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努力探索属地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凌河区石桥子街道办事处位于凌河区西北部,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有驻街部队、企业、学校、事业单位28家。居民总户数11890户,总人口31313人,育龄妇女7060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导致了辖区内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日益增多,居民身份变得日趋复杂,过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双向管理、双向考核”的计生管理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强化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辖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健全工作管理网络,逐步建立起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新机制,逐渐形成了大联合、大渗透、大协调、大促进的新格局。全街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连续14年受到市政府的表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健全网络,完善机制,探索属地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1、建立街道、社区、企业分级负责的属地化管理模式。
街道计生办、社区管委会、企业计生协分别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分别负责所辖范围内的人口与计生工作。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驻本辖区的所有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工作、居住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及综合服务的职能。社区负责组织辖区内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协助街道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辖区单位严格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自觉贯彻执行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服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负责本单位职工的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日常业务,落实计生奖励和优惠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我们以各社区为单位,把本辖区内应管理的各类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计划生育台帐,实行分类管理。各企事业单位按照所辖社区的要求对职工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并及时向社区上报有关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2、完善信息通报、登记建档制度,全面实行分类管理。
搞好城市计生工作,必须要有一套科学、规范、方便操作,并且符合工作实际的保障机制。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一是建立定期清查和信息采集制度。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定期对辖区居民楼院集中入户排查登记,楼院长、门栋长每周到所辖居民楼院了解情况,收集人口和计生变动信息,及时登记建档。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人口和计生工作例会,收集各楼院的新婚、出生、节育、迁出、迁入、失业、就业、流入、流出等信息,及时更新楼院计生台帐。
二是建立信息通报和手续移交制度。严格落实单位与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之间的计生信息通报制度。驻街单位每半年向职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通报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康检信息。对辞职、辞退、除名等脱离原工作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由单位在30日内向社区居委会移交计生管理服务手续,社区居委会接收到《信息通报单》和移交手续后向其单位反馈接收信息,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
三是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制度。社区居委会对流入、流出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的已婚育龄妇女及时上门登记建档,协助街道计生办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查验、康检和催寄康检证明等工作。实行免费办证、免费康检、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服务。正是由于我们坚持准确无误的信息通报制度,科学规范的登记建档制度,使辖区内的单位人和社会人全部实行了属地化管理,消灭了计生工作的盲区。
二、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提升属地化管理的综合能力
1、多方联动、优势互补。计生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不仅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谋划发展大计,更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有利资源为之所用。在工作中,我们首先在人力资源上实现共享。街道及驻街单位的专兼职计生干部互帮互助,互通有无。街道计生干部经常深入驻街单位指导计生工作,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驻街道单位专兼职计生干部积极支持、配合街道计生干部开展工作,必要时也参与到街道计生工作中来,从而解决了计生干部不足的实际问题。二是实现阵地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发挥驻街单位的优势,为属地化管理提供方便条件。如: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社区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和孕环情检测,仅此一项街道就减少支出万余元。
2、联手共建,打造强势。一是创新宣传机制,构建“宣传教育一体化”新格局。街道计生部门主动加强与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沟通联络,充分利用驻街单位的阵地、人力资源优势,运用多种形式,结合世界人口日、公开信发表日、男性健康日、“八一”建军节等开展人口计生知识“进军营、进社区、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弘扬新型生育文化,营造大宣传的氛围。二是强强联合,破解难题。在与驻街单位的共建中我们始终坚持各尽所能、双向促进的原则,破解了许多工作中的难题。街道计生工作遇到困难不好解决时,街道充分发挥驻街单位的作用,积极参与人口计生工作。如: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单靠街道计生干部完成此项工作难度很大。我们协调驻街单位负责本家属住宅区的信息采集,社区负责零散居民的信息采集,用这种方式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不但减轻了工作压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属地化管理健康发展
1、落实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街道党委将计生工作纳入街道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同布署、同考核、同奖惩。法定代表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出现问题及时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街道与驻街单位层层鉴定目标管理责任状。完成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并兑现目标管理奖。对未完成目标管理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现居住地违法生育实行“报”“考”分离,即违法生育一律由现居住地统计上报,考核时对发现的违法生育确定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责任,按规定比例扣分。2008年街道共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28份、《计划生育协议书》50份。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的管理服务能力。一是加强专职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我街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每个社区配备了1-2名专兼职计生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分管区域的计划生育工作;二是加强计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为补充计生干部队伍,更好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街积极探索新时期符合街情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新思路,动员群众的力量参与人口计生工作,吸收热心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组建了三支志愿者队伍共计186人。形成了覆盖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群四级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新型工作机制。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困难。几年来,街道和驻街道单位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尽全力向计生工作倾斜。街道、驻街道单位先后投入十余万元,用于开展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办公设备改善等,为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城市计生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不仅理顺了计生工作的管理层次,分清了责任,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与实际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城市人口计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