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顺应即道
2013-02-03 | 阅:  转:  |  分享 
  


顺应即道

——山博

也许是厌倦了喧嚣俗浅的社会,更缘于文化素养提高了,现在说“道”的人多了起来。我的同事王淑玉和她在机关工作的夫君王培禄就以“顺道”为题,洋洋洒洒地述说了近30万言。

何谓道?“规律说”、“自然说”虽然经典,但我还是觉得有点远,有点大。我很认可《顺道》书中的说法:“顺应是天理”,就是说顺应即道。《顺道》的书名可谓一语中的。“顺应有何难?不就是顺着来吗?这样解释道是不是太简单了?”其实不然。大道易简,简单往往是“道”之所在。看看我们周围生活的人们:心态顺应的大多愉快,心态扭曲的一准郁闷。然而生活中愉快的人并不多,郁闷的人却不少。可见想有一个顺应的心态并不简单,倒是有一个扭曲的心态却很简单。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名言: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我们如果真能理解顺应的内涵并付诸实践,那就是得道的高人了。

先哲说:“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菩提烦恼,等似空花”。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如梦幻空花转眼间就烟消云散了。看透人生的本相,理解顺应的真意,愉快自在地渡过一生,这不就是得道了吗?或曰:“人生目标应该远大,只有在权力和财富其中,才生活得有尊严。”这样说自然不错。但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与权力、财富搭上界?过度追权逐利不正是当下社会喧嚣俗浅的根本原因吗?其实,社会除了权力





尊严和财富尊严之外,还有第三种尊严:文化的尊严。我们一般人如果都能像《顺道》的作者那样,具备相当的文化品位,在处世上敬业慎事,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在心态上顺应愉快,放下俗身俗见追求生命的桃源净土,这样和谐的人生不是同样具有尊严和意义吗?

或曰:“人不能只考虑自己愉快地生活着,更应该想到社会责任。”这样说自然也不错。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说,首先自己能愉快地生活着就很好,这一点也不影响其人生的价值。因为只有愉快地生活着,才最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会最大化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才最有可能为创造社会财富做出更大贡献。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在道德、法治的秩序下生活着,而且生活得愉快幸福,这个社会肯定是一个积极向上繁荣发展的社会。我们过去对人生的意义塞进了太多的社会内容,结果使平凡的人生变得沉重起来。现在大讲特讲人性、人权是在讲什么?不就是在讲要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愉快地为自己生活着吗?干嘛要首先想到为别人活着?干嘛要为那些遥远的念想活着?套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当然了,愉快地为自己生活着也有个得失问题,把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来考量:人生得失大体相当。眼下行善积德,日后福报多多。所谓“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此乃人生至理也。当你在权力中心时,应该顺应民意,为百姓多做好事。“君子当权积福,小人得势欺人”。这样你退位了才不会像某些官员那样,只能在离群索居、孤立无援的





境况下渡过寂寞无聊的晚年。当你拥有财富时,应该顺应时世,回报桑梓。“滋味浓的,减两分让人尝”,多关心捐赠公益事业,让那些无力享受福祉的人也来分一杯羹。这样你才能多福多寿,避免妒忌与祸患。当你名动一方时,应该顺应民气,入乡随俗。不能过于清高自负,三教九流、引车卖浆者都要容得下。这样你才能通达俗雅,博采众长,把自己融于社会之中。当你在工作中、家庭中发生矛盾时,要顺应对方,“行路窄处,让一步与人行”。这样你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和谐相处,皆大欢喜,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顺应即道,关键不在说道而在行道。“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还要重要”。我们只有一步一步地去“顺应”,才能使自己的心与人家的心相通,才能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有事人家愿意帮,无事自己偷着乐。这就是我读《顺道》的一点体会。









作者:烟台市社会学会副会长烟台市太极拳研究社副社长

献花(0)
+1
(本文系半三居首藏)