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1
2012-11-28 | 阅:  转:  |  分享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酸败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D.干冰升华

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3.下列工业生产原理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石油炼制得到汽油产品

C.用二氧化碳气体生产干冰D.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

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5.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B.用生铁制铁锅

C.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D.用氦气填充气球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D.稀有气体作为霓虹灯的填充气

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木炭烤肉串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8.“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9.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I+Cl2=2NaCl+I2,此反应的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31 8 2 5 反应后质量(g) 0 1 42 3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1.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Si+2CO↑

②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

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④碳的非金属活泼性比硅强

A.仅①②B.仅②③C.仅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镁发生了还原反应B.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C.镁带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3.下列物品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汽油 B.酒精C.蔗糖 D.鞭炮

1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B.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C.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上车或登机

D.煤矿矿井必须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15.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高

C.火柴梗的着火点低D.火柴梗接触的氧气少

16.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1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图书馆图书着火时,立刻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厨房液化气泄漏引起火灾时,应开窗通风换气

C.油井着火时,应设法降低油的着火点

D.电器设备失火时,先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再切断电源

18.当天然气发生泄漏时,由于处理不当,常常酿成惨祸。若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首先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拨打120求助B.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

C.切断电源D.打开门窗

19.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下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湿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20.“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

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21.2003年12月23日,川东气矿发生井喷事故:高压天然气携带一种有毒气体从地下喷出,向四周扩散。所到之处,牲畜、飞鸟和没撤离的人员大量伤亡,水源被严重污染。前线队和救援队迅速进入事故地点,并点燃了喷出的气体,切断了有毒气体的来源。救援队员发现,低洼地的人、畜死亡率高,但是有一位老人摔倒在水田边,头埋在潮湿的草丛中而幸免于难。

(1)该气体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此气体中一定有的元素是和。(填元素符号)

(2)请推测这种气体具有的性质:。

(3)根据该气体的性质,说明老人幸免于难的原因:。



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化学式: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纯碱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表中的4中观点都是错误的。请你仿照表中示例各找出一个化学方程式来否定相应的错误观点。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示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H4+2O2CO2+2H2O (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3)置换反应的反应物中一定有金属单质 (4)复分解反应不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2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请问根据下图所表示的物质的用途,能归纳出氢气的哪些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以上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禁止吸烟的是______________。

26.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27.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图4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A2.C3.D4.D5.A6.C7.D8.D9.C10.A11.D12.A13.C14.B15.A16.D17.A18.B19.C20.C

21.(1)S;H。(2)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以燃烧。(3)大量的有毒气体被草上的水吸收。

22.(1)化合反应

(2)复分解反应

23.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CaCO3CaO+CO2↑ 2CuO+C2Cu+CO2↑ CuSO4+Ba(OH)2=BaSO4+Cu(OH)2↓ 24.(1)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2)可燃性;(3)还原性(答案顺序可以颠倒)。

25.B;D。

26.(1)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白色;常温下为固体;密度比水大;熔点低等(任答两点即可)。

(3)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空气即剧烈燃烧。

(4)保存在水中。

27.(1)可燃物;氧气(或O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



献花(0)
+1
(本文系兰西县红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