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4章 纤维的吸湿性能
2012-11-20 | 阅:  转:  |  分享 
  
3.应用(1)吸湿放热与保暖性(2)吸湿放热与纺织材料储存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高聚物的特殊分子结构,赋予纤维具
有高的电绝缘性能。??纤维吸湿——绝缘性能下降,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因素增大。使纤维的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现象。??
应用:电阻式和电容式电气测湿仪。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吸湿会影响纤维的折射、反射、透射和吸收性质,进而影响纤维的光
泽、颜色,以及光降解和老化性能。当纤维的回潮率升高时,纤维的光折射率、透射率和光泽会下降,光的吸收会增加,颜色会变
深,光降解和老化会加剧等。原因:由于水分子进人纤维后,引起分子结构作某些改变造成的。综上所
述,纤维的吸湿有利有弊,但赋予纤维适当吸湿利远大于弊,因为这可以提供使用的舒适性和抗静电性。而分析吸湿后纤维性质的改变,也正是发扬
吸湿优势,克服吸湿缺陷,获得更理想的纤维材料,或成为改进加工工艺的依据。第四节?吸湿性的测试方法吸湿性的测试方法:分为直
接法与间接法两大类。一.直接测定法?——称得湿重Ga,去除水分后得干重G0,根据定义求得W。?
具体的测试方法有:1.烘箱法2.红外线辐射法3.高频加热干燥法4.吸湿剂干燥法5.真空干燥法烘
箱法测试1.原理2.取样3.确定试验参数4.试验步骤优点:检验历史长,测得的结果比较稳定;缺点:耗电量大
,时间长,并易损坏试样;????纤维内的一些油脂或其他物质的挥发,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性;??
??干重不是绝对的干重。红外线辐射法利用红外线灯泡发出来的红外线照射试样,能量高,穿透力强,使材料内部在短时间内达
到很高的温度,将水分去除。????一般情况下只要5~20min即可烘干。优点:烘干迅速、耗电量省、设备简单;缺点:试
验结果不稳定(温度无法控制,能量分布也不均匀,局部过热而使材料烘焦变质)高频加热干燥法——利用高频电磁波在物质
内部产生热量以去除水。?高频介质加热法或电容加热法(频率范围为1~100MHZ);?微波加热法(频率范围是800~
3000MHZ)。优点:从材料内部产生高热,一次烘燥量也比较大,迅速而均匀;加热设备直接作用于被烘燥的物体上,热损失小;
缺点:设备费用高,投资多、耗电量大,运转和维修费用较高,水汽蒸发过快,常引起纤维曝裂;微波对人体有害,必须很好加以屏
蔽。?吸湿剂干燥法将纺织材料和强烈的吸湿剂放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利用吸湿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容器内空气的相
对湿度达到0%。吸湿剂:干燥的五氧化二磷粉末(效果最好);???????干燥氯化钙颗粒状(最常用)。优点:
比较准确缺点:适用于小量试样,否则吸不干,成本高,费时长(一般在室温下达到真正吸干约需4~6周的时间)。真空干燥法
将试样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取真空,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再对容器用电阻丝加热,加热的温度可以自动控制。一定时间后由于水汽被出除,真
空度变小用差压法即可推算水分的含量。优点:不需要称取干重,工作简便,试样用量很少;????可在较低温度(60~7
0°C)下将试样中的水分去除,烘干时间减少且可避免材料氧化变质.测定结果精确可靠而设备费用也不高。
二.间接测定法???——利用纺织材料中含水多少与某些性质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测试这些性质来推测含水率
或回潮率。特点:不用去除材料中的水分,不损坏试样,速度很快,可以不接触试样在生产上可用作连续测定
,便于对回潮自动监控;????影响因素较多,在稳定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欠佳。1.电容式测湿仪
2.电阻测湿仪电容式测湿仪——以一定量的纤维材料,放在一定容量的电容器中,由于纺织材料和水的介电常
数相差很大,随着材料中含水的多少使电容量发生变化,即可推测含水率或回潮率的大小。电阻测湿仪利用纤维在
不同的回潮率下具有不同的电阻值来进行测定。多数纤维当RH=30%~90%,M和ρm的关系是:
ρm·Mn=K式中:K——常数(与试样的数量、松紧程度、温度和电压等有关);?n——常数(随试样种类而定的)。
有:极板式、插针式和罗拉式等。作业:1.什么是纤维的吸湿性?其指标有哪些?纤维的吸湿机理是什么?2.
影响纤维材料吸湿性德原因有哪些?2.什么是纤维的吸湿滞后性?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吸湿对纤维材料性能的影响。
b.车间温湿度调节如:纤维处于放湿时,车间空气的RH%<规定值;纤维处于吸湿时,车间空气的RH%>规定
值。四、吸湿等湿线(RH%一定,W-T的关系曲线)1.定义:纤维在一定的大气压力下,相对湿度一定时,平衡回潮
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称为吸湿等湿线。2.曲线:一般规律:温度愈高,平衡回潮率愈低。但在高温高
湿的条件下,由于纤维的热膨胀等原因,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加。返回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线第三节?影响纤维吸湿的因素
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包括:化学结构-纤维大分子亲水基团的数量和极性的强弱;聚集态结
构-纤维的结晶度、纤维内孔隙的大小和多少;形态结构-纤维比表面积的大小,截面形状、粗细及表面粗糙程度;纤维伴生物的性质和含量?。
?????外在条件包括:温湿度;气压;原来回潮率的大小。(一)纤维内在因素1.亲水基团的作用纤维大分子
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均能影响其吸湿能力的大小。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各种基
团对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吸水性都有很大影响。如:羟基(-OH)、酰胺基(-NHCO-)、羧基
(-COOH)、氨基(-NH2)等。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成化学结合水(吸收水
)。纤维素纤维:如棉、粘纤、铜氨等纤维,大分子中的每一葡萄糖剩基含有3个-OH,在水分子和-OH之间可形成氢键,所
以吸湿性较大。醋酯纤维中大部分羟基都被乙酸基(-COCH3)取代,而乙酸基对水的吸引力又不强,因此醋酯纤维的吸湿性较低
。蛋白质纤维:主链上含有亲水性的酰胺基、氨基(一NH2)羧基(一COOH)等亲水性基团,因此吸湿
性很好,尤其是羊毛,侧链中亲水基团较蚕丝更多,故其吸湿性优于蚕丝。合成纤维:维纶——大
分子中含有羟基(一OH),经缩醛化后一部分羟基被封闭,吸湿性减小,但在合纤中其吸湿能力最好。锦纶6、锦纶66——大
分子中,每6个碳原子上含有一个酰胺基(-CONH-),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腈纶——大分子中只有亲水性弱的极性基团氰
基(-CN),故吸湿能力小。涤纶、丙纶——因缺少亲水性基团,故吸湿能力极差,尤其是丙纶基本不吸湿。2.
纤维的结晶度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就越强。在同样的结晶度下,微晶体的大小对吸湿性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体小的吸湿性较
大。如: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量增加;棉和粘胶—同属纤维素纤维,每一个葡萄糖剩基上都含有3个一OH,但棉纤维的结
晶度为70%左右,而粘胶纤维仅30%左右,W粘胶>W棉。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能力越强。如:粘胶纤维结构
比棉纤维疏松,缝隙孔洞多,是其吸湿能力远高于棉的原因之一;????合成纤维结构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
织中有微隙,这也是天然纤维的吸湿能力远大于合成纤维的原因之一。3.纤维的比表面积纤维
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强,吸附的水分子数也越多,吸湿性越好。细纤维的比表面积
大,比粗纤维的回潮率偏大些。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a.棉b.羊毛c.麻d.化学纤维表
面的油剂(二)外界因素1.温度的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空气和纤维材料温度的提高,纤维的平衡回
潮率将会下降。?2.相对湿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力越大,也即是单位体
积空气内的水分子数目越多,水分子到达纤维表面的机会越多,纤维的吸湿也就较多。在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对亲
水性纤维来说,相对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是主要的,对疏水性的合成纤维来说,温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明显。3.气压的影响
4.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的影响?由吸湿滞后性我们可知,当纤维材料置于一新的大气条件下时,其从放湿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
从吸湿达到的回潮率。故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节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一、对重量的影响???????纤
维材料的重量随吸着水分量的增加而增加。二、对纤维体积的影响?????纤维吸湿后体积膨胀,横向膨胀大而纵向膨胀小,
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原因:由于吸湿主要是水分子进入无定形区,挤开分子间距,形成分子
链的弯曲,使纤维形态变粗,而纤维的纵向增长作用不明显,故长度变化很小。纤维的膨胀值可用直径、长度、截面积和体积的增大率
如下式:???????Sd=⊿D/D;Sl=⊿L/L;Sa=⊿A/A;??Sv=⊿V/V???
式中:D、L、A、V—纤维原来的直径、长度、截面积和体积;⊿D、⊿L、⊿A、⊿V—纤维膨胀后,其直
径、长度、截面积和体积的增加值。各种纤维在水中的膨胀性能表纤维吸湿膨胀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即SD>SL。各
向异性值用fs表示:fs值的大小与纤维中分子的取向有关:完全取向的纤维fs=1;完全随机排列的纤维,SD=S
L,则fs=0。如此,fs可以间接地表达纤维分子排列的取向度,尤其是无序区中的分子取向。fs值越
大,纤维材料的取向度就越大。纤维吸湿膨胀的各向异性,会使织物变厚、变硬,并产生收缩。图织物吸湿前
后织物结构的变化原因:吸湿后纱线变粗,导致纱线在织物中的弯曲程度增加;而纱线的长度基本不变,致使织物收缩,而且即
便织物干燥后,这种收缩仍无法回复,这种浸水后的收缩称“缩水”。织物缩水会使湿的织物变厚、变硬、变密,不便于洗涤;使干燥后织物变厚,
变疏松和变得有弹性,但尺寸变小、变短。三、对密度的影响纤维密度随回潮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大多数纤维在W
=4%~6%时密度最大。原因:水分先进入纤维的空隙,质量增加而体积不变,因此密度增加;随后,随着回潮率再增加,
纤维体积显著膨胀,而水的比重小于纤维,因此密度下降。几种纤维密度随回潮率变化图四、对纤维力学性质的影响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
质如强力、模量、伸长、弹性、刚度(抵抗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等随之变化。一般纤维随着回潮率的增加
,其强力、模量、弹性和刚度下降,伸长增加。原因:是大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分子易于构象变化和滑移,故强力、模量下
降,伸长增加。对强力的影响:a.一般规律是W增加,其强力会下降;b.吸湿能力差的纤维,W增加,强力变化不太显著c.
棉、麻纤维,吸湿后强力反而增加;(原因:吸湿后,由于分子间作用的部分解开与调整,大分子受力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当纤维受力
时,承力的大分子根数增多,反而使纤维强度增加。)常见纤维在润湿状态下强伸度变化表对纤维伸长率的影响:??W增
加,伸长率有所增加;原因: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后,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伸直和产生相对滑
移的缘故。对纤维的脆性、硬性有所减小,塑性变形增加,摩擦系数有所增加。温湿度对纺织加工的影响很大,
主要就是由于纤维吸湿后机械性能发生变化引起的。如回潮率太低,则纤维或纱线的刚性变大,加工中易于断裂;如回潮率太
高,则纤维中的杂质难于清除同时易于相互纠缠成结或绕在机件上,影响加工的正常进行。.五、对热学性质的影响纤维吸湿放热1.原因
: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上的极性基因所吸引而与之结合,分子的动能降低而转换
为热能被释放出来的缘故。2.指标:吸湿微分热:纤维在给定回潮率时吸着1克水放出的
热量。单位为J/g????????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接近,
约为1150~1350J/g。吸湿积分热:在一定的温度下,1g干燥纤维从某一回潮率吸湿到
达完全润湿,所放出的总热量,单位为J/g(干纤维)。???吸湿能力强的纤维,其吸湿积分热也大
。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纺织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或纺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水蒸
气的能力。?润湿性:是指纺织材料从水溶液中吸着水分的能力。吸湿状态与多少影响到:纤维的性能
纺织工艺织物舒适性
纺织材料的计重核价第一节吸湿表征及吸湿机理一、纤维的吸湿指标
1.回潮率与含水率回潮率W: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M: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重的百分比。式中:Ga纺织材
料湿重;G0纺织材料干重。???目前基本上采用回潮率。2.标准回潮率(1)标准大气条件国际标准中的
规定为:温度(T):20±3℃(热带为27℃)相对湿度(RH%):65±3%大气压力:86~106kPa
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国标准规定的为:大气压力:1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kPa(760mmHg柱)温
、湿度的波动范围:一级标准:T20±2℃,RH65±2%;二级标准:T20±2℃,RH65±3%;
三级标准:T20±2℃,RH65±5%。(2)标准回潮率——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
平衡时测得的平衡回潮率。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以上,
合成纤维调湿4h以上。(3)公定回潮率(Wk)——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以标准回潮率为依据,但不等于标准回潮率。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其中:W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P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干重混纺比
常用纤维的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纤维种类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
原棉7~811.1苎麻(脱胶)7~812亚麻8~-1112黄麻12~16(生麻),9~13
(熟麻)14细羊毛15~17--洗净毛--15山羊毛--15干毛条--18.2
5油毛条--19桑蚕丝8~911.0粘胶纤维13~1513醋酯纤维4~77涤纶
0.4~0.50.4锦纶63.5~0.54.5锦纶664.2~4.54.5腈纶1.2~2.
02.0维纶4.5~5.05丙纶00氯纶--0氨纶--1常用纱线的公定回潮
率(4)标准重量——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二、纤维的吸湿机理
1.吸着水分的种类根据水分子在纤维中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1)吸收水——由于纤维中极性基团
的极化作用而吸着的水。吸收水是纤维吸湿的主要原因。吸收水属于化学吸着
,是一种化学键力,因此必然有放热反应;???直接吸收水:由于纤维中亲水基团的作用而吸着的水
分子。
如:-0H,-COOH?,-CONH-?,-NH2
结合力较强,主要是氢键力,放出热量较多。间接吸收水:其他被吸着的水分子。??a.
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再吸着的水分子;?b.纤维中其他物质的亲水基团所吸引的水分子。???
结合力较弱,主要是范德华力,放出热量较少。图4-5相对湿度对吸收水分子数的影响(2)粘着水(表面吸附水)
???——纤维因表面能而吸附的水分子。??毛细水和粘着水属于物理吸着,是范德华力,没有明显的热反应,吸附也比较快。
(3)毛细水??——纤维无定形区或纤维集合体纤维间存在空隙,由于毛细管的作用而吸收的水分。与纤维结构(结晶度)和纤维集合
体的结构有关??微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微小间隙之中的水分;?大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较大间隙之中的水分子。
(当湿度较高时)。(4)纤维中的伴生物和杂质如:棉纤维中果胶吸湿
脱脂棉吸湿>未脱脂棉2.吸湿过程水分子先吸附至纤维表面,水蒸气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
的亲水性基团结合,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形成毛细水。第二节?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
纤维吸、放湿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纤维材料的含湿量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吸湿平衡:
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出水分在数量上接近相等,这种现象称之。
平衡回潮率:将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到一个新的大气条件下,它将立刻放湿或吸湿,经过一定时间后,它的回潮率逐
渐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称为平衡回潮率。特点:1.都是对数曲线?;2.?起始段快,以后减慢直至平
衡?;3.吸湿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放湿平衡所需时间;?????4.吸湿平衡W不等于放湿平衡W。
二、吸放湿等温线(T一定,W-RH%的关系)1.定义:
?吸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纤维材料因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放湿等温线:在
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纤维材料因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2.常用纤维的吸湿等温线
特点:1.曲线都呈反S形,吸湿机理基本一致。2.RH
=0%~15%时,曲线的斜率比较大;RH=15%~70%时,曲线的斜率比较小;R
H>70%时,曲线斜率又明显地增大。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同,吸湿能力强的在上
方,如羊毛、粘胶;吸湿能力差的在下方,如腈纶、涤纶等。在相对湿度较小时,回潮率增加率较大,这是因为纤维中的极
性基团直接吸收水的速率较大;当相对湿度在15%~70%左右范围内,纤维材料的回潮率增加较小,这是由于纤维易于被水分子占据位置和空
间,水汽压不足以凝结和拓展位置与空间,且水分子的进入受阻,速度减慢;当相对湿度很大时,水汽压足以促成水的凝结,并能膨胀纤维,开辟
新的空间,故平衡回潮率的增加率也较大。吸湿等温线与温度有密切的依赖性,所以一般都是在标准温度下试验所得。如果温度
过高过低,即使同一纤维,吸湿等温线的形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三、吸湿滞后性(吸湿保守现象)1.定义:同样的纤
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
,这种现象称之。2.吸湿滞后产生的原因(1)能量获得概率的差异在吸湿过程中
,水分子具有动能和较大的运动自由程;放湿过程中,水分子运动能量低,活动范围小水分子进出的差异(2)水分子进出的差异在纤维吸湿过程中,纤维内的通道和位置是敞开和空着的,水分子可以很方便地从任意通道进入空位而被吸附,并且吸附可以同时多位进行。而在放湿过程中,各通道已被占位的水分子或液态水堵塞,(3)纤维结构的差异吸湿后纤维不可逆的膨胀与微结构的变化。水分子的挤入,纤维分子间,微结构单元间的距离会被拉开,孔隙和内表面增大,这种变形往往是塑性的。水分子分布的差异(4)水分子分布的差异水分子在纤维吸、放湿时的浓度是不一致的,而且浓度的分布也是不一致的。(5)热能作用的差异水分子进入纤维附着或停留将释放热能,使纤维内的温度升高,有利于水分的再进入,水分子的退出需获取能量而运动吸湿滞后圈图3.应用a.调湿和预调湿:调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故实验前,需要将试样统一在标准状态下放置一定时间,使达到平衡回潮率。预调湿:为避免纤维因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需预先将材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烘燥(一般为40~50℃去湿0.5~lh),使纤维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然后再在标准状态下,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献花(0)
+1
(本文系丹丹072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