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6年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
【2012年高考题】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人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8.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A.GISBGPSC.RSD.手工绘图
【答案】A
【解析】注意审题,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再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的GIS,GPS适用于定位导航功能,B错误,RS适用于观测地表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状况,C错误,手工绘图能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但效率低,D错误。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2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7题。
图3
7.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
【答案】7.B
【解析】
7.对空间变化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2北京卷)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据图14,回答第(3)题。
(3)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10分)【答案】增加了交互功能;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数据更新快,信息共享好。
【解析】率海量数据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以图像、图形、图表、文本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与纸质地图相比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数字地球的特点。
(2012安徽卷)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25.A
【解析】25.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和估测粮食产量,而产品流向是无法利用遥感进行跟踪的。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甲地是城市忠信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D
【解析】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可初步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
(2011年高考山东卷)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完成1-2题。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B
【解析】遥感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某市寻找合适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地形平坦;距河流1km范围内。流1km范围内。图3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7—8题。
7.图4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3中的信息资料,结合材料中所列举的要满足的两个条件:地形平坦和距河流1km范围内,综合判断图(2)是正确的评估值图。
8.跟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图5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图5
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丙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问题。
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B.bC.cD.d
【解析】本题考查抽象的地形图,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图像信息和图形转换的能力,图6中河流应为自高向低流,从图5中的表2和表3可以看出该市西南方向坡度大,河流应向东北方向六,且在西北部和南部分别有支流注入,图6符合该特征,即选A。
【答案】A
(2010广东卷)3.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解析色林错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高山融水增加而导致水位上升A
(2010江苏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部地区一1示意图。回答题。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应用GlS技术在图5甲基础上制作图5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各行政区的边界D.各行政区的面积—2题。1.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A【解析】遥感技术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地物的光谱特性。不同的地物对同一波段的电磁波的反射是不同的;即使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波段其反射率也不同,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光谱特性,选择最佳波段、最佳摄影季节和摄影时间的照片进行判读。2.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009广东卷)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D.植C
【解析】遥感影像图只能获得“面”的数据,而流量测定需要获得河流断面面积、流速等数据。
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1)此时,A城镇风向是。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原因是。(4分)(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原因是。(3分)()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原因是。(4分)(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资料、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崩塌。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2)②在E、F两地中,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1)西南风AA地位于冷锋锋前(2)D坡陡;水充足。(3)A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4)林业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E遥感【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对等压线、等高线、地形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题,A城镇风向可根据等压线分布情况判断,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西南风,图中等压线向西南延伸的狭长区域形成冷锋,A地此时位于冷锋前方,晴天概率大,D地在冷锋后,冷锋降水多在锋后及锋面附近。第(2)(3)题,D处于山谷处,且等高线密集,易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A处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第(4)题,据材料,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多为陡坡,不适宜开垦耕地,适宜发展林业。由图中可知,E地为两个陡崖之间的谷地,有河流经过,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08年高考题】
(广东卷)不同植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A.①—第30天????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D.④—第130天
【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不管“波段1”还是“波段2”,实线和虚线的反射率差异最大的日期都在30天附近。
(海南卷)图4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分布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A?(2)D【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图层,有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特别是有土壤图层,说明该专题研究的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第(2)题,如果对深埋垃圾场选址,首先应考虑该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因为是深埋,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深埋垃圾场附近地表比较疏松,并且有可能产生沼气等气体,故选址时一定参考当地的区域规划,决不能建在居民区、商业区等附近。
(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1)~(3)题。
(1)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B.400米???C.500米???D.600米
【答案】(1)B?(2)B?(3)C【解析】本组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形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第(1)题,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物的位置、高程、运动方向等测量,海拔高低在GPS手持机上就可直接显示出来。第(2)题,小路起伏小,说明穿过的等高线少,第②条小路只穿过了一条等高线,其起伏最小。第(3)题,首先计算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太阳直射点与该地的纬度差,即90°-(36.5°+23.5°)=30°。P、M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88米,通过下面三角形可知,tan30°=288/L,所以P、M之间的水平距离L约等于500米。
(山东卷)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1)~(3)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图5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3)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1)B?(2)C?(3)A【解析】(1)本题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个认识过程是漫长的同时也是不断反复的,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统一。(2)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是最大的干扰项,首先它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其次题干限制词为“新航路开辟不久”,由图中也可以看出有许多地方还未认识到,所以谈不上是“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项形成的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中国处于明朝统治时期,“海禁”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D项表述错误。也可以这样看:作为题干提供的这幅图不支持B、D两项。所以答案是C项。(3)目前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将获得的数据利用GIS进行处理,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上海卷)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GIS半径查询
55.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______。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
56.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图2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____________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__________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__________颗卫星的信息。
图2?交通监控与数授管与系统示意图
57.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__。
图3?3S技术的综合应用
58.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5.1:50000000??ADBC56.RS??GIS??GPS???四57.①???④???②
58.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热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解析】本组题考查课改教材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着重考查对“3S”图表判断读图分析能力。第55题,先根据城市位置判断各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再根据图中的注记(半径500km,图上距离是1cm)可计算出比例尺的数值。第56题,考查“3S”技术的具体应用。第57题,RS可以提供影像信息,即图中①和⑤。GPS能够提供空间定位功能,即图中④和⑥。GIS能够反馈信息处理结果,即图中②和③,其中GPS不需要GIS的反馈信息,排除③。第58题,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答案,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卷)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图4,完成9-11题。
9.GIS技术的
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
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10.图中城市
A.①位于规划区
B.②位于非矿区
C.③位于现矿区
D.④位于原矿区
11.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原料地???????????B.消费地???????????C.水资源???????????D.交通线
【答案】9.D10.C11.A
【解析】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被称为“3S”。明确各自的概念和在社会经济信息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RS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10.本题主要考查辨图、析图能力。11.采矿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部门,分布在原料产地。
状元源http://zyy100.com/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0 1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1 1
1 乙 0 0 1 1 丙 0 甲 1 丁 0 1 1 1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