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弹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张建林在风景园林师论坛上的演讲
2013-01-24 | 阅:  转:  |  分享 
  
弹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张建林在风景园林师论坛上的演讲2013年1月13日下午,风景园林师论坛暨园林设计院2012年会在新大都饭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社区园林景观的营造。EDSAOrient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先生担任主持人,国内外多位知名设计师出席了会议并发表演讲。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西南大学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建林副院长发表了题为《弹性的绿色基础设施》精彩演讲,他结合自贡市釜溪河复合绿道研究及总体规划案例,阐释了弹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在设计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强调了城市规划建设中更需要前瞻性和加强总体分析在建设过程中的预测。他的演讲,再一次展示了当代的设计师们对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应相互协调、相互互动投以更多更理性的关注。张建林副院长的演讲内容如下:

张建林副院长演讲中张建林: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于西部重庆,实践过程中间有一些感触,我们西部地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我们西部,国外设计师都被认为是达到"最高的境界"、"最高水平",认为他们有新的经验和新理念-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但也反映了我们设计界对自已本土设计师的某种定位。近两三年来,我国绿道规划建设过程中,如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方,都是以线性空间

进行规划设计的。近期我们做了一个项目——自贡市釜溪河复合绿道研究及总体规划,西南地区整体地貌呈大山、大水格局,自贡是其中一个呈浅丘地貌的中等城市,那么自贡这个城市的绿道构建和珠三角地区差异就比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借鉴现有的机制和文化与场所的关系,就我做的自贡市釜溪河复合绿道研究及总体规划项目,作为一名风景园林规划师,就其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发展做了那些更深更广的拓展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各位同仁、专家领导一起来分享。

城市规划建设中更需要前瞻性。利用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特征,增强规划的弹性适应力,以此来化解建设与保护、近期与远期之间的矛盾,满足城市良性持续发展的需求自贡市有从老城到新城这么一个蜕变关系,它要向新型城市发展,这样规划将成为城市发展的立足点。按生态规划中有50米、10米的控制线,传统意义上来说,按照三级线来控制,那么对两岸的青山绿水或者对城市都有益。但是,过去很多城市规划过程,常常把丘陵地平掉再重新建设。基于这样的背景,我认为,在新旧城市交替的过程中间,以及在快

速的城市化过程中间,城市功能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住城市中未来可能成为城市中心区的地方?这是个很严峻的课题。

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更需要前瞻性。规划中,应以城乡环境中的河流、道路和名胜古迹,以都市开放性绿色空间为载体,串联自然、人文与社会景源,建设具有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地方产业和谐发展、服务城乡居民游憩健身、提升地区形象多种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我的理念就是希望把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好。其核心思路就是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间,把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之间的不确定性的、目前还没考量成熟的土地控制好。

当下,建设用地及绿地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位于城市发展轴向上的土地常呈现无序状态。利用绿色基础设施的弹性特征,增强规划的弹性适应力,以此来化解建设与保护、近期与远期之间的矛盾,满足城市良性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应对上述问题的关键。加强总体分析在建设过程中的预测

在自贡市釜溪河复合绿道研究及总体规划项目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用地的弹性分析;第二是建立在弹性用地的空间框架,这个框架是基于综合性用地的考虑;第三是弹性用地的调控问题,这个问题相关性文章也比较多。随着经济的发达,城市建设过程中间,我们常缺乏总体分析在建设过程中的预测,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做了这些工作,比如:我们从土地的敏感性分析入手,根据传统的土壤、土层这些要素的影响力大小把土地分为不同等级;根据水文要求,我们考虑到一个城市10

年、20年、50年一遇所发生洪水后的状态等等。通过这样的分析,将洪水不同的区域进行范围界定,实际上我们依托一个河流进行城市构建的时候,往往利用这个界定范围来划定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第三方面我们考虑到弹性用地的分析。北方的同行可能对这方面了解少一点,丘陵城市在没有做城市开发的时候,每个小山丘相对高差30米以上,基于这样的关系,按照动植物栖息的敏感分析,将多样性分析结果进行分类比较,为生态的关键链接提供依据。至于游憩环境,要考虑将来人们有可能到达的区域。城市开发以后,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要假定(不能说完全来界定)、要考虑这个地方的未来使用人群,用普遍的规律来研究它,把现状自然景源条件、人文景观和敏感性等因素综合来考量,比如我们

在这个项目里规划了一些沿山会所和不确定的服务建筑用地,基于这样的考虑,弹性地把土地分为几个等级。

从景观视角上看,这个城市要打造小巧玲珑的精致感。考虑到自贡未来城市居民可能看不见丘陵地貌,我们想保住城市中河流两岸的小山丘,希望未来城市的建筑应该呈现出像是镶嵌在山丘之间的视觉风貌。在对防灾、未来的城市控制的高度等等相关关系的考虑基础上,将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叠加,形成河道两岸近期不宜用于城市开发建设的土地控制范围图。

这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不是我们做的,谈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究竟要相说明什么问题?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来证明:我们要用风景园林师的专业素质修正这个城市规划。我们把低敏感区域作为正向低弹性区域,高敏感区域作为负向低弹性区域,中敏感性区域为弹性区域。基于环境弹性度评级图,对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弹性用地进行分析;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形成了生态保护关键的生态图,有些土地必须被划定为关键点,以这些关键点来划定一个个缓冲区,构建绿色网面。如根据水文系统,通过构建两岸的植物缓冲

区,对植物覆盖率比较低的区域进行植被修复;让河道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相对完整的绿带,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网面,并在这个网面内修建自行车道、游步道等游憩服务设施。

预置弹性用地,如果全部做预测,对城市的中心地带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大家知道城市土地使用指标是刚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弹性地确定了弹性用地,包括了预备公共服务产业用地。我们在这个项目里以两岸山脊线划定了保护界,保护精致铃珑的丘陵景观;划定刚性的红线。大家会发现,这条线与常见的城市规划图上表达出的河道两岸均等地控制绿地宽度,如30米、60米的不同,而是歪歪扭扭。过去一些规划以两岸山脊线划定了保护界线以后,由于城市道路、建筑紧邻保护线修建,出现半边山,造成城市道路紧邻

悬崖峭壁,对自然、城市景观和生态产生新的问题,为此城市道路严格从山体边缘来建设,并将城市道路与山脊线之间的土地划定为缓冲区(弹性用地),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自贡市的城市规划是由一家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城市规划单位在编制,我们通过同地方政府反复沟通,形成了最后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给予我们大力支持,政府对城市土地进行了大量调查,适当调整了土地使用性质,部分绿道红线最宽处退了30m,使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得以保存。从2012年第一轮方案,到五轮方案才确定我们的方案,城市总规也进行了不断的修正。

最终我们基于现在的城市发展状况做了产业布局,通过休闲农业、林业产业项目的规划使土地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基于弹性度评价规划高端服务业,形成产业和景观相协调。该项目示范区域1.9平方公里已启动建设,预计在明年5月1号全面实施完成。

我通过该项目的实践有一点感触,我们做风景园林师在影响城市规划过程中间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设计师自身素质和魅力是很重要的;第二方面就是不能被动地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我们通过这个项目研究,提出的总体规划是主动对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做出的规划,核心是用弹性的理念和方法对用地进行有"条件下的"符合规划与管理,以及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减少刚性规划导致的被动损失。在实践中,如何平衡刚性与弹性的度,兼顾规划的权威性与灵活性,是一个难点,本次规划提出通过绿化预置弹性用地的思想,是一个

积极的尝试,但规划的实施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主持人李建伟先生结语:感谢张院长的演讲!城市规划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用景观去影响城市规划,应该说是一个新的趋势,特别是在中国以规划师为主导,我们景观师没有话语权的情况下有着新的意义。都市景观主义,就是以景观、自然资源影响我们的城市规划,我们景观师应该成主角之一,现在的状态是我们处在很被动的地位,这是不应该的,这是不正常的,所以非常感谢张院长的演讲,这是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一定要积极一点,去跟规划师交流,跟城市建设者交流,才能够把我们的城市做好。如果说我们总是处在角

落里面不说话,我们的城市永远没希望。不管是设计一个小的公园还是设计一个小的河道景观,都需要规划、生态兼顾,只有整个城市的生态构建起来了,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生态设计师。相关链接:风景园林师论坛:英国EvaCastro教授阐释都市景观主义风景园林师论坛暨园林设计院2012年会成功举行

风景园林与科学发展观论坛成功举办卢耀如院士园冶高峰论坛解析美丽中国亨利·巴瓦在园冶高峰论坛讲《引导性景观》张丽华院长剖析园林行业存在的问题高翅:守卫自然与文化的风景园林师张新宇:四合院与生态社区论(图)

本文属中国风景园林网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片和作者。

献花(0)
+1
(本文系风景园林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