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是一種習慣尊重是友誼的基石
交友,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做事盡量減少差錯;寬以待人,便是對人要寬厚容讓、和氣、大度。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名叫章惇,後來做上了宰相,執掌大權。他把持政局時,把蘇東坡發配嶺南,又貶至海南。後來,蘇東坡遇赦北歸,章惇正垮臺被放逐到嶺南的雷州半島。蘇東坡聽到這個消息,給章惇寫了封信,說:「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驚嘆,這麼大年紀還得浪跡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帶雖偏遠,但無瘴氣。」一面安慰章惇的老母親,一面對他兒子說過去的就別提,多想想將來云云。可想而知,蘇東坡如此大度,章惇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對他心存感激。蘇東坡的胸懷就是比一般的人寬廣,對一個幾乎將自己置於死地的人,在他落難時還能盡朋友之責。人們常將一句古諺寫成「無毒不丈夫」,其實其全貌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才是它的本來面目。另外,一個人不僅要自己的胸懷寬廣,度量恢宏,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一個人如果損失了金錢還可以再賺回來,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問題可大了。因為心靈受了傷害,就不是那麼容易彌補的。也許你並無傷友之意,但往往由於一句話或一件事而傷害了別人,甚至可能為自己樹起了一個敵人。中山是戰國時代的小國,一次,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正巧羊肉羹不夠,無法讓全場的人都喝到。司馬子期因沒喝到羊肉羹而懷恨在心,他跑到楚國,用計勸楚王攻打中山。楚是強國,輕而易舉就攻破中山。國君外逃時,發現有兩人拿著武器一路保護他,他問這兩個人來幹什麼,他們答道:「我父親因您賜他一盤食物而免於餓死,他去世前叮囑,要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報效您。」國君聽罷,感嘆說:「給的東西不在乎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深淺,卻在於你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一碗羊肉羹亡了國,卻因一盤食物得到兩位勇士。」從這則典故中可以說明,朋友的自尊傷害不得。現在的人越來越強調個性,好勝心極強,常常把事做「絕」,直到表明自己的正確或勝利才罷手,如此難免傷害感情。其實在一些小事小節上,你大可讓朋友「贏」上一把,高興高興,照顧一下友人的自尊,這也是一個獲得多方面好感的機會。一位先生在閒暇時找朋友對弈、聯絡感情。一上手,他就對朋友猛攻猛殺,搞得朋友顧前不顧後,十分緊張。而且,他自以為棋術高超,故意露了一個破綻,朋友發現,立即進攻,不想他使出殺著,還得意地說「你死定了」。把朋友弄得灰頭土臉,朋友自然大不高興。此後,這位先生再去找朋友,人家就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再不肯與他下棋,他卻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沒有尊重就沒有友誼,就像沒有基石不可能築起大廈一樣。若是旁若無人地使自己出盡風頭,一味地過癮,不僅得不到友情,還會傷了友人的自尊心。
給貪圖小利的人一點面子
現實生活中,不管是誰,都喜歡和那些豪爽熱情、慷慨大方的人交往,不願意同貪小利者打交道。這種心理無可非議,然而這樣做,也存在一些問題──對自己縮小了交際圈;對貪小利者則陷入「孤獨一枝」,對工作、對事業彼此都不利。社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行動與動機,並非完全是一對一的,它們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一般來說,貪小利者有兩種:一種是受生活習慣所影響;另一種是受生活觀念所支配。因此,與不同心理狀態的貪小利者相處,就應持不同的態度,用不同的鑰匙去打開他們的「心鎖」。有一些人貪小利的毛病是受社會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這種人往往缺乏遠大的理想,胸無點墨,生活作風隨便,自尊要求低,得過且過,不求上進。這種人,一般心地不壞,而且性格內向,毫無隱諱,容易深入瞭解。同這種貪小利者打交道,要注意正面引導,引導他們在學習上和工作上下功夫,以提高其理想層次。理想層次提高了,自尊的要求就會隨之增長,貪小利的毛病便會相應地得到克服。對這類人貪小利的毛病切不可姑息,對他們的姑息,只會加重這種不良生活習慣。另外,也不可對他們進行諷刺挖苦,因為諷刺挖苦會影響其自尊需要的提高。還有一種貪小利的人,他們的行為是受一定意識形態支配的,其貪小利行為反映著其生活觀念。這種人往往具有比較特殊的生活閱歷,在生活中受過磨難,生活觀常常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和這類貪小利者打交道,採取一般化的說理方法,是無法解決其觀念形態問題的,應真誠地與之相處,用自己的博大胸懷去感化他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真誠地、無微不至地去幫助他們,使他們在自己的行動中得到感化。比如外出時,熱情地拉著他,坐車、吃飯、看電影……都爭著花錢,而且對他從不表現出不滿與鄙視,平時又總是講一些他所欽佩的人如何寬宏大度、不計個人得失的事例,使他逐漸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貪小利不管出自哪一種心理狀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他們一下改掉並不現實,只能潛移默化。如果一個人去感化猶嫌力量不足,可動員一些和他要好的朋友來共同感化他。當貪小利者真正理解你的真誠後,他會永遠感激你的,由此所建立起來的友誼,也一定是純潔、牢固的。
說「不」的方法
1.在別人提出要求前做好說「不」的準備:那些不論別人提出多不合理的要求總是很難說「不」的人,通常是由於以下一種或幾種原因:(1)對自己的判斷力缺乏自信,不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別人不該期望自己做的。(2)渴望讓別人喜歡,擔心拒絕別人的請求會讓人把自己看扁了。(3)對自己能成功地負起多少責任認識不清。(4)具有完善的道德標準。他們會為「拒絕幫助」別人而感到罪過。假如你發現自己很難啟齒說「不」,那麼請用以下這些方法幫助你自己:(1)在別人可能向你提出不能接受的要求之前作好準備。(2)把你的答覆預先練習一遍,準備三到四種可使用的句子。例如:「對不起,我現在正忙得人仰馬翻呢。」(3)當你說「不」時,別編造藉口。如果你有理由拒絕,並且想把理由告訴別人是很好的。如果沒有理由時也不必硬找,因為你有充分的權力說「不」。(4)在說「不」之後千萬別有罪惡感。2.用沉默表示「不」:當別人問:「你喜歡布萊德彼特嗎?」其實你心裡並不喜歡時,你可以不表態,或者一笑置之,別人就會明白。3.用推托表示「不」:你的同事約你星期天去釣魚,你不想去,可以這樣回答:「其實我是個釣魚迷,可自從結了婚,星期天就被妻子沒收啦!」4.用迴避表示「不」: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走出電影院後,朋友問:「你覺得這部片子怎麼樣?」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歡抒情點的片子。」5.用反詰表示「不」:你和別人一起談論國家大事。當對方問:「你是否認為物價上漲過快?」你可以回答:「那你認為上漲太慢了嗎?」6.以友好、熱情的方式說「不」:有位作家想與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熱情地說:「今晚我請你一起共進晚餐,你有空嗎?」不巧教授正忙於準備學術報告會的講稿,實在抽不出時間,於是他親熱地笑了笑,語帶歉意地說:「對於您的邀請,我感到非常榮幸,可是我正忙於準備講稿,實在無法脫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絕是有禮貌而且愉快的,但又是那麼乾脆。7.避免只針對對方一人:某造紙廠的業務員到公司推銷紙張,業務員找到他熟悉的採購主管懇請他訂貨,採購主管彬彬有禮地說:「實在對不起、我們公司已與某造紙廠簽訂了長期訂購合約,公司規定不再向其他造紙廠購買紙張了,我得按照規定辦。」因為採購主管講的是任何其他造紙廠,就不是僅僅針對這個造紙廠了。當我們羞於說「不」的時候,請恰當地運用上述方法吧。但是在處理重大事務時,來不得半點含糊,應當明確說「不」。
交際應酬的四大戒條
與外間同業接觸,雖然沒有在公司裡與同事間激烈的競爭,沒有太明顯的利益衝突,造成彼此隔閡。但是由於彼此工作環境不一樣,所以你的能力、表現等各方面,對方不得而知,彼此只能建立在日常表面化的關係之上。由於彼此不會深入認識對方,在日常交際應酬中也應作一些迴避,為自身建立一個保護網。一則可以保持理想形象,二則也可避免他人無謂猜測,錯估自己。因此,綜合一些上班族最容易犯的錯誤,提出一些警告,當你與外間同業接觸之際,切忌犯以下四大戒條:1.切忌真情流露:剛涉世未深的上班族大多是一些想法單純的人。由於對世事所知甚少,往往容易相信別人,有時就容易掉進別人的陷阱裡。基於這點,無論你所知有多少,或是他人說得如何漂亮動聽,都必須避免真情流露,讓別人得以輕鬆窺探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樣,也不要表現太興奮、好奇、意外、詫異,以防別人以為自己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產生輕視之心。2.切忌談論薪資:在上班族的社會裡,薪資就是代表個人價值和地位,把自己的薪資公開,就是要別人評估自己的價值。當然,若比周圍的人都高,的確是件頗為威風的事,但卻可能引起他人妒忌和招人話柄,這是何苦呢!若不幸薪資最低,本身就臉上無光難免令人氣餒,更可能引起別人輕視。所以交際應酬時,話題可以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但千萬別提到薪資。這不但可能導致個人損失,更可能引起對方反感,被指為不成熟的表現。3.切忌顯露自己的不足:做人切忌大言不慚,硬充博學,因為若是被人識破,到時沒趣的還是自己。更不能顯露自己不足之處,不要令人覺得自己是無知。自己不懂,謙虛地請教他人是一種美德,但有的場合就行不通。因為現今世界只有博學、經驗、世故、熟練的人,才能令人佩服和讚賞。寧願默不出聲,讓人以為你是大智若愚、深不可測。在未搞清真相以前,他們最多只會說你有深度而穩重,不敢妄下判斷。相反的,假如自暴其短,向人揭自己瘡疤,如何能令人肅然起敬呢?4.切忌口不擇言:從來言多必有失,還是少說為佳。尤其是別人的不是,千萬不要由自己口中說出。聰明的上班族永遠是聽的比說的多,說的目的也只為要聽更多一點,所以沒有必要的話就別說了吧。對於一些自己陌生或是惹人爭議的話題,切記要三緘其口,以免招人笑柄之餘還要萬箭穿心,被人背後中傷。每一句話出口之際,你便應該假設它們會傳送到當事人耳中。故說話應謹慎而得體,以防萬一。
批評有風險
批評是一劑瀉藥,它不好吃,也有風險,所以聰明的上司要慎用批評。批評不能像讚揚那樣隨便,一定要準備充分、證據十足,要一下子讓下屬心服口服。信口開河的批評、大發雷霆的責罵都要盡量避免,因為這既不容易收到效果,又容易傷對方的心,不利於你協調好與下屬之間的人際關係。要批評的對象大多是犯了錯誤,又沒有認識到錯誤或認識不深刻的下屬,而對已經認識到錯誤又有悔改之意的下屬,要寬宏大量,不要批評。因為從效果來看,批評要達到的目的是讓人改正悔過,既然下屬已經知錯,再批評豈不多餘?寬宏大量會使他感激不盡,而指責說不定會傷了感情,留下後患。有一種情況是不宜用批評的,那就是大多數人都犯錯之時。中國有句成語:「法不責眾」,受批評的人多了,大家都會覺得無動於衷,每個人都會這樣想:「大家都這樣,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為什麼……」這時他們會覺得你嘮嘮叨叨、吹毛求疵,十分討厭,說不定還會「犯眾怒」。那麼這時應該怎麼辦呢?聰明的上司這時應當用表揚。比如,總經理召開工作會議,只有財務部主任準時到達會場,其他人全部遲到十五分鐘左右,總經理大為惱火,但他沒有批評任何人,只是表揚了財務部主任,大大地讚揚他工作作風嚴謹,結果其他人聽後都面帶愧色。這顯然是十分聰明的,在遲到的人中很可能有人有正當理由,必然覺得冤枉要申辯,他一申辯,其他人也會申辯,最後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把大多數人得罪了。其實在場的,誰也不怕責罵,因為有這麼多人陪著,又不丟臉,一旦有人申辯,都會跟著起鬨。若把「有正當理由的」和「沒正當理由」的下屬區別對待又不可能,所以在這時表揚少數人是最佳的選擇,既表揚了好的,又壓抑了不好的,既沒有得罪大多數人,同時又痛打了他們的臉,叫他們有口難辯。總之,能用表揚的地方盡量不要用責罵,雖然有恩威並施的說法,棍棒應當有,可不一定非要使用它,作為一種威懾力存在,它也同樣有作用。
廣開言路,成就大業
無論是企業管理者之間的「溝通」,還是員工之間的「溝通」,或者是企業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對於企業來說都很重要,無論哪一環節出現波動、失去團結,都會影響到企業正常的運轉。松下電器的創辦者松下幸之助是一個自主的、坦誠的、直率的人,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員工同樣有自主性,同樣坦誠、直率,從而在公司形成一種自由豁達的風氣。他允許員工當面發表不同的意見與不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有一位候補員工向松下再次發表過不滿。那時的松下電器員工分一、二、三等和候補四級,這位候補員工遲遲未獲升遷,就直截了當地對松下說:「我已經在公司服務很久,自認為對公司有了足夠的貢獻,早已具備做三等員工的資格。可直到現在,我都沒有接到升級令,是不是我的努力還不夠?如果真是如此,我倒願意多接受一些指導。其實,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級了吧?」松下對此很重視,責成人事部門查處,辦了升級手續。接著,除了立即發布升級令外,他還明確表示非常讚賞這種坦白的請求,他鼓勵大家把不滿表達出來,不要悶在心裡,如此就不會增加自己的內心痛苦,對公司也是會有很多好處的。另外他還要求下屬如實坦白地報告外界對公司的不滿,儘管這些事情聽起來是讓經營者傷心的,但松下還是如此要求。據說,有一個員工被批發商狠狠罵了一頓,說松下的電器品質不過關:「不如去開烤蕃薯店,別再製造電器了!」員工如實地向松下報告了。隨後,松下就親自拜訪這位批發商表示歉意。那位批發商因為一時的怒氣而發了一頓牢騷,不料引得社長親自拜訪,非常不好意思。自此以後,松下公司與這家批發商的關係密切多了。松下還有一項舉措值得一提,那就是他不限制員工越級提意見或建議。他認為那種逐級申訴的成規是不必遵行的,即使是普通員工,也可以向他高高在上的社長反映問題、表明主張。為此,他提醒那些居於領導地位的幹部,要有這種心理準備,應有歡迎的姿態和支持的行動。無論何種自由舉動,全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說到底也是為了員工和社會的福祉。松下認為,公司既然是大家的經營體,就應該由大家來維護,只有毫不保留地建議,才能獲得人和。而充分的、來自不同方面的提案,正是事業成功的途徑。
別讓上司下不了台
上司的地位與你有相當大的差別,如果年齡的差距又大,當然他會把你徹頭徹尾地當晚輩看待;同時,你也會自然而然地去尊敬他。但年紀和你相仿的上司,則很容易產生輕視他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這種心態很容易被上司敏感地察覺,他雖然在管理部下時多多少少也會有一點不好意思,但作為下屬的你必須瞭解,他同樣擁有不能被下屬輕視的警戒心,你必須注意,當一切都很順利時,此種心態尚不至於造成問題,萬一雙方有摩擦發生,那就很可怕了。有位朋友不久前升為一家報社的部門主任,由於他的資歷比其他同仁淺,能力也不是很突出,因此他的上任讓一些「老人」覺得不爽。有一次他召開會議,一位報社「老人」按捺不住情緒當眾批評這位朋友「能力不足」、「領導無方」、「沒資格當主任」!這位朋友也不是省油的燈,不動聲色地聽完這位同事的批評,臉不紅氣不喘地站起來說:「我的能力是不怎麼強,既然你比較在行,那這個位置讓你來坐好了!」那位同事啞口無言,匆忙離開會場。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替那位當眾讓主管下不了台的人鬆了一口氣,可是,真的能「鬆一口氣」嗎?我是不太樂觀的。我要告訴你的是,事情不是到此為止,雖然不計前仇的君子不少,但忘不掉當眾被辱罵的難堪的凡人更多!一般說來,如此撕破臉之後再以和諧收場的不多,絕大多數會演變為另一種形態的戰爭,這種戰爭除非你真有本事及客觀條件的配合,否則當下屬的大都要吃敗仗,因為上司有比你充分的資源可用,讓你不吃敗仗都不行。比如說:在開會的時候批評你的能力,不給你事做,你臉皮再厚,也不可能每天閒著沒事吧?給你不好的考績,考績不好,加薪、升官還有希望嗎?總之,辦法是很多的,只看他要不要做,而只要使用上述其中任何一個方法,你這當下屬的就要坐立不安了。如果你想越級打小報告,除非你以利益相送,否則按常理,他們還是會支持你的上司,官官相護也是人之常理,更是工作需要。假設你真把主任搞下台了,這對你也沒什麼好處,因為你的作為會引來對你「好與人鬥」的評語;除非你手上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分配,否則人人會對你敬而遠之,因為他們怕不小心也被你鬥倒。而更嚴重的是,你把主管鬥走了,上面的主管也不見得會讓你升官,因為他們怕太接近你,也把他們鬥了!也許你會想:那到別的公司去好了!這又談何容易,你喜歡當眾罵上司,誰敢要你啊?所以,有意見要和上司溝通,最好出之以禮,心有不服也不能當眾羞辱上司,你的羞辱只會讓你顯得不成熟、缺乏理性罷了。如果你年輕氣盛,不小心罵了上司,但你又不想離職,那麼趕快向他道歉,這是唯一彌補的措施,雖然不一定有用,可是不去道歉後果更糟糕,那會讓你無路可走,結果只有捲舖蓋走人!這就是不給上司台階下的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