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9 车用天然气缠绕气瓶安全分析
2012-12-21 | 阅:  转:  |  分享 
  
天然气工业2009年4月

车用天然气缠绕气瓶安全分析

张应禄

自贡大业高压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张应禄.车用天然气缠绕气瓶安全分析.天然气工业,2009.29(4):102—104.

摘要发展天然气汽车符合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要求,车用天然气缠绕气瓶是天然气汽车的

重要专用装置。做好车用天然气缠绕气瓶的安全性分析,消除其安全隐患可为减少或杜绝车用气瓶发生重、特大

安全事故提供保障。根据《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介绍了钢瓶的材料、设

计、制造、力学性能试验和各种检测方法等,对车用天然气缠绕气瓶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中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及

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CNG汽车缠绕气瓶安全分析

DOI:lO.3787/j.issn.1000-0976.2009.04.031

U刖置

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以下

简称缠绕气瓶,即CNG2型瓶)是一种经济、安全、

环保型机动车用燃气储存设备。随着国际油价的不

断变化、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人们环保意识的逐

渐增强,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在城市公交、汽车运

输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缠绕气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钢质内胆和纤维

缠绕层。目前国内多数厂家采用的设计、制造、验收

标准是参照IS011439—2000《天然气汽车车载高压

气瓶》国际标准制订、经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审查备案的企业标准。缠绕气瓶的安全性与该两部

分质量的好坏和相互关联度密切相关。为此,探讨

了影响缠绕气瓶安全性的因素和解决缠绕气瓶安全

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影响缠绕气瓶安全性的因素

影响缠绕气瓶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

缠绕气瓶所用材料、制造技术和安全泄放装置。

1.1缠绕气瓶所用材料

1.1.1内胆材料

缠绕气瓶内胆材料选用钢材,所充装的介质为

天然气。尽管天然气在充装前经过脱硫、脱水、脱轻

油处理,其硫化氢含量较低(不高于20mg/m3),但

当钢瓶中残存有水时,水中溶人大量的硫化氢,会对

钢材产生腐蚀作用(在温度低于250℃,干燥的硫化

氢不对钢材起腐蚀作用)。硫化氢遇水产生电离,生

成的氢向钢中扩散,在局部区域聚积达到极限浓度

时导致钢的脆性破坏。

金属中残留的氢或氢与金属生成氢化物所造成

的金属脆化现象,称为氢脆。氢脆的断裂性质为脆性

断裂。关于氢脆的机理,通常认为是容器内部存在初

始缺陷或由于化学反应生成了缺口[1],滑移时,由于

晶界和夹杂物的存在,在缺口的前沿塑变区内继续产

生一些细微的裂纹或空穴。对于缠绕气瓶而言,随着

内胆材料强度的增加,产生脆性的可能性加大[2]。

影响氢脆产生的主要因素:

1)材料因素:氢脆易发生在高强度材料中,钢的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越高,氢脆敏感性越大。钢的

氢脆还与化学成分和组织密切相关,未回火的马氏

体组织最易产生氢脆,钢中的夹杂物,尤其是硫化物

极易诱发氢脆。

2)应力因素:拉应力引起氢脆。

3)环境因素:钢中氢含量在O.45mg/m3以上

时,随着氢含量增加,钢的脆性增大,而断裂应力、断

面收缩率和延伸率降低。

1.1.2缠绕层材料

缠绕层材料由纤维和树脂两部分组成。用于缠

绕气瓶的结构增强性纤维材料有玻璃纤维、芳纶纤维

作者简介:张应禄,1967年生.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工作。地址:(643036)四川省自贡市自贡大业高压容

器有限责任公司燃气成套设备开发中心。电话:(0813)3600842,13990007107.E.mil:zhaIlgyinlu7107@yahoo.com.cn

·102·

万方数据

第29卷第4期天然气工业II墨目团匾譬罾重量髓

或碳纤维。所用树脂则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树脂。

由于缠绕气瓶循环地充、放天然气,因此要求缠

绕层在持续载荷和循环加载下应有高可靠性,其材

料的好坏、纤维与树脂体系的有机匹配都直接影响

着缠绕气瓶的质量。

1.2缠绕气瓶制造技术

在IS011439~2000国际标准中。对缠绕气瓶内

胆用钢坯或无缝钢管制作未作明确要求,而我国多

数企业采用钢管旋制。采用此方法,在制造缠绕气

瓶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易产生缺陷:

1)钢管旋压成型工序,在瓶底、瓶肩内表面易产

生皱折、裂纹,造成应力集中。

2)内胆热处理工序,其力学性能均匀性、一致性

不易得到保证。

3)缠绕、固化工序,易出现固化不彻底、缠绕层

黏合不好的现象。

1.3缠绕气瓶安全泄放装置

缠绕气瓶安全泄放装置的选取,应能满足缠绕

气瓶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安全泄放要求。

2解决缠绕气瓶安全性缺陷所采取的

主要措施

2.1材料

2.1.1内胆材料

根据以上分析,内胆材料宜选用符合GB18248

《气瓶用无缝钢管》标准的30CrMo气瓶用无缝钢

管,并控制其硫、磷含量。铬钼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

能,经过热处理后,在较高的强度水平上仍能保持良

好的塑性和足够的韧性;同时,对内胆材料化学成分

也作了严格的规定(见表1)。经热处理后,其抗拉强

度应不低于保证值,且不高于880MPa;屈强比不大

于o.85;断后伸长率不小于14%;3个试样冲击功平

均值不低于·30J。

2.1.2缠绕层材料

纤维材料选用符合标准的结构增强性玻璃纤

维、芳纶纤维或碳纤维。采用碳纤维时,应采取措

施,防止缠绕气瓶金属部件产生电化学腐蚀(在内胆

外表面与碳纤维之间缠绕部分玻璃纤维;或对内胆

外表面进行防腐处理等)。

树脂选用热固性环氧树脂,按一定的比例配料,

经过缠绕、固化工序后,验证其缠绕层抗拉强度和层

间剪切强度是否达到保证值的要求,并据此制订合

格、成熟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手册。

2.2设计

根据标准规定,缠绕气瓶在正常使用期间,其承

压部件由于可能的质量退化会出现“未爆先漏”的失

效模式[3]。参照GB5099—1994《钢质无缝气瓶》实

际爆破压力计算公式S=pb·D。/(2.1R。+户b)【4],

计算出内胆简体满足最小爆破压力时的最小厚度;

由缠绕气瓶最小爆破压力确定缠绕层数(金属内胆

封头承担轴向拉应力,缠绕层只承受周向应力);确

定缠绕气瓶自紧压力极限范围(根据载荷、位移的边

界条件及其有限元网格图,用应力分析的方法,计算

自紧后缠绕气瓶在零压力、公称工作压力、水压试验

压力和设计爆破压力下,缠绕层和内胆中的应力);

根据应力分析,确定最优化的结构;同时,计算缠绕

气瓶在水压试验压力下的安全泄放量,据此选择安

全泄放装置。该安全泄放装置应为易熔合金塞和爆

破片复合式。

2.3制造与验收

1)钢管进厂复验其化学成分,并采用超声检测

方法检测其质量。经过中频加热旋压后,分别成型

瓶肩和瓶底;瓶肩、瓶底形状应圆滑过渡,无突变;收

底后,去除瓶肩、瓶底附近内壁皱折和其他缺陷,并

保持圆滑过渡;同时用专用工具检查其内部。对气

瓶内外表面进行抛丸处理,不允许有裂纹存在,表面

应光滑平整,尽量减少应力集中。

2)为了得到满足性能和要求的金相组织,对金

属内胆进行调质热处理,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控制

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对内胆的金相组织进行检

测,其纤维组织应为回火索氏体;晶粒度不低于6

级;内外壁脱碳层深度不超过0.3mm,确保内胆组

织不存在马氏体,避免发生氢脆。然后用磁粉和射

线检测方法,检查其质量。

3)气瓶内胆缺陷易加剧气瓶氢脆、发生应力腐

蚀。因而,必须控制其缺陷的产生。在热处理后,对

内胆进行磁粉和射线探伤检查,不允许有任何裂纹

存在,并对内胆的直线度、椭圆度等加以严格控制。

表1内胆材料化学组成表

·103·

万方数据

2009年4月

4)气瓶内壁的拉应力易导致氢脆。因此,对气

瓶内壁进行喷丸处理,内表面形成局部压应力,使钢

瓶内壁处于预压应力状态,改善其抗疲劳性能和抗

氢脆能力。

5)对缠绕气瓶内壁进行防腐处理,防止氢向钢

中扩散,产生氢脆。

6)纤维处理。纤维采用了增强浸润剂进行处

理,存储不当会吸附大量的水分,纤维表面的这些游

离水会影响树脂基体与纤维的黏合,使微裂纹等缺

陷进一步扩展,从而使缠绕层强度和耐老化性能下

降[5]。因此,纤维使用前需进行烘干处理(60~80℃

下烘干24h)。

7)浸胶及胶液含量。胶液含量的变化及分布对

缠绕气瓶质量的影响较大:①会直接影响缠绕气瓶

的厚度控制;②若含胶量过高,缠绕层的强度会降

低,含胶量过低,则耐老化性能及剪切强度又会下

降,同时也影响纤维强度的发挥。因此,需严格控制

纤维缠绕的含胶量,保证整个缠绕过程中的含胶量

均匀。实际操作中将含胶量控制在17%~25%之

间。影响含胶量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胶液黏度、缠绕

张力、浸胶时间等。同时胶液温度也与缠绕气瓶质

量息息相关,因此,通常在浸胶槽下装备恒温水箱,

以控制胶液温度。水温控制在20~40℃,胶液黏度

控制在0.35~1.OPa·s。

8)连续、成熟的缠绕、固化技术。缠绕张力是缠

绕工艺的重要参数。张力大小、各束纤维间张力的

均匀性以及各缠绕层之间纤维张力的均匀性等都直

接影响着缠绕气瓶的质量。因此,采用专用设备控

制其缠绕张力的大小和变化,限制缠绕速度。湿法

缠绕纱线速度不超过o.9m/s,同时气瓶内胆旋转速

度也不能过高,否则,胶液会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

迁移和溅洒。缠绕角是纤维缠绕方向与气瓶内胆轴

向之间的夹角。对于环向缠绕气瓶,其缠绕角接近

于90。。缠绕角与纤维缠绕纱片宽度有直接关系。

经测算,缠绕时,纱片宽度不宜大于24mm,以便纤

维受力最大限度地用于环向。

9)对固化后的缠绕气瓶进行自紧处理。自紧是

制造缠绕气瓶时对金属内胆的加压过程,使内胆应

变超过其屈服点,足以引起永久性的塑性变形。加

压的结果,使缠绕气瓶内部在零压力时,内胆具有压

·104·

应力,纤维具有拉应力。这样,有利于提高缠绕气瓶

的承载能力、改善其抗疲劳性能和抗氢脆能力。

3结论

缠绕气瓶的安全性既与金属内胆化学成分、力

学性能有关,又与其缠绕层质量和制作工艺密不可

分。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控制缠绕气瓶的安全性:

1)限定金属内胆材料中硫和磷的含量,要求含

硫量小于O.02%,含磷量小于0.02%,硫磷总量小

于O.03%。

2)限制金属内胆实际抗拉强度值,要求crb不高

于880MPa,屈强比不大于0.85。

3)要求金属内胆材料有较高塑性,其断后伸长

率不小于14%,3个试样冲击功平均值不低于30J。

4)控制金属内胆初始缺陷尺寸,并采取内胆内

壁喷丸和外壁抛丸的工艺保障措施。

5)对缠绕气瓶内壁进行防腐处理。

6)采用自紧工艺,使内胆与纤维缠绕层紧密贴

合,成为连续受力体,使缠绕气瓶在零压力时,内胆

具有压应力,纤维具有拉应力,以此来提高缠绕气瓶

的承载能力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针对影响缠绕气瓶安全性的因素,从

材料、设计、制造、验收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尤

其是限制金属内胆实际抗拉强度上限值和对内胆内

壁进行防腐处理,对于降低氢脆等危害的产生,提高

缠绕气瓶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考文献

[1]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腐蚀与防护手册——腐蚀

理论、试验及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2]秋长望.高强度钢在常温高压氢气中的氢脆[刀.中国锅

炉压力容器安全,1999(6).

[3]Is011439—2000天然气汽车车载高压气瓶[s].[出版地

不详]:[出版者不详],2000.

[4]国家技术监督局.钢质无缝气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社.1995.

[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工程大

典——复合材料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修改回稿日期2009一02—20编辑何明)

万方数据

车用天然气缠绕气瓶安全分析

作者:张应禄,ZHANGYing-lu

作者单位:自贡大业高压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刊名:天然气工业

英文刊名:NATURALGASINDUSTRY

年,卷(期):2009,29(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5条)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复合材料工程2006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钢质无缝气瓶1995

3.ISO11439-2000.天然气汽车车载高压气瓶2000

4.秋长鋆高强度钢在常温高压氢气中的氢脆1999(06)

5.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腐蚀与防护手册--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198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晓辉.陈林红.张树浅析影响车用缠绕气瓶使用安全的问题与缺陷[期刊论文]-城市公共交通2010(2)

2.夏立荣.XIALi-rong车用CNG全复合材料气瓶的失效模式分析及预防[期刊论文]-压力容器2009,26(12)

3.张树.赵建伟关于车用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公共交通2007(6)

4.杨树军关于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危险性的讨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2010(9)

5.文洪江.孟永彪.黎玉萍.李悦.WenHongjiang.MengYongbiao.LiYuping.LiYue电测法在车用CNG气瓶检验中

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化工2010,37(5)

6.蔡乾博.CaiQianbo车用CNG钢瓶的定期检测[期刊论文]-城市公共交通2006(1)

7.刘峰合理提高CNG汽车加气速度的几个关键环节[期刊论文]-城市公用事业2003,17(4)

8.赵勇.夏立荣.ZHAOYong.XIALi-rong车用CNG钢瓶定检水压试验合格指标的探讨[期刊论文]-广州化工

2009,37(6)

9.李悦.孟永彪.黎玉萍.文洪江.LIYue.MENGYongbiao.LIYuping.WENHongjiang车载CNG气瓶残余变形率测试

计算方法[期刊论文]-化工机械2010,37(6)

10.岳忠车用气瓶检测站危险分析[期刊论文]-安防科技2006(6)



引证文献(2条)

1.岳忠.李晓辉.张树基于ANSYS对车用全复合材料CNG气瓶的安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3)

2.周华.张道文.黄海波.王君CNG汽车专用装置安全可靠性试验[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2010(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rqgy200904031.aspx

献花(0)
+1
(本文系清风藏书楼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