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国际个人信息管理专题研讨会_ISPIM_看当前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1]
2012-11-21 | 阅:  转:  |  分享 
  
<<

专题

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

从国际个人信息管理专题研讨会

(ISPIM)

看当前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

占南

1

谢阳群

2

汪传雷

1,3

1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

2

淮北师范大学淮北235000

3

安徽大学商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以目前国际上召开的四次PIM专题研讨会论文为基础,对PIM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指出当前PIM研究的热点,包括PIM的基本概念、信息整合和增强、信息检索、信息安全、语义桌面、个人信息空

间、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管理等9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个人信息管理信息整合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个人信息空间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个人信息管

理系统

〔分类号〕G350

TheHotSpotsofCurrentResearchon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fromtheInternationalSymposi-

umson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

ZhanNan

1

XieYangqun

2

WangChuanlei

1,3

1

ManagementSchool,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

2

HuaibeiNormalUniversity,Huaibei235000

3

SchoolofBusiness,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

〔Abstract〕ThepaperisbasedontheconferencepapersofthefourPIMinternationalsymposiums,whichdoesamorecomprehensive

analysisandsystematicsummaryonPIM,pointsoutthehotspotsofcurrentresearchonPIM,includethebasicconceptofpersonalin-

form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integrationandenhancement,informationretrieval,informationsecurity,semanticdesktop,per-

sonalspaceofinformation,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tool,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andthepersonalinforma-

tionmanagementinthemobileenvironment.

〔Keywords〕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integrationinformationretrievalinformationsecuritypersonalspace

ofinformation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tool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

收稿日期:2011-08-19修回日期:2011-10-07本文起止页码:6-14本文责任编辑:杜杏叶

1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网络

时代,如何科学地处理和利用个人面临的庞大信息量,

如何有效地获取、存储、组织个人信息,如何在需要时

迅速找到所需信息,如何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信息隐私

等,所有这些问题已变得日益重要和紧迫,处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并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1]

。而

对这些问题的广泛关注催生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

域———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

PIM),它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信息管理界关注的热

点,并且已经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个人信息管理实

践虽然很早就有,但是作为研究领域只是刚刚起步,专

家们意识到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使用合适的信息来完

成工作只是存在于理想世界中,因此人们需要对身边

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以定期召开的PIM专题

研讨会最值得关注(见表1)。

从2005年的第一届开始,PIM研讨会至今已经举

行了四届,对这四届会议提交的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

计,并按照词频排列,可得到表2所示的统计结果。

通过表2可以看出,会议论文涉及到PIM研究的

众多领域,包括基本理论、信息保存、信息分类、信息检

索、隐私保护、邮件系统、行为分析、信息提醒等众多研

究课题。限于篇幅,本文将其归纳为PIM的基本概念、

信息整合与增强、信息检索、信息安全、语义桌面、个人

信息空间、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和移

动环境下的PIM等9个方面并进行阐述。

6

>>

第55卷第24期2011年12月

表1PIM研讨会概况

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议题

论文

数量

会议目标

2005年1

月27-29



美国的西

雅图和华

盛顿

探讨PIM中所面

临的问题和机遇,

探索PIM的有效

方法

10

①PIM作为一个研究领域

应该包括什么;②什么是

有效的PIM,使用何种方

法来评估其有效性;③识

别研究PIM中面临的关

键问题和挑战;④探讨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⑤建立PIM研究社区

2006年8

月10-11



美国的西

雅图和华

盛顿

对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知识以及针对

特定应用需求的研



32

①目前PIM应包括哪些

内容;②确立如何评价

PIM研究和实践进步的标

准;③重新探讨在PIM

2005研讨会中识别的关

键问题和挑战;④明确应

对上述挑战的有效方法;

⑤找到更好的双向交流机

会,帮助关注PIM和IR

(信息检索)的研究者进

行交流

2008年4

月5-6日

意大利的

佛罗伦萨

正在消失的桌面:

传统的桌面计算机

及桌面计算工作将

很快成为历史,现

在人们越来越依赖

于移动设备

28

①明确有效进行个人信息

管理的方法;②探讨移动

设备及基于网络信息处理

技术的PIM;③如何衡量

PIM的研究进展与实践;

④确定PIM研究人员与

人机交互研究人员进行交

流的机会

2009年11

月7-8日

加拿大的

温哥华

个人信息交叉:当

个人信息管理空间

重叠时会发生什么

14

①PIM的分析与评估:如

何调查和构建PIM研究

模型,如何衡量PIM的实

施情况;②PIM的实施:人

们通过何种方式、利用哪

些工具来实施PIM;③探

讨PIM的最佳实践

表2四届PIM会议论文的关键词统计

序号关键词词频

1informationretrieval(信息检索)21

2contextawareness(上下文/情境感知)10

3userinterfaces(用户界面)9

4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tool(个人信息管理工具)9

5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个人信息管理系统)8

6mobile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移动个人信息管理)7

7informationsharing(信息共享)6

8visualization(可视化)6

9informationintegration(信息整合)5

10privacyandsecurity(隐私与安全)5

11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evaluation(个人信息管理评估)5

12groupinformationmanagement(群组信息管理)5

13email(电子邮件)4

14digitalmemories(数字生活记忆)4

15taskmanagement(任务管理)3

16informationkeeping(信息保存)3

17informationorganization(信息组织)2

18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信息分类)2

19informationenhancement(信息增强)2

20informationreminding(信息提醒)2

21personalspaceofinformation(个人信息空间)2

22semanticdesktop(语义桌面)2

23personalization(个性化)2

24tag(标签)2

2个人信息管理概念的相关研究

PIM的思想最早是由VannevarBush在1945年发

表的文章“Aswemaythink”中首次提出的,Bush提出

Memex,它作为一种智能信息工具,能够记录所有书

籍、唱片和各种交流信息,能够快速、自动、灵活地帮助

人们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2]

。而作为学科术语的PIM一

词在1988年才开始出现,M.Lansdale在《人体工程学》

杂志上发表的“个人信息管理的心理学”一文中正式

使用了PIM,其背景是这个时期个人电脑获得了较快

发展,引起人们对运用它来提高人类处理和管理信息

能力的广泛探讨

[3]



自从PIM概念提出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含

义进行了界定:M.Lansdale认为PIM是我们日常处理、

分类及检索信息的方法和程序;Barreau提出PIM是个

人创建的、在工作环境中使用的系统,它包括人们获取

信息的方法和规则,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存储的机制,维

持系统运行的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检索、处理和输

出的机制;Boardmam从传统的信息管理的观点出发,

认为PIM就是存储信息以便日后查找使用;PIM2005

Workshop

[4]

认为PIM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取、组织、存储

和检索信息而从事的活动与研究,指出PIM主要涉及

三类行为:信息保存行为、信息寻找/再现行为以及映

射层次行为。JaimeTeevan和NickBelkin指出PIM是

通过管理信息使人们在需要时及时找到所需信息

[5]



GeorgeLepouras等认为PIM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处理用

户收集到的信息,从而支持用户日后检索到所需信



[6]

。KristinaM.Spurgin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采用感觉

构建法研究PIM,指出PIM研究的是包括电子邮件、书

签、文件和文件夹的保存、组织、管理和查找等的相关

活动

[7]

。WilliamJones和HarryBruce等指出在数字信

息时代,文件、存放地点、人员是支持PIM的重要因



[8]



目前,国外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PIM是个人为了

满足日后检索到所需信息而对个人所有的信息进行的

一系列的交互操作,包括输入、存储(组织)和输出。

这个定义强调的只是PIM中的一个方面。其实,仅从

字面来看,PIM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P+IM”和

“PI+M”,前者强调的是以个人为主体开展信息管理

活动,是和部门、组织、国家等层次的信息管理相对应

的,当然管理的对象则未必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人信息;

而后者则把重点仅放在个人信息的管理上,这也是当

7

<<

专题

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

前PIM研究的主流,并在四次PIM会议论文中得到充

分体现。

3个人信息(personalinformation,PI)及

其整合与增强

WilliamJones等人认为PI主要指三类信息:①用

户保存的仅限于自己使用的信息;②和个人有关但由

其他机构或组织控制的信息(如政府部门掌管的公民

身份信息);③个人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但不受其

控制的信息(如个人浏览的网页)

[9]



3.1个人信息整合

个人信息整合就是对个人所有的文件、网页书签、

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使

大量零散的个人信息更加集中有序,消除个人信息孤

岛,解决数据不共享、应用不集成等问题,实现真正意

义上的信息集成。目前个人信息整合的研究主要是围

绕用户数据信息格式不同、存放位置不同而带来的信

息分散问题,有些国外专家提出要通过信息整合实现

信息的集成和统一,从而解决多平台环境下的信息分

散问题。WilliamJones和OferBergman等指出信息分

散给日常的PIM行为(如信息查找等)带来困难,提出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整合、搜索整合、项目整合、信息内

容属性整合、时间整合、信息表现形式整合、组织技巧

和策略整合以实现信息更大层次的集成和统一

[10]



KristinaGroth等指出将个人信息与组织信息整合有助

于用户使用、共享信息,维基(Wikis)和语义标签技术

为个人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

[11]

。ManasTungare等构

建了一个框架Syncables———对信息赋予唯一的标识

符,通过不同的应用程序软件将不同平台的任务信息

进行对接,同时支持移动平台的代码转换和数据过滤,

从而解决了多平台环境下的信息碎片问题

[12]

。Jens

Dittrich等提出了“量入为出”的信息整合框架iTrails,

核心理念就是以图形搜索引擎作为基准,通过丰富的

基准语义使得检索结果的质量接近成熟的信息整合系

统,目前已经在iMeMex数据空间管理系统中进行使



[13]



3.2个人信息增强

个人信息最初具有不同的格式和结构,是未经加

工、支离破碎和部分相关的,可以通过向个人信息中增

加数据、在彼此不相连的个人信息中增加链接或是删

除和移除没有关联的联系而进行个人信息增强,从而

提高信息质量、避免信息丢失、帮助用户记忆和定位查

找所需信息

[14]

。DavidMaier等介绍了应用于教育方

面的个人信息增强项目Sidewalk,Sidewalk是为教师和

学生学习和研究开发相关的信息叠加工具,包括线性

示意图工具(允许教师通过课程的相关资料构建自己

的“向导式指南”)、Sidepad(允许用户通过对标记选

择、阐述、评论、布局和分组对个人信息空间进行增强)

和IMHC工具(允许通过统一资源定位符识别的网络

资源与信息空间内某一概念或者链接相关联)

[15]

。目

前个人信息增强方面的研究还不全面,但是其在定位

和查找所需信息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何对个人信

息进行增强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4个人信息检索

随着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内存储的

信息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人们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有

效的检索,提高个人信息的利用效率。连续举办四届

的PIM研讨会都将信息检索列为PIM的关键问题之

一,通过对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

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个人信息检索因素、个人信

息检索用户界面和个人信息检索工具三个方面:

4.1个人信息检索因素

个人信息来源广泛、格式各异,且存在于不同的关

键活动中,良好的PIM意味着对现有资源更好地利用

并最终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信息检索充分

发挥作用———从检索的结果中迅速定位到所需信息。

目前国外专家们主要从基于信息属性、上下文关系、个

人对信息的记忆以及语境元数据等因素进行个人信息

检索的研究。NickBelkin和SusanDumais等指出根据

信息内容、来源、时间、存放位置、物理特性、特殊性质、

信息编码等线索检索个人信息

[16]

。RobertG.Capra

III和ManuelPérez-Quiones指出任务类型、领域和复

杂度,个人对任务的熟悉程度和专门技术,查找和重新

查找的经过时间以及信息随时间的改变值是影响用户

PIM和信息重新查找的重要因素

[17]

。Paul-Alexandru

Chirita等针对用户的电脑桌面为情境检索设计了专用

化算法,通过检索上下文关系提高检索效率

[18]

。Su-

darshanMurthy等指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叠加信息

(通过对现有信息添加注释而形成)和上下文信息能

够让查找和重新查找文件、子文件更为简单

[19]

。Mar-

gueriteFuller等设计了包含文件获取的个人数字记忆

(humandigitalmemory,HDM)信息检索框架,能基于

个人独特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记忆进行信息检索

[20]



8

>>

第55卷第24期2011年12月

RobertCapra通过两个阶段的问卷调查指出了影响

PIM重新查找的因素是任务类型以及查找和重新查找

之间的经过时间

[21]

。LiadhKelly等人指出个人生命日

志档案(lifelog)包括来自不同的信息存取空间(包括

家、工作、社会位置)的数据,如个人照片、手机短信息、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聊天、创建的文档、浏览的网页等,

利用语境元数据定位重要和相关的信息对日后检索信

息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4.2个人信息检索用户界面

目前国外研究者主要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利用

当前成熟的关键词检索和属性值检索,并以用户记忆

为导向为用户设计检索界面。EdwardCutrell对支持个

人信息检索的用户界面系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和

比较:①StuffI’veSeen(SIS)允许用户使用与信息相

关的关键词或是使用信息元数据和属性进行检索;②

MemoryLandmarks将检索结果按时间排列并通过一系

列标志性事件(如节假日、重要事件等)对结果进行增

强,从而满足用户自定义内容检索的需求;③Phlat能

够利用户记得的信息源的细节和联系构建用户界

面,利用多层联系和线索进行筛选和检索,从而确保用

户能够更容易地查找、浏览和共享个人信息

[23]

。David

Elsweiler等人指出记忆是人们利用工具检索信息的关

键性要素,介绍了以记忆为导向的邮件信息检索界面

MemoMail

[24]

。AjayKrishnan等人提出了基于分类法

的PIM语义文件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根据内容浏览

信息资源的用户界面,基于集合理论和布尔逻辑的检

索界面能够为初学者寻找所需信息构建精确检索

[25]



4.3个人信息检索工具

个性化检索工具可以提供快速、统一的电子邮件、

文件和网页内容检索,目前专家对个性化信息检索工

具的研究旨在帮助用户轻松、便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

KorinnaBade和AndreasNurnberger指出可以通过使搜

索引擎检索结构化和个性化解决查询结果非结构化的

问题

[26]

。SusanDumais基于客户端属性采用内容匹配

和网页查询结果排序的算法开发了浏览器插件

PSearch,PSearch还允许用户在网页缓存或者桌面搜索

中进行检索

[27]

。UmaMurthy等主要关注轻度认知障

碍、视网膜黄斑退化以及没有明显残疾的人群如何回

忆和查找信息,并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具有个人信息

处理特征的工具personalmemex

[28]

。DanielGonalves

和JoaquimA.Jorge开发了基于叙述的个人文件检索

工具Quill,利用用户联想记忆的优势,帮助用户回忆

所需文件的大量信息,进而通过叙述性故事检索到所

需文件

[29]



5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和网络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日益受到

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个人信息安全一直是PIM的关键

问题之一,信息网络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但是网络的

开放性、虚拟性和匿名性也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

来极大的威胁。个人信息安全是指个人信息在采集、

整合、存储、利用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内。个人信息其

实是一种广义的隐私,保护的核心问题也就是隐私权

的问题,目前国外研究者主要研究个人健康信息等隐

私信息的安全问题。

MaryCzerwinski等认为网络时代需要人们注意个

人隐私,不同类型的信息具有不同层次的安全需



[30]

。RhondaChaytor和EdwardBrown认为个人健康

档案是管理个人健康信息的有利的工具,为了避免在

提交个人健康信息时发生侵犯隐私的行为,提出要引

入个人信息管理隐私顾问(PIMprivacyadvisor,PIM-

PA),PIM-PA能够避免泄露病人的个人信息,解决由

于共享个人信息而带来的法律、伦理和社会影响等问



[31]

。KirstieHawkey和KoriM.Inkpen指出附带的信

息隐私(incidentalinformationprivacy,IIP)在PIM中同

样需要引起重视,附带的信息是指终端设备上因浏览

而缓存的信息,这种可视化信息会带来侵犯隐私问题,

可以通过对网络浏览信息进行分类和对信息进行适当

的过滤予以解决

[32][33]

。YinggangLi等构建了一个可

信赖的信息中介模型MedSIFTER,它可以进行个人信

息聚集、管理和使用,另外信息中介采用群组查询混合

和噪声查询混合对用户隐私进行隐藏,在不向外部截

收者或是健康信息检索系统暴露敏感信息的基础上进

行个人信息检索

[34]



6语义桌面(semanticdesktop)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用户的数量

急剧增长,一个普通的个人桌面系统中可能存储大量

文件,包括文档、电子邮件、图片、音乐等,有效地管理

和利用这些文件成为个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Leo

Sauermann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语义桌面的概念,旨

在将语义Web的技术应用扩展到个人信息管理领



[35]

。LeoSauermann和AnsgarBernardi给出了语义

桌面的定义:语义桌面是一个能够存储个人所有数字

9

<<

专题

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

信息的设备(如文档、多媒体和消息等),所存储的信

息都可由语义网络资源来解释,并且被URI(统一资源

标识符)进行标注,所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RDF(资

源描述框架)图来检索和访问,并可以存储来自于网络

的各种资源,与其他用户的资源实现共享

[36]

。Stefan

Decker和MartinFrank提出了“社会化语义桌面”的需

求,他对未来“语义桌面”的发展做了一个三个阶段的

规划:第一阶段语义网络、P2P计算、社会化网络等技

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第二阶段以上三

种技术两两结合,将语义网络技术用于桌面,形成语义

桌面,同时将语义Web与P2P结合起来,形成语义

P2P,将社会化网络与语义网结合,形成基于本体的社

会化网络;第三阶段将三种技术完全结合,形成社会化

语义桌面

[37]



语义桌面是第三、四届PIM研讨会上讨论的主要

热点,目前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阶段中的绝大部分问题,

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用

于语义桌面开发的集成环境,它的发展目标就是让人

们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并且将这些信

息与别人分享。WolfgangWoerndl和MaximilianWoehrl

提出采用语义桌面解决个人数码助手(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的移动信息管理,利用语义网络技术整

合桌面应用软件和桌面数据,并从用户的观点设计

PDA应用程序SeMoDesk,它允许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定

义、管理和利用个人信息

[38]

。LeoSauermann等人研究

如何将语义网络技术应用到个人桌面系统,使用户可

以像浏览网页一样使用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在个人计算

机中找到所需文件,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



[39]



7个人信息空间(PersonalSpaceofIn-

formation,PSI)

目前,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存

储、访问等出现了新的特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存储、

组织个人信息是PIM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PSI研究

的就是如何将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保存,在需

要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PSI负责管理与维护个人信

息,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有效索引,支持对信息的查找操

作和共享操作。

作为PIM的一个新分支,PSI研究在国外才刚刚

起步,WilliamJones等认为PSI是指个人能够控制的或

名义上能够控制的所有信息单元的集合,PSI不仅包括

个人的书籍、纸质文档、电子文档和存储在不同计算机

中的个人所有文件,而且还包括网页的链接,包括为了

获取、存储、检索和使用PSI中的信息而使用的应用程

序、工具以及将各种形式的文件夹和信息联系起来的

程序架构。PSI不同于个人信息环境(PersonalInforma-

tionEnvironment,PIE),PIE是指与PSI支持工具相连

接的子设备,如办公室的个人信息环境包括纸质文献

堆、订书机、文件柜、计算机和打印机等,一个人可以有

多个个人信息环境,但是只有一个个人信息空间

[9]



JacekGwizdka认为个人游走于公共信息空间和个人信

息空间之中,他提出个人信息空间能够为在公共信息

空间内查找信息和保存、组织已查询信息提供有效的

语义环境

[40]

。JensDittrich等构建了第一个个人信息

空间管理系统———iMeMex,该系统引入了一个基于数

据源的逻辑层,能够提供完全意义上的物理的、逻辑的

个人信息独立,它具备两大特征:能够导航与查询数据

空间和及时更新数据、处理分散数据计算结果

[41]



WilliamJones等指出在数字信息时代,用户对信息的

处理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被处理信息种类多样



[8]

以及处理信息的设备多样化

[42]

,这些都给用户有

效处理信息增加了难度,而PSI的研究可以解决这些

问题,移动环境下PIM的提出对PSI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方便、有效地管理移动环境中用户的PSI成为未

来的研究重点。

8个人信息管理工具

目前个人电子信息以不同的形式(文件、电子邮件

和各种网页信息)存放在不同的地方,随着现代信息技

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信

息工具,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的发展给PIM带来了新

的机遇和发展,利用这些工具实现PIM功能,并能够同

其他系统之间方便地实现数据交换,已经成为PIM未

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PIM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就

是信息破碎,人们需要管理处于不同物理位置的相关

信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移动环境下

如何利用个人信息管理工具方面。KarlVoit等提出了

未来个人信息管理工具的八大要求:①与现存用户应

用软件环境和习惯保持一致;②干扰最小化,要与原有

系统相融合;③使用多种浏览路径并支持在不同的环

境中查找信息;④支持目前层级文件浏览机制;⑤限制

性小,用户能够快速和准确地定位所需信息;⑥透明度

高,用户先前的软件环境如经验、文件存储和检索过程

01

>>

第55卷第24期2011年12月

等不会产生改变;⑦规定无用文件的失效日期;⑧存储

时增加文件的元数据和上下文信息

[43]



从2006年第二届PIM研讨会开始,国外专家主要

是从便于信息存取的角度研究并设计个人信息管理工

具。SimoneStumpf和JonHerlocker提出在机器学习的

环境中利用TaskTracer来优化PIM,人们不用考虑数据

类型和存放位置,从而能快速找到任务相关的信息并

且能更好地了解个人或者工作组的任务

[44]

。Andreas

S.Rath等人认为PIM应该向个人知识工作者提供便

捷的个人知识或组织知识存取,基于此开发了应用程

序Dyonipos。Dyonipos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能积

极主动地展开基于上下文关系的信息检索、浏览知识

间关系并进行知识共享

[45]

。AnthonyCollins和Judy

Kay提出利用桌面界面进行PIM是支持协同工作的重

要方法,构建了一个多用户交互式桌面界面Focus,Fo-

cus不受个人信息物理存储位置的影响,可以统一存取

电子邮件、个人文件、照片并存储网页

[46]

。Ji-Lung

Hsieh等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文件标签工具PKROT(per-

sonalknowledgere-organizationbytagging),允许用户通

过远程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管理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上

的文件,并设计了个人信息重组系统,允许用户对组织

和记录的信息可视化

[47]

。M.C.Schraefel等提出将

PIM工具从被动的数据采集装置向主动的信息助手转

变,构建了PIM工具框架“完美的数字助手”,数字助

手能够处理重复的任务,并具有融合相关个人信息和

公共信息的能力

[48]

。MichaelBernstein等重新设计了

信息碎片管理Jourknow的系统界面和命令输入语言,

并设计了移动电话客户端JourMini及时采集想法

[49]



FlorianEvéquoz和DenisLalanne介绍了软件工具Wota-

nEye———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反映个人信息的使用、

内部结构和类型,帮助用户熟悉并运用PIM策略,Wot-

anEye从时间、社会、主题等方面来反映用户自然记忆

信息的方式

[50]

。WilliamJones等设计了个人项目规划

软件Planz,Planz将电子邮件、网站链接和内容、电脑

文件和文件夹、非正式的笔记整合成一个类似文件的

界面,用户在规划日常活动时就能够便捷地使用个人

信息

[51]



9个人信息管理系统(PersonalInforma-

tionManagementSystem,PIMS)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事务管

理中产生大量的个人信息,信息散落在文件系统的各

处并且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PIMS的出现为用户实现

个人信息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用户在系统内

可对信息进行查询、保存和管理。PIMS也是近年来国

际PIM研讨会关注的主要热点,国外专家主要是从用

户的角度出发进行PIMS系统设计。

OferBergman认为PIMS应该捕捉信息所属项目、

信息对用户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所使用的环境以便帮助

用户日后检索到这些信息

[52]

。ShannonBradshaw等开

发了Beedance,它既可作为科学领域管理信息和知识

的工具,也可作为研究信息共享的环境,Beedance是基

于网络和用户管理的一个系统模型,通过Beedance客

户端可以检索和浏览网络、阅读PDF文章以及进行信

息注释

[53]

。TizianaCatarci等指出现存的人机界面大

多是基于WIMP(窗口、图标、菜单、光标)的模式,提出

要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系统,系统允许查看活动日志

以推断新的任务或者根据归纳推理帮助用户进行任务

分解,从而帮助用户管理日常任务并提高工作效



[54]

。MaryCzerwinski指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系统

帮助用户进行多任务处理和信息工作,其中groupbar

提供基本的任务栏平铺功能,每一个平铺项代表了系

统中的一个窗口。ScalableFabric在屏幕空间内使用

集中加情境显示与用户的关注相一致的信息。Clip-

pingLists和ChangeBorders主要是对信息进行语义内

容提取,通过使用变化的边框和颜色的改变代表信息

内容的改变

[55]

。AkriviKatifori等指出PIMS要向任务

和活动为导向的系统转变,提出了构建个人交互管理

系统,以本体论为基础,提供灵活的抽象表达层,有助

于捕捉信息语义和进行用户检索

[56]

。DuenHorng

Chau等构建了支持多步骤关联性检索个人信息的系

统Feldspar,可以模拟人类的联想记忆进行信息检索,

通过界定与信息相关的人、范围、时间、类型以及其他

信息的关系确定信息的准确位置

[57]

。Hans-Christian

Jetter等研究并设计了跨平台可视化PIMS———面向对

象的可缩放的信息界面ZOIL,可以通过统一的交互模

型统一所有类型的本地和远程信息

[58]



10移动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网络和云计算等的发

展,以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为主的移动信

息设备迅速崛起,这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

远的影响。而对这种变化的关注就成了2008年召开

的第三届PIM研讨会的主题:“正在消失的桌面”———

11

<<

专题

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

传统的桌面计算机以及其他类似的计算工作将很快成

为历史,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多依赖于移动信息设备,如

何在移动环境下实现PIM,并能够同其他系统之间方

便地实现数据交换已经成了PIM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GurminderSingh指出在移动环境下必须要能在恰

当的时间获取所需信息,为此设计了一个综合的移动

提醒系统IMAS(integratedmobilealert),一旦信息进入

系统,IMAS就会跟踪用户所处环境并根据用户需要转

发信息,通过声音提醒、语音提醒、短信提醒、多媒体提

醒、静音提醒等方式使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取紧急

信息

[59]

。DanielC.Robbins提出了一种支持在智能手

机上进行个人信息管理的设计方案TapGlance,

TapGlance是一个统一的智能手机用户界面,用户可以

围绕时间、地点、人员进行移动个人信息检索

[60]

。Ma-

nasTungare和ManuelPérez-Quione指出未来PIM的

四个主要研究领域是:信息设备的互补性,设计者如何

全面地设计设备;多重设备下信息的收集;轻量级信息

获取;信息从个人到社会的过渡

[61]

。AndreasKomninos

等基于移动环境下设备的交互提出了PIM要采用全面

的整体的方法,移动设备将代替桌面电脑成为管理个

人信息和生活的主要工具,这将是下一个浪潮———移

动计算所迫切需要的

[62]

。JakobEgLarsen和Maciej

Luniewski提出利用高端智能手机中的嵌入式传感器

可以获取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嵌入式传感器包括GPS、

GSM、WLAN、Bluetooth、应用程序数据(日历信息)、手

机特殊数据(状态信息)、光传感器(使用内置相机捕

捉图像),从而更好地支持用户进行PIM

[63]



11结语

本文对2005、2006、2008和2009年度召开的四次

国际PIM专题研讨会的会议主题及公开发表的会议论

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读,并以关键词统计分析为基

础,将当前学者们关注的PIM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提取

出来,并对其做了简要的介绍、梳理、归纳和总结。但

是,PIM是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它的牵涉面异常广阔,

涉及的问题众多,对其研究即使在信息事业最为发达

的美国,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经召开的这四次会

议只是揭开了PIM研究的序幕。由于作者的时间和能

力有限,而这四次会议的论文又多达百篇,且涉及到

PIM研究的方方面面,加之主要采用定性方法进行研

究,所以本文归纳出来的有关当前PIM研究的九大研

究热点,有可能不够精确、准确,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

中逐步完善,同时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国

内学者进入PIM研究领域,推动我国PIM学科和事业

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坤.PIM:一个新的研究焦点.[2011-09-20].http://id-

ke.ruc.edu.cn/reports/report2006/seminar%20summary/PIM.

pdf.

[2]BushV.Aswemaythink.AtlanticMonthly,1945(7):11-15.

[3]LandsdaleM.Thepsychologyof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

AppliedErgonomics,1988,19(1):55-66.

[4]JonesW,BruceH.AreportontheNSF-sponsoredworkshopon

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report%20NSF%20PIM%20workshop%

20Seattle%202005%20draft.pdf.

[5]TeevanJ,BelkinN.Finding,re-finding,remindingand“re-col-

lection”ofpersonalinformation.[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drop%20the%20ball%20-%20final.

pdf.

[6]LepourasG,DixA,KatiforiA.OntoPIM:Frompersonalinforma-

tionmanagementtotaskinformationmanagement.[2010-06-

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lepouras-

paper.pdf.

[7]SpurginKM.Thesense-makingapproachandthestudyofpersonal

informationmanagement.[2010-06-15].http://pim.ischool.

washington.edu/pim06/files/spurgin-paper.pdf.

[8]JonesW,BruceH,JonesE,etal.Providingforpaper,placeand

peopleinpersonalprojects.[2011-03-01].http://pimwork-

shop.org/2009/papers/jones-pim2009.pdf.

[9]JonesW,Perez-QuinonesM,BatesM,etal.Towardsafieldof

PIMinquiry.[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

edu/1.%20towards%20a%20field%20of%20PIM%20inquiry,%

20report,%20final.pdf.

[10]JonesW,KargerD,BergmanO,etal.Towardsaunification&in-

tegrationofPIMsupport.[2010-06-15].http://pim.ischool.

washington.edu/Towards%20a%20unification%20final.pdf.

[11]GrothK,EklundhKS.Combiningpersonalandorganisationalin-

formation.[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

edu/pim06/files/groth-paper.pdf.

[12]TungareM,PylaPS,SampatM,etal.Defragmentinginformation

usingthesyncablesframework.[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tungare-paper.pdf.

[13]DittrichJ,VazSallesMA,BlunschiL.Managingpersonalinfor-

mationusingiTrails.[2010-12-10].http://pim2008.ethz.ch/

papers/pim2008-dittrich-etal.pdf.

[14]MaierD,HalevyA,BatesM,etal.Enhancementsofpersonalin-

formation.[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

edu/PIM-enhance3.pdf.

[15]MaierD,ArcherD,AnnareddyTJ,etal.Personalinformation

21

>>

第55卷第24期2011年12月

enhancementforeducation.[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maier-paper.pdf.

[16]BelkinN,DumaisS,KellyD,etal.Searching,finding,filtering

andauto-classification.[2010-06-15].http://pim.ischool.

washington.edu/SearchingFindingBreakoutGroup-Report.pdf.

[17]CapraIIIRG,Pérez-QuionesM.Factorsandevaluationofre-

findingbehaviors.[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

ington.edu/pim06/files/capra-paper.pdf.

[18]ChiritaPA,CostacheS,GaugazJ,etal.Desktopcontextdetec-

tionusingimplicitfeedback.[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chirita-paper.pdf.

[19]MurthyS,MurthyU,FoxEA.Usingsuperimposedandcontext

informationtofindandre-findsub-documents.[2010-06-15].

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murthys-paper.

pdf.

[20]FullerM,KellyL,JonesGJF.Applyingcontextualmemorycues

forretrievalfrompersonalinformationarchives.[2010-12-10].

http://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fuller-etal.pdf.

[21]CapraR.Studyingelapsedtimeandtaskfactorsinre-findingelec-

tronicinformation.[2010-12-10].http://pim2008.ethz.ch/

papers/pim2008-capra.pdf.

[22]KellyL,ByrneD,JonesGJF.Theroleofplacesandspacesin

lifelongretrieval.[2011-03-01].http://pimworkshop.org/

2009/papers/kelly-pim2009.pdf.

[23]CutrellE.SearchuserinterfacesforPIM.[2010-06-15].ht-

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cutrell-paper.pdf.

[24]ElsweilerD,RuthvenI,MaLinxiao.Consideringhumanmemory

inPIM.[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

pim06/files/elsweiler-paper.pdf.

[25]KrishnanA,RamaiahMS,JaastiVK,etal.Semantic‘LS’—

Anapproachforpersonalandprivategroupinformationmanage-

ment.[2010-12-10].http://pim2008.ethz.ch/papers/

pim2008-krishnan-etal.pdf.

[26]BadeK,NurnbergerA.Personalizedstructuringofretrieveditems.

[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

files/bade-paper.pdf.

[27]DumaisS.Interfacesforcombiningpersonalandgeneralinforma-

tion.[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

pim06/files/dumais-paper.pdf.

[28]MurthyU,BurbeyI,KwonG,etal.Re-findingfromahumanin-

formationprocessingperspective.[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murthyu-paper.pdf.

[29]GonalvesD,JorgeJA.Now,It'spersonal!EvaluatingPIMre-

trievaltools.[2010-12-10].http://pim2008.ethz.ch/pa-

pers/pim2008-goncalves-etal.pdf.

[30]CzerwinskiM,GageD,GemmellJ,etal.Digitalmemories&u-

biquitouscomputing.[2010-06-15].http://pim.ischool.

washington.edu/pimDigitalMemoriesReport.pdf.

[31]ChaytorR,BrownE,WarehamT.Privacyadvisorsforpersonalin-

formationmanagement.[2010-06-15].http://pim.ischool.

washington.edu/pim06/files/chaytor-poster.pdf.

[32]HawkeyK,InkpenKM.IncidentalinformationprivacyandPIM.

[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

files/hawkey-paper.pdf.

[33]HawkeyK.AmodelofvisualprivacyconcernsforPIMsystems.

[2010-12-10].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

files/kirsh-paper.pdf.

[34]LiYinggang,MostafaJ,WangXiaofeng.Aprivacyenhancingin-

fomediaryforretrievingpersonalizedhealthinformationfromthe

Web.[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

pim06/files/li-poster.pdf.

[35]SauermannL.ThegnowsisusingsemanticWebtechnologiesto

buildasemanticdesktop[Dissertation].Vienna:TechnicalUni-

versityofVienna,2003:1-5.

[36]SauermannL,BernardiA,DengelA,etal.Overviewandoutlook

onthesemanticdesktop.[2011-01-10].http://citeseerx.ist.

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94.7923&rep=

rep1&type=pdf.

[37]DeckerS,FrankM.Thesocialsemanticdesktop.[2011-01-

10].http://www.deri.ie/fileadmin/documents/DERI-TR-2004-

05-02.pdf.

[38]WoerndlW,WoehrlM.SeMoDesk:Towardsamobilesemantic

desktop.[2010-12-10].http://pim2008.ethz.ch/papers/

pim2008-woerndl-etal.pdf.

[39]SauermannL,GrimnesG,Roth-BerghoferT.Thesemanticdesktop

asafoundationforPIMresearch.[2011-03-01].http://

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sauermann-etal.pdf.

[40]GwizdkaJ.Findingtokeepandorganize:Personalinformationcol-

lectionsascontext.[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

ington.edu/pim06/files/gwizdka-paper.pdf.

[41]DittrichJP.iMeMex:APlatformforPersonalDataspaceManage-

ment.[2010-06-15].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

download?doi=10.1.1.86.3596&rep=rep1&type=pdf.

[42]TungareM,P''erez-Qui



nonesMA.Mentalworkloadattransitions

betweenmultipledevicesin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

[2011-03-01].http://pimworkshop.org/2009/papers/tun-

gare-pim2009.pdf.

[43]VoitK,AndrewsK,SlanyW.Why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

ment(PIM)technologiesarenotwidespread.[2011-03-01].

http://pimworkshop.org/2009/papers/voit-pim2009.pdf.

[44]StumpfS,HerlockerJ.TaskTracer:Enhancingpersonalinforma-

tionmanagementthroughmachinelearning.[2010-06-15].ht-

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stumpf-paper.

pdf.

[45]RathAS,WeberN,KrllM,etal.Context-awareknowledge

services.[2010-12-10].http://pim2008.ethz.ch/papers/

pim2008-rath-etal.pdf.

[46]CollinsA,KayJ.Collaborative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

31

<<

专题

LIBRARYANDINFORMATIONSERVICE

withshared,interactivetabletops.[2010-12-10].http://

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collins-etal.pdf.

[47]HsiehJL,ChenCH,LinIW.Aweb-basedtaggingtoolforor-

ganizingpersonaldocumentsonPCs.[2010-12-10].http://

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hsieh-etal.pdf.

[48]schraefelMc,AndréP,VanKleekM.Thistimeit’spersonal:

FromPIMtotheperfectdigitalassistant.[2010-12-10].ht-

tp://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schraefel-etal.pdf.

[49]BernsteinM,VanKleekM,schraefelMc,etal.Evolutionande-

valuationofaninformationscrapmanager.[2010-12-10].ht-

tp://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bernstein-etal.pdf.

[50]EvéquozF,LalanneD.“Ithoughtyouwouldshowmehowtodo

it”-StudyingandsupportingPIMstrategychanges.[2011-03-

01].http://pimworkshop.org/2009/papers/evequoz-pim2009.

pdf.

[51]JonesW,HouDawei,SethanandhaBD,etal.Writingnewstories

forthesameoldfilesystem.[2011-03-01].http://pimwork-

shop.org/2009/papers/jones-demo-pim2009.pdf.

[52]BergmanO,Beyth-MaromR,NachmiasR,etal.Theuser-subjec-

tiveApproach:AnewdirectionforPIMsystemsdesign.[2010-12

-10].http://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bergman-etal.

pdf.

[53]BradshawS,LightM,EichmannD.Dancingontheboundarybe-

tweenPIMandGIM.[2010-06-15].http://pim.ischool.

washington.edu/pim06/files/bradshaw-paper.pdf.

[54]CatarciT,HabeggerB,PoggiA.Intelligentusertaskorientedsys-

tems.[2010-06-15].http://pim.ischool.washington.edu/

pim06/files/catarci-poster.pdf.

[55]CzerwinskiM.Fromscatterbrainedtofocused:UIsupportforto-

day’scrazedinformationworker.[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czerwinski-paper.pdf.

[56]KatiforiA,VassilakisC,DaradimosI,etal.Personalontology

creationandvisualizationforapersonalinteractionmanagement

system.[2010-12-10].http://pim2008.ethz.ch/papers/

pim2008-katifori-etal.pdf.

[57]ChauDH,MyersB,FaulringA.Feldspar:Asystemforfinding

informationbyassociation.[2010-12-10].http://pim2008.

ethz.ch/papers/pim2008-chau-etal.pdf.

[58]JetterHC,KnigWA,GerkenJ.ZOIL-ACross-platformuserin-

terfaceparadigmfor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2010-12

-10].http://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jetter-etal.

pdf.

[59]SinghG.PIMformobility.[2010-06-15].http://pim.

ischool.washington.edu/pim06/files/singh-paper.pdf.

[60]RobbinsDC.TapGlance:Designingaunifiedsmartphoneinterface

for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2010-12-10].http://

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robbins.pdf.

[61]TungareM,Perez-QuinonesM.Thinkingoutsidethe(Beige)box:

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beyondthedesktop.[2010-12

-10].http://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tungare-etal.

pdf.

[62]KomninosA,BaillieL,BarrieP.HolisticPIM:Managingpersonal

informationforanomadicgeneration.[2010-12-10].http://

pim2008.ethz.ch/papers/pim2008-komninos-etal.pdf.

[63]LarsenJE,LuniewskiM.Usingmobilephonecontextualinforma-

tiontofacilitatemanagingimagecollections.[2011-03-01].

http://pimworkshop.org/2009/papers/larsen-pim2009.pdf.

〔作者简介〕占南,女,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2篇;谢阳群,男,1962年生,教授,副校长,博士,发表论

文60余篇;汪传雷,男,1970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80余篇。

(上接第74页)

[5]曹顺良,刘杰,李宁.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分析.软科学,

2008,22(11):31-34.

[6]胡昌平,赵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信息服务业投入产出实证

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56-59.

[7]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管理

世界,2007(2):61-63.

[8]SchnablH.TheECA-methodforidentifyingsensitivereactions

withinan.IOcontext.EconomicSystemResearch,2003,16(4):

495-504.

[9]GhoshS,RoyJ.Qualitativeinput-outputanalysisoftheIndiane-

conomicStructure.EconomicsystemResearch,1998,10(3):

263-273.

[10]林有.关于投入产出系数的结构分析及其应用.统计与决策,

2007(9):72-73.

[11]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2002

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一.统计研究,2006(11):5-

10.

[12]曾启鸿,蔡文静.福建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实证研究.国土资源科

技管理,2008,25(6):27-30.

〔作者简介〕舒波,女,1971年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20余篇;郝美梅,女,1984年生,硕士研究生,

发表论文5篇;荣艳蕊,女,1984年生,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5篇。

41

献花(0)
+1
(本文系阳光宅女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