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心理暗示与疾病治疗
2012-12-02 | 阅:  转:  |  分享 
  
心理暗示与疾病治疗

心理暗示,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的“心理作用”不可小觑它能使人对正反两个方面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因此,对于病人,一定要注意必须采用正面的暗示,使他们心情开朗,解除顾虑,这样就有助于疾病康复。专家指出:【心理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有科学的基础和功效,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积极正确的暗示疗法,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促进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增强身体健康。而负性的心理暗示,则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嗅。对于病人来说,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从而在身体机能上向有益于病情稳定和症状消除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致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能力大大降低。

根据暗示的方式划分,可分为言语暗示、表情暗示、手势暗示、活动暗示、艺术暗示。心理治疗师为患者治病时,就常用心理暗示,而广泛运用的就是言语暗示。护理人员直接用语言将暗示的信息传达给患者,使患者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暗示治疗的目的。在众多的暗示疗法中,语言暗示是第一重要的,暗示疗法的运用无不借助语言而起着强化作用。

据称,名医华佗在进行针刺治疗时,总是告诉病人针刺过程中一定会有一种感觉从针刺点向所病之处“游走”,让病人细心体会,从而大大提高疗效。现代用电针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时,可同时以均匀有力的语调,用预先编好的暗示语句,如“你的肢体已通电,神经电流已逐渐畅通,肌肉开始逐渐有力”等,对求治者进行暗示,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常在治疗前,护士会主动向患者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常用语有“某某医生技术可好了”,“你放心他给你检查不会痛的”,“治疗时你抓紧我的手,如有不舒服时请摇我的手”等,在医生进行暗示治疗时可对患者说,“瞧,声带多正常啊,只是活动不好”,“我给你滴药,滴完药就会好的”,等等。在暗示中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在医学上已被广泛应用。

心理暗示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见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人体的影响,比如有人看病被误诊,他的身体就会发生与误诊相吻合的症状,直到误诊被解除或恶化致死。

所以,我们要学会多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献花(0)
+1
(本文系yxlkhx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