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3-01-21 | 阅:  转:  |  分享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邱德贵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精神内涵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要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美的环境下学到丰富的知识。“活”是语文课教学关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抓住其工具性特点,灵活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作用,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就道出了“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也是如此。语文课要“活”力四射,应该有一些“活”性激素。教育大师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可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活”。怎样才算把课上活呢?笔者认为,“活”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是课堂表面活跃热闹,而是以兴趣为先导,以知识为工具,以美感为灵感,以能力为目的的灵活,是不拘定法的灵活。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我的浅见。一、课前制定和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和板书中学语文课本既是学生学习本门学科而选择的范本,又是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依据。教师只有能够全面熟练地掌握教材和使用教材,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板书,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1、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文教学达到一定水平、具有一定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它指导和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在整个语文过程中教、学语文的各种活动,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

语文教师,如果在一堂课上,仅仅拘泥于图解教参,并以书本或自己的答案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果简单、呆板地满堂提问,满足于一定的程式,如果把语文神秘化,把目标架空、虚化,如果没有激情,不爱学习,视学生为容器,那么教师不快乐,学生也会不快乐,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开始封闭或滞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他们所亵渎的不止是语文教学,其所作所为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先体会课标要求,理清教材程序,了解认知前提,摸清学生心理,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如我在教《敬业与乐业》一课,教学目标是领会写作目的。先设计好难易适中,重点突出的课堂提问。上课时先提出:本文提出什么是敬业和乐业?如何做到敬业和乐业?对我们学生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你从中明白了作者在本文中的主张和目的吗?以后你将如何做呢?这样层层设问,重点突出。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便能逐层的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既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又在文中得到了教诲。

2、语文教学板书的设计板书的设计,是教师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中心,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必须依照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抓住重点,融语文教育与美术为一体,设计出精要、醒目、美观、形象的板书。如《爱莲说》板书设计:

爱莲说——论说爱好莲的道理

“爱”全篇的眼(文章意脉,贯穿全文的线索)



水陆草木花,爱者蕃(全文总起)①陪衬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世人盛爱牡丹(反衬②出淤泥而不染

衬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我独爱莲形态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入题亭亭净植,可远

风度志洁行廉,仪态庄重

观而不可亵玩



花——————形象—————————品格

托物————————————言志(寄意深远)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文章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妥善处理好三种关系中学语文课本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学生、教师和教材的关系,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使语文课教学变得更有趣。教师如果能处理好三种关系,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

1、学生、教师和教材的关系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学生、教师和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从课程的根本教育目标和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三者的主要地位与作用讲,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材则是学习的凭借。但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①”所以,就一些较好体现语文课程精神的课例,针对其实际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师生教学的行为趋向、作用过程与受影响情况等来看,三者又呈现出主、客体不断互换,并互为对象,相互作用、影响,协同发展的状态,构成了既适时止行、相互转换,又和谐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目标、内容一致,行为、动作协调,作用、影响交互,波澜起伏、层层推进,不断良性发展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只有这样以辩证的、运动的哲学思想方法具体认清三者的关系,才能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和影响,协调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优质高效地达成课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关注和尊重了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学习,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教材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为例,一个单元可看作这一册书的部分,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把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每篇课文又成为单元的部分。我们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每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白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去处理部分,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教出各篇不同的特色,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3、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教材中的精读课文,要教得细些密些,力求讲深讲透。对非重点、难点内容,如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就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篇篇课文都一个腔调、一个模式讲下去,一味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个轻重疏密,久而久之,学生会厌烦,教师也乏味。因此,教师只有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处理好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三、课堂上发挥好语文教学艺术的作用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哲人的眼光是在于能看到教育长远的规律,看重一个国家后备建设力量的储备。我们必须改变语文教学中试卷上分数高低的知识储备现象,让我们的语文课变成学生最想上,最活跃的课堂。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1、语文课机智的教学艺术

什么叫机智?《现化汉语词典》中对机智的释义是: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如我教《天上的街市》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牛郎织女早就被王母隔在天河两岸不得相见了,诗中怎么又写他们骑着牛儿、提着灯笼‘闲游’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沉着。教师先表扬学生善疑的精神,之后解释:“这是诗人大胆扬弃了神话传说中爱情悲剧内容,重新构想了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

2、语文课创造的教学艺术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②”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也是教学艺术的特点。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中的创造性,除了具有求异性和独创性以外,还应具有应变性,要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教学中事先未意料到的偶发事件。应变是教师一切创造中最复杂的创造之一,是一切教学智慧和机智的艺术结晶,它限时、限地、限情境地要求撞击教师创造性灵感的火花。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形象氛围的创造,挑选几个有较高朗读水平的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愚蠢的皇帝、狡猾的骗子和阿谀的大臣,进行分角色朗读,效果会特别好。创造性教学实际上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升华,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3、语文课幽默的教学艺术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③”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在课堂上,教师说话风趣、幽默,呈露个性风采。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快乐的语言会使来往的车辆畅通无阻。语文教材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快乐的因子,就看你有没有去悉心发掘,语文教师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中,要有意设置教学障碍,或曲径通幽,或连环出击,或将错就错,学生会乐此不疲,获取新知所带来的欢乐,有时一堂课便能筑就他们学好语文的坚定信念,并为之拼搏而无悔。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找到与之内应的快乐因子,和学生共享,并以此为触点,督促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如我教“夸张修辞手法”时,先读学生作文中过于夸张的反例“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叫起来,‘哎哟!’另一个同学问‘怎么啦?’回答说‘一只水牛大的蚊子叮在我的大腿上。’”同学们听后都呵呵大笑。我因势利导,再如法仿造“地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一缸油,豆壳用来造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一只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用来停飞机,猪耳劈成足球场。”等幽默语言再引起同学们又一阵大笑,这样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但也不能把事物说得太夸张。笔者发现,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现身说法,能极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难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至于学生作文中一些错的有些滑稽的内容,讲评时可以采用“揭短法”,让学生玩味,在欢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一句话,语文教学不要太“规范’”,应该潇洒一点,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笑声,要有前瞻性。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性极大的活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也不仅仅包含以上谈的几个因素。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辅导者。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端正教学思想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并走出应试误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艺术的作用,使语文课教学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②《叶圣陶集》第17卷

③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县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奖





















献花(0)
+1
(本文系南中语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