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老笃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九、《西厢记》
2013-01-26 | 阅:  转:  |  分享 
  
望明月中滚四空紧三



望明於月如镜团圆坐对薰风於教人你悃倦於追想昨夜於抒情杯酒於心怎料到今於误却情於郎无伴我芳卿想伊是严慈拘束奉侍亲帏不你侍亲於帏伊即不敢此情恋於听见叮当於声响忽然听见叮当於声响疑是我心爱人落金钗了门环於心慌忙移步迎接开门望寂无踪掩身再听原来都是风摆铜环且回步且回步入书斋翻身就寝莫把此双眼不你望穿翻身就寝莫把此双眼不你望穿

本曲内容:《西厢记》崔鹦鹦与张君瑞的故事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是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它的前身是唐代诗人元缜的自传性传奇《莺莺传》,写莺莺在逃难中和姨表哥张生相遇相爱,最后又被他抛开。此后文人学士都有以此作为写诗题材,其中以宋人赵令畴所作《蝶恋花鼓词》十二首最有名。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经人民群众的不断创造,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思想也不断得到开拓、提炼。到金章宗年间产生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原题材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造,增强了莺莺的反抗性,张生也不再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无行文人,使崔张故事带有反封建礼教的色彩。元代杂剧名家王实甫,对此题材又进行了一次“刮垢磨光”的再创造,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了全面的突破,即《王西厢》,故事梗概如下:

前朝崔相国将女儿崔莺莺,许配给夫人的侄儿郑恒,因相国病逝,未能成婚。夫人郑氏携领女儿崔莺莺及婢女红娘,一行三人扶相国灵返归故里安葬,途经河中府的普救寺,借宿寺院西厢。书生张君瑞,父母去世,书剑飘零,上京赴试,路过普救寺,偶遇崔莺莺,惊其艳丽,遂向长老借宿寺中读书,住处与西厢之后花园仅一墙之隔。是夜,莺莺在花园中烧香,张生侦知,高声吟诗,莺莺情有所动,亦以诗和之。张生会其诗中之意,益增爱恋之心。郑夫人要在寺中为亡夫做道场,张生闻知,也请求长老为其亡父念一场经忏,借以接近莺莺。道场之夜,张生、莺莺互相流露爱慕之情。正当两人各在心田中播下爱的种子之时,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索讨莺莺为压寨夫人,急得郑夫人无计可施,即向长老当众宣告“但有退兵的,倒赔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大喜,即献退兵之策,修下书信,着和尚惠明,送到蒲关,向故人杜确将军求救。杜将军果然派兵解了重围。谁料老夫人背信诺言,不认张生为婿,仅许其以兄妹相称。

崔、张在痛苦中难以自拔。红娘为张生设谋,让他在月下弹琴,又怂恿莺莺到花园烧香。张生籍琴音表达衷肠,莺莺十分感动,暗自埋怨母亲不遵守诺言。通过红娘的穿针引线,莺莺下书约会张生。张生满怀喜悦赴约,却被莺莺训斥一番。张生摸不透莺莺心意,恹恹成病。莺莺知生之病由己而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私奔张生卧室,与生幽会。事被老夫人觉察,十分恼怒,拷打红娘,红娘据理力辩,反责老夫人之不是。老夫人自知理亏,但仍不甘心将女儿许给一个白衣书生,便强令张生上京赴试,如能考中状元则许其完娶。莺莺于十里长亭含泪送别张生。张生夜宿草桥店,梦见莺莺私奔而来。后来,张生果中状元,授河南府尹。郑恒造谣说张生被侍卫尚书招为女婿,并要郑夫人履行原有婚约。老夫人答应了他的要求。张生赶来,在杜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明中叶以后,纷纷出现用南曲改编《西厢记》,以李日华的《南西厢》较有名,保留《王西厢》的原词也较多。梨园戏原来也有《西厢记》的剧目,清代因在明伦堂演出而被禁止。现在仍有十六支曲子保留在南音中。“望明月”即是其中之一。故事难窥全貌,应和王西厢差不多,但曲词无一是王西厢的,完全是根据南音的音乐特征作曲填词。























-55-《望明月》【泉州南音曲集】



















-54-曲文故事简介—《西厢记》【泉州南音曲集】









《西厢记》











献花(0)
+1
(本文系老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