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种子的萌发321
2012-12-14 | 阅:  转:  |  分享 
  
教学内容:种子的萌发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尝试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快乐点击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植物的生长就是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的,但有种子却不一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所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节的重点。而如何去设计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需要思考、实验、探究,所以是本节的难点。种子萌发,怎样萌发,与植物体将来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本节的又一重点问题。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问题: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探究过程:我们设计甲、乙两组实验,甲组放在室温(25℃左右)下,乙组放在冰箱内(0℃左右)。甲、乙两组分别用A、B、C三个培养皿(也可用罐头瓶、杯子、碗等代替),在培养皿底部放一层纱布(或餐巾纸),然后各放入几粒种子(如大豆、绿豆、小麦、草子等)。A内不加水;B内加适量水,水不没过种子;C内加水没过种子。连续观察一周,你会发现甲、乙两组中,只有甲组中的B培养皿内种子发芽,其余几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没萌发。

分析结果:乙组在冰箱内,温度太低,种子不能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甲组温度适宜,A培养皿中无水分,而C培养皿中水没过种子,无空气,说明种子萌发还需要水分和空气,而只有甲组中的B培养皿中的种子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所以只有甲组中的B培养皿中的种子萌发。

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种子的萌发为什么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呢?原来种子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这些物质不溶于水,不能被胚吸收利用,只有转化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胚吸收利用。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原因是:干燥种子的种皮不易透水、透气,种皮浸水膨胀软化后,氧气容易进入,呼吸作用增强,同时种子所贮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从不溶于水的状态转化为溶于水的状态,才能在细胞内各种酶的催化下水解或氧化分解。但种子不同,萌发时吸水量是有差异的。充足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是水分过多,隔绝空气,引起氧气缺乏,种子就会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过多的酒精,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烂种现象。种子有足够的氧,胚的呼吸作用旺盛,就能产生足够的供应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各种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氧气的量是不同的,如豆类需氧量大,水稻需氧量小,所以在做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否则,有的种子会利用水中的氧而萌发。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而酶的催化作用是发生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酶的活性,只有温度适宜时,酶的催化效率才高。

光照和肥料对种子的萌发几乎没有影响。因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来自种子本身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不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

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即使在外界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将下列种子种下去也不会萌发:①一片豆瓣;②煮熟的种子;③我们吃的大米粒;④处在休眠期的种子;⑤干瘪或虫咬的种子。原因是一片豆瓣仅是大豆种子的一片子叶;我们吃的大米仅是水稻种子的胚乳和残留的一部分胚;煮熟的种子,胚已死;干瘪或虫咬的种子缺乏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处在休眠期的种子无活力。所以种子要能萌发,还必须具备自身条件:种子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且有充足的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4.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收水分,在适宜的条件下,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在直径为10厘米的培养皿内,铺2~4层滤纸或纱布,加入适量的水,使滤纸或纱布湿润。然后均匀地摆上100粒种子(如小麦种子),放适宜温度下,连续观察七天,将数据记入下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萌发的种子数 发芽率=×%

注意:①测发芽率不要将全部种子都用上,只需随机抽取部分即可,不可只挑选粒大的。

②只用三五粒测发芽率,无代表性,偏差太大,应取足够多的粒数。

③要重复测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这样更有代表性。

④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小麦、水稻种子,才适于播种。否则会出苗不齐,影响产量,贻误季节。

⑤几种常见种子的萌发最适温度:

小麦 棉 水稻 玉米 菜豆 12~22℃ 20~30℃ 25~35℃ 30~35℃ 20~25℃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本节的热点考点内容:①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②知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以及与选种和贮存种子的关系;③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各部分的发育情况。④学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探究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跨学科综合是当今中考命题的主要方向。本节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往往会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进而与发芽率相结合,同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例1】小麦播种后,浇水过多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缺乏空气 B.胚已死 C.温度过低 D.水分过多

分析:该题与农业生产相联系,人们往往会认为浇水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浇水过多,土壤透气性差,种子会缺氧,影响萌发。

答案:A

金钥匙: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例2】在适宜的条件,能够萌发的种子是()

A.存放多年的蚕豆种子 B.去掉子叶的蚕豆种子

C.收获不久的蚕豆种子 D.被虫蛀的蚕豆种子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内部条件是具生活力的胚。A项种子存放多年已经死去;B项因种子萌发时无营养供应,也不能萌发;D项因胚被虫蛀了而不能萌发。

答案:C

金钥匙:通过本题的练习,更加清楚种子萌发的内因和外因。



典型例题剖析

【例1】种子萌发时,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必须由 到 的转变,才能被 吸收利用。

剖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需要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必须是溶于水、由水运输而来,蛋白质、脂肪和淀粉都是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在种子萌发时,三类物质需要经过一系列变化,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由复杂的物质变为简单的物质,由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转变成溶于水的养料,这样才能供给胚利用。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需要水、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即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答案:复杂简单胚

金钥匙:此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水。

【例2】某同学用剥去种皮与未剥去种皮的黄豆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做萌发实验,结果都萌发,请你为该实验拟定一个实验目的(不超过15字)并说明该实验结论。

剖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已知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而该组对照实验的研究条件是种皮有无,但结果一样,说明种皮没有影响“萌发”这一结果,但对过程可能有影响,而这不是主要问题,因为种皮主要起保护种子的作用。故结论应为“种皮不是种子萌发必需的自身条件”,从结果推知此实验目的为“探究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见剖析内容。

金钥匙:本题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3】在北方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膜覆盖,这样做能够促使种子提早发芽、出苗。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湿度 B.提高温度

C.提高空气含量 D.减弱光照强度

剖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根据题意,在北方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膜覆盖,主要原因是北方早春温度比较低,不利于种子的萌发。经过塑料膜覆盖后,可以提高表层土壤的温度,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使其提早发芽、出苗。

答案:B

金钥匙:这是一道生产实践题,用理论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易错例题详解

【例】“黄豆芽”中可食用部分的细长发白的部分,主要是由黄豆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

A.胚根 B.胚轴 C.胚芽 D.子叶

错解:C

纠正:有的同学易犯习惯思维的错误,认为“黄豆芽”就是芽,应该是胚芽发育成的,故误选C。因此,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不要顾名思义和习惯思维,要多动脑,勤动脑。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由胚根发育成根,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黄豆芽”中细长发白的部分是根,所以是由胚根发育成的。

正解:A

说明:本题旨在让学生明白胚的各部分的作用。



创新例题点拨

【例1】农民伯伯有这样一个经验,在播种小麦和玉米时,往往种得深一些,种上后还要压或踩,而种大豆和花生时,却要松土,且种得浅一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点拨:小麦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子叶小而薄,仅起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萌发时,胚芽外包芽鞘,由于胚轴伸长而钻出地面,遇到的阻力小,而大豆、花生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萌发时带着厚厚的子叶一块钻出地面,遇到的阻力大。这与物理中的阻力有关。

答案:玉米和小麦种子萌发时,只是胚芽钻出地面,遇到阻力小。而大豆、花生种子萌发时,则连肥厚的子叶一块钻出地面,遇到的阻力大。

金钥匙:本题重点考查种子的萌发过程,结合实践经验,认识子叶出土和子叶不出土的问题,且与物理中阻力相联系。

【例2】(1)我们在吃熟玉米时,常掉下一些发白的小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A.胚芽 B.胚根 C.胚 D.胚乳

(2)若将玉米种子的胚取下,种下去不能发芽的原因是()

A.胚不完整 B.胚失去活力

C.胚已死 D.无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点拨: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在胚乳中,我们吃熟玉米时,主要食用的也是胚乳,有时掉下的发白的部分是玉米种子的胚。若单独将玉米种子的胚取下来,种下去也不会萌发,虽然它的胚完整,也有活力,但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应来自种子本身,而玉米种子的胚中不含营养物质而在胚乳中,所以单独将胚种下去,无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不会萌发。

答案(1)C(2)D

金钥匙:本题重点考查种子的结构及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要学会运用种子萌发的条件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3】分析图3.2-1中实验,从中总结出实验结论。实验Ⅰ表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 和 ;实验Ⅱ表明种子萌发还需要 。



图3.2-1

点拨:本题通过实验来考查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本题要求能够观察实验,并能从中得出结论。实验Ⅰ中位于空气和水交界处的种子萌发了,完全浸在水中的没有萌发,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也没有萌发。由此说明种子萌发缺少水分和空气任何一项也不行。实验Ⅱ装置与实验Ⅰ相同,只是温度有较大变化,在2℃情况下,即使有水和空气种子也不能萌发。这说明温度也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

答案: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金钥匙: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学用方法指导

实验探究是学好本节的关键,要学会自己设计探究实验,让现象更明显。更直观。例如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单凭老师讲和课本上的结论,很难做到理解,而通过探究实验,则是顺理成章的事。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好本节的关键问题。例如,买回的一批种子能否马上播种,观察种子播种后出苗情况等,可通过调查、观察,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



?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与种子萌发无关的是( )

A.一定的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阳光 D.充足的氧气

2.播种前,选择种子的标准是( )

A.大而饱满 B.中等均匀

C.细小无损伤 D.都可以

3.大豆种子萌发时子叶的作用是( )

A.提供营养物质 B.保护胚芽

C.萎缩,无作用 D.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

4.某同学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选出了1000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只有40粒未萌发,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

A.9.6% B.96% C.90.6% D.4%

5.仓库中贮存的种子不萌发,主要的原因是( )

A.缺乏水分 B.温度不适宜

C.空气不充足 D.以上三项都不能满足需要

6.炒熟的种子,置于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因为( )

A.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B.胚是死的

C.胚不完整 D.没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7.下面的四种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突破果皮、种皮而入土的是()

A.菜豆 B.玉米 C.花生 D.黄豆

8.种子萌发后可长成幼苗,长成幼苗的构造是( )

A.整个种子 B.胚

C.胚芽和种子 D.胚芽和子叶

9.切除玉米种子的胚乳,将其播种在具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外界条件的土壤中,此种子将发生的现象是( )

A.种子不萌发 B.种子萌发和长成幼苗

C.种子萌发,但不能长成幼苗 D.种子不萌发,但能长成幼苗

10.植物种子萌发和长成幼苗的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由( )

A.种子供给 B.子叶和土壤供给

C.子叶或胚乳供给 D.子叶和胚乳供给

11.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提早出苗的原因是( )

A.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萌发 B.防止病虫害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种子萌发时需避光处理

12.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下分别播种,甲组播在肥沃的土壤里,乙组播在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发芽的情况是( )

A.乙先发芽 B.甲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13.下列各组种子中,最不可能萌发的是( )

A.切去部分大豆子叶的大豆种子 B.温暖环境中的干燥种子

C.去掉部分胚乳的小麦种子 D.温暖环境中的湿润种子

14.将我们食用的大米粒种下去,环境条件适宜,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A.温度太低 B.缺乏水分 C.胚不完整 D.空气不足

15.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发育的是 ()

A.子叶 B.胚乳 C.胚根 D.胚芽

二、判断题

16.测种子发芽率时应选择那些粒大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 )

三、实验分析题

17.将A、B、C三粒完整的大豆种子,按图3.2-2所示捆在玻璃棒上,将甲置于室温下,乙置于冰箱内,过5~7天,问哪一粒种子能萌发?为什么?



图3.2-2

四、分析说明题

18.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通常称为“地膜覆盖”),这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好处?19.小康村农民张大顺承包了1000亩耕地,他从外地购进1万斤小麦种子。他能不能直接播种?为什么?

1.C2.A3.A4.B5.A6.B7.B8.B9.A10.C

11.A12.C13.B14.C15.C

16.×提示:测发芽率是随机抽样。

17.甲中的B粒萌发。因乙在冰箱内温度不适宜;甲的温度适宜,但A在水中缺氧,而C无水分,只有B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所以只有甲中的B粒能萌发。

18.早春天气寒冷且干旱,地膜覆盖一是为了保温;二是保水,防止水分过多蒸发。

19.张大顺不能直接播种,应先测定发芽率,只有发芽率达到90%以上才适于播种。因种子能否发芽,还受种子自身条件影响,若种子贮存不当会使胚死掉,失去活力。若直接播种,万一种子发芽率太低,会使出苗不全,严重会贻误农时。



献花(0)
+1
(本文系春天的大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