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2013-02-02 | 阅:  转:  |  分享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2)概念解析: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整式方程,即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方程中如果没有分母,那么分母中无未知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3)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注意抓住5个方面:“化简后”;“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的系数不等于0”;“整式方程”.(1)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c叫做常数项.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可取任意实数,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这是因为当a=0时,方程中就没有二次项了,所以,此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2)要确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的意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一元二次方程一定有两个解,但不一定有两个实数解.这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实数根,则下列两等式成立,并可利用这两个等式求解未知量.ax1?2+bx1+c=0(a≠0),ax2?2+bx2+c=0(a≠0).形如x2=p或(nx+m)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可采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化成x2=p的形式,那么可得x=±p;如果方程能化成(nx+m)2=p(p≥0)的形式,那么nx+m=±p.注意:等号左边是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而等号右边是一个非负数.降次的实质是由一个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方法是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开平方.(1)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x+m)2=n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把原方程化为ax2+bx+c=0(a≠0)的形式;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并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来求出它的解,如果右边是一个负数,则判定此方程无实数解.(1)把x=-b±b2-4ac2a(b2-4ac≥0)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2)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公式法.(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求出b2-4ac的值(若b2-4ac<0,方程无实数根);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求出方程的根.注意: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条件有两个:a≠0;b2-4ac≥0.(1)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先把方程的右边化为0,再把左边通过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那么这两个因式的值就都有可能为0,这就能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样也就把原方程进行了降次,把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了(数学转化思想).(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移项,使方程的右边化为零;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都是原方程的解.1、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2、我们常用的是整体换元法,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把一些形式复杂的方程通过换元的方法变成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2-4ac)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两个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上面的结论反过来也成立.(1)若二次项系数为1,常用以下关系:x1,x2是方程x2+px+q=0的两根时,x1+x2=-p,x1x2=q,反过来可得p=-(x1+x2),q=x1x2,前者是已知系数确定根的相关问题,后者是已知两根确定方程中未知系数.(2)若二次项系数不为1,则常用以下关系: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时,x1+x2=-ba,x1x2=ca,反过来也成立,即ba=-(x1+x2),ca=x1x2.(3)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以下问题:不解方程,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已知方程及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及未知数.不解方程求关于根的式子的值,如求,x12+x22等等.判断两根的符号.求作新方程.由给出的两根满足的条件,确定字母的取值.这类问题比较综合,解题时除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a≠0,≥0这两个前提条件.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公式a2±2ab+b2=(a±b)2配方法的关键是:先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然后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2、利用配方法求二次三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时所含字母系数的值.关键是:二次三项式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项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3、配方法的综合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全面、系统地申清问题的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并全面表示问题的相等关系,设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一元二次方程.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清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所列方程求所列方程的解,检验和作答.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中常见问题:(1)数字问题:个位数为a,十位数是b,则这个两位数表示为10b+a.(2)增长率问题:增长率=增长数量原数量×100%.如:若原数是a,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a,则第一次增长后为a(1+x);第二次增长后为a(1+x)2,即原数×(1+增长百分率)2=后来数.(3)形积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列一元二次方程,求三角形、矩形的边长.利用三角形、矩形、菱形、梯形和圆的面积,以及柱体体积公式建立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比例关系,列比例式,通过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4)运动点问题:物体运动将会沿着一条路线或形成一条痕迹,运行的路线与其他条件会构成直角三角形,可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求解.(1)高次方程的定义:整式方程未知数次数最高项次数高于2次的方程,称为高次方程.(2)高次方程的解法思想:通过适当的方法,把高次方程化为次数较低的方程求解.所以解高次方程一般要降次,即把它转化成二次方程或一次方程.也有的通过因式分解来解.对于5次及以上的一元高次方程没有通用的代数解法和求根公式(即通过各项系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乘方和开方运算无法求解),这称为阿贝尔定理.换句话说,只有三次和四次的高次方程可用根式求解.(1)定义:方程中含有根式,且开方数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2)有理方程和根式方程(无理方程)合称为代数方程.

(3)解无理方程关键是要去掉根号,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在变形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解题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乘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设辅助元素法,利用比例性质法等.

(4)注意:用乘方法(即将方程两边各自乘同次方来消去方程中的根号)来解无理方程,往往会产生增根,应注意验根.
献花(0)
+1
(本文系冰锋一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