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粪便检查
2012-12-29 | 阅:  转:  |  分享 
  
粪便检查

1.粪便形状与颜色:

化验介绍:正常人的大便呈黄褐色,婴儿为黄或金黄色,成形便。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

(1)稀糊状或稀水样便:多因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造成。常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慢性肠炎。

(2)米泔样便:霍乱、副霍乱病人粪便为白色淘米水样,含粘液片块。

(3)粘液便:大、小肠、直肠炎症时可见到粘液便。

(4)胨状便:过敏性结肠炎常出现粘胨状、膜状便。

(5)脓血便: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时可见到。阿米巴痢疾病人便可呈暗红色果酱样。

(6)鲜血便:见于痔疮、肛裂等情况。

(7)白陶土样便:见于梗阻性黄疸。

(8)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粪便颜色为暗褐色或黑色,质软并有光泽如柏油样。便隐血(潜血)试验阳性。

(9)细条状便:直肠癌、直肠息肉可使大便变细。

2.粪结核杆菌检查:

化验介绍:无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临床怀疑肠结核时,可以通过大便涂片进行抗酸染色查找分枝杆菌,也可以通过大便结核菌培养确定诊断。

3.粪镜检(F):

化验介绍:取大便标本用生理盐水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

参考值:无

临床意义:镜检结果

(1)细胞a.白细胞:正常大便中看不见或偶然见到。肠炎时一般少于15个/HP;菌痢时>15个/HP,甚至满视野。b.红细胞:正常大便中无红细胞,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痔疮、肛裂时大便中可见到红细胞。

(2)食物残渣正常大便中的食物残渣为已消化后的细小颗粒,偶然可见到淀粉颗粒和脂肪小滴。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时淀粉颗粒增多。肠蠕动亢进,腹泻,消化不良时常可见到脂肪小滴。

(3)寄生虫肠道寄生虫病时可以靠镜检找到虫卵、原虫滋养体及其包囊。常见的虫卵有蛔虫、钩虫、蛲虫、鞭虫、血吸虫卵等。阿米巴痢疾大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

4.粪潜血试验(F.O.B):

化验介绍: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大便中含有被消化液破坏了的红血球,大便变成黄褐色或黑色,此时潜血试验出现阳性反应,所以此项检查对消化道出血有诊断意义。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如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消化道肿瘤(胃癌、肠癌、肝癌、胆道肿瘤等)、肝硬变合并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性胃炎等。

(2)假阳性:药物作用(服铁剂)、食物作用(吃猪肝、动物血,菠菜等)潜血可出现阳性,应进一步复查。

5.粪细菌培养:

化验介绍:肠道传染病,如急、慢性肠炎、菌痢、伤寒等,可以通过大便细菌培养、分离确定细菌种类及诊断。如菌痢病人,抗菌素治疗前大便中可培养出痢疾杆菌,并能分型。

参考值:自动化仪器鉴定、常规培养鉴定:依情况而定有无致病菌。

临床意义:有时直接涂片可查找到细菌,如伪膜性肠炎,涂片染色可查到葡萄球菌、念珠菌等。霍乱病人可通过直接涂片查到霍乱弧菌,并可以通过悬滴法观察细菌形态和运动方式。



献花(0)
+1
(本文系sn飞雪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