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2013-01-27 | 阅:  转:  |  分享 
  
浅谈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学生初期预习阅读能力的培养

叶振新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类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才有可能从容地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知识构成。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它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在学生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不至于在大量的新知识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预习时对新课文知识的理解,熟悉所学知识的内容。可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阅读是预习能力的发展,是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学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所以我对(87)班的学生进行了预习能力的培养:

一、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示,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课堂上释疑。如:在七年级仁爱教材第一单元中,其语法知识是therebe句型,知识点:eachother,anewbuilding,first,second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查音标、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核对、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工具书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课堂上讨论、释疑。例如Halloween一课中,我要求学生先寻找万圣节的相关资料,然后让他们分组交流,为各自的疑惑找寻答案,最后由老师统一的为同学们解惑。这样学生间相互动了起来。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资料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例如在5B的AtaPElesson一课中,我布置了学生预习词汇和课文的作业,其中包括了读音和意思,课堂上我以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形式进行,涉及到了句型:Touch…with…以及本单元的词汇,让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参与游戏,这使得他们在英语课上充满乐趣。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在游戏的形式下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到游戏的活动中来。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每课三练的课前导学,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教师的授课,再让学生做随堂检测,最后达到目标检测的要求。学生有了良好的语系习惯,才谈得上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包括Readandsay和Readandact两个部分。Readandsay作为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Readandact是语法和词汇学习内容后的补充和延伸,是本单元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操练。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理解这段passsage的正确内容。在Readandsay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课文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在课本以外,我还为学生挑选了一本由大连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英语达标阅读训练》,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充词汇量。让学生阅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与家长联系和周边同学对他的了解,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如今我们学校开通了校信通的家校联系平台,老师可以每天都与家长联系,关注孩子的发展。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原先备好的上课内容,往往撑不到一节课,于是我就补充课外的知识。例如有关于can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于是我就补充了其他情态动词must,should等的有关知识,这些情态动词原本在下册中就会涉及。

四、效果

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习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血色怀念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考试中的试题是由学生平常预习碰到的问题组成,在学生的心里,考试不再是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复习。学生们不再害怕考试。

五、实验论证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部分疑点,尚有一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相互补充讲解得以解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已成为一名老师了,而教师只是讲学生所“想”,将学生解释的疑点难点加以补充归纳。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督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题上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2.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消除差生概念,无论学生的成绩行为有多差,他都有优秀的一面,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他方面的提高。第二,宽容信任鼓励每一位学生。任何人都会犯错,既要指出其错误,又要宽容信任其能改正错误。第三,让学生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当学生对一堂课持否定的态度时,我就召集学生,大家一起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行教学民主。每隔半个月,我就会为自己做一个“民意测验”,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畅所欲言,公开讨论他们的提议,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3.拓展阅读的时空,丰富学生参与的内涵,发展学生的参与能力。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残次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持续终生学习行为方式的魅力。



献花(0)
+1
(本文系景洪一中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