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午后
《热天午后》说的是抢银行,这个题材如果换成香港人来拍,那一定得是子弹满天飞,炸药到处扔,但《热天午后》一点也不暴力动作,整部电影从头到脚,只开了两枪,第一枪是桑尼(SONNY,这个英文起初以为SONY或是SNOOPY)察觉到了警察试图爬进银行后门时打了一枪,这一枪让所有人都紧绷了起来,子弹的结果是桑尼通过无休止的漫骂博得了围观者的崇拜.第二枪则是桑尼与沙尔携着人质顺利到了肯尼迪机场后,车内FBI探员突然朝着沙尔开了一枪,正中他的眉心,仿佛中原一点红.这一枪把整个抢劫银行的事件划上一个句号,人质解救,桑尼被捕,而可怜的沙尔,没有坐成自己的第一次飞机.这样的结局是反传统的,在电视面前突然就看到沙尔笔直的倒下,没有半点挣扎,而我则是目瞪口呆,这一点商量余地的都没有的毙命,恍如电影开头带给我们哈哈大笑的黑色幽默,笑了两个小时,在最后一分钟,突然从驾驶位掏出一把手枪,那子弹打死了沙尔,那枪子也重重击在了我的心间,虽然隔着屏幕的防弹衣,但子弹仿佛被嵌在心上面,阵阵隐痛。沙尔被击毙,桑尼被判刑二十五年,桑尼的妻子和小孩依靠救济金生活,勉强让人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桑尼的男友里昂最终变性成功,<热天午后>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导演悉尼·卢曼特(SidneyLumet)给我们展现的并不只是一个故事,而一个段历史.整部电影仿佛一场精彩不断的舞台剧,以银行以中心,各路人马轮番上阵,劫匪,人质,警察,特工,家属还有围观的群众,在导演高超的调度和编剧那饱满的剧情冲突的带动之下,电影拥有一股充满着完美节奏感的戏剧张力,奉献的是一场仿佛<人间喜剧>的经典场面.桑尼外表横蛮,脾气火爆,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同伙沙尔沉默内向,外表懦弱却始终相信朋友,跟随在桑尼身边.人质从开始惊惶失措到处变不惊,他们在电影中并不是受害者,而是充满了同情心和悲悯心的旁观者,相反他们对代表政府的警察和特工却表现了一种厌恶的态度,与对桑尼的信任(信任于桑尼不会伤害他们),这种态度也是在一旁围观的群众所持有的,每当看到桑尼戏耍警察的时候他们都发现渲泄的欢呼声,这一切在电影中呈现出的荒诞闹剧,其实只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当它再度呈现在众人面眼前的时候,所带来的思考是相当沉重的.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像<热天午后>这样,在两小时零四分的影像中溶入如何多的社会元素,战后恐怖症,失业的焦虑,媒体的功利病,政府的无能和虚伪,失败的婚姻,同性恋,种族岐视,癫狂的表现欲,不被他人理解的困惑,无知的盲目崇拜等等等等,几乎在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所有令人不安的元素都一览无遗,卢惠特在电影中没有使用任何的配乐,这更是最大程度保证上电影的逼真,而这种逼真,无疑是电影最强劲的一股力量,这力量可以在观众的身上激起一种布有煸动性质的情感张力(就犹如围观群从被桑尼感染一样),观众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那种从内心激起的张力,那会是一种对桑尼和沙尔悲剧性的结局的个人同情,还是对残酷现实的更深刻理解的大众情感,又或许两者都不是,因为只有亲身感受的人才会真真正正的明白自己从这影像当中得到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