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2013-01-30 | 阅:  转:  |  分享 
  


历史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体形特征 工具 社会组织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保留了猿的更多特征 粗糙打制石器,会使用火

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粗糙打制石器,会使用并管理火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距今三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内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粗糙打制石器,人工取火 氏族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距今年代 地点 衣 食 住 用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水稻,饲养 干栏式房屋 耒耜,磨制石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黄河流域) 纺线,织布,制衣 粟(主食),蔬菜饲养打猎(副食) 半地穴式房屋 耒耜,磨制石器,彩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炎黄两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妻子嫘祖养蚕缫丝,部下仓颉发明文字。黄帝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

二、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尧舜禹时期,用民主选举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四、五课夏商西周及青铜文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要大臣 重大事件 暴君 青铜器 夏 公元前2070至前1600 禹 阳城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桀 商 公元前1600至前1046 汤

殷墟 伊尹 盘庚迁都

牧野之战

国人暴动 纣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 西周 公元前1046

至前771 武王 镐 姜尚 分封制的产生 厉王 三星堆文化青铜立人像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奴隶)

内容: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2、诸侯的义务:①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向天子交纳贡品;③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1.齐桓公首霸条件:地理:鱼盐之利;人才:任用管仲;政策:“尊王攘夷”

2.城濮之战对战双方:晋、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成语:退避三舍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添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劳动工具的革新:打制石器(原始社会早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

铁农具(春秋时期)青铜器发展到鼎盛(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原始社会晚期)春秋是奴隶社会晚期,而战国是封建社会早期。

经济: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让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因而使巴蜀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土地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家。(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西周的青铜器上铸写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西周晚期,字体称为“大篆”。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和丝帛上书写。

商朝甲骨文上有日、月蚀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屈原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代表作《离骚》。

湖北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为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学派 人物 时期 著作 主要观点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主张“仁”的思想,为政以德。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仁政”思想,环保意识。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换。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兵家 孙子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第十课统一国家的建立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定都在咸阳。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恌,东至辽东);开发南疆,修灵渠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





1.秦末农民战争原因:秦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刘邦项羽反秦:公元前207年巨鹿大战;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秦灭亡——楚汉之争——刘邦建西汉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文景时期的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政治——“推恩令”: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汉武帝时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

汉元帝把王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

对比汉初和亲和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具有屈辱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的骚扰问题;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是主动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后,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的良种马以及葡萄、苜蓿、石榴、核桃的植物、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丝绸之路”。





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九章算数》成书于东汉,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4.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华佗擅长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

6.东汉末年,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7.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眀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是: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8.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张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9.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的事。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发现于陕西西安临潼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作战双方:袁绍、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实现统一。316年灭亡

2.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3.南方: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北方:苻坚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作战双方:前秦、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三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⑴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⑵西晋以来大规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⑶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⑷南方统治者的支持和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⑴大量的荒地被开垦成农田。⑵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⑶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⑷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最能体现他改革的决心,迁都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更好地学习和接触汉族先进的文化。

改革措施: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北方安定,经济发展。





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娇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成为“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石窟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七年级历史复习题

问答题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教育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4)要求学生时常复习,“温故知新”。

2、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称始皇帝。

(1)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

他又是残暴的封建皇帝,

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按军功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排官吏管理

历史作用:封建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同时实行削蕃政策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北击匈奴,巩固了北部边境

外交: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条件)

(1)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2)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采取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措施(3)劳动力、技术条件:南迁的大批中原人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6、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迁都洛阳,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把皇姓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等

历史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大融合。

材料题

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材料中的“李太守”,“伯禹”分别指的是谁?李冰治水有功的大禹

(2)“李太守”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属于哪国人?战国时期秦国人

(3)李太守对人类的贡献?

(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解除了闽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阅读后回答:

(1)上面引用的是谁的诗句?屈原

(2)他是什么时期哪国人?春秋时期楚国人

(3)它创造了什么诗歌体裁?其不朽长篇抒情诗是什么?骚体诗《离骚》

(4)我们今天的那些习俗和他有关?过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3、“学而时习乎,不亦乐乎?”

这句话是谁的名言?孔子

你还知道在学习方面,他还有那些指导性的名言?对你的学习有什么知道或帮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3)你怎样评价他?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出自那部著作?是谁的名言?《孙子兵法》孙武

历史上如何评价他和他的作品?

孙武是杰出的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5、“秦王扫六合,其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诗中的“秦王”指的是何人?秦王嬴政

(2)“秦王扫六合”开始于什么时候?简单叙述一下“扫六合的过程”

公元前230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

(3)“诸侯尽西来”应是哪一年?尽西来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雇哟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6、“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疆(强)国,匈奴单于攻破之。老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力共击之。”上募能通月氏者。……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中“上募能通月氏者”,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上”指的是何人?招募的能通月氏者又是何人?

汉武帝张骞

结合所学知识“通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达到了目的了吗?

借用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目的

据材料“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简述“通使月氏”的过程,谈谈你能从中学到什么?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这次长达13年之久,历尽艰险,出发时戴有100多人,回来时跟随他的只有1人。学习他要勇于为国家作贡献,勇敢面对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谁的话?这句话什么意思?

司马迁,世界上人人都会死,可是有的人死的价值大,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一点价值也没有,比羽毛还轻。

作者写的重要历史著作是什么?内容如何?有何影响?

《史记》,《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传记体史书的典范,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8、材料一:“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后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材料二:“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材料一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陈胜大泽乡起义

(2)《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秦的灭亡是“由涉首事也”。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学习到什么精神?

这种说法正确,

9、“永嘉世,天下定。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地,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这是在广州河南敦和乡客村出土的砖铭。“永嘉”是西晋末年的年号。

砖铭中的“天下”、“九州”泛指什么?

中国

那时的“江南”“吴地”、“广州”都是南方哪一个政权管辖的地方?

东晋政权

(3)“康平”、“盛丰”“平康”指的是但是南方社会繁荣景象。说一下出现这种繁盛景象的原因?

自然条件,社会条,、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

10、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王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亦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魏主指的是谁?

北魏孝文帝

此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改鲜卑姓为汉姓

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是什么?

鲜卑的祖先是黄帝,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献花(0)
+1
(本文系景洪一中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