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课题的中期研究报告
中学?《七年级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从20年9月开始准备,计划一年完成,至今日程已经过半,课题组各成员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几个月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下阶段的研究工作,确保整个课题顺利完成结题工作,我们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自我评估和总结。
一、理论方面的研究
根据课题本身的需要,我们查阅了许多关于英语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论文,从中得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尝试,力求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为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寻找最佳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认真的阅读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和《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及时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同类课题的发展情况,以便于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这些相关的内容对我们课题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下一阶段,我们仍将继续学习,以便提高和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
二、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
我们对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不仅仅是研究理论的问题,而且更是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我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应该关注这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方面,我们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年8月下旬新生军训开始,我们就精心准备了一份问卷调查(见附表1),目的是想通过调查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使自己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出现脚忙手乱的现象。使自己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底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希望此表能对学生产生新鲜感,并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另外,我们也准备了一份《致家长的一封信》(见附表2),告知他们我们对本学期英语的教学安排和一些学法的指导,希望家长能尽力配合我们的工作,也希望他们能对我们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能理解我们,帮助我们,使我们一上课就能走上轨道。
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针对教材的变化开始精心的学习和备课,争取做到对教材的内容有的放矢,为认真上好每节课而努力。
以上这些都是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以后,我们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调查反馈,并设计了反馈表,让学生自己的情况调整最佳的学习状态和方法。争取用最有效的方法得到最大的效益。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我们也非常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备课的时候也以备学生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进行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认真地探索有效教学的课堂新模式,如在区七年级英语备课会上,开设了专题教学,即《字母的有效性教学》,这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打下了基础。,我们认为,要使自己真正为“奉献+效益型”的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又有一句话叫“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以小组合作为动力,试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GOFORIT七年级(下册)UNIT3有关动物的内容以后,我们遇到一篇有关鸵鸟的生活习性和外表特征的英语阅读文章,我发现该文章包括较多的生词,而且很多生词都是有关鸟类特征的比较生僻的词,如:ostrich,feather,down,wing,hen,claw,herd,zebra,antelopes,lizard。这些词如果在课堂上一一教学的话,势必会让学生觉得不知所云,很难理解,而不教学直接让学生阅读的话,又会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感觉困难。所以我就把这个预习当作一个合作学习的任务来让学生事先去了解并合作学习生词。我布置的任务是:小组合作去查找有关鸵鸟的外型(分羽毛和腿),生活习性,居住地四项,小组内每个学生去查找一项内容。课前十分钟要求全班查找同一项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分享所查到的知识,同时在这个环节互相解决一些单词的发音,意义等。然后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小组,把分享到的最完整的内容讲述给小组成员听并教给他们有关的新词,这样就等于每个学生只花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去查找自己分到的内容,但却得到了所有有关的知识点。这个环节比较如果在课堂上进行的话,会比较混乱,而且很费时,所以安排在课前解决。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上来一个人讲述一项有关鸵鸟的内容,可以是他自己查到的,也可能是他从组员那里学来的。
课堂上学生个别讲述时,其他学生有些会忍不住插嘴补充自己的意见,有些则会为了准备自己要讲的内容而不认真听。因此我在该学生讲述内容时,给其他小组同时布置了一个合作的任务:认真听该同学发言,在他讲完后其他小组学生可以补充相关内容,有补充内容的小组加分。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其他小组势必会全神贯注地听讲,并在自己小组内搜索相关内容以确定是否有补充内容。同时教师在该学生讲完后要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来检查其他学生听懂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新词。比如在学生讲述完鸵鸟的羽毛后,教师提问:Doalltheostricheshavefeathersinthesamecolor?Whatisthedifference?Doyouknowwhytherearesomedifferences?等问题来完成对新词的考察(feather)和合作学习的效果检测。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方面的知识点比较模糊,教师要用图片或例子来解决问题。
上完课以后,我发现自己对鸵鸟的习性收获也很大,关键是学生已经懂得更多了。因此,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始至终不会偏离主题,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如果把合作学习的展示简单地上成学生在台上唱独角戏的话,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不成功不到位的,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但这也要求教师自己本身知识面广,英语水平较高,才能解决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建构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可以引进“质的评估”的方法,例如,我用“五角星、三角形、哭脸”(见附表文章)来记录学生的订正完成情况,其次,我觉得学生的各种进步,才是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因此我们采用“档案袋方法”、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文件袋,将自己的“优秀成果”放在里面,教师及时的在课堂上给予展示,同时也允许他们收集别人的优秀作品,以起到激励自己的作用。再次,我们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班上的同学评价。并让他们做到实话实说,我发现学生的处世方法更到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在此基础上,我也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建议,我们及时给予表扬,并力求改进,争取做学生的榜样。
除此之外,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单元教学的内容精心准备当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价,同时也使教师能有针对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以上的这些研究工作对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也认为,这些新模式的建立以及对评价体系研究的内容将会随着研究的进展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使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得以发展。并想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地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师生间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过去的主角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实际且具有个性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从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下阶段具体的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无效性现象。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力求全体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无效性教学活动仍然屡见不鲜,例如:用生词解释生词;用学生不理解的术语解释学生不懂的内容;复习有时不能为新课起到铺垫作用,音标教学与单词记忆不同步等等。我们想针对今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无效性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只有了解无效教学的现象,才能对有效教学有更好的把握。
2、对教学准备策略再次进行研究。教学准备策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课,但以前的备课大多数是从教师的讲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学出发,有些时候我们精心地进行了备课,但实际收到的效果却不是我们意料中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要加以研究和实践。除此只外,我们还要进行课后备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的特级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今后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3、对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研究。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例如:游戏的策略有哪些步骤和哪些特点,都是应该进行研究的;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研究的。比如说,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我们称之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又比如,目前提倡的多媒体教学,电脑演示是一种新的策略,那么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这也是应该研究的。总之,我们研究课堂的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是多方面的。这应该根据今后具体的情况进行研究。
4、加强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除研究这一内容外,我们还要研究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至于评价的手段或方式,我们也将在研究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和补充。
总而言之,我们将在前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争取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