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老如何心不老
2012-11-28 | 阅:  转:  |  分享 
  
人老如何心不老

衰老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是,延缓衰老的步伐还是有可能的,这就看你如何科学养生,尤其重要的是如何让心态年轻。俗话说:“心不老,人不老”。我认为:淡泊名利控制欲望是最要紧的。

老年人的养生之道,除了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和坚持锻炼之外,还须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通、达、变。通就是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力保个人的心情通顺,能以自身的能力摆脱不良氛围的干扰,使心理状态保持平衡和稳定。如果被恶劣的外界条件所困扰而不能自拔时,便会造成心理上的“堵塞”,天长日久,机体内的痼疾便暗中形成,古人所说的“久郁难医”即指此。离退休的老者要“想得通”。不少人退下来以后,门庭冷落,常常扼腕长叹,感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是“想得通”的人却不这么看。一位诗人写过一篇《门庭冷落赞》:“……门庭冷落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可以说是一大好事。冷落了门庭,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任由喜好。例如,你要写《回忆录》,读《红楼梦》,听音乐,看电视,走亲访友,打太极拳等等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真是难得的自由自在。”达就是要保持开朗的性格,待人接物时宜豁达大度,不抱成见。老年人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压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时有发生,甚至被一些繁杂琐事搞得头昏脑胀。这时,就要学会忘记苦闷和忧愁,善于寻求松弛的空隙,尽量为自己创造一些欢乐的天地。有些人遭遇一点不幸,就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这种失态,除了增加自己的痛苦外,不会带来别的。然而,豁达的人则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凡是豁达的人,一般总是“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做物质的主人,不做物质的奴隶)。

变就是要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态度面对人生。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全球化,网络家庭化的时代,必须与社会的脉搏合拍,与前进的潮流同步。只有胸怀开阔、广纳新知,方能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如固执己见、不求进步,就难免徘徊不前而影响个人的进步和身心健康。2011,10,9.



献花(0)
+1
(本文系yxlkhx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