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5歲後要懂得40則理財處方籤
2013-01-21 | 阅:  转:  |  分享 
  
25歲後一定要懂得40則理財處方籤財務健全的三大經濟學處方

這本書,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如果你遵循書中提出的簡單處方──正確理財規劃的驚人原則,你會活得更輕鬆愉快,達到更穩定的生活水準,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我們回到源頭,提供你以經濟學為基礎,讓你的個人財務更健全的三大處方:.極大化你的消費能力.平穩你的生活水準.為你熱愛的事物定價過去一個世紀,經濟學家一直致力於開發和修改理財規劃的方法,但卻鮮為人知。原因很簡單:從計算的角度觀之,這種精確的方法根本無法應用。但隨著時代變遷,以前的大型主機得花幾個星期才算得出來的東西,今天的個人電腦只需要幾秒鐘。有了這些新的工具,經濟學家終於可以從純粹描述財務問題,進步到能夠祭出解決方案。尤其,現在他們可以找出更高、更平滑且報酬更優渥的消費路徑,改善人們的財務和個人生活。「更高、更平滑且報酬更優渥的消費路徑」?真有這麼好的事嗎?當然是真的。極大化你的消費能力不是要你拚老命工作,甚或額外工作一小時,而是指你得在教育、職業、工作、地點、房子、貸款、退休帳戶、保險、證券、稅務、社會福利等方面做出某些決定,讓你能夠花同樣的心力變得更有錢──甚至非常有錢。舉例來說:決定你要在六十二歲開始領取少許社會福利金,還是等年紀更大時再領。做出正確選擇,不見得會比做錯誤的選擇花費更多心力,但兩種後果對生活水準造成的影響,卻是天差地遠。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工作、貸款、退休帳戶等選擇。平穩你的生活水準意指長期均分你的消費能力,讓你永遠不用擔心錢會花光。這並不表示要你現在縮衣節食,以後就可以奢侈度日,反之亦然。經濟學家稱這種長期均分消費能力的狀態為「消費平滑」(comsumptionsmoothing)。它的基礎來自報酬遞減法則(lawofdiminishingreturn)──一個很著名的經濟學命題,意指好事過頭反成壞事。六歲小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你在一群六歲小孩面前放一盤杯子蛋糕,他們會先塞進嘴裡一個,狼吞虎嚥地吃掉第二個,勉強地吃下第三個,然後把其他留到明天吃。在進行這個消費/儲蓄的決定時,六歲的孩子正在平滑他們的消費,試圖在今天消費與明天消費之間均分愉悅。平滑你的消費也意味保護你的生活水準──確保它不論時機好壞,都能保持相對穩定。對六歲的孩子來說,保護生活水準就是把剩下的杯子蛋糕藏起來,不讓媽媽看到;而對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就是預防我們的生活水準受到收入、醫療費用、稅收、政府福利和通貨膨脹等方面不利的變化影響,以及確認那些高風險投資是否真的值得投入。為你熱愛的事物標價,並不是指真的要你把熱愛的東西賣掉,而是指依據你的生活水準來衡量時,要知道它們值多少錢,然後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例如做一份很好但薪水很低的工作、提早退休、生孩子、買一個度假小屋、離婚、報名參加阿拉斯加郵輪之旅、搬到亞利桑那州、捐錢給慈善機構等等。估算所愛事物的價值,對極大化你的消費力而言至關重要。想像一下,如果你在一家商品沒有標價的超市裡採買一周的生活用品,最後一定會花很多錢在你認為便宜,但實際上很貴的東西上,或者花太少錢在你認為很貴,但實際上卻很便宜的東西上。你會盲目花錢,而且都不是花在你喜歡的事物上。消費中斷的危機

坊間有許多快速的退休儲蓄、保險和投資計算工具,能讓你在三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做好財務檢查,之後提供理財務建議給你。它們都會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退休後的支出需求──明確地說,就是你退休後需要花多少錢,以及你兩腿一伸後家人需要的支出,用來確定你應該存多少錢,以及應該買多少壽險。這些聽起來好像都很合理,除非你設定了錯誤的目標。我們真正的目標是一個平均、可持續的生活水準。我都不想要現在過著較低的生活水準,之後擁有較高的生活水準這種情況,反之亦然。我們已經意識到,適當的退休消費目標和死後家人的消費目標與消費平滑有關。小目標設定錯誤的後果在設定你的退休和過世後家人的消費目標上,即使是小小的目標設定錯誤(大約百分之十五),在人們告知你應該存多少和買多少壽險這些事上,也會導致巨大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建議可能導致你的生活水準上嚴重的消費中斷(大約百分之二十五),這種消費中斷就是傳統理財規劃的特點。以喬和莎莉為例,他們是四十歲的加州民主黨員,有兩個孩子,一個簡樸的家,年收入十二萬五千美元,有二十萬美元的存款,一筆數目很大的抵押貸款,未來有沉重的大學學費支出,希望能活到一百歲,計劃在六十歲退休。假設他們有額外的人要養,以及額外的抵押貸款要支付,這對夫妻今年應該存六千元和消費五萬二千美元,退休時應該每年可消費三萬七千美元。這裡指的消費是我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權衡性支出」(discretionaryspending),而不是必要的支出。消費,就如我們所定義的,不包括非權衡性(nondiscretionary)「出自總收入」的支出,如稅、壽險保費、退休帳戶的存款、定期儲蓄、住房費用、學費、婚禮費用,和其他特殊的開支。喬和莎莉的消費平滑計劃──在孩子還留在家裡時,每年支出五萬二千美元,孩子離家後每年支出三萬七千美元──每人每年有二萬三千美元來維持家庭的生活水準。這是假如喬和莎莉各自生活,但仍想享有和結婚時相同的生活水準時,每個人必須支出的總額。注意,二萬三千美元,比五萬二千美元除以四,或三萬七千美元除以二多出很多,這是由於共同生活可以節省一些費用──兩個人生活要比一個人生活便宜很多。每個人都達到穩定的生活水準,這就是消費平滑。現在假設這對夫婦的支出超出百分之十五(六萬美元,而不是五萬二千美元),理財規劃師建議根據目前的支出來設定他們的退休消費目標,因此他們設定出來的退休消費目標也多出了百分之十五(變成四萬三千美元,而不是三萬七千美元)。看起來只是個小小的失誤?錯。為了遵循這個計劃,喬和莎莉必須存比今年的儲蓄額度多一倍的錢(從六千美元變成一萬二千美元),並削減目前的支出將近百分之二十五(由六萬美元削減至四萬六千美元),而正確的削減幅度只需百分之十三(由六萬美元削減到五萬二千美元)。為了遵循這個建議,喬和莎莉無法再長期享受每人二萬三千美元穩定的生活水準,反而變成退休前是二萬美元,退休後是二萬六千美元──足足相差百分之三十!所以,這對夫婦被告知,為了以後能過著高水準的生活,他們在六十歲以前的生活水準會遠低於他們的收入──如果他們能撐到那時候。這樣就不是消費平滑狀態了,而是消費中斷。這樣一個目標設定上的小錯誤,怎麼會導致消費和儲蓄建議上這麼嚴重的錯誤?答案是喬和莎莉錯誤的目標設定,不是針對一或兩年,而是四十年,由於他們必須規劃將來活到一百歲的可能,因此錯誤就會不斷累加。這些錯誤會讓這對夫婦多繳很多稅。因為存了太多錢,最後他們反而得為額外的資產收入付出額外的稅。扭轉十一個傳統理財思維

設定消費目標反而自找麻煩傳統的理財規劃讓你設定未來消費目標,即使是輕微的目標設定失誤,都可能導致儲蓄和保險水準建議上的嚴重錯誤,導致你家庭未來的生活水準嚴重下滑。一般家庭應該比有錢人持有更多股票大多數低收入和中產家庭都有隨收入而來的小量金融資產,此外,勞動所得和政府提供的福利,也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相對高和安全的水準。因此,當他們將所有的資產投資於股票時,他們遭遇到生活水準下降的機率,會比完全依賴投資的家庭還小。投資組合多樣化通常是壞點子想限制影響我們生活水準的風險,需要多樣化我們所有的經濟來源,而不只是金融資產。但我們大部分的經濟來源,與我們目前和未來的勞動收入、社會福利退休金,或其他非金融資產有關。這些非金融的經濟來源通常有風險性,像是債券。因此,要多樣化我們的經濟來源,通常需要將我們的金融資產集中於股票,因為我們已經擁有太多類似債券這種經濟來源。持有股票會隨著年紀上下起伏經濟學認為,股票與年齡的關係應該像雲霄飛車一樣。如果一定要買股票的話,應該在很年輕時買小量的股票,然後在中年時大幅增加股票持有量,接近退休時則逐步減少。提前退休增加持有量,延後退休則要減少。生孩子可能會降低你對壽險的需求壽險就是用來保護當孩子還年幼時的生活水準,以及你的配偶或伴侶有生之年的生活水準。但當孩子愈多,你需要保護的配偶/伴侶的生活水準也要降低一點。這是有更多孩子後,壽險的需求會降低的部分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孩子的壽險保單往往與父母的生存綁在一起──即社會福利中的兒童遺屬津貼(survivorbenefits)。收入最高的配偶/伴侶可能需要的壽險較少正如我們說過的,壽險的目標是維持你死後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水準。因此,如果你是你的婚姻或伴侶關係中收入最高的那個人,你會認為你需要最多的壽險。未必如此。如果你的配偶/伴侶比你年輕或希望比你晚一點退休,她可能有比你更多餘命(remaininglifetime)的收入得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她會需要更多的壽險。畢竟你的生活水準不只是靠目前的收入,也得靠未來所有的收入。有錢人比一般人有更大的儲蓄和保險問題由於逐次給福利金的模式,與有錢人比較起來,社會福利退休金和遺屬津貼佔了很大一部分提前退休或守寡的工人階級收入。另一種說法是,政府透過社會福利金為那些比較不有錢的人做更多儲蓄和保險。因此,大多數的家庭比有錢人更不需要自行儲蓄或買保險。沒必要在退休帳戶存太多錢對現金有限的家庭來說,最大限度地提高退休帳戶的存款,可能是為了老年時有高出很多的生活水準,因此必須削減目前的生活水準──最好真能活得那麼久。在這種情況下,大幅增加退休帳戶的存款來提高家庭每年的生活水準,就不再是雙贏的狀態。許多年輕家庭即便有雇主掏腰包撥款,也未能讓退休帳戶存款達到最高,這種情況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等待領取社會福利金,可以大幅提高生活水準如果你願意等待領取社會福利金,社會福利可以提供非常棒的回報。例如,如果你正處於正常退休年齡到七十歲之間的年紀,多等一年再領取福利金,等你領到這些福利金時,它們已經增加了約百分之八,而且永久如此。這個回報不受通貨膨脹影響,而且非常安全。儲蓄太多和保險太多都有風險當我們存太多錢時,就會面臨在年輕時降低生活水準的風險,因為通常好心不見得有好報,可能我們一退休馬上魂歸西天。當我們買太多保險時,有可能冒生活水準非常低、過著沒有尊嚴的老年生活的風險,因為我們浪費太多錢去買配偶和孩子可能永遠領不到的壽險。大多數家庭的房貸都沒有賦稅優惠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家庭都無法減低貸款利息,因為他們無法逐條列舉扣除額。很多富裕家庭也發現他們的抵押貸款利息扣除額,受限於高收入分段扣除的規定。但即使對那些可以扣除抵押貸款利息的家庭來說,有了抵押貸款後也沒有所謂真正的稅收優惠。總的來看,還是還清貸款比較好。有大學學歷,收入就會提高嗎?

執行美國學業能力傾向測驗(SAT)的美國大學理事會(TheCollegeBoard),聲稱念大學賺得多,大學畢業生年薪的中位數比高中畢業生高出二萬二千六百美元。但理事會只聚焦在大學畢業生的所得上,完全忽略念大學必須支付的各種相關費用──四年學費加上住宿,以及四年只學習而沒有收入的損失,也不提學生貸款相對而言較高的利息。最後,它更不會指出我們的稅務轉移系統(tax-transfersystem)是採累進稅率,因此對較高收入人士來說,自然得負擔相對較重的稅務。聯邦政府以及不少州政府都是按累進準則課稅,社會福利金也是按累進準則發放,甚至連醫療保險的收費都是採累進制。真正的問題並非大學生是否一踏入社會就賺得比較多,而在於若考慮到念大學的成本,他們有生之年的生活水準是否會比較高。所以大學理事會說念大學有利於收入不代表真的如此。別忘了大學理事會是做大學生的生意,因為要進大學就得先考學業能力傾向測驗──正是他們銷售的產品。念大學是項高風險投資來看看瑞貝卡的例子。她正考慮念大學,學費每年四萬美元。她期望每年的收入跟《教育回報》(EducationPays)所公布的大學畢業生收入中位數一樣。瑞貝卡的父母沒有能力在財務上資助她,因此她打算透過借貸來支付大學所有開支,然後一畢業就開始還款。瑞貝卡有另一個選擇,就是不上大學,然後賺取高中畢業生收入的中位數。比較兩者可得出上大學獲利確實較高,但並沒有高多少。假設瑞貝卡決定上大學,那麼她每年的生活水準會是二萬一千零三十三美元(按二○○七年的美元算)。如果她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每年的生活水準是一萬九千零六十八美元。所以上大學得到的是較高的「預期」生活水準,但只高出百分之十。這些結果假設了瑞貝卡上了大學後,會借貸足夠的錢來平穩生活水準。但假如──也非常有可能──當她看著十八萬三千美元的大學貸款,發誓不會再多借一毛錢時,她二十三歲到三十五歲這段期間的生活水準,平均就只有一萬五千四百一十六美元,比她沒上大學低了百分之二十七。三十五歲後,當瑞貝卡付清大學貸款,她的生活水準就會永久性地升至二萬三千六百三十八美元。犧牲青春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另一個則是風險。假設瑞貝卡因為借款過高使收入低於中位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那她大學貸款的數目還會滾得更大。的確,靠借款提高你將來勞動的收入,與借錢投資股票市場沒什麼分別。兩者都是個風險。學費較高的大學,其畢業生照理來說收入中位數是不是也應該比較高嗎?照理說是,但我們並沒有這類數據,否則我們會加以採用。但無疑地,有不少上昂貴私人大學的學生,其收入大多也是大學理事會所宣稱的中位數而已。如果瑞貝卡的雙親替她付學費呢?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這會改寫瑞貝卡的情況,但基本經濟情況並不會改變。不管誰負擔這筆費用,這都是一項高風險投資,因為有很大的機會無法還清。要是瑞貝卡無法清償學生貸款,究竟會怎樣呢?如果她簽了貸款文件,很可能她會因無力清償這筆終生債務而宣告破產。這種無法清償學生貸款的情況都是拜美國政府所賜,而且它還相當積極地幫忙追債,甚至扣社會福利支票來替你還債!所以要是你將來的收入與計劃中的有出入,事情可就不妙了。當然上大學不單是為了賺錢。瑞貝卡的生活會多彩多姿,也必定會交到一輩子的朋友,學習到很多東西。但如果純粹從經濟角度出發,上大學,至少上昂貴的學校,比一般人所想的好處少很多。養兒防老,還是年金防老?

對經濟學家來說,長者們不把資產用在年金投資(即賣掉資產再以其中所得去買年金)是一大疑問。對於這個疑問,標準的解釋是長者想保持資產的流動性,以應付緊急的財務危機,以及他們會憂慮年金是否真的是一個安全的賭注,另外還有第三個理由,我們稍後會討論。這兩個理由都很重要,尤其療養院是最大的潛在緊急財務危機,對多數低收入及中產家庭來說,長期的療養院費用非常龐大,購買長期健康保險來支付這些潛在的開支也頗為昂貴,尤其當你有另一選擇時──政府會幫你買單。如我們所指,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為應付療養院的支出所採取的策略,是計劃用盡支付理想療養院之外的所有資產。然後,在支付了預付金、並且身無分文後申請醫療補助。不幸的是,你不能以年金支付這個預付金,一旦你參加了醫療補助計劃,幾乎所有財產(包括養老金)都會在繳付給療養院前被沒收。因此你需要預留一些錢才能踏進一級療養院的門檻。你可能正在思考:那年金會有什麼風險呢?首先,保險公司可能會比你早一步陣亡,並食言拒絕支付年金。那些聽起來令人安心的大型保險公司都在這些年來相繼倒閉。如果你現年六十歲,且可能長命百歲,那麼購買年金等於信任保險公司在未來四十年都不會倒,會定期支付年金給你。此外,如果年金的金額是以固定金額計算,那麼它的真正價值則會面臨通貨膨脹侵蝕的危險。支付理想療養院的入場費,是退休人士不把全部資產放在年金的原因,但這未能解釋為何他們連一些資產都不願投入。而且跟以前比起來,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和通貨膨脹的因素,在今天已不再那麼值得憂慮。現在,深具規模且高度安全的共同基金與保險公司,提供了價格合理且完全不受通貨膨脹影響的年金保險。另外,一些信譽優良的企業也正開展房屋淨值轉換抵押貸款的業務。這項業務容許你使用部分或全部財產抵押的資產淨值,並擁有一些年金型的資產。投資年金提升生活水準要大概知道年金如何提升你的生活水準,來來看看蘇的例子。蘇是位居住於明尼蘇達州、六十五歲的樂天派女士,擁有三十萬美元的固定資產、三十萬美元的傳統個人退休金帳戶固定存款和三十萬美元的房屋淨值。她對年金一無所知,但她自稱領取每月一千美元的養老金。蘇是位謹慎的投資者,數年前將所有固定資產和個人退休金帳戶的資產投資於抗通膨債券,當時的收益經通膨調整後為百分之三。蘇去年繳清了房貸,因此她的住屋支出只有每年六千美元的財產稅、屋主保險和維修費用。除了這些費用,目前為止蘇的其他開銷還包括醫療保險B部分的保費。今年的保費是一千一百二十二美元,但預計三十五年後這項費用將飆升至相當於今日幣值的五千三百四十八美元(此項稍後再詳加說明)。蘇精確地算出將來靠抗通膨債券的本金和利息,每年二萬八千六百四十三美元可花到一百歲為止,即她的最高年齡。但如果投資年金,她可能會在死後剩餘大量金錢。假如蘇由退休金帳戶的資產中,每年撥出一萬三千九百六十九美元投資年金,那麼她每年能夠多出多少錢消費?如果蘇購買一份精算公平且會隨著通貨膨脹適當調整的年金,她每年可望有一萬九千一百五十六美元可用,比一萬三千九百六十九美元多出百分之三十七點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因為蘇購買了年金,實際上她是跟著一大群人,拿出一筆資產,湊成一份可觀的資金。隨著時間推移,那些還活著的人都可從中領取本金和利潤。這就像玩俄羅斯輪盤遊戲一樣,當其他玩家舉槍轟掉自己的腦袋時,你與其他生還者便可將已故者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股票長期而言是否比債券安全?

股票的平均值最終會隨持有期間(holdingperiod)而增加,直到你不再持有為止,這是事實。而股票最終價值可變性(變化的幅度)也是一樣,在可能落點上這種愈來愈大的差額,會使得股票價值變得很低的可能性愈來愈大。事實上,當你延長持有時間時,非常有可能每況愈下。想了解其中奧妙,就假裝跟我們玩接下來這個遊戲吧。我們給你一百元,問你要不要跟我們玩丟銅板的遊戲,最多玩十次,你隨時都可以喊停。遊戲規則如下:丟正出面得二十元,丟出背面則輸十元。平均來說,每丟一次銅板就可以賺五元。如果一共丟了十次,你可以期望賺到五十元。但你丟得愈久,就愈來愈不利。你最多每次輸十元,丟兩次就是二十元。丟十次,就可能把一百元全部輸光光。所以這種長期投資(丟十次銅板)必然伴有雖然很小卻很明確的風險,你的確有可能十次都丟到背面,這樣的風險是短期投資(好比丟一次銅板)所沒有的。如果你非常討厭冒險,就會拿了一百元然後走人。如果你不是很討厭冒險,很可能會十次全丟,因為每丟一次都有很高的期望報酬。但是拿了錢就走也不見得就是不對或沒種,特別是你已經明白了賠錢的風險,包括輸得精光的可能性。很多賭徒就是進賭場時口袋裡固定只放多少錢,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風險。總之,持有時間較長,或許會讓股票在某些方面看起來比基金安全,但在其他方面,股票的相對風險卻並沒有改變,所以,持有股票的時間愈長,風險似乎也愈高。一九六九年,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PaulSamuelson)和默頓(RobertMerton),獨立地提出一個觀點,他們認為,平均來看,股票並不會因為持有的時間較久,就有較好的風險回報交易,但也不會比較差。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不管你投資二十分鐘或是二十年,風險回報的交易看起來都一樣。也因此,不管是對長期投資人或短期投資人來說,經濟學家都建議股票和債券的比例應該維持相同。所以,無論你是打算把錢留個一年,然後一次花光光,或者把錢留三十年,然後盡情狂歡,薩繆爾森和默頓都認為要用同樣的方式持有你的錢。如果你投資一年時,把三分之一的錢放在股票、三分之二放在債券,那麼當你投資三十年的時候,也要這樣做。而且要根據你的風險規避程度──也就是你對風險的關切程度,來選擇股票的比例。如果很擔心風險,就不要持有股票。當然,我們管理自己的錢並不是為了要在某一年裡花個精光。根據這一點,薩繆爾森和默頓也為那些年年都得花錢的典型投資人,考慮了投資組合選擇,並得出了一樣的結論:我們應該年年保持相同的投資組合,退休前後都一樣。隨年紀增長調整投資比例薩繆爾森─默頓理論,如何與目前的投資潮流,也就是所謂的生命週期基金相符呢?這種基金開始時給年輕家庭非常高比例的股票,但會隨著時間自動降低持股,等於重現了眾所周知的某條古老投資經驗法則:你的持股比例應該相當於一百減去你的年紀。根據這個法則,二十五歲的人應該有百分之七十五是股票,而六十五歲的人應該有百分之三十五是股票。這樣一來,薩繆爾森和默頓所認定的,不管幾歲都應該保持固定的投資組合,錯了嗎?而生命週期基金的供應商宣稱,應該隨年紀增長來投資較安全的資產,這種說法就對了嗎?事實上,通通不對。薩繆爾森和默頓的研究假定,我們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是以金融資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投資於任何金融證券。事實上,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的經濟來源大都是未來的勞動所得,而大部分老人的經濟來源則是領取未來的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如果有需要的話,還有醫療補助計劃。所以,我們的經濟來源大部分都既不能賣、也不能投資。比方說,我們就不能把未來的社會福利或私人退休金福利的所有權拿去賣掉,然後把收入投資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上。這項事實會大大地牽連我們如何規劃所有可供投資的資源──也就是流動的金融資產。因此,我們應該隨年紀的增長來改變投資金融資產的方式。福利津貼帶來的衝擊

一旦你將眼界從投資的風險擴大到生活水準的風險,那麼你也開始有機會考慮公共政策的改變可能造成的重大衝擊。記得,你必須先累積大量的金融資產,才能減少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險這類計劃在你的總體生活水準中的比例。對至少百分之九十的家庭來說,醫療保險的福利或社會福利金的計算方式若有改變,對於他們消費平滑的打擊,恐怕比利率、市盈率(PricetoEarningsMultiple)或其他種種財務上的變化所造成的打擊還要嚴重。所以大多數美國人最大的弱點,並不在於股市波動、甚至也不是房市下滑,而在於公共政策。美國政府收進口袋的稅收,遠不如它所承諾的福利,這種狀況總有一天要改變。我們愈依賴政府福利,未來的風險也就愈大。公共政策的風險也代表金融市場的風險。我們相信未來的通貨膨脹會更高、稅金也會更高,還有金融資產方面隨之而來的效應。有人相信我們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不過我們認為那根本是痴人說夢。不管選擇哪條路,我們都可以利用消費平滑軟體來測試可能的政策改變,對長期生活水準帶來的衝擊。避開政策風險公共政策的風險我們似乎無法掌控。你買不到可以抗增稅、抗社會福利金縮減,或抗醫療保險保費調漲的保險。不過另一方面,你可以根據存款在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來加以調整。就像我們在十五和十六章中討論過的,決定在樂富個人退休金帳戶中多存點錢,就是其中一種選擇。決定付長期房貸,而不是用現金支付,則是另外一種。如果通貨膨脹飆高,就會降低房貸的實際價值。有些人對公共政策的風險深信不疑,他們或許希望能積極避險,投資在政府財政出問題時能增值的資產。這種防禦性投資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購買會跟著利率比增值的金融證券。克里寇夫幾年前就買了這種資產,一直持有到今天。那是一個名為「RydexJunoFund」的共同基金,即投資長期的美國國庫債券(U.S.Treasurybonds)的賣權(putoption)。這支基金在升息的時候表現頗佳,但在長期國庫債券上則表現很差。我們並不是在推薦你採用克里寇夫的策略,我們的建議是,你可以考慮採取一些步驟,限制未來可能面對的政策改變所帶來的風險。舉例來說,如果你認為稅金可能會提高,尤其是對金字塔頂端的階級,不妨考慮:.趁現在稅率相對來說還算低的時候,多努力工作。.把錢放在樂富個人退休金帳戶裡,而不是傳統的退休金帳戶裡。.把你的傳統退休金帳戶轉成樂富個人退休金帳戶。.先提領傳統退休金帳戶中的資產,再提領樂富個人退休金帳戶裡的資產。.如果子女年紀尚輕、也會一直保持比較低的稅率等級,就撥點錢給他們。.買更大的房子住,或者多買棟房子。.了解你的投資組合和持有的房地產上的資本收益。.在稅率提高之前,把傳統退休金帳戶中的所有資產通通提領出來。如果你認為美國的通貨膨脹會一飛沖天,可以考慮把資產多多投入以下選擇:.抗通膨債券。.外國的股票指數基金。.外國的抗通膨債券。.期貨、礦產、自然資源和其他可能比較不受通貨膨脹影響的資產。.房地產,包括你自己的住家。如果你認為社會福利金和醫療保險總有一天會被砍,或是醫療保險的保費總有一天會增加,那麼可以考慮:.買更多抗通膨的年金。.買更多長期照護的保險。.早點開始領社會福利金。.購買像健康維護組織(HMOs)、療養院、藥廠和當醫療保健開支增加時,可能會大放異彩的資產股票。安全至上的十一個策略

顧好房產買房子比租房子更能降低風險,因為買房子可以避免房租上漲。的確,房地產稅和房屋保險會增加,房子可能會長白蟻,偶爾還會淹水。但如果房租上漲了,屋主就不必因為住在家裡去付更多房租。所以買房子比租房子好,除非買比租還貴很多──用來估計的標準,當然是你的生活水準。顧好房貸除非你真的很確定通貨膨脹會飆高,否則最好的房貸就是沒有房貸,而繳清房貸則是你在市場上能賺到最高的安全回報。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餘裕可以投資,就拿來付房貸吧。顧好自己的壽命既然通膨指數年金垂手可得,如果怕自己太長壽,就應該考慮購買些年金。當然,要貨比三家,找最划算、且確定有完整的抗通膨保護措施的年金。如果你能找到幾個賣家,又互有競價,那就每個都買一點。這樣就能多一點保障,免得碰上保險公司違約。結婚生小孩結婚生子能讓你建立隱藏的家庭保險市場,就像一個互助團體,尤其在你面對失業、減薪、健康支出等問題時,家庭就顯得更加重要,或許可以給你一些保障。保持彈性就算沒有任何投資觀念也可以做到的基本功,就是認真工作,當個有彈性又多才多藝的人。也就是說,要讓自己能做不只一種工作,願意考慮改變居住條件與地點,以及避免對生活型態有固定的想法。考慮只投資抗通膨債券就在我們寫書的當下,抗通膨債券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孳息是百分之二點四。這是非常好的回收率,基本上是零缺點的,除了聯邦政府會公開拖欠官方債務以外。投資任何東西之前,請先讀波士頓大學博迪教授所著的《快樂投資》,並考慮只持有抗通膨債券。讓資源多樣化就算你的金融資產全都很穩固,但你的整體資源可能未必。比方說,也許你在像通用汽車(GM)那種風聲鶴唳的公司工作,公司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倒閉,如果真的發生了,你的薪水、目前的健康保險保障、雇主提撥的401(k)計劃都會在一夕之間消失。除了丟掉工作以外,我們面對的第二大資源風險就是稅金上漲,或政府津貼縮減。這些財政變化比較可能發生在預測美國有財政問題及美元開始下跌時。所以如果你買了抗通膨債券、外國債券、外國股票或有可觀的國外盈餘的國內股票,就比較有保障。投資冒險,花費就要保守我們之前已經看到,想達到消費平滑,你的花費就得因應整體資源的風險。如果為了降低整體資源風險而投資高風險資產,而且成果也不錯,那麼你的消費比例就算高一點也很安全。但如果你的投資策略是要增加資源與生活水準風險、以提高生活水準的平均,你就得大大縮減目前的開銷!務必留意通貨膨脹百分之三的通貨膨脹,每二十四年就會削弱美元一半的購買力。所以我們才會建議抗通膨債券,這種債券每年都會按照承諾實質給付。其次,想想你其他名義上的收入來源,像是固定的退休金。然後再考慮購買外國股票、黃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或能源股票,那些都可能會增值、並彌補你在消費力方面的損失。第三,確定不買任何名目債券、名目年金或是任何以名目貨幣(換句話說,就是不會隨通貨膨脹調整的)回報的長期借貸。避開複雜的保險產品保險產業之所以能賺進大把鈔票,方法之一就是創造複雜的產品,然後畫一個大餅──以低於平均的風險,提供高於平均的回報。這些畫出來的大餅常常毫無根據,這些產品也總會內含非常高、卻又難以理解的費用,以及非常不利的贖回條件。所以我們才會建議避開現金價值的壽險、傳統的變額年金、有「生前福利附約」的變動年金,還有大多數的股票指數年金,而要買可更新的定期壽險替代。考慮購買長期照護險說實話,療養院的費用,會是大多數人退休後面臨的最大風險。如果你負擔得起,就買長期照護險吧。如果真的要買,就要在年輕時買,而且通貨膨脹保護措施愈多愈好。要確定跟財務體質健全的公司買,也要完全了解保費往後可能上漲多少。
献花(0)
+1
(本文系prs45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