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志”学论 王德忱 著
2013-01-04 | 阅:  转:  |  分享 
  




“志”学论



王德忱著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河市

邮箱:













目录



一、“志”学思想的形成………………2

二、志-志:德、气、敢、宽………8

1、志-志:德…………………………9

2、志-志:气…………………………12

3、志-志:敢…………………………14

4、志-志:宽…………………………18

三、志-智:学、才、谋、续……22

1、志-智:学…………………………23

2、志-智:才…………………………27

3、志-智:谋…………………………30

4、志-智:续…………………………33

四、志-致:做、果、进、曲……35

1、志-致:做…………………………36

2、志-致:果…………………………39

3、志-致:进…………………………41

4、志-致:曲…………………………43

五、“志”学理论的意义………………45

后记、三十多年的思索…………………50





一、“志”学思想的形成



本人在孩童的时候总听人家讲鬼的故事,很可怕,就相信有鬼了!真的,走路时就常听身后有脚步声,鬼跟着呢,毛骨悚然;夜里眼前不时看见有人样的影子,是鬼!感觉中有鬼,那就确实有鬼了!

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全国掀起了学习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热潮,我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虽然理解的还不深刻全面,大约明白唯物主义是讲究实际的,唯心主义是自己的随意想法。无神论者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信鬼信神是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当然我要“唯物主义”了,从此不再相信有鬼!

果然,走路身后再没有鬼的脚步声了,黑夜里眼前也看不见鬼影了!感觉中的鬼全都消失了,而且后来我还敢深更半夜去传言有鬼的地方“探险”!这就说明一种意识的作用,一种精神的力量。从此,我便决心探索人生正确的思想,而指导人生的作为。

初中二年级时我真正研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研读,不是阅读,需要认真地分析它的精神实质。高中一年,研读了张恩慈的《认识与真理》等书籍,开始更广泛地探知世界与社会,认识人类的思想活动。这时候,我已经正式要进行文学创作了。如何认识世界,观察社会形势,分析人之间的生活关系,探索青年的前途,等等,这些问题我日夜在思考。到高二1974年初就“反潮流”了,学校停课,我不写大字报便辍学回乡了。于是我开始写长篇小说,同时还坚持数学、哲学等自学,坚持观察生活各方面的事情,坚持思考一些疑惑的问题。

参加生产队劳动之后,正赶上“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上级要求各小队都要有政治理论辅导员并办图书室。因为当时我经常看书学习写作,有点小名气,小队队长便命我为政治理论辅导员并负责办图书室。我们赶着马车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是书就买。然后这些书都放在我家里保管,我看书就方便了。

“批林批孔”么,首先是关于孔子的书,有一本书名叫《孔老二》,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弟兄排行第二在“五四运动”时叫他“孔老二”。当时主要批判他“克己复礼”及“仁者爱人”等等。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益就是知道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还有其它文献资料介绍法家、墨子、老子等等,有一定见解和主张形成自己一套理论的人被称为思想家。

不久我又被选为大队政治理论辅导员,并于1975年春(笔者即将20周岁)出席了“德都县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这次代表大会向代表们赠送了当时很有名气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杨荣国著。此书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孔子、墨子、子思、孟子、杨朱、庄子、慎到、老子、惠施、公孙龙、荀子、韩非等人的思想。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较







深刻、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以及他们各种各样的思想体系。

古代人可以将自己对社会活动、人生理念等独特的见解及主张形成一种观点,而作用于人们行为的思想准则;那么现实社会中不也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提倡人们意识行为去遵循么!如:正确认识自然的观念,正确从事社会活动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前途,等等。

于是,我对人生哲学,开始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现实形势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革命而工作”等等口号激动人心,但是“读书无用论”弥漫着社会,许许多多青年人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我本人家庭背景平平,出生在吉林省梨树县的一个偏僻农村,不过自少年意识到知识的作用,便发奋学习。如今只靠一般亲戚的人引荐迁居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更是人际关系陌生渺茫,自己的未来前程就只有靠自己去拼争!因而自己要有志气,用实际行动实现理想。那么究竟什么是“志”?









可以说,对于志的概念一般认识还是狭义的。字词典的解释不过是“志向”及“志愿”,即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及做什么事情的意决心没有明确全面的理论。反复思考认为一个人志必须三个基要素抱负智慧能事。1975年9——“三志学说”或“全材学说”,抛砖引玉之言,仅愿共勉!



二、志-志:德、气、敢、宽



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情在其理,事出有因。一个人生来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形成什么样的性格,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及感悟一定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在一般的条件下,大多数人只能是平平常常的图意过个好日子,这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现象。部分人企图强于别人,做一个有出息高人一等的人,这也算是正常的社会体现,应该肯定算是一般有志气的人。而真正的理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在某一方面决心成就业绩或创造奇迹,超乎寻常,这才可称得上为立大志的人。做大事,有好事也有坏事,那些干坏事的人不是我们称道的。所以我们提倡的“志-志”,是超越平常人能够取得不平常业绩的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做人首先要有一般的道德标准,提倡有更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作风正派,器宇轩昂,这是一种正义风度;在大是大非面前有大无畏的勇气,敢作敢当,这是英雄气概的体现;心胸旷达,善良厚道,利己利人。所以,“志-志:德、气、敢、宽”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思想准则。“志-志”,是明确一个人思想品质的标识,无论是一般的人还是立志要干大事的人,都应该遵循这个标准,展现自己美好的人生!



1、志-志:德



德,即道德品质,做人行为的基本准则。在意识形态中,一般认为是做人的良好思想和行为。

对于“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孔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去世的父母念久远的祖先会趋忠厚老实。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花言巧语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败坏大事情要以品德安排官位“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以安排官位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父母劝说,使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最大的不孝父母,自己却不去俸禄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良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局对曹操不利,有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曹操乘势进攻,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曹操胜缴获无数通敌信件。曹操将信件付之一炬以定人心。如曹操打开看,一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然不是无理屈服的——,可能结局更好。常说“同行是冤家”,其实处理好了可以“同行互利,共通有无”。有一句话说:君子不夺人所爱,不要看他人干什么赚钱了你就眼红去也干什么。我也曾经做过生意,开过饭店、经营过食杂店,还有酒厂、饲养场等,我对我的下属说,不要与邻近的商家竞争。结果成效很好,同行可以共通有无,协调发展。比方说他人卖包子赚钱你可以卖刀削面么。顾客各有所好,再说谁也不能总天天吃包子吧,改改口味吃吃你的刀削面,干稀互补,两家生意都火起来不好吗?这与军事上的三十六计“远交近攻”相反,是“近交远攻”,避开临近家的长处,取外地家的经验,两不相干,坦坦荡荡做事多好。

宽,体现于容让。在生活中人与人必然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往往会出现不同性质的矛盾冲突。人们在对待和解决这些矛盾时各有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如何妥善化解已有的矛盾,如何将当前产生的矛盾不至于升级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如何使即要发生的矛盾被遏止。解决矛盾需要人们树立一个高尚风格,能理智的控制事态,避免一时冲动酿造成追悔莫及的恶果。有时气话一时痛快却后果不可收拾,所以“话到舌尖留半句,得饶入处且饶人”,不要得寸进尺。以怨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恩报怨化解前仇,一世安好。可能大家都熟知“六尺巷”的故事:相传从前一个宰相叫张英,他亲戚张家的邻居建筑房屋占了张家的三尺地界,张家人恼火了修书一封到京城,想要宰相帮着治服邻居。宰相看了来信回信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回信后,觉得张英说的对,三尺地皮算什么,便退让了三尺,邻家人见宰相张家如此胸怀,感激之下亦退让三尺。这中间就隔开六尺了,因而成了六尺巷,于是方便了更多的人通行。这件事成为了传世佳话。

宽,体现于大方。行为大方,不怯场,文明礼貌,这需要经过一定场合的锻炼,这样的人心境宽阔,办事的成功率会很高的。处事大方,不小气,舍得助人,豪爽的性格会得到世人敬慕,做人无私的表现常常会得到别人的大力支持。大方必须真诚,才能使人诚心相待。对待别人宽厚,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先有我为人人,才能有人人为我,将心比心换真情,知心亲友更欢心。嫉妒之心导致无事生非,是很要害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常会惹出祸端,给自己找麻烦。在人与入之间平时交往中,误会的现象是常有的,由于误解不能冷静生成大祸,而悔时已晚。

宽,体现于豁达。对自己要有一个开朗的心境。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当然,自求开心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自己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和社会阅历。一个人遇到愁事,别人劝说也是劝皮儿劝不了央儿,只有自己解劝自己,只要自己坚强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人常存在心里不平衡的现象,互相攀比,这时就需要有正常的心态。比方说,只一个领导岗位有几个人竞争,可能都很优秀,谁都称职;但只能选一个,落选的就要想得开,否则自己堵心窝火,再闹情绪,就对自己的工作及精神都会很不利的。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一项发明对社会贡献很大,有的人一篇论文对社会影响很大,有的人组织能力强功劳很大,也有的人机遇好就赶上时候被提拔重

用了,等等。武松打死一只虎,名扬古今;李逵打死四只虎,却不为几人知晓。相比之下,李逵应该呼吁不平。但是,打虎与打虎的意义能一样么?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你的一辈子和他人一辈子能是同样的一辈子么?所以说,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各方面的差别,打开心结就会畅快自然了。富在知足,贵在求退。不管干多大的事业若总不满足就总是心情低落黯然,家趁万贯还不则手段地敛财有什么趣味昵?人生一世,为成就事业艰苦奋斗,同时又愉快欢乐的生活,两全才是最好的选择。

宽宏待人,义得人忠;宽厚待人,易得人情;宽容待人,宜得人从。总之,好人有好报,好人得人心。

志-志,以“德”为纲,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遵守德这一基本的思想准则;以“敢”为烈,只有敢于去做大事才会有壮怀激烈的成功;以“气”为势,做事表现出大无畏的气势才能战胜困难或压倒一切;以“宽”为度,目光远大,心胸开阔,通情达理,乃为人开明之道。



三、志-智:学、才、谋、续



一个人从蒙童开始,逐渐的接受教育,积累知识,认识世界,到个人主见,这一切都是智慧形成的过程。越聪明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越要干大事的人更能立志发奋学习,志大才疏是不能成大器的。因而说“志-智”是一个人所要做大事必要具有的知识和能力。

“志-智”,首先是学,通过学习方能积累知识;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即体现出才华;干什么事胸有成竹或头头是道的方式方法则为谋略;在从事社会各方面活动中,能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业绩或在某些事件之后能总结出新的理论,这些继而有利于未来的事业、工作及生活。所以明确“志-智”的内涵,必须具有“学、才、谋、续”这四个方面本事,为一个人有志气的才能标志。



1、志-智:学



一般地学,也就是正常的社会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而我这里讲的学,是立志为做大事业专门“学”的知识基础,比如想要成为作家的人就要打好文学基础,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观察社会形势体验人们生活了解人的性格、心理,等等。主动学习,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努力学习,是一个人自尊心的强盛;发奋学习,是一个人远大目标的向往。学习好,取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作风等,所获知识水平决定事业成功的程度。

如何对待学习,自古以来警言甚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学而优则仕”这一句了,原意是什么不说,发展到最后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学习好了就能当官”。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事实上,学习好只是体现一种智力,是可能当官的一方面重要条件,但学习好的人不一定都适合当官的。就是当官的目的,毋庸讳言,有一点个人荣誉感和优越感是难以避免的,但私欲膨胀只是为“黄金屋”、“颜如玉”可能被人民所淘汰。学习知识为做一番事业是可取的,无论是为自己的光明前途还是为社会多贡献一些才智,都要树立一个人生美好的目标追求。

关于学习的典故或古训有很多。典故,如成语:囊荧映雷,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亮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来看书。这些学习精神是可嘉的,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经济的、生理的、残疾的等)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存在,学习的毅力是一个人志气的体现,掌握好方法提高效率不至于非得是疲劳战术的身心折磨。古训,如荀子的《劝学篇》所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即积累少量的土多了就能成为山峰,风雨便可以从这里兴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说唐朝李白小时侯见一位老婆婆在河边石头上要将一根铁棍磨成针,老婆婆说只要天天磨铁棍总能越磨越细就成针了,他明白一个道理从此发奋读书。这也就是“知识在积累,聪明在学习”。

前面说过如果想要成为作家的人就要学好文学方面的知识,这只是一方面。其实,为某一理想的实现仅仅学习一方面的有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说当作家,文学这方面知识的深造是必要的,但还需要生活常识、天文地理、历史等等,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写作,强化意识,扩展构思,行文通畅。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搞科研也是,科学工作者也要多学学文学方面的知识,起码对写论文有利。工作之余看看文学作品不仅增加生活情趣,还能软化脑筋,启发思路,开阔心境。这就好比一个人走路,只需要一个人身体宽的道就够了;可是就给你一个人身体宽的独木桥你走起来试试?所以说要提倡博学多才,好像学的某些知识一生也没用上,但实际它对你的大脑智力开发起到了作用。当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还是必要的。无论重点学习哪一方面知识,我个人认为都应该重视学一学哲学,哲学为万科之本,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规律的综会。学好哲学或者懂得一些有利于明辨是非,搞文的它能指导你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搞理的它是你打开客观世界奥秘之门的钥匙。哲学深奥不好学,最好是从简明哲学史开始,由史实到理论容易感悟和掌握其精髓。

学习方法对于掌握知识的效率也是很重要的。这里简略谈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发现学习法: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还有:“温故而知新”,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刚学的知识不时的去复习一下更能牢固地掌握,经常温习过去的知识会发现更深刻的新道理。如果将以前学过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等之类就当不知,不依照书本而是用自已的探索方法去研究证明或实验“发现”之,这样不仅能树立自己的自豪感,更能使原来的知识记忆牢固,还可开阔恩路联想到多方面问题,甚至有惊奇的创新。(二)、立体学习法:对同一方面的知识,可通过不同版本、不同编著者等的资料多遍学习,比较讲解不同的地方更能理解深刻。或者自己将不好记住的定义、概念等录制下来,在忙碌其它事物或吃饭时听听录音,这样可以一心二用,待听不听的大脑就有记忆了。也可将公式、图表等制成光盘在休息时看上几眼,反复看就有印象了。(三)、探察学习法:有时有的人对知识或技能是保密的,要学来不容易。在民间有“偷艺”一的说法,“学艺没有偷艺快”,偷又难能偷全,只能察觉某些环节,还需自己来思考完善。学习的同时要进行思考,甚至要有独立的理解能力。将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那就更好了。学习的方法很多。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总之:学无止境。

提倡博学多才,利于自己有更广阔空间发展。知识少不易成器,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艺多不压身,多才多艺者门宽路阔,更易成就大业。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方法得当或精力充沛可能有多方面建树。有的人条件所限,就要有选择的重点精通某一方面知识,更能集中地展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所造诣。专家就是特长“钻研一门”,不要样样通、样样松,这山望那山高,到了那山把脚飘,最终一事无成。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偿自己的短处。在学习方面或平时处事不要以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常有的人好与他人比短处,说:“我比他强”或“他还不如我呢”,这很不好。要赞扬别人的长处,注意“说话不揭短,打仗不挠脸”,学会尊敬别人是一种高尚的作风。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外国记者问我们的周总理中国多少人民币又不,周总理机智幽默地答18元8角8分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18元8角8分吴国送给魏国一只大象,曹操从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有多?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束手无策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卧薪尝胆——现在不得不多说几句,那时候孩子们都羡慕解放军,解放军都扎着腰带,我们都以扎着解放军似的腰带为荣。腰带是黄色线织的,两头都是铁的。——我将腰带用一只手像是钢鞭围着身子抡,跑去有大黄狗的家门口,追我的那伙孩子被吓住了,有的早退一边躲起来了。果真大黄狗冲了出来,这时我只得沉着应对。腰带抡起来是看不见的,那狗当然看不见,但我是清楚地。我将那一铁头打向大黄狗的脑袋,狗“呕”一声竖了竖腿“嗷嗷”的逃跑了。从此以后,那条黄狗再见我多远就怕得吟吟的夹着尾巴跑开。

计谋主要是某一意念的策划,策略主要是某一方法的行为,有时是分不清楚的,计谋需要方法实施,策略需要意念指导。策略有时体现不能直接,需要委婉。比如,对别人提不同意见,直说可能会搞僵,可以婉转一些,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在现实工作中,也有这方面很好的实例。比如领导艺术,——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与我谈一次话,他说:当班干部,不是什么事都叫你一个人去做,你只需要带头把同学积极性调动起来,同学们去干了,你就要在后面观察情况。事后做好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要有明确的结论,同学们才能对你折服,以后有些事同学就先于你去干了,用不着你事事都得去做。尤其是你在观察中能发现谁是什么样的人,以后怎么用他。老师的一番话我一生铭记在心。——这一方法,后来在工作中许多次我都应用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谋略,坏人用到坏事上,就是恶谋或阴谋了。恶谋,做坏事的计划,坏人是常有的,要与坏人的行为做斗争就要有准备随时预防坏人的罪恶企图。阴谋,暗处要谋害别人的诡计,更加险恶。常常坏人的加害不可预料:“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这就是“名剑好躲,暗箭难防”。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注意经常提醒一下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必要的。时刻留心人际之间的微妙关系变化,常有些防犯意识,用自己的敏锐智觉识破坏人的用意与阴谋。但也不要疑心太重,总是小肚鸡肠,怀疑一切很可能会伤害好人的,“疑人偷斧”或“杯弓蛇影”就自讨没趣了。



4、志-智:续



续:在做完某些事后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认识水平上要有所提高,在理论上要更高的建树,用新的思想指导未来的行动。

首先,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对于一个人的观念要及时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应做有预见的弄潮儿。只有走在社会变革前面的人,是做成大事业的特优机遇。新观念就要与众不同,随大溜做事是永远不能出人头地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敢于经商做买卖的都发了家,思想不解放的人还束缚在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这一保守的意识中踌躇观看,最后只能是劳望人家富了而自己只能兴叹怨悔罢了。但是,前有车后有辙,受到启发之后自己从此做起就不晚,未来发展空间是永远存在的。

做完每一件事,都要认真想一想,哪儿错了,哪儿对了,哪儿还有不足。错了就要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了以后还要发扬光大,不足的地方如何改善。不断地反思过去,总结经验教训,保持奋斗进取的心态,便可突破原水平更能提高。

对于科学技术,是存在无止境创新的。常说: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少年,。父批评他他说:大丈夫处世,当天下,?父亲又怒说:,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一只蜻蜓飞来了,蜻蜓真好玩,小猫看了真喜欢,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这时猫妈妈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刚又坐到河边钓鱼,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真美丽,小猫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小猫一看猫妈妈又钓了一条更大的鱼,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没钓着?”猫妈妈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到鱼呢?”小猫听了猫妈妈的话很难为情,于是就一心一意的钓鱼了。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小猫就象没有看见一样。不一会儿小猫钓上来一条大鱼!这个故事说明做什么事就要精力集中,不要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

说到做到,不要说了不算弄虚作假。一诺千金,不要答应别人的事不履行失信于人。实实在在,不要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面对现实,不要这山望那山高。有始至终,不要虎头蛇尾。应变则变,不要不创南墙不回头。宁在人下为人,不在树下为树。多孝敬师傅,就能多学到真本事。大张旗鼓,光明磊落,明人不做暗事。但有些保密的事天机不可泄露,千万不要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

要善于适应现实,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幻想只能是一枕黄粱。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变数的,不是你学的知识就有你一生的职业,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我可以用我的经历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我少年时想要成为作家,1974年“反潮流”我不写大字报高二辍学回乡写长篇小说。后参加生产队劳动,“批林批孔”运动需要我做政治理论辅导员,我讲政治理论委婉的不与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形势相冲突,却又维护了广大群众“小经济”的生活利益,并获得县“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本著“志”学的思想体系。县农业科又选送我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学习农业科研技术,我又被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留下编写农业技术丛书,担任审稿及部分章节编写,之后留用参加科研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单位又派我为返城下乡知识青年(主要是单位职工子女)做业余辅导,于是我又钻研数学并写了300千字的讲稿,后来精简到10.8千字出版了《初等数学若干问题新解》,并从此开始研究费马猜想“美妙证明”。1982年单位又调我到财务工作,后来任财务科长。在此种情况下,不同版本不同作者的《会计原理》我就学了十几本,于1993年、1995年分别考取了会计师[会计(预算)、会计(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论文在国家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中国农学会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分会一等奖,工作及其它论文多次受地区(市级)及县(处级)等奖励。一个人谋求生活的职业凭自己偏爱选择道路是狭隘的,适应社会需要前途是宽广的。

我再讲一个我更实际的例子:我小时候常看到谁家两口子一吵架女的就好往娘家跑,男的不会做饭就苦不堪言了,所以我想我要学会做饭。二十多岁来城里工作单身,谁家有大事小情我就去帮忙做菜。后来我又负责单位职工食堂工作,我就经常去帮厨,又买了很多菜谱的书好生学烹调技术。结果真的应了小时候的想法,自己有一个嗜好爱喝酒,妻子反对是不会想着给你安排酒肴的。不怕,我自己天天买菜做菜,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做,随心所愿,看这潇洒不潇洒!我最爱听的一首歌曲就是《潇洒走一回》,自己活个潇洒,好不好?



2、志-致:果



果,即果断。有句名言:当断则断,不断则乱。应该做到:是非分明,雷厉风行。不要迟疑不决误了大事,不要拖泥带水好事做不成。

果断,办事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失时机就能有把握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为特点是人的天性,有的人走路风风火火,有的人走路慢慢腾腾,性格对一个人做事态度有重要的影响。该办的不及时,就会夜长梦多,日久生变。知识修养、社会经验、气魄胆量更是决定一个人办事的力度。做事果敢决断是一个人气质的良好风格。但它需要学习多方面知识融于社会的磨练,体会到做事果敢决断的重要性,从主观上把握自己行为方向调整自己做事方法,就能养成果断的做事性格作风。

果断,要对事物有明确的理性分辨能力,不要妄下结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才能妥当。作为领导者不要混、不要昏,普通人不要见利忘义,无私才能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做人,无畏才能做到为事果敢利落。当然,谁都可能一时对某些事有过错,智者千虑也有一失。如果对待错误只是悔恨沉迷,那么蹂躏的是自己良心;如果不思悔改,丧失的是自己的道德。有错误要大胆面对勇敢承认,立即改正才是前途光明的选择。

果断也不是要急于行事,欲速则不达。忍时则忍,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内涵。《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司马懿装病的故事:曹操族孙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曹爽虽然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不如司马懿。后来曹爽利用魏少帝曹芳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他年纪也确实,就有病不上朝了。司马懿生病,正合曹爽的心意。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一出皇城司马懿病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司马懿曹爽一伙人全处死魏国的政权实际上已经–智:续”是并驾齐驱的关系,“进”是行为,产生物质;“续”是探索,形成理论。一般来说,随着开创事业的过程,就可能形成新的思想理念。古有谚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有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个讲“心”,精神;一个讲“攀”,实践。

运动着的事物总要出现新的状态。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技术要提高。这就需要人们努力工作,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创造业绩。都知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跑的快但它却去睡觉了,乌龟爬的慢可它一直坚持爬先到了终点。类似这个典故的有一实例:过去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年五月节前,一座小城两家车都去倒运粽叶,当然互相不知晓。返回的时候一家人觉得累了,也快到家了,途中天黑了就找旅店休息休息。另一辆车则连夜赶回,到家马不停蹄一清早就把粽叶向各个小店批发完了。那辆途中住店的车下午到家,粽叶却卖不出去了。脚前脚后,一赚一赔,先于一步就是胜利。要有幸福生活首先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坚持奋斗把事情做好。生产发展了,经济搞活了,生活条件就能得以改善。

怨天尤人,畏手畏脚,墨守常规,是不可能创造出什么业绩来的。当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循序渐进,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必要提示一下应该学学“系统工程理论”,对工作、学习、生活等能够协调安排,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助于取得多方面更大的功效。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以后,把目光放得远一点,留得未来退却或发展的空间,这就是说败有退路进有出路。往往嫉妒心不服谁,好争强斗气把事做绝,会既无退路又无出路,使当事者处于尴尬境遇,这不是“进”的畴略,应该端正自己态度克服此类错误。

相同的一件事,遇到不同的情况,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要留心每个细小的环节,就可能在一般的事物中发现不一般的问题,得到异常的收获。比如肥皂的发明:在古埃及的皇宫里国王宴请宾客厨房里忙得是忙中出错,有位厨师不慎将油到炭灰里。就趁人注意将混有油脂的炭灰捧到。当他洗手时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光滑干净就请伙伴也混有油脂的炭灰来试。果大家的手洗得很光滑干净。这件事被国王知道了,令人按照厨师的方法制造有油脂的炭灰来洗手,这肥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为训,挫折和失败不要丧失信心,找出原因攻克难关,胜利就在前方。



五、“志”学理论的意义



无论什么时代,社会的形势变化有多大,人们的社会活动总是要时刻自然存在的,作为一个人不可不在社会活动中各自充当一个角色。那么,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个好人,就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怎样做人,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就需要有指路的明灯。

数百年来广为人知的《三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简单的理解就是:人生下来(除生理缺陷)基本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从性质上没什么多大区别。但是,从孩童都不懂事到董事,由于环境的不同、教育的不同以及经历的不同,就会各自形成不同的人生未来。所以《三字经》又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志、智、致”的论点,可能对更多的人有一些参考,有一些启示,有一些振奋。

最后,让我们用一个故事来结束本文吧,是一个自古流传很著名的典故。但是,在此将这个典故换一个角度改写成为小说,是真是假任由各自理解吧。



苏秦三还乡(典故小说)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刺股悬梁”,刺股说的是苏秦读书,锥孙敬好学,绳系悬屋梁。庞涓、孙膑、张仪庞涓和孙膑下山去了苏秦与张仪看到两位师兄都下山临行前送给《太公阴符篇》,苏秦下山回到了家里人都十分无比亲热。在家了,苏秦庞涓、孙膑寻求功名庞涓、孙膑家人都不同意苏秦家人说服了变卖了一些家产,听说秦国惠文贤才,就了秦国秦惠文上书秦惠文王对苏秦的不以为然,。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体态憔悴面容黑黄,惭愧挑着书囊,父母骂他妻子,求嫂子给做饭吃,嫂子身走开了。《太公阴符篇》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父母听到消息,迎十里外妻子嫂子,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嫂子说现在你地位尊、钱财富裕。苏秦长叹一声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权势和富贵苏秦普列汉诺夫





















49









献花(0)
+1
(本文系dechenw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