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心理社會八期
2012-11-18 | 阅:  转:  |  分享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論心理社會發展論主要內容發展危機個體在社會適應上產生心理上的困難調適調適自我之後,危機得以化解,個體的人格獲
得進一步發展。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危機前一段危機化解後,才能順利發展到下一階段若前一階段發展不完全,後面階段也會不完整
個體能力經驗條件不同有的能將危機化解趨向正極發展,有的因不能化解而趨向負極方向。心理社會八期表信任與不信任(trustv
s.mistrust):0-1周歲前嬰兒生活所需完全依賴成人照顧,才能獲得需求的滿足。嬰兒和主要照顧者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
會關係,是以後與他人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人格基礎。發展不完整者,則易對世界產生敵意自主與羞慚(autonomyvs.sh
ameanddoubt):1-31.能否適時學到最低限度的照顧自己的能力。如:吃、穿、大小便等2.父母若過於溺愛或過於嚴苛
,包辦一切,或者孩子有差錯就施以懲罰,會使孩子感到羞怯、喪失信心,對自己能力充滿懷疑3.照顧者要容忍孩子所犯的錯誤進取與
罪惡感(initiativevs.guilt):3-61.學前兒童,語言發展成熟,喜歡問問題,對自己、別人和環境充滿好奇。
2.逐漸培養出自主意識。3.偏好團體遊戲,從團體遊戲中學到團體規範,以及各種角色所負的責任。此階段父母與幼稚園教師應鼓
勵兒童培養進取意識和責任感。4.通過者較能為自己設下努力方向勤奮與自卑(industryvs.inferiority
):6-青春期1.就讀國小階段2.兒童需與同儕互動及尋求他們的接納3.求學過程中,經驗成功多於失敗,將養成勤奮進取的個性
,反之則會自卑,不敢面對現實困難。4.學校教師應回應兒童的努力,用認可和讚美的方式培養良好的自我概念。5.通過者較勤奮且能
遵守學校秩序認同與角色混淆(identityvs.roleconfusion)1.接受中等教育或選擇就業的年齡階段2.
是人生八段中最重要的時期3.自我認同(自我統合)個體嘗試把自己有關的多個層面統合起來,形成協調的自我整體4.未通過者易對
自己的定位產生混淆4.認同感的形成與「個人是誰」較無關,而與這個人「可以成為何種人」較有關。5.青年對自己的思考層面有六個
:身體狀貌、父母和老師的建議與期望、以往成敗經驗、目前情況(學業和人際)、現實環境條件與限制(家庭經濟)、自己對未來的展望
。親密與孤立(intimacyvs.isolation)反應成人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需求。生產與停滯(generat
ivevs.stagnation)負起對別人的責任,如社會責任、工作責任、社區責任。通過者覺得自己對社會有貢獻。整合
與絕望(integrityvs.despair)面臨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察覺生命有意義,不會因生命結束而感到絕望。心理社會
論的教育意涵發展中危機重重,自我養成不易教育是發展的助力也可能是阻力強調自我概念,教師應盡力提升兒童自我概念和認同感。教學
技巧學齡前教師應提供年幼孩童獨自表現的機會教師應培育孩童發展自我認同的能力,讓孩童對學校事物能自己作決定教師應對提供青少年正
常的模範和對認同角色的尋求。批評優點是對人類生命期嘗試作完全的解釋。欠缺實證資料來支持理論,亟需進一步檢驗理論上強調獲
得新能力解決心理衝突可以提升發展層次,但各種心理衝突面向終生都可能存在。討論請從您自己的生活中舉一例說明Erikson「人生發展八階段」概念中的危機(任一階段皆可)。
献花(0)
+1
(本文系落漠的背影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