两端道路纵坡较大时,桥面纵坡可适当增大,但不应大于桥梁两端道路的纵坡。

为了保证桥面排水顺畅,桥面最小纵坡应大于0.3%。

3.3.8为保证桥梁两端与道路衔接线形顺畅,交通组织合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面净宽一般不宜小于6m,单车道路段桥面净宽不宜小于5m;

2当道路横断面宽度与桥梁不一致时,应在桥梁引道或接线道路一定范围内逐渐过渡,单侧

渐变长度不小于20m;

3行人密集区的桥梁宜设人行步道或安全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桥面人行步道或安全道

外侧,必须设置人行道栏杆,其高度可取1.0-1.2m。

3.3.9为保证村庄内地表水及时、顺畅的排除,应对现有桥涵及其他排水设施的过水断面进行有

效的清理疏浚,对冲刷比较严重的河床和沟渠可采取硬化边坡措施,保证其正常发挥排水作用。

3.3.10因自然条件分隔,居民出行困难而搭设的行人便桥,应确保安全、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2-

3.4交通安全设施

3.4.1应结合路面情况完善各类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等。

3.4.2当公路穿越村庄时,村庄入口应设置村庄标志,道路两侧应设置宅路分离挡墙、护栏等防

护设施;当公路未穿越村庄时,可在村庄入口处设置限载、限高标志和限高设施,限制大型机动

车通行。

3.4.3在公路与村庄道路形成的平面交叉口处应设置减速让行、停车让行等交通标志,并配合划

定减速让行线、停车让行线等交通标线,合理分配通行优先权;必要时还可设置交通信号灯。

3.4.4村庄道路通过学校、集市、商店等人流较多路段时,应设置限制速度、注意行人等标志及

减速坎、减速丘等减速设施,并配合划定人行横道线,也可设置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3.4.5在急弯、陡坡、大型构造物等特殊路段应设置警告、禁令标志及必要的指示标志。

3.4.6村庄道路遇有滨河路及路侧地形陡峭等危险路段时应设置护栏,用以标志路界,在车辆发

生险情时,可以抵御车辆碰撞,降低事故损失。护栏可采用垛式、墙式及栏式等多种型式。

3.4.7对现有各类通道应设置限高、限宽、限载标志,必要时应设置限高、限宽设施,以保证通

道的行车安全与畅通。

3.4.8现有各类桥梁及通道可分别设置限载、限高及限宽标志,必要时应设置门架式限高、限宽

设施,以保证桥梁与通道的行车安全与畅通。

3.4.9村庄道路建筑限界内严禁堆放杂物、垃圾,并应拆除各类违章建筑。

3.4.10在经济条件和供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村庄主要道路设置交通照明,为机动车、非

机动车及行人提供出行的视觉条件。

3.4.11村庄应根据机动车拥有量预测,按照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停车场地。

大型运输车辆和大型农用车尽量在村庄边缘入口处停放。村庄公共停车场按每户1个停车位的标

准配置,大型车辆的停车面积计算为50-60m2/车,小型车辆的停车面积计算为25-30m2/车。

3.4.12村庄道路路面和房屋住宅提倡以适当方式统一分离,鼓励采用绿篱、栽花、植草等形式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3-

进行绿化、美化。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4-

4给水工程

4.1一般规定

4.1.1村庄给水设施应保障农村地区人畜饮用方便、饮水安全。

4.1.2村庄生活饮用水水量,陕北地区不应低于40L/(人·d),其他地区不应低于60L/(人·d)。

集中式给水工程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应满足用户接管点处的最小服务水头。给水干管最不利点最

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按5-10m计算,建筑每增加1层,水头增加3.5m。

4.1.3村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为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要求生活饮用水不含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要求水中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

物质不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3.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必须确保良好。

4.1.4集中式给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根据供水规模、供水范围,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负

责。

4.1.5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凡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材料、设备和化学药剂等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规定。

4.1.6在下列危险性地段进行给水设施建设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场地破坏作用,满足工程建

设要求:

1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2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场地;

3其他难以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

4.1.7村庄给水工程应注意地下水与地表水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

结合。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5-

4.2水源

4.2.1应建立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有碍水源水质的行为和建设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

的设施。

4.2.2现有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污染源应进行清理。

4.2.3所选水源的水量、水质应符合相关要求,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可利用屋顶有组织排水或建

造人工集雨场及积雨水窖收集雨水,处理后作为村庄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

4.2.4地下水取水构筑物选择水源地时,应符合下列原则:

1水源地应保证安全用水。

2水源地选择尽可能节省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

3水源地水量充足可靠。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4水源地水质良好,原水感官性状良好,不含有害化学成分,卫生、安全。作为生活饮用水

水源的水质,必须满足4.1.3条的规定。

5考虑农业、渔业、水利综合利用。不影响正常农业、渔业生产。

6水源位置应便于卫生防护。水源地应选择在村庄的上游,避开污水排放口、污灌区和其他

污染区。

7水源地应避开发生地质灾害区、洪水淹没区和建筑物密集区。

8水源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和易于施工、维护的地区。

4.2.5地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m的水域内,不得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并应设有明

显的保护范围标志。

2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应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的防

护范围内,不应堆放废渣、垃圾,不应设立有毒、有害物品的仓库及堆栈,设立装卸垃圾、粪便

和有害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和剧毒的农药。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6-

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3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不小于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立住宅、饲养场、渗水厕所等;不得堆

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保持良好卫生状况,充分绿化。

4供生活饮用的专用水库和湖泊,应将整个水库湖泊及其沿岸列入防护范围,并满足前述1、

2条要求。

4.2.6地下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散式水源水井周围30m范围内不得存在一切污染源。

2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和剧

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的活动。

3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取水构筑物形式、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卫生状况综合确定。

4.3给水方式

4.3.1给水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选用给水方式时应根据当地规划、地形、地质条件、

水源条件、用水要求、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电源条件等因素进行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

4.3.2集中式给水系统,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城镇给水管网延伸供水系统、全区域统一给水系

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分压式给水系统以及村级独立给水系统。管网应根据水源位置、村庄地形、

道路、用水大户所处位置、水压等因素综合确定。供水量小,而且对无间断供水无严格要求的村

庄可采用树枝状管网;对供水要求较高的村庄,应采用环状管网。

4.3.3集中式给水工程宜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供水规模Q<200m3/d的工程,应

由有类似工程经验并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

4.3.4分散式给水系统,可选用手动泵或雨水收集等给水方式。

4.3.5村庄集中式给水工程给水处理工艺应根据水源水质、设计规模、水质要求,参照相似条件

下已有水厂的运行经验,确定水处理工艺流程与构筑物。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7-

4.3.6村庄给水厂站及生产建(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厂站及生产建(构)筑物30m范围内不得存在任何污染源。

2宜配备测定浊度、细菌等水质检验设备。

3保证村庄供水总干管设有计量装置。

4.3.7调节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位水箱应有保证水的流动、避免死角的措施,容积大于50m3时的方形水箱宜设导流墙,

并应定期清洗。

2高位水箱应有防止杂物进入池内的措施,并设有通气孔、溢流管和检修孔。

3水塔和高位水箱池根据设置场所安装避雷设施。

4.3.8水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水量、水压要求。不能适应水量、水压变化要求的水泵进行更换或增设变频设施。

2当水泵向高地供水时,应在出水管上安装水锤消除装置。

4.3.9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条件、消毒剂来源、原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给水

处理工艺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可采用紫外线、二氧化氯、臭氧、氯气等消毒方法,消毒

剂与水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

4.3.10输配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配水管道应保证供水通畅;

2输配水管道应满足埋设要求,尽量缩短线路长度,避免急转弯、较大的起伏、穿越不良地

质地段,减少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并且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

便于施工与维护,节省造价及管理费用,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3输配水管道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优先选用重力流输水,减少经常动力费用,降低运

行成本;

4配水管道宜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地形高差较大时,宜在适当位置设加压或减压设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8-

施;给水干管宜沿主要道路一侧布置;

5输水干管有条件时宜设置两条,当有安全贮水池或其它安全供水措施时,也可修建一条。

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通过事故用水量

计算确定。输水管道系统运行中,应保证在各种设计工况下,管道不出现负压。给水管道材料可

选择给水UPVC塑料管、球墨铸铁管、聚丙烯塑料管等。

6输配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管材性能等因素确定。给水管道应铺

设在冻土层以下,并根据需要采用防冻保温措施:在道路下的覆土厚度不小于0.7m,给水管道距

离树木及建筑外墙净距不小于1.5m,与污水排放沟渠或管道间的净距不小于1.0m。露天管道宜

设调节管道伸缩节,并设置保证管道稳定的措施,还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输配水管道在管道隆起点上应设自动排气阀。排气阀口径宜为15mm;

8管道低凹处应设泄水阀,泄水阀口径宜为15-25mm;

9管道分水点支管上宜设检修阀;

10室外管道上的闸阀、减压阀、消火栓、水表等宜设在井内,并有防冻、防淹措施。

4.3.11手动泵给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源井周边应保持卫生,并设有排水设施;

2井台应高出周边地面20cm以上。

4.3.12雨水收集给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收集系统可分为屋顶集水式与地面集水式雨水收集系统两类;

2屋顶集水式雨水收集系统由屋顶集水场、集水槽、落水管、输水管、简易净化装置(粗滤

池)、水窖、取水设备等组成;

3地面集水式雨水收集系统由地面集水场、汇水渠、简易净化装置(沉砂池、沉淀池、粗滤

池)、水窖、取水设备等组成;

4集水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19-

(1)集水能力应满足用水量需求,并应与贮水池的容积相配套。

(2)集水面一般采用自然场地。

(3)集水面的坡度应大于0.2%,并设集水槽(管)或汇水渠(管)。

(4)集水面应避开畜禽圈、粪坑、垃圾堆、农药、肥料等污染源。

4.3.13村庄给水系统工程施工中的土建工程应注意以下事项:

1深基础开挖时,应保证边坡稳定,并留有足够施工空间。

2构(建)筑物基础处理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并按规定进行验收。

3土方回填,应排除积水、清除杂物、分层回填夯实。

4防渗体和反滤体施工应作为关键工序进行单项验收。

5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施工应作好防洪、导流、排水等工作,不影响原有工程安全。

6水池施工应作好钢筋保护层、防渗层、变形缝,避免和减少施工冷缝,控制好温度裂缝,

保证其水密性和耐蚀性。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满水试验。

4.4运行管理

4.4.1集中式给水工程应落实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必要时应设置管理机构或由相关机构兼管;

4.4.2供水单位应取得卫生许可证、取水许可证,相关人员应取得健康合格证;

4.4.3供水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包括水源卫生防护、水质检验、岗位责任、安全规程等运

行管理制度,按制度进行管理;

4.4.4供水单位应建立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4.4.5供水单位应认真填写运行管理日志,做好档案管理,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供水情况。

4.4.6供水单位应定期听取用户意见,并对用户进行用水卫生和节约用水知识宣传。

4.4.7分散式给水村庄的供水主管部门应建立巡视检查制度,保证供水安全。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0-

5排水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村庄应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建设和完善排水收集系统,逐步实现管道排除污水、明渠排除

雨水的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提倡雨污合流管道排放方式。

5.1.2排水量包括污水量和雨水量,污水量包括生活污水量及生产污水量。排水量可按下列规定

计算:

1生活污水量可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陕北、关中等干旱地区可按75%~80%

进行计算,陕南等多雨地区可按80%~90%进行计算。

2生产污水量及变化系数可按产品种类、生产工艺特点及用水量确定,也可按生产用水量的

75%~90%进行计算;

3雨水量可按照临近城市的标准进行计算。

5.1.3有条件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村庄,应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

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村庄,应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

处理站;无条件的村庄,可采用分散式排水方式,结合现状排水,疏通排水沟渠,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雨水可就近排入水系或坑塘,不应出现雨水倒灌农民住宅和重要建筑物的现象;

2采用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生活污水可与雨水合流排放,但应经常清理排水沟

渠,防止污水中有机物腐烂,影响村庄环境卫生。

5.1.4粪便污水、养殖业污水、工业废水不应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及其他功能性水体。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粪便污水应经化粪池、沼气池等进行卫生处理或制作有机肥料,出水达到标准后引至村庄

水系下游的低质水体或直接利用;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1-

2养殖业污水宜单独收集入沼气池制作有机肥料,出水达到标准后引至水系下游的低质水体

或直接灌溉农田;

3工业废水处理达到标准后,应排入村庄排水沟渠或村庄水系。

5.1.5关中、陕北等缺水地区的村庄应合理利用生活污水。

5.1.6在下列危险性地段进行排水设施建设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场地破坏作用,满足工程建

设要求:

1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2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场地;

3其他难以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

5.2排水收集系统

5.2.1排水宜采用雨污分流,统一排放。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雨污合流,但应逐步实现分流。

雨污分流时的雨水就近排入村庄水系,雨污分流时的污水、雨污合流时的合流污水应输送至污水

处理站进行处理,或排入村庄水系的低质水体。

5.2.2雨水应有组织排放,雨水沟渠可与道路边沟结合。污水应有序暗流排放,可采用排水管道

或暗渠。

5.2.3排水沟渠沿道路敷设,应尽量避免穿越广场、公共绿地等,避免与排洪沟、铁路等障碍物

交叉。

5.2.4排水收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排放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边沟、盖板泡或敷设雨水管道等方式;排水沟应充分结合

地形,使雨水及时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并应定时清理维护,防止被生活垃圾、淤

泥淤积堵塞;

2雨水排水沟渠的纵坡不应小于0.3%,雨水沟渠的宽度及深度应根据各地降雨量确定,胡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2-

同内排水沟渠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深度不宜小120mm;

3雨水排水沟渠砌筑可选用混凝土或砖石、条石、鹅卵石等地方材料;

4加强排水沟渠日常清理维护,防止生活垃圾、淤泥淤积堵塞保证排水通畅,可结合排水沟

渠形式进行沿沟绿化。

5陕南多雨地区房屋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渠;关中、陕北地区房屋外墙外地坪应设置散水,宽

度不应小于0.5m,外墙勒脚高度不应低0.55m,一般采用石材、水泥等材料砌筑;

6有条件的村庄,宜采用管道收集生活污水,应根据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计算污水总量,

并估算管径,出户管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200mm,污水干管的最小管径不小于300mm;

7污水管道宜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不应小于0.3%,以满足污水重力自流的要求。污水

管道应埋深在冻土层以下,在道路下的覆土厚度不小0.7m,并与建筑物外墙间距大于2.5m,与

树木中心间距大于1.5m。管材可选用混凝土管、陶土管、塑料管等多种地方材料。

8污水管道铺设应尽量避免穿越场地,避免与沟渠、铁路等障碍物交叉,并应按有关规定设

置检查井,检查井一般宜设置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两个检查井

宜间隔100m。

9污水量以村庄生活总用水量的70%计算,根据人口数和污水总量估算所需管径,最小管径

不小于150mm。

5.3污水处理设施

5.3.1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可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设施。

分散式可采用如三格式化粪池、双层沉淀池等简单设施。

5.3.2污水量小的村庄宜采用土地处理或稳定塘等自然处理方式,利用自然生物作用及水体自然

净化能力处理污水。该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

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但占地面积大,其建设规模一般不应大于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3-

5000m3/d。适用于关中、陕北等缺水干旱、半干旱的地区。

5.3.3土地处理污水,具有低投资、能耗低、易管理、效果稳定的优点,但受气候影响大、占地

面积大。选用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采用土地处理污水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采用土地处理污水时,应严格防止地下水污染。

2采用土地处理污水的地区地下水埋深不宜小于1.5m。

3土地处理场距住宅和公共通道距离不得小于100m。

4在集中式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带、裂隙性岩层和含水层露头地区,不得使用污水土地处理。

5.3.4人工湿地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出水水质好,工程基建和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

维护方便,适合处理纯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但占地面积较大。

5.3.5生物滤池能耗低,维护简单,容量大,处理效果好。生物滤池的平面形状宜采用圆形或矩

形。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宜采用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

无机滤料。

5.3.6在排水管渠上必须设置检查井,污水管道管径宜为700-1500mm,最大间距为75m;雨水

管渠和合流管渠管径宜为700-1500m,最大间距为125m。

5.4维护技术

5.4.1村庄排水设施中的构筑物、砌体结构、管道工程、机电设备等施工验收均应符合国家有关

施工及验收的规定,并应进行必要的复验和外观检查。

5.4.2运行与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盖开启、损坏或遗失时,应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更换;

2井深不超过3m,在穿竹片牵引钢丝绳和掏挖污泥时,不宜下井操作;

3下井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学会人工急救和防护用具、照明及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4-

4操作人员下井作业时,应开启上下游检查井盖通风,并加强对有害气体监测等其它安全保

护措施。井上应有两人监护,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每次下井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5严禁进入管径小于0.8m的管道作业;

6严禁把杂物投入下水道;

5.4.3如遇湿陷性黄土场地则对地下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如检查井、出水口等的地基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设150mm~300mm厚的土垫层;对埋地的重要管道或附属构筑物尚应在土垫层上设厚

30mm的灰土垫层。

2对埋地的非金属自流管道,除应符合上述地基处理要求外还应设置混凝土条形基础。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5-

6垃圾收集及处理

6.1一般规定

6.1.1村庄垃圾应及时收集、清运,保持村庄整洁。

6.1.2村庄垃圾宜分类收集,就地回收利用,减少集中处理垃圾量。

6.1.3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村庄生活垃圾处理应在县域范围内统一规划集中处理设施;宜推行

村庄收集、乡镇集中运输、县城内相对集中处理。

6.1.4离垃圾处理场较远,且无法就近实施卫生填埋处理的村庄,需设置垃圾中转站(点)。中

转站(点)位置宜选择远离村庄和水源的下风位、粘土质地区,应建绿带围墙,以减少对周围环

境的污染。

6.1.5工业废弃物一般应单独收集处置,对于少量而非有害的工业废弃物可以和生活垃圾一起处

置。

6.1.6医疗垃圾及危险、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的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

理,严禁填埋处理。

6.1.7塑料等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应定期收集,可沿村庄内部道路合理设置废弃物遗弃收集点。每

百米道路塑料废弃物遗弃散落点不应超过1处。

6.2垃圾收集与运输

6.2.1生活垃圾宜按照下列分类方式推行分类收集,单独存放,循环利用。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房垃圾(厨余)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

安全处理;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6-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

物。

6.2.2“混合垃圾”采用定点定时收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合垃圾”收集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00m或一般

不少于30户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收集的频率一般可选择每周1-2次。

2“混合垃圾”收集运输宜采用专业公司,集中运输,集中处理。不具备的村庄可根据实际

需要选择运输方式。

3“混合垃圾”可根据需要设置垃圾桶、垃圾箱及垃圾收集屋等多种形式的收集设施,收集

设施宜防雨、防渗、防漏,以形成密闭式垃圾收集点,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4市场、车站及其它产生生活垃圾较多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垃圾收集点。

6.2.3垃圾收集点应规范卫生保护措施。蝇、蚊孳生季节,垃圾收集点应定时喷洒消毒及灭蚊蝇

药物。

6.2.4垃圾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封闭或覆盖,避免遗撒。

6.2.5在垃圾的收集和运输过程中,要有专人进行管理。

6.3垃圾处理

6.3.1废纸、废金属等废品类垃圾可定期出售。

6.3.2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单独收集后应就地处理。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结合粪便、污泥以及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包括家庭堆肥处理、村庄堆肥处理和利用农村沼气工程厌氧

消化处理。

6.3.3家庭堆肥处理可在庭院里或农田中采用当地材料(如木条、钢筋或其它材料等)围成0.5-lm3

左右的空间,用于堆放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堆肥时间不宜少于2个月。在庭院里进行家庭堆

肥处理需要远离水井20m以上,并用土覆盖,以防污染水源及环境。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7-

6.3.4村庄集中堆肥处理,宜在田间、田头或草地、林地旁,将垃圾堆为长条形,断面为三角形

或梯形,堆高在1m左右,端面面积在1m2左右,条堆长度根据场地大小确定,条堆间距以方便

翻堆为宜。堆肥的发醇腐熟时间不宜少于2~3个月。

6.3.5对于设置人畜粪便制沼气的村庄,可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粉碎后与畜粪混合加入。

6.3.6砖、瓦、石块、渣土等无机垃圾宜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6.3.7未能回收利用的砖、瓦、石块、渣土等无机垃圾可在土地整理时回填使用。

6.3.8“混合垃圾”应集中运输到垃圾处理设施中处理,其中可燃物部分可制作垃圾燃料,可用

于替代煤的燃料在工业窑炉及锅炉中应用。

6.3.9经分选后的垃圾,宜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卫生填埋(处理)场严禁选址于村庄水源地保护范围内,宜充分利用地下水位低并有粘土

层的天然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地形,选择在村庄主导风向下风向、地下水流向的下游,且

应避免占用农田、林地等农业生产用地。与村庄居住区距离不宜小于300m。

2卫生填埋(处理)场主要处置“混合垃圾”,在垃圾填埋区场底、侧坡和调节池内都安装严

密的防渗系统,使其密不透水,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核心部分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膜,此外还设置有

收集层.

3根据当地的情况,卫生填埋(处理)场采用的衬层可以采用单衬层、双衬层、复合衬层。

4卫生填埋(处理)场要采用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如表6.3.9所示:

表6.3.9卫生填埋(处理)场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用材表

过滤层轻型工布土

主滤液收集层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

保护层500g/㎡无纺土工布层

主防渗层1.5mm光面密度膜

次要滤液防渗层500g/㎡无纺土工布层

次防渗层1.5mm光面密度膜

保护层500g/㎡无纺土工布层

构建底面地基土

土工膜价格偏高,在当地可以因地制宜。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8-

5填埋场最终覆盖系统主要组成有:表土层,保护层,排水层,屏障层,基础层,气体收集层5层.采

用的终场覆盖材料压实粘土,土工膜,土工合成粘土层三者.

6卫生填埋(处理场)应控制轻质垃圾的飘离,不应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填埋场产生的气

体最后要点燃处理。

7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在15~20年之间。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29-

7粪便处理

7.1一般规定

7.1.1农村应防止粪便污染环境,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预防与粪便相关的人畜共患病、肠道传

染病,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7.1.2应加快对不卫生厕所的改造,按实际需要选择厕所模式,其改造和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疾

病防控的规定和其它相应规范标准。

7.1.3户厕改造宜实现一户一厕。

7.1.4鼓励符合生态健康要求的粪便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人、畜粪便均应在无害化处理之后再

进行农业应用,禁止随地大小便与倾倒粪便,减少对水体与环境的污染。

7.2厕所类型选择

7.2.1我省陕北、关中、陕南地区农村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自然

地理条件、人文民俗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在以下模式中选择厕所类型:

1水冲式厕所

2三格化粪池厕所;

3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

4粪尿分集式厕所;

5双瓮漏斗式厕所;

7.2.2其他地区选择的厕所模式应满足下列要求:

1家庭饲养牲畜的农户,适宜建造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

2寒冷地区建造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要注意保持温度,宜与蔬菜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结合建

设;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0-

3干旱地区的村庄可建造粪尿分集式厕所或双瓮漏斗式厕所;

4非农业地区村庄,不宜选用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

5上、下水设施完备的地区,可建水冲式厕所。排出的粪便污水宜与通往污水处理场的管网

相连接,不得随意排放。没有污水排放系统的村庄,不宜建造水冲式厕所,否则会造成环境质量

迅速下降;

6以果木种植、旅游、经商等为业,以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农户可建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

7.2.3厕所地下部分宜建于房屋或围墙之外。地下部分结构应满足坚固耐用、经济方便的使用要

求,在特殊地质条件地区,应由当地建筑设计部门提出建造的质量安全要求。地上厕屋部分不要

过分强调外型美观,而忽略其他粪便无害化处理结构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农户的经济条件、风俗

习惯自行选择,能满足用户自身的基本需要即可。

7.2.4提倡禽、畜的规范饲养,避免人畜、人禽混居。在村外下风向地区设置集中的禽畜饲养场,

并与村民住宅保持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其中养鸡场的防护距离不小于100m,养猪场的防护距

离不小于200m。

7.2.5户用旱厕和禽畜饲养场应与沼气设施相结合,户用旱厕粪便和禽畜粪尿应及时收集并用密

闭容器送至沼气发酵池中。

7.2.6肠道传染病高发地区村庄的沼气池式户厕,不采用可随时取沼液与沼液随意溢流排放的设

计模式;禁止将沼液作为牲畜的饲料添加剂、养鱼、养禽等;禁止向任何水域排放粪便污水。

7.2.7使用预制式贮粪池、便器与厕所其他关键设备前,应进行安全性能与功能性能的技术鉴定,

符合安全与技术要求的方可应用。

7.3厕所建造要求

7.3.1水冲式厕所

1厕所位置可设在室外,也可设在室内;寒冷地区不适宜设于室外,上下水管线应采取防冻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1-

措施。

2便器应用水封;

3厕井圆心在距后墙900mm与侧墙340mm的交点上,井坑直径可容下蓄水缸即可,厕井深

度930mm。

4厕井口200mm×300mm,角钢靠边使厕井口有200mm×260mm以上的空位。蓄水缸外径

与井壁内径的间距不得小于400mm。抽水机上的过滤器与缸底间距10mm。

5挖宽450mm通向化粪池底端的斜坡,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得小于60°。

6卡抽水机的铁管与抽水机的活塞杆平行。

7地面需铺设釉面砖、码赛克或水泥地坪。

8配套的三格化粪池施工要点见下面的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的要求。

7.3.2三格化粪池厕所

1挖坑时单侧留150-300mm以砌砖,浇厚100mm,深度不小于1200mm的混凝土。

2粪池基础采用Cl0混凝土,下为素土夯实,如遇地下水,混凝土下可垫100mm厚碎石夯

实。

3化粪池深度不应少于1200mm。

4现浇化粪池,浇厚50mm混凝土,注意进粪管、过粪管放置位置。

5砖砌化粪池,长方形池砌体用MU7.5烧结普通砖,M10水泥沙浆砌筑,原浆勾缝。内外

壁作厚20mm的1:2水泥沙浆抹面,沙浆掺5%防水粉;圆形池与基础连接处内壁,用掺5%防

水粉1:2水泥沙浆抹面。第二池墙需达一定高度时,做好防渗处理后再继续砌筑墙。

6进粪管上端与便器下口相接、固定,下端通向第一池。

7过粪管安装与隔墙水平夹角呈60度。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

在第一池的下1/3处,上端在第二池距池顶100mm;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

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3或中部1/2处,上端在第三池距池顶100mm。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2-

8进粪管、过粪管的安装位置必须错开一定角度,以免新鲜粪便直接进入第二、三池。

9便器安装以便器下口中心为基础,距后墙不少于350mm,边墙不少于400mm,建议便器

可拆卸。

10地面处理要有防雨水、地下水渗入的措施。

11化粪池的上口要高于地面15cm,防止雨水流入池内。

12化粪池砌体安装完工后回填土;应先将粪池盖盖好后,再回填土并分层夯实。

13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地面部分,如蹲位板、便器、过梁、排臭管及粪池盖板均可用C20混

凝土预制,亦可就地取材。

14化粪池必须防渗漏。

15排气管应与三格化粪池的第一池相通,并高于厕屋500mm以上。

16三池的盖板上方必须开口,一、二池为出渣口,三池为出粪口,需用一致的盖板密封,

二、三池的出渣口和粪口应留在过粪管正上方,以便过粪管疏通方便。

7.3.3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

1选址与房屋有一定距离,且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和出渣方便。与灶具的

距离不超过30m。

2土方开挖尺寸略大于沼气池的实际尺寸。开挖时,保证上下垂直,不得有坡度。开挖顺序

为先是小池后是大池。

3池底进料间至出料间走向中心线,挖30cm长、5cm宽的沟渠,池底呈两边向中央5度坡

度。

4池底清理后,浇6cm厚C15混凝土。池底四周10cm处池边适当加厚。

5池墙上部浇筑10cm宽、5cm厚的池盖圈梁,便于与池拱连接。池拱木模密度根据材料的

强度和宽度而定。木模材料与地面水平线呈30度角。

6浇筑天窗口壁时,预留安装保险钢筋的小孔和输气管孔。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3-

7进料管宜保证平直,以避免贮气室容积变小或造成入料时易堆料。

8池拱顶部不得高于出料间,以免贮气室容积减少。

9主进料口应该建在猪圈内。

10猪圈内地面宜进行硬化。

11进料口如采用地漏式,入口处要加装防护网。

12软塑料质输气管外需套粗水管防止软管压扁,影响正常输气。

13室外输气管需埋入地下20cm。输气管道呈5%坡度铺设,便于输气管道内的积水流动。

14压力表要固定在墙壁上比较醒目的地方,距离灶具不得超过1m。

7.3.4粪尿分集式厕所

1依地理、气候条件、农户具体情况与要求进行选址,贮尿、贮粪池可建地下、半地下与地

上。有条件的农村,宜建于室内,尽可能增加日照时间。

2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适宜建造地上或半地上式贮粪池。

3陕南地区村庄尿收集口直径为30mm,关中及陕北地区村庄尿收集口直径为60mm。粪收

集口内径160~180mm。

4贮粪池长1200mm、宽1000mm、高800mm。贮粪池的容积不宜小于0.8立方米。双贮粪

池,长1500mm以上、宽1000mm、高800mm,每池应为0.5立方米左右。

5寒冷地区粪便分集式便器的排尿口内径大于5cm。

6寒冷地区使用尿肥农户,可在厕所背荫处,冻层下建造容积为0.5立方米的贮尿池。

7排气管直径宜大于10cm,安装高度高于屋顶500mm。

8便器和贮尿池的连接距离尽可能短,要直接相通并且不能有拐弯。

9出粪口朝向要便于清掏。出粪口密闭要严,防止雨水漏入。

7.3.5双瓮漏斗式厕所

1挖坑时需在土坑内分别按前后瓮体的最大外径,加扩3-5cm。沿土坑壁抹上厚度为3-5cm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4-

的水泥砂浆。

2前后瓮不可反置。

3漏斗形便器应安放在前瓮的上口,要求密闭,但不应与瓮体固定死。在安装前,在前瓷的

安装槽边内垫l-3层的塑料薄膜,使漏斗便器和前瓮口隔离,增加前瓮的密闭程度,同时掏取前

瓮粪渣时取放方便。

4室外的前、后瓮盖密闭且高出地面100~150mm,以防雨水流入。

5排气管应与双瓮漏斗式厕所的前瓮相通,并高于厕屋500mm以上。

6过粪管在前瓮安装于距瓮底550mm处,向后瓮上部距后瓮底110mm处斜插。

7过粪管不可过长或过短,要在55~75cm之间。不可反向,由前向后的仰角大于或等于30

度,小于40度。

8非水封漏斗便器的漏斗口应加盖或麻刷椎椎紧漏斗口,用时拿开,用后椎紧。

7.3.6有条件的地区,可提倡农村户厕建造在居室内,室内厕所应与住房统一改造建设,做到户

厕建设与住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同时施工。

7.3.7室外户厕位置选择应注重厕所建造技术要求、方便使用与管理,符合以下几点规定:

1禁止在饮用水源的安全卫生距离范围内建造厕所,如户用旱厕为渗水式厕所时,周围

20~30m范围内不得设置抽水式水井;

2村(户)建造厕所、畜禽圈等不得占用村庄街巷通道;

3室外户厕宜建在居室、厨房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7.4厕所建造材料要求

7.4.1水冲式厕所

1厕屋顶:采用水泥板、机砖瓦、石棉瓦等进行覆盖。

2厕屋内墙裙:采用釉面瓷片或不透水材料。

3厕屋地面:采用釉面砖、马赛克或水泥地坪。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5-

4便器:采用陶瓷坐便或蹲便器。

5配套三格化粪池材料:选用要求同三格化粪池式厕所中化粪池。

7.4.2三格化粪池厕所

1进粪管:可采用塑料、铸铁、水泥质管材,要求内壁光滑,管内径为90mm,长度为

300~500mm。

2过粪管:宜采用直径为100~150mm的塑料管或水泥管,要求内壁光滑;1~2池间的过粪

管长约500~550mm,2~3池间的过粪管长约400~450mm。

3三格化粪池:砖砌、混凝土现浇以及预制均可,以"目"字形为主要类型,若受地形限制,

亦可选用"品"字、"丁"字型。

4盖板:可自行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要求密闭,又便于清渣和取粪。

5便器:选用卫生陶瓷质或质量良好的工程塑料质便器。

6水泥:强度等级32.5级以上。

7砖:强度等级MU7.5以上。

8砂浆:强度等级M10以上。

9预制产品:强度符合相关要求,具有质监部门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工艺必须经爱卫办认

可。如使用新型材料还应有疾控中心或相关权威部门作出的安全性评价报告。

7.4.3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

1沼气池:现浇采用C15混凝土;

2预制板:采用C15混凝土。

3砌筑砂浆:采用M7.5以上。

4进、出料管:采用C20混凝土预制,亦可采用成品管。

5各种活动盖及其他盖板:均采用C15钢筋(钢丝、铅丝)混凝土预制。

7.4.4粪尿分集式厕所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6-

1排气管:直径100mm的硬质塑料管,其长度高于厕屋80-100mm。

2收集管:寒冷地区可用直径100mm的(陶瓷缸管与金属管,其他地区可用塑料管与尿收

集器相接。

3便器:可用陶瓷、工程塑料、水泥、砖砌与玻璃钢等材质便器。

4收集板:可选用水泥板封盖。

5贮尿池:宜就地取材,选用塑料桶、陶瓷缸。

6吸热板(晒板):用沥青等防腐材料正反涂黑的金属板及水泥板。

7蹲板:表面贴有瓷砖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制的蹲板,亦可选用木制或工程塑料注塑而成的蹲

板。

7.4.5双瓮漏斗式厕所

1瓮体:前瓮体垂直总高度为150cm±2cm;前后瓮底直径为40-46cm;前后瓮上口直径为

36cm±2cm;前瓮瓮腹直径为80cm±2cm;前后瓮瓮壁厚大于等于10.5cm;后瓮池容积略大于前

瓮池,瓮深165mm±2cm,瓮腹内径90cm。前后瓮一般用水泥预制,也可以用塑料或其他不透水

的材料制作。

2管件构件:塑管直径为110cm;塑管壁厚大于等于2mm。

3便器:后下水直通式。一般为陶瓷制便器,也可水泥预制,需在便器表面涂上耐磨涂料,

以便于粪便下滑。

4过粪管:可采用硬塑料、铸铁或陶瓷质等管件,也可以用水泥预制,要求内壁光滑,厚度以

坚固为准。管内径为120~150mm,长为550~600mm。

5便器木塞:1m长木棍,一端钉上一个略大于便器口内径木塞,塞在漏斗形便器的底口上,

用来防蝇、防蛆、防臭气,隔绝空气。

6后瓮盖:稍大于后瓮上口,圆形方形都可以,厚度5~8cm。用水泥预制即可。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7-

7.5厕所卫生管理要求

7.5.1水冲式厕所

1需有适度用水量;

2使用前先踩踏板一次,用少量水润湿便器,冲洗时只踩踏一次即可冲净。

3厕屋内设长杆厕刷,用水随时清刷污迹。

4北方地区冬季,对厕井盖必须封严并采取防冻措施。

5应建立三格化粪池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经规划的下水管道排入三格化粪池或净化沼

气池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修建和使用直接排入渗井的水冲式厕所。粪渣应在1-2年内定期

清掏。堆肥温度最高达50~55°以上,持续5~7天。

6保持厕所内清洁卫生,使厕所内地面无积水、无垃圾;便器内无粪迹、尿垢、杂物。

7.5.2三格化粪池厕所

1厕所内应有贮水容器。

2正式启用前向第一池注入100~200L水,水位应高出第一池过粪管下端口。

3中型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用水量以每人每天3~4L为宜。

4化粪池盖板要预留出粪口并盖严,不要密封以方便管理和防止发生意外。在清渣或取粪水

时,不得在池边点灯、吸烟等,以防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遇火爆炸。

5第三池的粪液应及时清掏,清掏的粪渣、粪皮、沼气池的沉渣须进行堆肥等无害化处理。

第一、二池应每年清渣1-2次,粪皮、粪渣须经无害化处理。

6禁止取用一、二池粪液施肥。严禁向二、三池倒入新鲜粪液。严禁将洗浴水、畜禽粪通入

贮粪池。

7定期检查过粪管是否堵塞,并及时进行疏通。

8新鲜粪便应从第一池入池,不能直接倒入第三池。

9厕纸不宜丢入厕坑。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8-

10为保证粪便无害化效果,不推荐建造容积小于l立方米的小型三格化粪池。

11坚持卫生管理。厕所内须有贮水设施、盛水器皿、纸篓等,以便维护户厕清洁卫生,保

证厕所内地面无积水、无垃圾;便器内无粪迹、尿垢、杂物。

12各项设施应合理使用和维护。

7.5.3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

1新建沼气池需经7天以上养护,经试水、试压,证明不漏水、漏气后,方可投料启动。

2首次投料应以人、畜、禽粪便为主。其发酵原料投放量应以冬浓夏淡为原则,一般鲜猪粪

与人粪尿的比例以6:4为好。人粪尿不足时可用水代替。首次投料接种量为总发酵液的10%~

15%,采用旧沼气池发酵液作为接种物时,为30%以上。

3沼气池发酵液含水量一般为90%~95%。料液碳氮比一般为25:1。发酵最宜pH值为

6.8-7.5。沼液应经沉淀后于溢流贮存处掏取。

4根据当地用肥季节和习惯,沼气池每年出料1次~2次。

5使用和检查维修沼气池时,必须严格防火、防爆和防止窒息事故发生。

6经常检查输配气管理,每2-3年检修沼气池一次,以保证沼气池正常运行。

7严禁在进粪端取粪用肥。严禁将洗浴水通入厕所的发酵间。严禁向沼气池投入剧毒农药和

各种杀虫剂、杀菌剂。

8沼渣应经高温堆肥等方法无害化处理后方可用做农肥。

9可将青秸秆、蔬菜叶茎、杂草水生植物铡碎后逐步加入池内,以增加沼气产量和积肥量。

10进入出料池或储粪池的沼液可作肥料或牲畜的饲料添加剂,也可浸种、入塘养鱼等。

11出料池或储粪池内沼液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舀取。但绝不能随便揭开发酵池顶盖直接取粪

用肥。

12厕所内须有贮水设施、盛水器皿、纸篓等,以便维护户厕清洁卫生,保证厕所内地面无

积水、无垃圾;便器内无粪迹、尿垢、杂物。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39-

13各项设施应合理使用和维护。

7.5.4粪尿分集式厕所

1贮粪池向阳采光,贮尿池避光密封。应单独设置男士使用的小便器,管道与贮尿池连接。

2贮粪池保持干燥,注意防潮,以防止雨水、地下水的进入。

3清理便器上沾染的粪便可用灰土而不用水。

4新厕使用前在坑内垫入大约100mm干灰。厕所应有覆盖料,便后在粪坑内加入干灰(草

木灰、炉灰、庭院土等),用量为粪便量3倍以上。

5单坑在使用过程中,需不定期将粪坑堆积的粪便向外翻到,翻倒时将外侧干燥储存6个月

以上的粪便清掏出;粪便在厕坑内堆存时间依地区不同而应有所差异,一般0.5-1年。

6厕纸不宜丢入厕坑。厕所要经常打扫,搞好日常管理。

7排气管道如较短,可加防蝇网。

8厕坑潮湿时,厕所有臭,需大量加入干灰予以调整。

9尿肥需及时施用。用时需兑入3~5倍的水。冬季非耕作期,不使用尿肥时,应密闭和低

温保存。

10各项设施应合理使用和维护。

7.5.5双瓮漏斗式厕所

1厕所内应有覆盖料。

2使用前应先加水试渗漏,不渗漏后方可投入运行。

3启用前,应向前瓮加不含氯气等消毒剂的清水至浸没前瓮过粪管口。

4厕所的后瓮粪液应及时清掏。禁止向后瓮倒入新鲜粪液及其他杂物,禁止取用前瓮的粪液

施肥。。

5后瓮粪液形成一层白色的菌膜,表明运行良好;未形成白色菌膜则需检查原因,首先应调

整用水量。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0-

6前瓮粪渣需定期清除,一般每年清除一次,其清掏的粪皮、粪渣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7绝不能将大量生活污水倒入前瓮粪池。

8厕纸不宜丢入厕坑。厕所内须有贮水设施、盛水器皿、纸篓等,以便维护户厕清洁卫生。

9定期检查过粪管是否阻塞,以及时进行疏通。

10便池不用时,用木塞塞紧漏斗口。

11各项设施应合理使用和维护。

7.5.6对分散的村(户),经化粪池处理的粪液可利用土地进行净化处理;对相对集中的村(户),

可采取小型生化池及人工湿地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7.5.7厕所的贮粪池应保证不渗不漏,避免污染浅层水源。

7.6厕所质量检验

7.6.1水冲式厕所

1上水不正常时,可检查抽水机是否扭曲,是否需要更换橡皮条,抽水喷嘴有无堵塞,皮碗

有无损坏,针对问题,排除故障。

2检查贮粪池是否密闭、不渗漏,粪便处理是否符合卫生无害化要求。

7.6.2三格化粪池厕所

1检查所用建筑材料是否符合材料要求。

2检查化粪池结构、容积、池深、过粪管位置等是否符合要求。

3化粪池建成后应经渗漏检验。不渗漏后方可投入使用。

4检查出粪口的上沿是否高出地面100mm,防止雨水流入。

5检查第一池排气管安装是否高于厕屋500mm,以防止臭气逸出。

7.6.3三联通沼气池式厕所

池体完工,对沼气池各部分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查,池体内表面应无蜂窝、麻面、裂纹、砂眼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1-

和孔隙,无渗水痕迹等明显缺陷,粉刷层不得有空壳和脱落。

7.6.4粪尿分集式厕所

1检查贮粪池是否渗漏。

2检查烟气能否顺利从便器排粪口吸入,然后从排气管冒出。

3检查吸热板安装是否严密。

7.6.5双瓮漏斗式厕所

1检查前后瓮瓮体及构件是否符合标准尺寸要求,以及是否漏水,不渗漏后方可投入运行。

2检查排臭管是否安装正确,排气通畅。

3检查后瓮瓮盖是否高出地面、是否密闭。

4检查瓮体表面是否光滑平整,是否龟裂、破损和残缺等现象。

7.7公共厕所

7.7.1村庄内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或已对外开放的旅游村、历史文化名村等应设置

公共厕所。有条件的应尽可能设置水冲式公厕。

7.7.2公共厕所宜选址于地势较高,不易被雨水淹没,且使用者容易到达之处。

7.7.3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应不低于10~30m2/千人(住户有厕所的取下限,无厕所的取上限),每

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30m2。公共厕所服务半径控制在300~500m。

7.7.4公共旱厕应采用粪槽排至“三格式”化粪池的形式,粪池容积应满足至少2个月清掏一次的

容量。粪池也可与沼气发酵池结合建造。公共旱厕的大便口和取粪口均应加盖密闭,并确保粪池

不渗不漏不冻。

7.7.5公共旱厕的小便池宜改用简易的小便斗,尿液直接排至粪池,禁止大面积尿池开敞暴露而

导致臭气污染环境。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2-

7.8监督管理

7.8.1厕所改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应符合国家建筑、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好新改建过

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即:图纸审核、建厕选址、使用材料质量、工程队资质、厕所建造质量等。

7.8.2厕所改造、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完成后,应由相关单位与卫生部门组织对建造质量、数量

和无害化效果检查验收,抽查数量不低于新建或改建总数的5%。

7.8.3当地主管部门应对新改建厕所的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抽样检测,应保证寄生虫卵沉降

率在95%以上,在使用粪便中不得检验出血吸虫卵和钩虫卵。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3-

8生活用能

8.1一般规定

8.1.1本导则所称生活用能指农村用于炊事、照明、家电、取暖、制冷等各类能源的统称。

8.1.2农村生活用能包括传统能源,常规能源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几种来源。

8.1.3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的能源利用形式,合理利用能源。

8.1.4使用能源时,应防止燃烧排放物危害身体健康,确保安全。

8.1.5有条件的村庄,应逐步以太阳能、改良的生物质燃料等清洁环保能源代替低效率的燃煤、

燃柴等常规能源,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8.1.6结合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保证率。有条件的村庄,应积极推广电磁炉、空调等生活电

器的使用。厨房、空调等用电线路宜与照明、其他家用电器线路分开设置。户内电力线路应由电

工规范安装。

8.1.7新建房屋宜采用保温技术及被动式太阳房技术等新型节能技术。

8.1.8有条件地区的村庄应根据现有建筑保温技术和材料的性价比,并考虑改造的可操作性,逐

步对既有房屋进行房屋节能改造。

8.2实用技术

8.2.1省柴节煤炉灶

1应推广使用热效率不低于20%的省柴炉灶;

2以煤炭为炊事、供暖主要燃料的地区,应推广热效率不低于25%的节煤炉灶或热效率不低

于50%的小型供暖锅炉房。

8.2.2生物质成型燃料

1应逐步以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代替秸秆、薪柴等传统能源的直接燃烧使用;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4-

2传统能源丰富的地区,应以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原煤及蜂窝煤;

3宜根据燃料需求情况由村庄独建或多个村庄联建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厂。

8.2.3沼气

1户用沼气供应系统。该系统一般适用于养殖种植户。其选址宜做到畜(禽)舍、厕所、沼

气池三者联通建造,达到人、畜粪便自然入池;池址与灶具不宜大于25m;池址宜选择背风向阳、

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和出料方便之处。

2村办大中型沼气供气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居住密集,且具有大中型养殖场的村庄。

3沼气供应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应符合现行标准,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4沼液及沼渣应规范排放或综合利用,不应污染河道或地下水。

5生活排水一并进入化粪池,进化粪池后统一排放。

6集中建立化粪池,安全并易管理、清洁。

8.2.4太阳能

1日照充分地区的村庄,可根据地方经济状况,选择太阳能利用技术;

2村庄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应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必备条件。已建成的村庄建筑物,住户可

以在不影响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安装符合标准的太阳能利用系统;

3有条件的村庄,新建公共建筑宜采用太阳房,寒冷地区村庄的民宅宜采用被动式太阳房。

8.2.5风能

1风能适用于年平均风速2~3m/s以上地区的村庄,且具备适合风力发电机安装的位置;

2风力发电系统应由受过相关培训的维护保养员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8.2.6其他实用技术

1距电力系统较远的山区村庄,可依托微水电或小水电实施供电工程。

2距电力系统较远、但地热资源丰富的村庄,可采用小型地热发电技术实施供电工程。

3已实现供电且地温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庄,可采用热泵技术供应冬季采暖或夏季制冷。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5-

9项目实施

9.0.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应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要求,在本导则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整治实施计划,有计

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9.0.2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包括技术和管理

专家在内的指导小组,巡回视察并指导全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工作。

9.0.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1由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

2由政府资助、农民自主选择,采取整村整治的方式实施,直接改善村容村貌和提升村庄整

体人居环境的公益类建设项目;

3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科技项目示范、市场化运作、农户自主参与、利益到户的有关项目。

9.0.4根据本导则所列内容,各地村庄应结合本地经济、自然、社会发展条件及自身存在的主要

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明确实施内容、项目与标准,明确实施

步骤与责任人,并将实施方案向村民公示。

9.0.5对所选定的实施项目,应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集中人、财、物力资料,优先解决重大问

题。村庄内道路建设和管线铺设,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程序实施,避免返工,防止浪费。

9.0.6需要依托县域、镇域公用设施工程才能解决本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及整治问题的项目,应当

与上级相关项目同步启动实施。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6-

10技术支撑

10.0.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项目技术支撑提供全套项目所需要的相关技术

规范、标准及技术参数。

10.0.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现有基础设施的整治规划要求的技术文件包括“四图”(地形图、总

平面图及建筑单体图、道路与竖向图、管线图)、“四表”(主要统计指标一览表、村庄规划建设

用地平衡表、工程量测算表、行动计划表)、“一书”(项目说明书)。

1地形图。地形图应标明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面、废弃坑塘、道路、工程管线、公共厕所、

垃圾站点等,各类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比例尺1:500-1:1000。

2总平面图及建筑单体图。总平面图及建筑单体图纸要标明硬化道路、宅前小路、排水沟渠、

公用水塘、集中供水、沼气池、集中活动场所、集中绿地、集中畜禽舍圈、保留民房、拆迁民房、

违规民房、公共厕所、垃圾集中堆放点等。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必须明确标明范围,并指出其属性,

包括村外散户迁建、村内拆迁新建、新增本村村民宅基地等。比例尺1:500-1:1000。

3道路与竖向图。应标明道路红线宽度及位置、横断面型式、交叉口控制点坐标及标高,及

停车场的范围和面积。

4管线图。设施图应标明给水管线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排水沟渠的走向、宽度、主

要控制标高及沟渠形式,配电线路、电信线路走向和有线电视线路,以及其他有关设施的构筑物

的位置。比例尺1:500-1:1000。

5主要统计指标一览表。包括项目实施前后村庄人口、村庄户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筑

面积,新建农房面积,农房拆除率、农房保留率、拆除农房面积、改造农房面积、道路建设或硬

化面积、改建沟渠长度、保留并改造利用空地(含闲置地和绿化用地)面积、集中的畜禽圈舍建

设面积等。主要统计指标一览表如表10-1所示。

表10-1主要统计指标一览表

项目单位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后备注

村庄人口人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7-

村庄户数户

村庄面积m2

主要道路m

次要道路m道路

街巷道路m

注明道路材料类型

桥梁座注明桥梁类型

供水管线m

排水沟渠m注明明沟、暗沟或管道

化粪池m2注明化粪池类型

公共池塘m2

沼气池m2注明沼气池类型

闲置空地m2

公共厕所m2

垃圾收集桶个

垃圾处理设施占地m2

公共绿地m2

太阳能设施个

其它生活用能个

6村庄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列出项目实施前后的总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生产设施用地的面积、比重和人均指标。村庄规划建设用地平衡

表如表10-2所示。

表10-2村庄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现状规划用地性质

面积(m2)人均(m2)比重(%)面积(m2)人均(m2)比重(%)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

道路广场

用地

生产设施

用地

公用设施

用地

绿地

其它用地

合计

7工程量测算表。详细列出主要项目的估算工程量。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8-

8行动计划表。包括治项目清单、项目内容、项目实施措施、项目用工量、项目所需资金或

实物量、实施步骤、维护管理措施等。行动计划表如表10-3所示。

表10-3行动计划表

项目项目内容该项目是否选择技术措施用工量、所需资金或实物量实施步骤维护管理措施

道路宽度

道路材料村庄道路

停车场地

桥梁类型

桥梁宽度村庄桥梁

桥梁长度

饮用水水源改造村庄给水

给水管网新建或改造

雨水收集设施

与道路结合的沟渠设计村庄排水

污水处理

厕所选址

厕所土建施工

厕所卫生维护

粪便处理

粪便无害化处理

沼气处理设施沼气池

土建施工

垃圾收集点建设

垃圾收集车辆及转运站垃圾收集及处理

垃圾堆肥设施

村落道路两侧绿化

村落道路两侧座椅

村落内标识和标牌村容村貌

灯具布置

9说明书。包括现状条件分析、土地利用情况、设施情况、各项目的调研分析和论证评估等;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农房建设和村庄绿化基本原则、要求及具体措施;

各项目工程量、实施步骤及投资估算,基础设施的施工方式及工法;项目的实施措施、管理维护

方式方法以及有关政策建议等。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49-

附件:陕西新农村住宅效果图

SX001



SX002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50-

SX003



SX004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51-

SX005







SX006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52-

SX007





SX008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53-

SX009





SX010





效果图集较多,只分享一少部分,仅供大家在农房建造过程中参考……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

献花(0)
+1
(本文系新农村住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