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王玉英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
2012-11-16 | 阅:  转:  |  分享 
  
年,双下肢肿1个月,嗜睡1天入院。症见:嗜睡,面

色晦暗,呼吸急促,乏力胸闷气喘,不能平卧,痰稠色

黄,咳之不利。小便短少,大便偏干,排出无力。舌

暗红,苔黄厚,脉虚无力。既往吸烟40余年。查体:

体温37.8℃,脉搏120次/分钟,呼吸30次/分钟,

血压150/90mm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三凹征明

显,唇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双下

肺可闻及中量湿啰音及少许干啰音。心界向右扩

大,心音低钝,心率120次/分钟,律齐,剑下心尖搏

动明显,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腹软,肝肋下

2cm可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双下肢

轻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

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5×

10

9

/L,中性粒细胞0.88,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

粗,右下肺渗出灶。痰培养示肺炎链球菌。心电图

示: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血生化

示:谷草转氨酶251U/L,谷丙转氨酶95U/L,尿素氮

8.1mmol/L,肌酐101μmol/L,血糖9.7mmol/L。血

气分析:pH7.25,血氧分压36.2mmHg,血二氧化碳

分压73.8mmHg,碳酸氢根离子30mmol/L。西医诊

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2型呼吸衰竭,右心功能不全。中医诊断:肺胀。

辨证:正气虚衰,痰热蕴肺。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

痰,活血化瘀。

药用:红人参10g、山萸肉30g、葶苈子10g、大枣

30g、炙麻黄6g、黄芩15g、前胡15g、桔梗15g、薏苡

仁30g、冬瓜子30g、桃仁10g、石菖蒲6g、炙甘草

8g。3剂,水煎药液鼻饲,1日3~4次,每次100~

150ml。

西医用头孢类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无创机

械通气治疗。

二诊:患者服药3天后神志转清,咳嗽气紧有所

好转。能咳出大量黄色黏痰,守方再服5剂。

三诊:患者已成功脱机,感咳嗽气紧明显缓解,

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复查胸

片右下肺渗出灶已明显吸收,肝肾功能、血糖恢复正

常。原方去葶苈子、炙麻黄、黄芩、冬瓜子、桃仁、石

菖蒲,加刺五加、枸杞子,再服7剂。

1个月后患者偶咳嗽,无咳痰,能下床活动,继

续以扶正方调理善后。

收稿日期:2011-12-16;修回日期:2012-01-20

王玉英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

姚洁琼

指导:王玉英,郭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1089(2012)06-0069-04

doi:10.3969/j.issn.1008-1089.2012.06.028

王玉英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为我国首届中医硕

士研究生,师从刘渡舟、马雨人等中医名家。王玉英

教授对月经过少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

幸侍诊,受益颇多。现将王玉英教授治疗月经过少

的经验加以总结,介绍如下。

月经属女性的正常生理活动。《素问·上古天

真论》中提到:“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经的异常,不仅是妇科常

见疾病,也是全身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月经过少

是困扰许多女性的一大问题。随着当今生活节奏加

快、工作压力增大,月经过少的现象日益增多。因

此,月经过少的有效治疗就显得愈发重要。

月经病由于气血不和者甚多

[1]

。月经过少指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常量明显减少,甚至点

滴即净

[2]

。有虚证、实证之分。其虚证,多因血虚

或肾虚而精血亏少,血海不盈所致;其实证,常因寒

凝血瘀、冲任不畅或气郁阻滞、血不畅行所致。

1营血虚滞型———补血和血———四物汤合六味地

黄丸加减

[病案1]冯某,女,26岁。

·96·

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第40卷第6期(总469)

·名老中医临床荟萃·

初诊:2011年4月19日。月经不调量少,色红

略淡,偶见少许血块,经前腹痛半天,已3~4年,周

期28~30天。人流2次,分别为2005年、2006年。

白带不多,色不黄,阴痒,小腹痛,妇科检查诊断为盆

腔炎。睡眠8小时,白天仍困倦乏力,末次月经4月

4~9日,饮食、大便均好。面色无华,舌红略淡,苔

薄白,脉滑略细。

处方:当归20g、川芎10g、熟地12g、炒白芍

12g、山药20g、山萸肉15g、茯苓20g、丹皮10g、甘草

6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川断15g、炒杜仲15g、

枸杞子15g、沙苑子15g、党参15g、苍白术各15g、车

前子(包)20g、川怀牛膝各20g、鸡内金30g、黄柏

6g、益母草15g、泽兰15g,7剂,1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1年5月13日。5月3日行经,量少,

色略黑,经前痛剧半天,有一大血块,6天干净,手足

发凉。面色好转,舌红润,苔薄白,脉滑。

处方:针对手足发凉,加用补肾壮阳之药;针对

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加用活血祛瘀之药。故前方

加用淫羊藿12g、巴戟天12g、桃仁12g、红花10g,7

剂,1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1年6月7日。5月29日行经,本次

经量显著增多且基本未痛经。手足凉等明显好转。

5月16日(月经第14天)检查孕酮:8.46nmol/L,

LH:18.1mIU/ml,FSH:23.4mIU/ml,E2:404pmol/L,

T:0.72nmol/L,PRL:139mIU/L。面色好转,舌红润,

苔薄白,脉滑。

处方:因手足发凉症状改善,故去掉补肾壮阳之

品。故前方去掉淫羊藿、巴戟天,7剂,1日1剂,水

煎服。

按:本病案中月经量少色淡、面色无华、倦怠乏

力等症状均为一派营血虚滞之象。血属阴,内养脏

腑,外充形体。妇女以血为用,一旦阴血亏虚,脏腑

形体失却濡养即可出现多种病变:若血海空虚,脉道

涩滞,则月经量少色淡、脐腹作痛、脉细;若形体失

濡,则面色无华;若不能外充形体,则倦怠乏力。偶

见少许血块、经前腹痛为血滞之象;阴痒为下焦湿热

之象;手足冷为阳气不足之象。综上所述,该患者因

人流伤胞宫,而致肝肾精血不足兼有瘀滞。治宜滋

补肝肾、补血活血兼清利湿热。

方中用四物汤补血活血。其中,熟地黄为养血

补虚之要药;当归长于补血活血,为补血之圣药、活

血祛瘀之要药

[3]

,既可助熟地补血之力,又可行经

隧脉道之滞;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与熟地、当归

相协则滋阴养血之功益著,并可养血柔肝而止痛;川

芎辛散温通,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

海、中开郁结、旁通络脉

[3]

,为妇科要药,与当归相

伍则畅达血脉之力益彰。四药配伍,则血虚者得之

可收补血之功,血滞者得之可奏行血之效。诸药相

伍,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为补血调血之良

方。山药主入脾经、补后天以充先天,山萸肉主入肝

经、滋补肝肾、秘涩精气,茯苓淡渗健脾,助山药之健

运以充养后天之本,取六味地黄丸之意。菟丝子、川

断、杜仲、沙苑子补益肾精;女贞子、枸杞子滋补肝

肾;淫羊藿、巴戟天滋补阳气;黄柏清利湿热;牛膝、

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活血调经。二诊时,患者自

述行经时有一大血块,可见治疗思路得当、病情已有

好转之象。故在前方基础上略作加减,至三诊时,病

情已基本得到改善。

2肝郁肾虚型———调肝补肾———逍遥散加减

[病案2]卢某,女,25岁。

初诊:2010年10月9日。月经量少5年,加重

8个月。周期30天,19岁、20岁分别人工流产1

次,此后月经量逐渐减少。因乳腺增生,服中药(不

详)后月经更少。末次月经9月28日至,29日干

净,量特别少。白带多且黄。眠差,乏力疲倦。头胀

痛,乳房胀痛。心热。大便正常。面色白无华。

手冰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细。

处方:当归20g、赤白芍各10g、醋柴胡6g、茯苓

20g、苍白术各15g、甘草6g、川芎10g、熟地15g、川

断15g、炒杜仲15g、菟丝子15g、川怀牛膝各20g、桃

仁12g、红花10g、王不留行15g、橘核15g、荔枝核

15g、煅龙牡各30g、青陈皮各10g、香附12g、丹皮

12g,7剂,1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10月20日。妇科检查有念珠菌

感染。E:728.95pg/ml(略高)。月经第15天检查:

FSH:21.98mIU/ml(正常),孕酮:2ng/ml(低),

LH:118.81mIU/ml(高),睾酮:92.90ng/dl(高)。

大便易溏,睡眠不好,夜尿频。面色无华。舌尖红苔

薄白。脉滑。

处方:针对睡眠不好,加用养心安神之药;针对

患者检查症状,加用补益肝肾之药。故前方加用酸

枣仁30g、柏子仁2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7剂,

1日1剂,水煎服(阴道疾病应用复方莪术油栓)。

三诊:2010年11月3日。月经于10月28日行

经,量略增加,色红略黯,有血块,4天干净,睡眠不

好,饮食可,大便正常,10月18日检查:支原体阳性

·07·

·名老中医临床荟萃·(

总470)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第40卷第6期

(解脲脲原体阳性),月经前3天检查:睾酮:

56.55ng/dl。面色白无华。舌尖红苔薄白。脉滑。

处方:针对月经色暗、有血块,加用活血祛瘀之

药。故前方加用泽兰15g、益母草15g,7剂,1日1

剂,水煎服(同时配以针对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

四诊:2010年12月24日。11月23日行经,5

天干净,有大血块,经量增加,手足冷、入睡好转。面

色好转,舌红苔薄白。脉滑。

处方:根据月经情况,加用滋阴补血之药,故前

方加用制首乌15g、阿胶珠15g,7剂,1日1剂,水

煎服。

按:肝“体阴而用阳”,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喜

条达而恶抑郁。乳腺增生、胀痛为气滞所致;面白、

舌淡、脉弦细、眠差,为肝郁血虚所致;月经量少由肾

气不足所致;白带多且黄、支原体阳性为湿热下注所

致;治宜疏肝解郁,养血柔肝,补肾壮阳,肝肾同调。

方中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4]

。本方既

为调和肝脾的要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其中,

当归甘温质润,补血活血,为补血之圣药、活血祛瘀

之要药;白芍味酸,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柴胡疏肝解

郁,以使肝气条达,醋炙更可增强疏肝解郁之效;白

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运化有权,营血生化有

源。此外,川芎辛散温通,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

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络脉

[3]

,为妇科要药,

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熟地味厚滋

腻,为滋阴补血之要药;川断、杜仲、菟丝子补益肾

精;牛膝、桃仁、红花、王不留行活血调经;橘核、荔枝

核、陈皮、香附疏理气机;酸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

因辨证准确、治疗精当,三诊时患者经量已有增加,

四诊时患者已诸症好转。

3瘀血阻滞型———活血祛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病案3]王某,女,33岁。

初诊:2011年4月6日。2006年开始月经量

少,色暗,经前1天腹痛严重。一直避孕,2000年曾

流产1次,4年来因其母病每日起夜4~5次,近2~

3个月来睡眠早醒,饮食可,嗜肉,大便1日1次,末

次月经3月20日,2天即净,口苦,有异味,胃灼热

感,胃镜检查有反流性胃炎,白带黄,不多,阴痒。体

略胖,体重75kg,身高164cm。舌红有瘀点,苔白厚,

脉沉滑。

处方:桃仁12g、丹皮12g、赤芍12g、乌药12g、

制元胡15g、甘草6g、当归20g、川芎12g、制五灵脂

15g、红花10g、枳壳12g、香附12g、栀子12g、苍白术

各15g、茯苓30g、柴胡10g、川怀牛膝各20g、泽兰

15g、益母草15g、黄柏6g、川断15g、炒杜仲20g、马

鞭草15g、土茯苓30g、菟丝子20g、补骨脂15g、三棱

12g、莪术12g,7剂,1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4月27日。本月21日行经,血色

暗红,量略多,3天干净,白带略黄,胃烧灼感减,大

便正常,睡眠好转,大便1日1~2次。舌略青,苔白

略厚,脉沉滑。

处方:前方加用苡米30g健脾渗湿、片姜黄12g

破血行气,7剂,1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0年5月25日。食欲好,体重增加,

月经于5月22日行经,量显著增多,至今未净。白

带不黄。大便正常,睡眠好转,大便1日1~2次。

舌红,苔白,脉沉滑。

处方:因带下情况改善,故去掉清利湿热之药,

前方去黄柏、苍术,7剂,1日1剂,水煎服。

按:本病案中月经量少色暗、舌有瘀点等症状均

为一派瘀血阻滞之象。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血瘀

于冲任、胞宫则月经量少色暗、舌有瘀点、腹痛。口

有异味、胃灼热、白带黄、阴痒为湿热之象。治宜活

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中用膈下逐瘀汤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4]

。其

中,桃仁、丹皮、赤芍、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活血

祛瘀;乌药、元胡、枳壳、香附行气止痛。诸药相合,

主治瘀血病证。柴胡条达肝气,疏肝解郁;牛膝、泽

兰、益母草、三棱、莪术活血调经;川断、杜仲、菟丝

子、补骨脂补肾益精;黄柏、栀子、马鞭草等均可清利

湿热。二诊时,患者症状已有改善,故前方略作加减

之后,至三诊时,经量已显著增多,诸症好转。

4寒凝血瘀型———散寒祛瘀———温经汤加减

[病案4]朱某,女,25岁。

初诊:2010年9月4日。2009年7月人工流产

后,复因受凉,而致腹痛,受凉加重。月经量较流产

前减少一半左右,色暗,3天左右干净。末次月经8

月24日至,27日净。平时自觉身体经常燥热。白

带正常。便秘。食、眠可。舌红润,苔薄白。脉弱。

处方:桂枝6g、吴茱萸3g、川芎10g、当归20g、

赤白芍各12g、丹皮10g、炮姜3g、清半夏12g、麦冬

15g、太子参20g、甘草6g、阿胶珠15g、益母草15g、

小茴香15g、乌药12g、制五灵脂12g、制元胡12g、川

断15g、炒杜仲15g、川怀牛膝各20g,7剂,1日1剂,

水煎服。

二诊:2010年9月18日。手凉好转。便秘愈。

·17·

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第40卷第6期(总471)

·名老中医临床荟萃·

大便有时1日2次。服药期间未腹痛。唇周起痤

疮。舌红略暗,苔薄白。脉缓,较前有力。

处方:前方加用调理气机、活血化瘀之药,故加

枳实12g、桃仁12g、红花10g,7剂,1日1剂,水

煎服。

三诊:2010年10月2日。月经9月21日至,量

较前多,色转红,3天干净。大便正常。嗜睡。饮食

不佳。唇周痤疮减少。舌红略暗,苔薄白。脉缓滑

有力,右脉无力。

处方:因饮食不佳,需加用健胃消食之药;因月

经情况,需加用活血化瘀之药。故前方加用鸡内金

30g、焦三仙各12g、莪术12g、益母草12g,7剂,1日

1剂,水煎服。

四诊:2010年10月30日。月经10月20日至,

22日净。量正常,色转红,3天干净。大便正常,易

饥食少,嗜睡。饮食不佳。唇周痤疮减少。舌红略

暗,苔薄白。脉缓滑有力。

处方:前方加用熟地15g,7剂,1日1剂,水

煎服。

五诊:2011年1月22日。近几个月月经基本

正常,本月13日行经。量多,色鲜红,4天干净。舌

红略暗,苔薄白。脉缓滑有力。

处方:前方去养血补阴之药,故去掉阿胶珠

15g、熟地15g,7剂,1日1剂,水煎服。

按:此患者为流产后胞宫受损复又受寒。月经

量少色暗、腹痛受凉加重等均为寒凝血瘀之象。冲

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虚寒,寒滞胞宫,血分凝涩,

故小腹冷痛,受凉加重,月经量少色暗;身体燥热则

由血虚导致。治宜温经活血。

方中用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4]

。其中,

桂枝长于温经散寒;吴茱萸入肝经血脉,既散肝经之

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当归、白芍、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补虚损之冲任;

川芎、丹皮活血祛瘀,以除阻滞之瘀血;配以太子参、

甘草、炮姜、半夏益气健脾和中,气足则能生血、行

血、摄血。诸药配合,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效,

而成温经活血之剂。益母草、五灵脂、元胡、牛膝活

血调经;小茴香辛温,散寒止痛;乌药味辛性散,性温

祛寒,行气止痛;川断、杜仲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患

者三诊时经量已较前增多,故前方略作加减之后,四

诊、五诊之时,月经量、色均正常。

综上所述,月经过少的出现有诸多不同因素,所

以准确分析、辨证论治是核心。临床上,对于月经过

少的治疗并不局限于以上几型,可适当地同时运用

多个成方进行有效治疗。

关于月经过少的治疗,王教授多在四物汤合六

味地黄丸、逍遥散、膈下逐瘀汤、温经汤等成方的基

础上,配以补益肝肾的杜仲、川断、菟丝子等,活血化

瘀的当归、川芎、川怀牛膝、益母草等,调理气机的青

陈皮、香附等,从多个不同角度论治此类疾病。

以上虽仅是王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之鳞爪,

但从中不难看出王教授灵活多变的治疗方法。因篇

幅有限,仅举几例典型治疗案例示之,以供临证

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小球,宁艳.当归对妇科病的宜忌[J].中国临床医生,

2002,30(5)∶53.

[2]季绍良,成肇智.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12-01-16;修回日期:2012-02-18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于1972年创刊,为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专

业期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精品期刊阵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内容以面向基层、

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主要

栏目有:专家专论、专题笔谈、讲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园地、论著与经验交流、综述、名老中医临床荟萃、不合

理处方分析、思考病案及病案讨论、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问题解答等。

《中国临床医生》为月刊,大16开本,80页;邮局订阅代号2-48,每册定价6.00元,全年72.00元。国

内外发行,全国各邮局均可订阅。编辑部电话:010-59787215。E-mail:jcphysician@sohu.com

·27·

·名老中医临床荟萃·(

总472)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第40卷第6期

献花(0)
+1
(本文系mgxbyhzhc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